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148节

  朱元璋收到了朱标的八百里加急,他看过之后,眼中满是赞许:“咱标儿干的好!他向来温和,这次终于展现了王者之气,咱高兴啊,咱太高兴了。”

  殿上的大臣们都有些懵。

  朱元璋把折子递给了丞相李善长,李善长目光扫过,面色剧变。

  一旁的杨宪接过奏折仔细看过,他的脸上逐渐露出喜色,随即朝着朱元璋深深一拜:“陛下,淮西诸将纵容其亲属和家奴犯下如此滔天大罪,臣请求陛下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朱元璋闻言心中暗笑,这杨宪倒是说得及时,正合他意。他确实需要有人站出来提一提此事,以便再次敲打敲打那些淮西诸将。

  李善长听了,连忙拜道:“陛下明察,这些都是诸将的亲属和家奴所为,与诸将本身无关啊。他们常年征战在外,为大明江山浴血奋战,如何能够顾及到后方的家务事呢?”

  朱元璋冷冷地扫了李善长和杨宪一眼,而后轻叹一声道:“丞相所言也有几分道理。这一次咱就暂且不追究了。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厉起来,“若是有下次,咱绝不轻饶!”

  李善长再拜:“陛下圣明!”

  朱元璋挥挥手,众臣都退了下去。

  他打开另一个秘折,目光快速扫过,而后眉头紧皱,喃喃自语:

  “怎么会?四爷怎么什么都不记得了呢?原想去到凤阳,他什么都能想起来。”

  “咱的太平乡孤庄村,活着的,都是后辈,也没有认识咱爹的了。哎,咱该如何让四爷尽快恢复记忆呢。”

  ……

  李善长与吕本并肩走在御道上。

  太子去了凤阳,最近吕本不用去东宫讲课,倒是清闲了不少。

  “吕先生教的好啊,太子殿下虽然年少,已初具王者之风啊。”李善长笑道。

  “丞相,太子此举,下官也十分意外!”吕本紧紧皱眉,“东宫的师傅跟太子讲的,都是古之圣君之风,如汉时文帝,景帝。主张仁义,无为而治啊。”

  李善长意味深长的一笑,大步而去。

  吕本反而是忧心忡忡,他想参与进淮西勋贵集团,可总感觉被若有若无的排斥在外。

  他无奈轻叹,上马车回了府。

  吕府的院子,古色古香,一袭青色长裙的吕氏,正和一道姑相谈甚欢。那道姑虽然穿着一袭朴素道袍,可身姿傲人,肤色白皙,姿形秀丽。

  吕氏见到吕本进来,起身微微一拜:“父亲,你回来了。”

  吕本目光扫过,落在了那道姑身上,问:“这位是?”

  “这是玄都观的青雨道长,她道法高深,又博学多才,女儿正向她请学问呢。”吕氏介绍道。

  “拜见吕大人。”青雨道长微微欠身。

  “不必多礼,麻烦道长了。”吕本含笑。

  他没想到玄都观竟然还有如此绝色的道姑。

  若是朱四爷在此,一定会震惊,因为这个青雨,正是北元十三翼的巫后巫雨。她从凤阳逃出,并未直接回北元,而是潜入了京城。

  巫雨进京后,以道姑的身份藏身玄都观,她碰到了来烧香的吕氏,一见之下,暗惊,这吕氏竟然有帝后之命数。

  于是,她便设法接近吕氏。

  吕氏被巫雨道法和才华所折服,待她为师一般。

  ……

  凤阳。

  朱四爷最近都在周边村里转,想回忆起自己到底是从哪爬出来的。

  但是,毫无发现,他甚至以为自己当年不是从凤阳跑出去的。

  这天,他到了东乡村。

  在村口碰到一个姓刘的老大爷,十分热情的邀他去家里吃饭。朱四爷也不矫情,到了刘大爷家。

  刘大爷炒了两个菜,还拿出一壶酒,两人对饮。

  “老哥哥,我跟你说,凤阳可是了不得。”刘大爷喝了酒后,话更多了,“前面二十里地就是孤庄村,那里可是出了个皇帝啊。”

  “朱皇帝嘛,你们不跟着享点福?”朱四爷笑问。

  “我们可不奢望,踏踏实实过日子就行咯。”刘大爷抿一口酒。

  朱四爷喝一口酒后,笑着问:“老刘啊,几十年前,你可听说过人死了被盗尸的事?”

  “有啊!”

  刘大爷面色微红,指了指前方,“就在我们村酒有,那是前元至正四年的事了,前面老朱家,哎,我那朱四哥,才下葬,第二天尸体就不见了。”

  噗!

  朱四爷一口酒水喷出,姓朱?尸体不见了?这特么对上了啊。

  “老刘,到底是怎么回事,详细说说。”朱四爷追问道,语气中透露出急切。

  “哎,那是我同村的大哥,叫朱四七。那年头兵荒马乱的,最后饿死了。”刘大爷眼中带着悲伤,“他家儿子朱重九,那时候还只是个孩子,没钱买棺材,只能用芦席裹了他爹的尸体,扛着上了山安葬。可奇怪的是,第二天坟就被抛开了,尸体也不见了。大家都说可能是被元军拿去当作反贼领赏去了,可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四爷拧了拧眉。

  朱重九葬父?特么,怎么跟朱重八葬父情节那么像呢?

  次奥,葬的不会就是老子吧。

  “那朱重九在吗?”朱四爷急问。

  刘大爷摇了摇头,叹息道:“不在了,死在外面了。那时候兵荒马乱的,他出去找吃的,就再也没回来过。”

  朱四爷:“???”

