“哦,什么大棋?”朱元璋饶有兴致的问。
“他想废掉丞相,天子直领六部。”朱四爷沉声道。
此言一出,朱元璋心中大惊。这是他深藏心底的秘密,连皇后都不曾透露半分,他究竟是如何看穿的?
“你咋知道?”他追问。
“猜的。”朱四爷淡然一笑,“所以,如果我是他,可以布局了,比如可以把科举的几年轻人破格提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只是五品,也不会引起朝臣们的注意。但是,这些大学士就是天子近臣,能为陛下分忧啊。”
“小相治大相!”朱元璋大赞,“这个办法好。”
朱四爷眼中狡黠一闪而过。
这样的话,郑士元,韩宜可和宋礼就会得到重用,他自己也可开启朝堂布局。
“八郎啊,杀拳杀气太重。”朱四爷道,“我再传你一套太极拳,你平时可以多练,不仅增强你的修为,还能助你心态平和。”
“好呀。”朱元璋大喜。
于是,朱四爷便在这河畔,认认真真教朱元璋太极拳。朱元璋学了一个时辰,掌握了基本招式,朱四爷又耐心解释其中精要。
朱元璋看着朱四爷认真的表情,暗爽,最近四爷对咱更好了。若不是他不知道咱皇帝的身份,咱都会以为他有所图谋了。
后一日。
朱元璋早朝的时候,下旨提升郑士元,韩宜可和宋礼为文渊阁大学士,正五品。朝堂之上虽有惊呼,但并未起多大波澜,因为只不过是五品而已。
大殿之上几乎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怎么会把一个五品放在眼里呢?刘伯温却是微微皱眉,但他也猜不准皇帝封三个大学士的心思。
……
在秦淮河另一侧的一座幽静院落中,朱庸正全神贯注地练习着刀法。他的刀气纵横激荡,带着一股不可小觑的凌厉之势。
站在一旁的关先生目睹着这一幕,不禁缓缓点头,并发出由衷的赞叹:“你这小子,果然是朱重九的儿子,天赋不粗。”
然而,朱庸对于“朱重九”这个名字似乎颇为抵触,他冷哼一声,收起了手中的刀,淡淡地说道:“我今天要去东宫报道,以后可能没那么多时间来练刀了。”
“东宫?”关先生闻言,眉头微微一皱,显然对这个消息有些意外。
“没错,太子殿下已经调我为东宫伴读了。”朱庸的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的神色。
关先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含笑道:“跟着朱标太子,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你已经掌握了刀法的精髓和心法要诀,以后只需勤加练习即可,不一定要来我这里。”
朱庸听到关先生的肯定和鼓励,心中不禁一暖。他微微一怔,随即恭恭敬敬地朝着关先生深深一拜:“多谢关叔的悉心教导!”
关先生见状,顿时朗声大笑起来:“哈哈,好小子!你终于肯叫我一声关叔了,那……”
可朱庸似乎并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深入下去,他打断了关先生的话:“关叔,我很感激你对我的教导和照顾。但我不会跟你离开这里的,更不会去认什么父亲。”
关先生闻言,心中不禁轻轻一叹。他知道朱庸心中的结不是那么容易解开的,因此也没有强求他也不强求,最近收到朱重九来信,他听说自己的爹可能没死,十分激动,计划着尽快来这应天城。到时候,就让他们父子自己去解决吧。
朱庸离开小院,来到了东宫。
朱标看他到来,起身相迎,笑道:“朱庸啊,以后就跟孤为伴了。”
“参见太子殿下。”朱庸跪拜,“臣以后定当竭力保护殿下。”
“起来。”朱标抬抬手,“孤正要出去踏春了,走!”
