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抓到李世民 第124节

  李宽微笑着点点头:“来,咱们先喝酒,边喝边聊。”

  高藏赶紧起身为李宽斟酒,李宽刚刚的话,对他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眼下的高句丽,王位既然已经被高建文夺去,高藏已经没有了可以选择的余地。

  一旦返回高句丽,摆在他面前的,除了死路一条,就是死路一条。除非他一辈子留在长安城,不过,这肯定是不现实的,毕竟,父王驾崩,他这位质子,对大唐而言,也就没有任何用处可言了。

  一杯酒下肚后,李宽将自己的想法,开始娓娓道来。

  “高藏,本宫可以助你夺回王位,你也理应有所回报才是。”

  李宽话音刚落,高藏毫不犹豫的开口说道。

  “太子殿下,只要能够帮我夺回王位,将乱臣贼子铲除干净,我以后唯命是从。”

  李宽微笑着点点头,如此,一切都好办多了。

  “这样吧,反贼清剿完毕后,大唐在高句丽设立安东都护府,你还是做你的高句丽王,无需过问政事,本宫保你一生荣华富贵,衣食无忧,同时,也会让高句丽了的百姓,过上和大唐百姓一样的生活……”

  高藏只是短暂的沉默了片刻,他自然知道,李宽所言何意,这是让他做一具傀儡皇帝。

  可是,眼下,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没有了,绝对没有了。

  更何况,如此一来,高句丽的百姓,可以享受大唐百姓的待遇呢。

  高藏在长安城待了五年之久,大唐的富有,百姓的幸福生活,绝非是高句丽子民能够想象到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将大唐称之为天堂的话,眼下的高句丽,可谓是在地狱边缘挣扎着。

  “太子殿下,我答应你,不过,我的几位妹妹,烦请太子殿下多多照顾,还有,我想厚葬父王,还请太子殿下成全。”

  “放心吧,你的几位妹妹,本宫会好生照顾的。至于厚葬之事,你有此孝心,本宫自然不会不答应,尽管厚葬和追封吧,一切都可依你。”

  高藏激动的端起酒杯:“多谢太子殿下成全。”话音落地,高藏仰头便一饮而尽。

  事不宜迟,半个时辰后,高藏便上路了。

  太极宫,立政殿内,李世民听完李宽所言,开心的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高建武驾崩的好啊,高建文夺权的妙啊,如此一来,大唐可以趁势彻底拿下高句丽,而且还能让新王感恩戴德,从此设立安东都护府,世上虽有高句丽王,事实上,却再也没有高句丽这个国家了。

  李世民立即提笔泼墨,洋洋洒洒的奋笔疾书起来,很快,一只信鸽便带着李世民的手书,展翅翱翔,直奔辽东而去。

  武士收到陛下的飞鸽传书,立即策马扬鞭,直奔苏定方的将军府而去。

  苏定方看完陛下的手书,心情也是非常激动啊,终于又可以一展身手了。

  而且,事成之后,苏定方将会暂任安东都护府大都督一职。

  苏定方立即传令下去,开始集结兵马,待高藏抵达辽东后,护送高藏返回高句丽,并且趁机将高建派系一网打尽。

  当高藏抵达辽东后,苏定方和武士一起接见了他。

  五年前的质子,眼下已经褪去了青涩,俨然是一位成年男子了,苏定方和武士,还是一眼便认出了高藏。

  一番仔细商榷后,苏定方亲率五万唐军,护送高藏回国。

  唐军大旗一挥,边关无人敢挡。

  更何况,高建文得位不正,许多将士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如今太子归国,可谓是民心所向。

  高藏按照李宽的叮嘱,每过一地,都会亲自接见当地主政官员,坦言自己此行,乃是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王位的。

  让高藏有些意外的是,大部分官员都是坚定的支持他的,更有不少当地府兵,也加入到讨伐高建文的行列。

  高藏算是彻底服了,李宽未曾踏足过高句丽半步,竟然能够料事如神,这他娘的,比诸葛亮还要厉害。

  抵达高句丽都城时,大唐铁骑加上中途加入的各地府兵,讨伐大军,竟然已经达到十万兵马之多。

  这一日,北风呼啸,雪花飘飘!