  我儿子死了?老子来晚了?

  “不过啊,朱重九还有个儿子,叫朱庸,这孩子有出息,村里的先生说他将来能中状元,当大官!”刘大爷赞道。

  “朱庸?”朱四爷大喜,那不就是我孙子?他急急问,“我正要找个识字的人,老刘啊,你带我去见见朱庸。”

  “他不在,去京城了。”刘大爷道,“这不明年就要科举了吗?他收到同窗的信,提前进京,准备明年的科举。”

  朱四爷扶额。

  特么,错过了,不过没关系,回京城再找就是了。接下来,就是去朱重九葬父的地方看看,看能不能想起什么来。

  我儿子叫朱重九?这名字,比朱重八霸气啊,就这么死了?这不是个短命的名字啊。

  “老刘,你带我去看看朱重九家。”朱四爷起身。

  刘大爷十分热情,带着他到了前面不远的一个小院子。他们推门而进,院子里已经杂草丛生了。

  朱四爷目光缓缓扫过,脑海里没有半点记忆。

  (本章完)

第163章 朱标:父皇悲剧了,四爷儿子叫朱重九

  “请问,这里是朱庸家吗?”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

  朱四爷循声望去,只见大门口处走来一个手持折扇的儒雅中年男子。他身穿一袭洁白无瑕的长袍,气质清朗,举止从容超然,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傲然与自信。

  朱四爷微微一笑,迎上前去:“阁下是?”

  那中年男子轻轻一礼,声音平和而有力:“在下姓关,特地来此寻找朱庸,你们是朱庸的乡亲吗?”

  刘大爷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不速之客,带着几分警惕地问道:“我是他同村大爷,你是谁?”

  中年男子坦然一笑,摊手道:“我是他父亲的结义兄弟,此次特来寻他,希望能带他走。”

  刘大爷闻言脸色一变,抄起一根棍子就朝中年男子冲去:“胡说!朱庸的父亲早就去世了,你到底是什么人?是不是县城唐家的走狗?又来找朱庸的麻烦?快滚!”

  中年男子目光陡然一冷,抬手朝刘大爷拍出一掌。朱四爷见状瞬间挡在刘大爷身前,挥拳迎了上去。

  砰!

  拳掌相撞的瞬间,两人都感到一股巨大的力量涌来,连连后退数步才稳住身形。

  中年男子面色大惊,显然没料到在这偏远之地竟能遇到如此高手。他深吸一口气,抱拳道:“没想到中原还有如此高手,在下再讨教几招!”

  话音刚落,他身法快如闪电般挥掌攻向朱四爷。朱四爷冷笑一声,拳头上若有丝丝金光闪过,迎了上去。

  两人身影交错间又硬拼了一招。

  砰!

  这一次的撞击声更加响亮,中年男子被直接震飞出去,重重地撞在院子中的一棵大树上。那棵树瞬间折断倒下,扬起一片尘土。

  朱四爷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你还会泄力?”

  中年男子挣扎着站起来,眼中满是震撼之色。他抱拳一笑:“是关某有眼不识泰山得罪了高人。敢问高人尊姓大名?”

  “你可以叫我朱四爷!”朱四爷再次握紧双拳冷冷道。

  “四爷,你可以叫在下关先生。”中年男子身体往后一纵跃出院子,“今日之事关某记下了,他日必当厚报,告辞!”

  说完他纵身远去。

  朱四爷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疑惑重重。他转头朝着目瞪口呆的刘大爷问:“老刘你说他是县城唐家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大爷这才回过神来,一脸懵道:“哎呀,四爷你有所不知啊。朱庸和唐胜宗家的一个少爷在读书的时候起了冲突,打了一架。后来唐家的家丁就来找朱庸的麻烦了,可是这个人……他不像之前来的那些家丁。”

  朱四爷拧了拧眉。

  这关先生无论是气度还是身手怎么可能是家丁?那他到底是什么来头呢?难道说……他真的是朱庸父亲的结义兄弟?那从他这不就能问到朱重九的消息?

  ……

  朱四爷与刘大爷又聊了半个时辰,他详细问了朱庸的样貌等。

  然后,他就上了山。按照刘大爷指的位置,他去朱重九葬父的地方看看,没多久,他便到了,根本找不到墓,都被杂草树木覆盖了。

  他环视左右,脑中还是一点点都想不起来。

  忽地,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那不是刚刚的关先生吗?他也像是在找什么。

  “四爷?这么巧?”关先生也看到了他。

  “哦?关先生也来这里寻找什么吗?”朱四爷似笑非笑地问,心中却充满了警惕。

  “哎,找我结义大哥朱重九他父亲的墓啊。”关先生无奈苦笑,“可这杂草丛生的,上哪找去。”

  朱四爷暗暗心惊。

  特么,那不就是在找老子的墓?

  朱重九不是死了吗?怎么冒出个结义兄弟来接儿子,又来找墓?

  “朱重九不是死了吗?”朱四爷冷问。

  “谁说的?我大哥好的很,派我来找接他儿子去享福呢。”关先生耸耸肩。

  “这样啊。”朱四爷抬手指了指自己,“老子是朱重九他爹,把老子也接去享福呗。”

  关先生一愣,继而大笑:“哈哈哈,四爷,不带这样的啊?见过冒充儿子的,可没见过冒充爹的。”

  朱四爷也不恼,笑着问:“你告诉老子,朱重九这不孝子现在在哪?”

首节上一节148/2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