他领着朱庸到了大本堂,叫上朱,朱两兄弟,一起出了宫。
“不叫上老四吗?”朱问。
“倒是想叫,他在哪?”朱标无奈的语气。
(本章完)
第184章 老朱:先封王,再尊太上皇
丞相府。
胡惟庸前来拜见李善长,二人在静谧的书房中密谈。李善长面色凝重,眉头紧蹙,仿佛有重重忧虑萦绕心头。他轻叹一声,向胡惟庸道出了心中的烦恼:“惟庸啊,皇上近日对我那长子李祺颇为关注,言谈之中流露出重用之意。”
胡惟庸闻言,抱拳恭喜道:“相国,此乃皇上对您的器重,也是李祺公子的福分。”
李善长摇了摇头,若有所思,而后缓缓道:“不,皇上另有深意,我大概猜到了。”
“是什么?”胡惟庸一惊。
“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很快成年,皇上在考虑怎么安置他们。”李善长眼中闪过锐利光芒,“皇上是想封诸皇子为王。”
胡惟庸听闻此言,心中一惊,面色骤变。封皇子为藩王,这可是个极为敏感的话题。
李善长却显得镇定自若,他缓缓品了口茶,眼中精光闪烁:“皇上想封皇子为王,可又担心遭到朝臣们的反对,毕竟汉有八王之乱。看来,得由我来说出皇上想说的话了。”
胡惟庸听了,满脸佩服:“相国此奏,可谓一片亲情啊,属下佩服。”
李善长不再多言,立刻走到书桌前,铺开纸张,挥毫泼墨,开始起草奏折。
翌日,文华殿。
朱元璋看到李善长的折子,拍案叫绝:“还是李善长懂事啊,哈哈哈,标儿,你们弟弟们的事,成了。”
一旁的朱标接过折子一看:
臣闻天命所归,皇家血脉相承,藩屏四方,此国家长治久安之基也。自陛下登基以来,德政光耀寰宇,百姓安居乐业,文化昌盛,实乃大明之福、万民之幸。然臣窃以为,欲保大明千秋大业,更需深谋远虑,巩固根本。
皇子乃陛下龙脉所系,天资聪颖,德才兼备。若封诸皇子为藩王,分镇四方,既可彰显皇家威仪,又可巩固国家根基。藩王拱卫朝廷,彼此相扶相助,共御外侮,则大明江山固若金汤,万世无虞。
故臣斗胆上奏,请陛下封诸皇子为藩王,以拱卫大明社稷。此举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
自从李善长上奏请封皇子为王后,陆续有大臣们跟进。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把这些折子都压下了,没提这事。
李善长心中清楚,皇帝在观察呢,也在等合适的时机。
朱元璋的确在等,他不急在这一刻,尽管心中主意已定,就是要分封诸子为王。他来到东宫,正好,朱,朱和朱棣都在。
“参见父皇。”四人跪迎。
“你们都在,那咱今天就跟你们说说。”朱元璋在椅子坐下,目光扫过四个儿子,“听说封王的事了吧?”
四个人都点头。朝野上下都在议论,他们肯定知道。朱元璋给了他们一个肯定的答复:“没错,咱要封你们为王,等你们成年了,就去就藩。”
“谢父皇隆恩。”三子闻言大喜。
朱元璋的面色却变得严肃,沉声问:“知道何为王吗?”
朱,朱和朱棣三兄弟眉头皱起,像是在思考答案。朱棣抬起头,面色激昂:“王不惑,王不依,王不屈,王不仰承,王不放弃,我之所往即为王道。”
朱元璋一愣,没想到最小的朱棣会得出这么一霸道的答案,他听了朗声大笑:“老四说的不错。王这个字,很简单,三横一竖,上面一横代表着天,下面一横代表着地,中间那一横就是苍生百姓。王就是中间那一竖,他顶天立地,统领苍生。”
三兄弟齐拜:“儿臣明白!”
朱元璋微微摇头,含笑扫视三子:“其实你们不明白,咱且问你们三个问题:其一,咱为何封你们为王?其二,们这个王与春秋战国、秦汉唐宋之王有何异?其三,咱为何赐你们藩地和兵权?难道徐达、李文忠等战将不如你们?”
三兄弟都面露疑惑。
朱元璋看着三个儿子,连续发问:
“你们到了藩地,将何以处军政、民政,及与地方衙门之交涉?”
“咱年岁已高,若有一日,或病或终,你们将何以应对?彼时,你们可知咱之生死?”
“若朝廷生奸臣、乱党,又当如何?若遇貌似忠良,实则奸诈之权臣,又该如何处置?”
三子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朱元璋的声音猛然提高:“你们的子孙,效汉时八王之乱,欲图不轨,又该如何?”
