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970节

  【但好景不长。】

  【万历五年(1577)九月,张居正父亲张文明去世的消息传至京城。】

  【对于一般人而言,老父的去世是家庭私事。然而对于张居正这样众目睽睽的元辅大臣而言,如何处理亡父的丧事,则蒙上了一层浓烈的政治色彩。】

  【人言可畏,酿成了轰动一时的“夺情”风波。】

  【已经平息的反对新政的声浪重新出现。】

第614章 “夺情”“君臣”

  天幕上。

  皇宫内院之中。

  一张胖脸紧皱的宦官小声道:

  “陛下,这张先生还没离开京城呢,那些人就在内阁堂而皇之的相互道贺了。”

  “张先生若是走了,陛下的新政……他不能走啊。”

  小皇帝同样皱着一张脸,紧巴巴道:

  “大伴所言朕当然知晓。”

  “张先生是忠臣,但怎么挽留呢?”

  “丁忧是祖制啊……”

  宦官的胖脸上洋溢着光芒。

  小声道:

  “皇上,可夺情。”

  小皇帝一愣,轻声念叨着:

  “夺情?”

  ……

  【按照当时官员的丁忧制度,承重祖父母及嫡亲父母丧事,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月,服满起复。】

  【期满后,再出来视事,谓之起复。】

  【但也有特例,宣德元年正月,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母死丁忧,宣宗下诏起复。】

  【宣德四年八月,内阁大学士杨溥以母丧丁忧去,随即起复。】

  【成化二年三月,内阁大学士李贤,父丧,宪宗诏起复,三辞不许,遣中官护行营葬,还至京又辞,帝遣使宣意,遂视事。】

  【这些都是丁忧“夺情”的先例。】

  【但是,这样做并不符合明代的典制。】

  【因为按照祖宗旧制,官员丁忧不许夺情起复。】

  【万历五年(1577)九月二十六日。】

  【张居正的同僚、内阁辅臣吕调阳、张四维上疏奏明万历,引用先朝杨溥、金幼孜、李贤“夺情”起复故事,请求谕留张居正。】

  ……

  大汉宣帝时期

  “丁者,当也。忧者,居丧也。”

  刘病已皱眉思索天上其余几人的含义。

  居丧之时,不出游,不宴饮,不作乐,不结婚。

  若是官员,必须强制他离职回家服丧。

  而不丁忧……

  父母去世你都可以不管不顾,你这个德行也没资格做官。

  “这几人究竟是为了新政推动……还是另有他谋?”

  这些人靠不住。

  刘病已可以很确定,张居正本人一定是不想丁忧的。

  推动新政走到这个地步,他绝不会半途而废!

  但这也透出一个问题。

  他的新政是后继无人。

  许平君叹了口气,抚着绣布上的桃花道:

  “这一幕却是与王安石颇为相似。”

  “看着都是志同道合之人。”

  “但这些人心里想的恐怕是,张居正一走,自己等人就要受到逆流冲击了吧。”

  刘病已看着那一朵桃花,静静道:

  “所以,一切都要看皇帝如何决断了。”

  ……

  【在接到吕调阳、张四维的奏疏后,万历帝谕吏部:“元辅朕切倚赖,岂可一日离朕!父制当守,君父尤重,准过七七,照旧入阁办事,侍讲侍读,期满日随朝。该部即往谕朕意。”】

  【九月三十日,张居正向万历上疏乞恩守制。】

  【“臣在忧苦之中,一闻命下,惊惶无措。臣闻受非常之恩者,宜有非常之报。夫非常者,非常理之所能拘也。”】

  【“如皇上之于臣,若是之恳笃者,此所谓非常之恩也。臣于此时,举其草芥贱躯,摩顶放踵,粉为微尘,犹不足以仰答于万一;又何暇顾旁人之非议,徇匹夫之小节,而拘拘于常理之内乎!”】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看着这份奏疏,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君臣相得……君臣相得……”

  “亮,何其幸哉。”

  刘禅不知道相父看到了什么,但他不喜欢相父说的这句话。

  “相父!”

  刘禅板着没有啥威严的脸,握着诸葛亮的手,努力展示“威严”道:

  “是阿父与朕,何其幸哉!”

  诸葛亮看着刘禅。

  恍惚见,似乎见到先帝。

  “哈哈哈哈!备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他泪眼朦胧笑道:

  “幸哉……”

  ……

  大隋。

  “观此,夺情之本谋尽露矣!”

  杨坚大体能预见张居正的下场了。

  虽是以新政大局为重,可以不择手段。

  但内外勾结、欺瞒上听。

  这种事情瞒不住也瞒不了。

  “花花肠子一大堆,不如跟皇帝说实话。”

  ……

  大唐。

  “原来如此……”

  李世民捻须长叹。

  “一切都是他谋划好的。”

  李承乾看的半蒙半懂。

  “这……皇帝不是已经允许夺情了吗?”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皇帝真的允许他夺情了吗?”

  李承乾眨眨眼。

  什么意思?

  李世民指了指天上的那名宦官道:

  “此人与张居正是同盟。”

  “张居正也是内阁首辅。”

  “夺情是出于皇上旨意,但却是张居正与他事前谋划好的。”

  “你看他的乞疏。”

  李世民眯眼打量着那份奏疏。

  “他怕皇帝太小看不懂,所以露了马脚。”

  “一方面乞恩守制,另一方面却强调非常理之所能拘,何暇顾旁人之非议,徇匹夫之小节。”

  “这分明是在向皇帝表明他的决心。”

  “如果皇帝为了继续推行新政,坚持夺情,他可以置常理、小节于不顾。”

  李承乾咽了口吐沫。

  “但……但这也不能说万历就不知道吧?”

  李世民背负双手道:

  “简单,就看后续万历会不会秋后算账了。”

  “自古多情者必多疑。”

  “此时皇帝有多么敬爱先生。”

  “那以后他就有多愤恨先生。”

首节上一节970/10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