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955节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天下藩王不会去想什么大明财政,他们只会想自己凭什么没有父辈时的财赋。”

  “文臣、武将、现如今连藩王也与皇帝离了心……你这……”

  萧道成都不敢想真走到那穷途末路时,大明是多惨。

  萧赜则指点根源道:

  “这个体系从一开始就不该存在。”

  ……

  【但在后面的张居正改革中,朱厚也留下一些制度种子。】

  【例如张璁、桂萼率先试点的征一法、一条鞭法、一串铃法、十段锦法、纲银法等。】

  【虽然这些试点工作并未在全国推行,也没正式建制,但它们一直在东南之地试行并积攒了大量经验。】

  【评价B+,得三点五分】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翘着腿,手指勾着酒壶。

  “看来这几个什么法很重要啊。”

  李泌一甩拂尘,白色长须搭在肘弯,无悲无喜道:

  “也许,他是修成长生,再去推动种种政策吧。”

  李隆基嗤笑一声,刚想反驳,却突然想起一事。

  朱厚是真的笃信有长生。

  他与那些一开始雄才伟略等到后期疯狂寻求长生的帝王不同。

  他从一开始就信。

  ……

  【外交策略:朱厚在外交上的态度十分强硬。】

  【嘉靖二年,在东南地区,爆发了“争贡”事件。】

  【所谓争贡,就是有两家日本大名,一家是明朝特许进贡的,一家是不经许可自行朝贡的。】

  【因为朝贡明朝后,皇帝会赏赐回礼,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而又恰好,这两家大名素有旧怨,仇人相见,大打出手。】

  【不但烧毁了市舶司的招待所嘉宾堂,还袭击了武器库,殃及沿途民众。】

  【争贡事件爆发后,朱厚断绝了日本所有大名的朝贡请求,史称“绝贡”。】

  【此后日本方面多次请求恢复朝贡,嘉靖皇帝一概不允。】

  【争贡事件后,明朝对日本的合法贸易断绝,海上非法的武装走私开始猖獗,由武装走私又发展为劫掠沿海各地。】

  【嘉靖十八年(1539)、嘉靖二十六年(1547),日本两次遣出使团,试图改善与明廷关系,恢复贸易,最终无果。】

  【日本大名领主在牟利之路断绝后,转而更加支持各地浪人与中国海商(寇)结合,从事海上劫掠,骚扰中国沿海。】

  ……

  {当时的日本因为吹灰法炼银技术的使用,白银供给充足。}

  {而从事海外贸易的中国商人又迫切需要白银。}

  {日本的各大名领主也对中国商品有着强烈需要,恰巧手中又有大量白银,争先恐后地对华贸易。}

  {可以说日本国内的各类消费都离不开中国的商品,中国货品运至日本即能卖出高价。}

  {……中国制造,自古以来是吧……}

  {一个大铁锅在日本就价值银一两,也就是三石多一点的米!而此时明朝的一石大约是120斤,一个大铁锅就能卖出相当于400斤的大米!}

  {中国有商品、日本有白银,利润还惊人,你皇帝空口白话就想阻止双方的走私贸易?真当一开口天下从伏啊。}

  {是挺有魄力了,但军事拉胯没有后置手段。}

  {一时竟分不清他这贸易是该断不该断……}

  {毕竟这些也是大明财政不好的缘由之一。}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看着天幕,突然道:

  “老大,你觉得嘉靖做的对吗?”

  朱高炽抿了抿嘴角,低头道:

  “爹,谁也没有前后眼,看不到那么远的事。”

  朱棣沉默了。

  是啊,谁也没前后眼。

  但如果朱厚知道了后果就一定不会松开口子吗?

  或者说,这个口子真的不能开吗?

  天幕上说朱厚断了贸易。

  但海禁之说一直不曾断绝。

  这事究竟是不是出自嘉靖之心呢?

  朱棣看着天幕长叹一声。

  “皇帝的威严,朝堂的阴诡。”

  “大明……可是驱除胡虏的煌煌大日啊……”

  他依稀记得,在那南京之时。

  父亲提起大明时那脸上的骄傲之色。

  朱高炽默默道:

  “太阳……总会落的……”

  朱棣再次沉默了。

  他看向一边的残阳。

  “……”

  那究竟前人之过?还是后人不肖?

  ……

  【无独有偶,俺答汗在刚刚统一蒙古时曾上书朱厚,希望与明朝“通贡”。】

  【即恢复自弘治皇帝后期断裂的中蒙贸易。】

  【并提出一旦允许通贡,“令边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当饮血为盟誓。”】

  【朱厚拒绝了俺答汗的通贡请求。】

  【并杀掉了俺答派到明朝的使者肯切,且高价悬赏俺答的首级。】

  【称能够斩杀俺答的人,赏千金,封都督。】

  【俺答闻讯挥兵南下,大掠三关而去。】

  【评价D级得一分】

  ……

  南宋孝宗时期

  “不愧是蒙古使者。”

  赵捻了一下胡尾,感慨着:

  “从不白走,必留性命。”

  “可以置之不理,可以婉言拒绝。”

  “他都不选,他就要杀掉使者并拒绝通贡。”

  岳飞直言道:

  “只要面子而枉顾现实。”

  “海瑞说的对。”

  “嘉靖,不如汉文帝远甚。”

  ……

第603章 刘恒:天授即民授!

  【民生经济:财政与民生的关系很奇妙。】

  【民生好,财政好。】

  【民生不好,财政也能好。】

  【但财政不好,民生一定不好!】

  【巧了,明朝财政到朱厚时彻底玩不转了。】

  【第一,因为军屯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边防军需要国家补助军费即所谓“年例”。】

  【而随着卫所军制的衰落,募兵制也必然兴起。】

  【但募兵要由国家派人招募,入伍后按月发饷,于是军费开支又增加了一笔。】

  【偏偏嘉靖年间“南倭北虏”交相进犯的军事形势,使军费开支急剧增长。】

  【明朝政府不得不动用军队对付他们,军费开支陡增。】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看笑了。

  “多简单的问题啊。”

  “汉桓帝、汉灵帝、明宪宗、明武宗。”

  “例子比比皆是。”

  “但你既不敢又不信。”

  “朱棣也只能徒呼奈何。”

首节上一节955/10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