  高句丽都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八道城门悉数紧闭,原因无他,夺权上位的高建文,已经知道大唐铁骑护送前太子高藏回国了。

  高建文立即下令,关闭所有城门,此时此刻的高建文,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高藏策马来到城门下,抬头仰望城门楼的士兵,朗声开口说道:“将士们,本宫乃是太子高藏,父王遗诏将王位传于本宫,高建文狼子野心,祸乱朝纲,人人得而诛之……”

  “将士们,你们放眼看看,本宫身后乃是大唐铁骑,他们的武器,绝非是将士们可以阻挡的,本宫不想你们流血牺牲,还是将城门打开吧,除高建文反贼一系外,本宫绝不会滥杀无辜……”

  高藏话音落地,苏定方抬手一挥,数百枚手雷,被将士们同时抛出,一阵爆炸声过后,城门楼上的士兵,全部都吓坏了。

  放眼看去,不远处的地面上,被炸出一片深浅不一的土坑,这尼玛的怎么能抗的住,若是唐军将这抛向城门楼,他们不都得被炸的尸骨无存。

  镇守城门的将军,瞬间做出了抉择,没办法,挡不住,根本就挡不住,开城门,将士们不仅能活命,而且还能在新王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将士们,恭迎太子殿下归国,开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唐军铁骑护送高藏一路直奔皇宫而去。

  一路上将士们高呼:“放下武器者,皆是友军,拒不投降者,格杀勿论……”

  同一时间,皇宫之内,也有将士开始倒戈了。

  高建文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麻溜的悬梁自尽了,若不然的话,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罪……

  

第182章 花不完,根本就花不完

  贞观九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更晚一些。

  进入冬月以后,方才降下第一场雪。

  洛阳至长安的官道上,一行车队冒雪前行,每辆马车都让拉车的骏马颇为吃力,车轮压在并不算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领头之人,正是奉旨出使倭国的王玄策,长安城已经越来越近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也阻挡不了车队前行的步伐。

  辗转洛阳时,王玄策也想回去探望探望嫂嫂,奈何公事在身,王玄策也只是想想而已。

  将所有金银财宝悉数装车后,便率队直奔长安城而来。

  上千辆马车,绵延十余里。

  为了一次性拉完所有金银财宝,李世民一道圣旨,洛阳守备夏冬不得不紧急征用马车,这些马车也不是无偿征用的,朝廷会给予适当的补助。

  这一日,雪过天晴,李世民刚刚收到苏定方的飞鸽传书,紧接着又收到了李靖的飞鸽传书。

  苏定方坦言,高建文已经自缢,高句丽眼下被唐军完全掌控,在高藏的游说下,高句丽文武百官多数支持设置安东都护府,一小撮上窜下跳者,已经被苏定方暗地里解决,安东都护府正式成立,眼下民心稳定。

  通过李靖的飞鸽传书,李世民得知,先锋军已经横穿了骠国,一路往南横推而去,所过之处捷报连连。

  李世民心里美啊,美不胜收的美,最近一件好事,紧跟着一件好事,李世民想不高兴都难。

  龙颜大悦的李世民看完两份飞鸽传书后,让宰相房玄龄,念给文武百官们听。

  百官们听罢也很高兴啊,毕竟,国家越强大,民族越富强,他们这些朝臣,脸上有面也有光。

  “报……”

  “启奏陛下,王玄策押送千余辆马车,已经抵达明德门……”

  噌……李世民直接从龙椅上站起身来。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数不尽金银财宝归来了。

  “传朕口谕,命王玄策,将所有马车押至显殿外。”

  结果证明,李世民还是有些想当然了,显德殿外的广场,根本容不下千余辆的马车。

  当王玄策押送的车队从朱雀门开始进入皇宫后,当显德殿外已经没有了位置,朱雀门外,尚有马车排在了明德门外。

  最后知道真相的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们,全部都麻了!

