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集中上升到一个新的地步。】
【同时,厂卫也担当起在国外情报收集的职能。】
【为明军作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幕里的厂卫介绍,动了心思。
垂直一词用得好啊。
自秦始皇统一以后,以郡县制为基础,建立了一统帝国的层级体系。
又初创了皇帝派遣使者出巡视察、处理事务的垂直体系。
层级越设越多,垂直的官员也就越多。
而怎么监控这些官员也是一个问题。
“锦衣卫……”
……
季汉。
刘备看着宦官两字一阵头疼。
“这朱四是老糊涂了?”
“居然让宦官掌权?”
“不愧是父子,一丘之貉!”
……
后唐明宗时期
李嗣源似乎已经看见了。
那是类似晚唐的血雨腥风。
“不智啊。”
……
【朱棣在制度上遵循的基本还是朱元璋那套。】
【但又在上面仔细打磨了一下。】
【评价B级得三分】
……
大明。
“砰!”
“他凭什么比咱高!”
“就因为那什么破内阁?”
“那也是咱先起的头子!”
朱元璋很不服气。
“咱好不容易把中书省取缔了,他弄出个小中书出来!”
“咱不让宦官干政,他就弄什么东厂出来!”
“怎么?”
“你跟咱有仇是不是!”
“他朱老四是摆明了跟咱对着干!”
马皇后白了一眼骂骂咧咧的老朱。
“这都是给你擦屁股,你还不乐意了。”
“你要是不累,后面设什么四辅官啊?”
“一拍屁股废了丞相,还拿不出可行的代替方案。”
“天幕说得对,你惯会挖坑!”
朱元璋被马皇后怼的都要气冒烟了。
好你个老四!
你给咱等着!
……
第526章 郑和下西洋
天幕里的港口挤满了人。
海天一色之间。
林林总总停泊着几百余艘海船。
大小不一、样式各异。
舰船的桅杆上都挂满了色彩鲜艳的旌旗。
船上,身披崭新甲胄的军士,还有衣着光鲜的官员们都在甲板上列队站立。
一阵海风吹过,无数旗帜迎风飘扬,显得威武无比。
“这都是些什么船啊?”
港口处的百姓们瞧得稀奇,他们何时见过这么多大船!
“那边靠岸的是保证粮食的粮船和水船。”
“旁边分列,比其他的船要窄的,那是马船。”
“马船?运马的?”
“不是,是交战冲锋用的,叫快马船,简称马船。”
“哦哦,你懂的真多啊,那旁边那列成直队的两支是啥船?”
“战船,上面装着炮呢。”
“每艘上头都装着十几门碗口将军炮!”
“这次出海,光战船就动用了六十艘!”
“那是什么船?”
说话者指着船队中央一艘巨大的舰船,桅杆上头的大旗写着‘郑’字。
“看见大纛没?那是郑大帅的宝船!”
“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是船队中最大的!”
“我的天!历朝历代吃也没有过这么大的船吧!”
“开天辟地头一回!”
“大明威武!”
……
【提起永乐一朝,最避不开的就是郑和下西洋了。】
……
天幕里那座庞大宝船的船头站着一人。
头戴三山帽,身着蟒龙袍。
腰系玉带,脚穿武靴。
大约三十多岁的年级,面白无须,精神俊朗。
在他身后,站着一干稗将。
个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
【郑和原姓马,云南昆明州人,回族。】
【明军攻入云南时,他被俘受阉入宫,至燕王府随侍燕王。】
【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被赐姓郑。】
【朱棣即位后,提他为内官监太监,让他率领庞大的使团出访西洋各国。】
……
一张庞大的疆域图在天幕上缓缓展开。
一艘楼船的剪影在疆域图上游荡着。
……
【明朝以婆罗洲的文莱为界,称文莱以东为东洋,文莱以西为西洋。】
【郑和率领使团,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先后七次出使西洋。】
【第一次远航,有大小船只二百零八艘,装载两万七千八百余人。】
【其中有大中型宝船六十四艘。】
【大型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有九桅十二帆。】
【“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
【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船只。】
……
大秦
嬴政面色上是无动于衷。
但他袖子里的手指却不受控制的抽动!
大就是美!
高就是好!
寡人想要!
不行!冷静!冷静!
嬴政!你忘了自己想要秦百世的大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