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
【全书按《洪武正韵》的韵目编排,以韵统字,以字系事。】
【举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
【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
【全书分门别类,记录上自先秦,下到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
【凡入录之书,不许任意删节涂改,必须按原书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编、整段分类编入。】
【这种编辑方法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朱棣赐名为《永乐大典》,并将其珍重地保管在修建后的南京文渊阁中。】
【《永乐大典》也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
{然后就被烧了。}
……
大明永乐时期
“烧了?!!”
有点愧疚夏原吉的朱棣,再看见《永乐大典》后非常得意。
又见了了几句说完,还有点不满。
然后就看见被烧了!
打仗都没跳出来的心差点跳出来!
……
{烧的原稿,正稿还在。}
……
朱棣长长舒了一口气。
……
{但也陆续遗失的只剩八百多卷了。}
……
朱棣:“什么!!!”
……
{陆续遗失的是嘉靖抄录的副本。}
……
朱元璋:怎么哪都有他啊?
朱棣:干的好!
……
{但原本确实是没了。}
……
朱棣气的全身颤抖。
那可是他寄托法理的希望啊!
一旁的朱瞻基担心的看着他。
就见朱棣在那嘀咕着。
他悄悄走进两步,听清讲的什么。
“抄,必须的抄!”
“多抄!狠狠的抄!”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看着天幕皱眉。
“一本类书罢了。”
“因类取裁又不能使人窥书全貌,溯其源流,征其来处。”
“朕的《四库全书》才是前人未做之事!”
和立刻竖起大拇指。
“万岁爷说得对啊!”
“类书罢了,历朝历代谁不修纂?”
“但像《四库全书》这种涵盖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天下所有经集的丛书!”
“只有万岁爷您能办成!”
“这就是天意!”
和一甩袖子,跪在地上,大声道:
“上天,以此告知陛下!”
“告知天下众生!”
“唯我大清,千秋万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压着嘴角,手里的扇子都快扇冒烟了。
“你看看你,说就说,激动个什么,快起来。”
和站起身,用衣袖抹了抹眼角。
乾隆看着这一幕,嘴角带笑:
“你看看,还哭了。”
“前些日子暹罗上了象牙一百担,你挑几对拿回家玩去吧。”
和红着眼睛,又行了一礼。
“奴才谢万岁爷隆恩!”
乾隆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继续看。”
……
【后世影响:唯一一个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
【设立奴儿干都司、营建北京、浚通大运河、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
【历朝历代的皇帝干成其中的任何一件都足可竖立一座丰碑。】
【所以,当我们全面衡量朱棣的功过时。】
【不难得出结论,朱棣是第一流的封建帝王,】
【在第一流的封建帝王里,他也是杰出的。】
【永乐大帝四个字,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
【评价S级得五分】
【合计军事、制度、外交、民生、用人、影响。】
【总分:二十六分】
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
金色的光芒似横轴一般贯通天野。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
『选项一:是』
『选项二:不是』
……
{他不是一个好叔叔,但是个好皇帝。}
{艹,问你是or不是,你选or?}
{千古一帝与否……不好说,连发明千古一帝这个词的李贽都没把朱棣称为千古一帝呀。}
{朱棣在明朝文人风评绝对不会太好,毕竟是造反拿的天下。}
{说得好像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俩谁名声好一样。}
……
大秦。
几位大臣偷偷余光瞥着皇帝。
嬴政一片波澜不惊。
说得好像寡人很在意名声好不好一样。
自从选择要灭六国的那天起。
寡人就没在乎过别人如何看自己!
……但这是因为寡人很有自信大秦能千秋万代!
谁知道二世就亡了!
寡人的骂全白挨了!
最后的果子都让刘邦摘了!
想到这里,他面无表情的扫了一眼刘邦。
刘邦:乖巧。
……
大汉武帝时期
“胡说。”
刘彻偏过头,不去直视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