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抓到李世民 第72节

  众人吃的大快朵颐,畅酣淋漓。

  “扬州眼下,还未普及铁锅吗?”

  酒足饭饱后,李宽注视着几位官员开口询问道。

  “回太子殿下的话,已经普及开来了,只要这肥美鲜嫩的鱼儿,只有用铜鼎慢炖,味道才是最好的,百姓们试过用铁锅炖鱼,味道属实差了一些……”

  “今日招待太子殿下一行,下官们自然要让太子殿下品尝最美的味道,眼下正是春季,扬州鱼儿最味美的季节……”

  李宽闻言微笑着点点头,吃鱼属实也是一种大学问!

  同样的鱼儿,因为季节的不同,味道也会有所差异!

  春季的鱼儿最干净,所以味道也最鲜嫩。

  夏季的鱼儿最体壮,鱼肉则要结实许多。

  秋季的鱼儿最肥,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冬季的鱼儿最安稳,也鲜有渔民下河捕鱼了。

  “扬州在生儿育女事宜上,进展如何?”

  李宽身为大唐太子,自然要询问一些政务。

  “回太子殿下的话,眼下已经统计在册的有孕者,已经达到十万八千例,是往年的五倍之多……”

  李宽惊喜的点点头,一个扬州城而已,便已经超出往年五倍之多,难怪一路上,两岸多是肚子隆起的妇人。

  “扬州财政可否支付,朝廷允诺的赏金和粮食、布匹等赏赐。”

  听闻李宽的话,扬州都督沉思片刻后,开口回答道:“太子殿下,实不相瞒,扬州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每年过往船只的赋税,便是一项巨大的收入,今年伊始,下官有将赋税提高了一点点,正是要应对未来兑现百姓们奖励的问题……”

  “眼下的收入,支撑三五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下官担心,一旦百姓们尝到甜头,三五年后,支出恐怕越来越大,到时候,扬州恐怕也入不敷出了……”

  李宽微笑着点点头,扬州都督说的没错,随着生儿育女的高峰到来,扬州终究有一日,也会到入不敷出的地步。

  “无妨,本宫此行,奉父皇口谕,要为扬州储存十年以上的钱粮和布匹……”

  李宽话音刚落,震撼的一干扬州官员无以复加。

  李宽取出琉璃杯,放在桌面上,众人的眼睛,瞬间闪亮和火热了起来!

  “众卿,本宫知道,江南多世家,虽然这些世家的实力不及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财大气粗的他们,也不可小觑……”

  “更何况,扬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此地有四面八方的客商,汇聚于此……这次奉父皇口谕,带来五樽琉璃杯,所售钱财,悉数用作奖励百姓们,生儿育女的费用,众卿以为,十年内,当可无忧吧?”

  “下官多谢圣上,多谢太子殿下……”

  在扬州都督的带领下,一干官员齐齐施礼谢恩!

  琉璃杯的价值,天下尽知。

  这也是李宽没有公布,琉璃制造技术和工艺的原因所在。

  如此技术和工艺,并无太大的实际作用,不如用来敛财更好一些!

  更何况,都是敛的天下世家望族的钱财呢!

  等到有一天,将世家望族库存的钱财,收敛的差不多了!

  这大唐,也真的可以称之为太平盛世了。

  五日后,目睹五樽琉璃杯以高昂的价格,被抢购一空。

  李宽手书一封,让驿使传至长安城,然后率领众人一路南下,往余杭而去。

  长乐和武照,已经换上了崭新的春夏装,靓丽的锦缎,让两个少女更加美丽动人了几分。

  一路往南而行,宽阔的运河河道上,过往的船只越来越多。

  李宽也不得不赞叹隋炀帝所做的千秋伟业。

  都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劳民伤财之举,是为了贪图享乐。

  岂不知,这是一项造福千秋万代的,不朽功业!

  余杭郡远远在望,后世举世闻名的杭州城也近在眼前。

  李宽激动啊,激动的心情难以复加!

  天上天堂,地上苏杭!

  杭州之美,堪比天堂。

  只是不知道,此时此刻的杭州,到底是一幅怎么样的景象!

  虽然李宽记得余杭刺史白居易的一首诗: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余杭尽不如。

  这首诗的意思简直是口气大的惊人,江南确实有很多郡,可是除了余杭,其他的,我都不知道啊……

  白居易敢放如此豪迈之言,肯定不是没有理由的。

  “大哥,这就是您一路上讲的杭州吗?真是太美了……”

  长乐一双眼睛,感觉都不够使唤的,武照也是跟个好奇宝宝一样,左顾右盼。

  李承乾,李泰,李恪和李佑等人也是如此。

  一路上,大哥讲的最多的就是杭州。

  可是余杭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远了,可谓是一个天南一个海北。

  没想到,今日他们终于到了。

  余杭郡守和刺史,携众官员,齐齐在码头迎接太子殿下一行。

  宝船抵达大运河的最南端,既是大运河终点站,也是大运河的起点。

  之所以称之为起点,乃是因为余杭而言,从这里往北,便是起点。

  宝船稳稳的停靠在码头上,从这里他们还要顺流而下,沿着钱塘江入海。

  李宽携众人登岸。

  “下官参见太子殿下……”

  一干官员恭敬的施礼参拜!

