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936节

  “去把那些人的名单记下来。”

  “一个也不许遗落。”

  “朕要让他们知道,朕即一切,君威不可犯。”

  “这左顺门……”

  “不是那么好叩的!”

  ……

  【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七月十五日。】

  【朱厚第二天就要为母亲上尊号,大臣们对朱厚的做法极为不满,情绪也颇为激动。】

  【散朝过后,护礼派二百多人迟迟不愿离去。】

  【他们集体跪于左顺门外,高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

  【杨廷和的儿子翰林学士杨慎慷慨陈词:“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有人将下朝的群臣拦留在内金水桥,鼓动、感染,也不乏裹挟的意味。将群臣迅速集结起来。】

  【以杨慎为首的新护礼派官员声震阙庭。】

  ……

  大明。

  “咱还是对他们太好了!”

  朱元璋拍着案桌怒骂道:

  “一群混账!”

  “他们想做什么?他们在眼里还有没有皇帝?有没有天子!”

  “有没有大明律法!”

  马皇后连忙开口道:

  “重八,你先分清过去未来!”

  “这是以后的事,现在可以改的。”

  朱元璋很想破骂一句改他妈的头!

  但面对妹子这话不能骂。

  朱元璋冲着瑟缩的宦官怒喊着:

  “把燕王给朕叫来!”

  ……

  【朱厚命司礼监记下所有参加者的姓名。】

  【史料记载,参加此次集体示威的官员共计二百二十人,其中六部尚书五人,监察院都御史二人,六部侍郎三人,另有三品以上高级官员三十人,翰林院、詹事府等十余个国家重要机关的官员一百八十人。】

  【朱厚大怒,下令将闹事的一百三十四位大臣逮捕入狱,其余八十六人听候处置。】

  【七月十六日,朱厚将章圣皇太后的尊号定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七月二十日,朱厚下令,叩门参与者二百二十人。】

  【四品以上者夺俸,五品以下廷杖,一百八十人受廷杖,编修王相等十七人因廷杖而死。】

  【随后,又将首辅毛纪罢相、吏部尚书乔宇罢官,将杨慎等七人再次廷杖、贬官,其中杨慎戍边云南永昌。】

  【这一年,朱厚刚满十六岁。】

  【在棍棒的呼啸声中宣告天下。自此以后,他不再是那个处处受制于人的少年皇帝。】

第588章 大明唯一争得最终解释权的皇帝

  {棍子打得爽,后人火葬场。}

  {这一顿棍子你要说他们自找的也对,你说他们坚持心中想法也可以。}

  {但不管怎么说,脸皮是彻底撕碎了。}

  {脸皮撕碎如何,皇帝依然是君父!(狗头)}

  ……

  大唐高宗时期

  “儒家的传统讲求的是忠君之道,要求以道高于君和从道不从君作为臣子的行为准绳。”

  李治翻着手中的《孟子》自顾自的说着。

  “他们以不怕死的精神,把直言敢谏、冒死强谏作为匡正君失的最佳选择。”

  “而作为官员中负有言责的一个特殊群体,言官理所当然地肩负着以道事君的使命。”

  王皇后听得不耐烦,直接打断道:

  “天子,你把放我出来想必不是就要说这些废话的吧?”

  李治顿了顿,捻了捻手中的纸张,呢喃着:

  “废话?”

  “你是真的蠢到令朕厌恶至极。”

  王皇后猛的站起身。

  “李治!我还是皇后!”

  李治头也不抬,继续道:

  “你知道吗。”

  “有言责的文官群体并非铁板一块。”

  “随着皇帝不由分说打击言官的力度加大,随着一个个正直的言官在棍棒与血腥中倒下,那些逃过劫难的言官难免会削减政治热情而趋向缄默善变。”

  李治抬眼看着脸色有些变化的王皇后,继续道:

  “他们中的很多人,会由最初的一根筋开始变得阿谀逢迎。”

  “直言极谏的言官丧命受刑,趋炎附势者分到的却是糖果。”

  “两下比较,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趋利避害。”

  “你看……”

  李治将书卷合上,轻声道:

  “没有什么是真的铁板一块。”

  “皇后。”

  “你们想做直言却受刑的言官。”

  “还是享尽荣华的趋炎附势之徒?”

  王皇后看着笑得温柔的李治,不由后退两步。

  “你……你……”

  李治渐渐收起笑意,平静道:

  “回去好好想想,仔细想想。”

  “送皇后回宫。”

  随身的宦官来到王皇后身边,轻声道:

  “娘娘,请回宫吧。”

  王皇后深深的看了李治一眼,转身离开。

  李治看着她的背影,面如止水。

  ……

  【左顺门之变后,朱厚就将父亲的神主从安陆州迁到京城,安放在观德殿。】

  【他给父亲兴献帝的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先前的“本生”两个字已被悄悄抹去。】

  【为彻底平息反对之声,朱厚下令罢黜、逮捕众多文官。】

  【与此同时,将张璁、桂萼、席书、霍韬、方献夫召入京中任职。】

  【那些早已退休,甚至不在人间的元老,也未能逃脱厄运。杨廷和及其后的三任内阁总理大臣和他们当年的支持者,都被削去官职和荣誉。】

  【朝堂之上,行走的都是奉君若父的听话之人。】

  ……

  曹魏。

  “你可知左顺门之变意味着什么?”

  曹操捋须问向身边的小曹。

  小曹直接道:

  “意味着朱厚取得了统嗣之争的最终胜利,还建立了明代仅次于太祖太宗的君权。”

  一旁的刘备与孙权则上上下下的打量这小玩意儿。

  “该说不说,孟德的后代确实有几分俊才。”

  刘备看着立马就能分析出本质的孩童,由衷感叹着。

  借由统嗣之争,朱厚迫使几乎所有的重臣表态并将反对者全部赶出朝廷,只留下支持自己的大臣。

  虽然其中不乏投机取巧者,但这不影响他借由统嗣之争表明了自己的帝位来源于自己无可更改的血缘关系,而非过继关系。

  借此确立自己独一无二的对君权的控制,将孝宗武宗的外戚彻底闲置。

  诸葛亮微微叹息:

  “生子当如孙仲谋啊……”

  百无聊赖的孙权:?

  我还在这呢!

  曹操用眼角瞥着身边三人。

  强压住嘴角的笑意。

  咱们三人是分不出胜负,但在后代这方面,孤胜了一筹!

  大胜!

  ……

  【公元1527年,嘉靖六年。】

首节上一节936/10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