连续数问,直令三皇子及太子朱标汗流浃背,心中惴惴。但朱元璋已经成竹在胸,沉声道:“咱与之前的君王不同,他们会封王但是不会驾驭王,咱不但敕封你们,也要定《皇明祖训》约束你们,你们及后世子孙,皆须遵循此训。有违者,废爵重罚,决不轻饶。”
三王齐声遵旨,颔首示从。
……
夜,书院后山,小筑。
月光落在房间中,软塌在剧烈摇晃,朱四爷扛着赵璇蓁的雪白大长腿长吼一声后,整个人倒在了软榻上。
已经成一滩烂泥的赵璇蓁卷缩在他怀中,布满红晕的脸颊,显得娇艳欲滴,美眸睁开,眸中似有薄雾弥漫,媚意荡漾,小巧的嘴角微微张合。
很快,她便沉沉睡去。
朱四爷精神的很,毫无睡意,为了不吵醒赵璇蓁,他索性爬了起来,出了房间。此刻,整个后山万籁俱寂,凉风吹来,他神清气爽。
他身形一动,轻盈地落在小筑前的一块巨石之上,盘膝而坐,开始沉浸于修炼之中。不久,他脑海中的气运天书熠熠生辉,有一股浩然气流淌而出,滋养着他的每一寸肌肤。
随着修炼的深入,他逐渐进入了入定状态。气运天书所散发的浩然之气,与这夜色融为一体,随着夜风的吹拂而缓缓扩散。他的意识也随之延伸,能够感知到整个山林的脉动。
他看到了树梢上跳跃的鸟儿在觅食,看到了草丛中穿行的野兽。一切生命都在他的感知中变得清晰起来。
突然,他的意识被一处洞府所吸引。那洞府中,一股凌厉的浩然之气冲天而起,犹如璀璨的星辰划破夜空。
在那一刹那,他看到了洞府上方的两个大字:儒藏!
那股浩然之气如同一条巨龙般翻腾而上,似乎要冲破苍穹的束缚。
“四爷!”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
朱四爷猛地睁开双眼,只见赵璇蓁站在他的面前,一袭长裙在夜风中轻轻飘动。她面色惊愕地指着夜空:“刚刚有一道耀眼的光芒冲天而去了。”
朱四爷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夜空中确实残留着那道光芒划过的痕迹。他心中一动,莫非儒藏就在这后山之中?
……
此刻,皇宫武英殿,紫衣李老立在殿顶之上,望着夜空,呆了许久,最后目光看向书院后山的方向。
“莫非儒藏在书院后山?”他自言自语,“刚刚那道强大的浩然气冲天而去,肯定是儒圣文天祥留下来的,也只有他的浩然气能与天斗。”
他长久地凝视着书院后山的方向,若有所思。
与此同时,在城北的一处幽静院子中,巫雨也同样目睹了那道浩然气的冲天而起。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心中同样掀起了惊涛骇浪。
奥姑飞身而至,落在她的身边,急切地问:“是不是儒藏现世了?我们该怎么办?”
巫雨微微侧头,看向书院后山的方向,她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轻笑:“看来我们的四爷真是个气运逆天之人啊。儒藏应该就隐藏在他的书院后山之中。”
“那我们现在就赶过去吗?”奥姑焦急地问道,生怕迟则生变。
巫雨却显得异常镇定,她微微摇了摇头:“不必急于一时。儒藏虽然闪现了一下,但想要找到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现在赶过去也无济于事。”
“可是如果被其他势力捷足先登了怎么办?”奥姑担忧地问。
巫雨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冷笑:“别忘了我们的长公主殿下就在书院后山之中。如果她需要帮助的话,自然会来找我们的。就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先动起来吧,我们只需静待时机,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听了巫雨的话,奥姑也逐渐镇定了下来,缓缓点头。
的确如巫雨所说,刚刚那道冲天而起的浩然气已经惊动了城中的好几股势力。他们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书院后山的方向。
……
朱四爷立在夜空下,眼中寒芒不断闪过。
赵璇蓁依偎在他的怀中,一袭轻薄的纱裙随风轻扬,她双臂环绕着他的脖颈,眉梢微挑,带着几分好奇与探究。
“刚刚那异象,不会是你弄出来的吧?”她语气中透着一丝难以置信。
朱四爷轻轻地抚过她的长发,将其别至耳后,他的手指顺着她柔美的脸颊缓缓滑下,最终轻轻捏住她的下巴,抬起她的脸庞。他深深地凝视着她:“还真是,我刚刚看到儒藏了。”
赵璇蓁闻言大惊,她那双充满成熟韵味的眼眸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真的吗?它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