  “众卿免礼平身……”

  李宽坐上马车,随众官员直奔杭州城而去。

  嘿!

  突然间,李宽双眼闪闪发光,李承乾,李泰等人也是如此。

  万万没有想到,杭州城的建造面貌,酷似长安城,竟然也是有十二道城门。

  东南西北各有三道城门。

  一瞬间而已,李宽决定了,必须先让杭州城强大富裕起来。

  

第103章 出海第一站,收复流求

  “太子殿下,陛下有旨……”

  “今年杭州锦缎无需上贡,悉数用在太子殿下一行身上,下官已经安排好了裁缝,抓紧时间为太子殿下一行赶制衣衫,保证至少人手两套衣衫……”

  李宽听完余杭郡守的话,微笑着点点头。

  父皇和母后考虑的属实周全,此行路途遥远,多备几身衣衫,也是有备无患,免得到时候,身上都破破烂烂,宛如野人一般。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宽传授了余杭郡守和刺史不少秘术,之所以称之为秘术,自然是不曾现世的一些隐秘之术。

  同时,李宽对杭州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建设性意见和规划图,看的余杭郡守和刺史一愣一愣的。

  “太子殿下,如此一来,余杭以后岂不是成为下一个洛阳或扬州?”

  “本宫正是此意,以后的杭州地位之重要,将不会弱于洛阳和扬州,本宫也会上书父皇,你们郡守和刺史的位置暂时不做变动,待本宫归来后,自然会为你们二人请功请赏……”

  李宽一番话,感动的余杭郡守和刺史不要不要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宽又在余杭让余杭郡守和刺史拍卖出了五樽琉璃杯。

  要想扩建城池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一切都是空谈。

  准备好了足够的淡水后,李宽率众人顺流而下,沿着钱塘江入海。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余杭的水,真的很好喝,属实有股淡淡的甜味。

  宝船抵达钱塘江入海口,李宽取出地形图,手指一处海岛,注视着李淳风开口说道:“李太史,此地便是流求,实属是一处宝岛,近日海上可有暴风雨来临?”

  李淳风抬头仰望天际,很快便回答道:“太子殿下,此时乃是春季,十日之内,这片区域,不会有大的风浪……”

  听完李淳风的话,李宽彻底放心了。

  宝船开始起航,直奔流求方向而去。

  作为渡海远征的第一站,李宽直奔流求,不仅仅是为了补充各种物资,更是有他自己的打算!

  宝船乘风破浪,不日便抵达了流求!

  迎风飘扬的唐字旗,让岛上的居民戒备心极大。

  不少居民竟然手持长矛和弓箭。

  李宽立即隔空喊话:“岛上的人听着,吾乃大唐太子李宽,奉旨前来登岛慰问大唐的百姓们……”

  李宽之所以如此有底气的喊话,自然是因为他知道,眼下管辖流求的乃是汉人。

  隋炀帝期间,曾经派兵出使过流求,并且带回数千不服反抗之人,将流求给拿下了,留下了管理流求的官员和一小部分驻兵。

  只是皇祖父和父皇登基后,都忽略了对流求的管辖,以至于,眼下的流求,属于姥姥不疼 ,舅舅不爱的地步,当地官员也只能徒叹奈何。

  就差自立为王了!

  “诸位大唐的子民们,大唐人不打大唐人,放下武器,让本宫上岸……”

  李宽接连的喊话,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很快,便有一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策马奔腾而来!

  李宽手持千里眼一看,果然是隋朝时期的官服,和眼下唐朝的官服,并无太大区别。

  “船上之人,当真是大唐太子殿下?”

  其实看到李宽一身太子服饰后,管辖流求的杨达开已经相信了大半,李宽的太子服饰和隋朝太子服饰一般无二。

  “本宫自然是真的大唐太子,你可是暂管流求的杨达开?”

  李宽话音落地,杨达开立即命将士们放下武器。

  知道他管辖流求之人并不多,由此可见,来者定是来自推翻隋朝的大唐之人!

  “恭迎太子殿下上岸……”

  杨达开话音落地,岸上的士兵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高呼道:“恭迎太子殿下上岸……”

  这些士兵,大部分也是汉人。

首节上一节72/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