  李世民阔步走到一辆马车前,伸手打开一个木箱,金光闪闪的满箱黄金,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李世民浑身上下突然有使不完的劲,砰砰砰,数十辆马车上的木箱,最少被李世民打开了一个,除了黄金就是白银,显德殿外的广场上,处处都是金光闪闪,银光生辉。

  李世民和百官们激动的大口喘气,发财了,真他娘的发大财了。

  “启奏陛下,这是此行运送回来的金银清单,请陛下过目。”

  王玄策恭敬的将清单呈上,心情大好的李世民,被黄金白银闪耀的眼花缭乱,哪有心思看清单。

  “玄策,那些金银首饰在何处?近五万件的金银首饰?”

  “回陛下的话,都在后面的马车上,眼下马车已经进不来了!”

  李世民赶紧命户部尚书和侍郎,将马车里的黄金白银赶紧入库,户部官员领命而去的时候,李世民突然间又决定,留下一马车的黄金和白银。

  这边厢开始入库,那边厢的马车,源源不断的再次停在显殿外。

  终于到了装载金银首饰的车队,李世民看到用金银打造而成的龙椅时,双眼火热而赞叹。

  这帮狗日的,可真行啊!

  老子怎么就没有想到用金银打造龙椅呢?

  李世民也不过是短暂的想想而已,就贞观元年和贞观二年那种情况,即便真有金银打造的龙椅,也会让杠子头魏征给建议融了,否则的话,也根本没有坐的机会。

  龙颜大悦的李世民立即下令,让御膳房准备上好的酒菜,为王玄策一行归来接风洗尘。

  除了按照陛下口谕留下一马车的黄金和白银外,其它金银皆已悉数入库。

  到了金银首饰入库的时候,李世民注视着王玄策,开口说道:“玄策,好生挑选一些金银首饰,尽管挑,放心的挑,大胆的挑,喜欢哪件挑哪件,你嫂嫂为你吃了不少苦头,玄策理应有所回报。”

  李世民一席话,让王玄策激动的热泪盈眶:“臣,多谢陛下圣恩。”

  最终,王玄策挑了一对发簪,一对手环,便没有再挑了,一对纯金打造的发簪和手环,价格足以惊人,王玄策岂能再贪得无厌。

  “传朕旨意,所有文臣武将,每人赏黄金百两,白银百两,金银首饰各一对……”

  “王玄策一行,另有重赏……”

  李世民话音刚落,文武百官们脸上的表情瞬间精彩了起来!

  “臣等多谢陛下圣恩……”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百官们能不高兴吗,这么多小钱钱,花不完,根本就花不完。

  酒筵上,王玄策将程咬金带领唐军和倭国一战,仔细娓娓道来,毕竟,一封飞鸽传书,只能描述一个结果,具体内容和细节,从王玄策口中道来,让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们听得津津有味,就连入口的美酒和佳肴,都感觉滋味好了许多。

  酒筵过后,百官意犹未尽的,带着陛下赏赐的金银首饰施礼告退而去,李世民单独留下了王玄策。

  “玄策,朕已经为你在安善坊置办了一处府邸,在你府邸的对面,住着你的嫂嫂……”

  “还有,朕让人仔细寻找过了,你父亲和兄长的遗骸已经找到,朕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返回洛阳,将父母合葬在一起吧……”

  李世民话音刚落,王玄策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

  七尺男儿,瞬间哭成了泪人儿!

  “臣,多谢陛下圣恩,臣,无以为报,只能在余生之年,全力效忠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李世民拍拍王玄策的肩膀,开口说道:“辛苦这么久了,回府好生休息休息吧……”

  

第183章 最大的担忧和心结,终于过去了

  时间很快到了贞观十年的春天。

首节上一节124/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