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勃然大怒,当即传唤胡惟庸和汪广洋】
【胡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将罪过归咎于礼部】
【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
【礼部与中书省当着皇帝的面踢皮球,这让朱元璋更加恼火。】
【他接连下了几道敕书,将礼部负责接待外宾的相关人员全部下狱,同时让检校暗中调查。】
……
大汉宣帝时期
“汪广洋,扶不起的阿斗。”
刘病已明白朱元璋的用意,想要制衡一下。
但没想到这人这么烂泥扶不上墙。
“胡惟庸,鼠目寸光。”
结党营私,欺上瞒下,直往火坑里跳。
“朱元璋……诡谲莫测。”
这人的手段属实让人心惊。
拿国家当工具……
“奇怪,李世民也不这样啊?”
许平君摸索着手臂,天幕里展现的马上皇帝就那几个。
怎么就这个这么阴森森的?
刘病已也想不通。
“也许是经历的缘由?”
许平君好奇的看着他。
“那你也没这样啊。”
皇帝眉头一跳。
也就是你,别人这话说出指定是人头落地!
“咳,这事一出,老朱也该收网了。”
“事关国体,不能拖了。”
……
【公元1380年正月初二,御史中丞涂节突然告发胡惟庸涉嫌毒杀刘基,并意图谋反。】
【毒杀刘基这事并无实据,但洪武八年刘基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
【御医开了药方,照单抓药后身体不适病死也是事实。】
【真相不确定,但对于朱元璋来说,他不需要真相】
……
大明。
“你等会!”
“刘基死了?!”
本来还一副智珠在握的老朱突然变了颜色。
马皇后看着天幕,叹了口气。
“重八,你这……”
刘基死的蹊跷。
……
【接到涂节的报告后,朱元璋立即批转司法部门连夜突审】
【具体细节早已不得而知,一些罪名也南辕北辙。】
【只知结果是胡惟庸谋反案坐实,不可不杀。】
【与此同时,御使中丞涂节和御史大夫陈宁作为胡党嫡系也难辞其咎】
【因为有官员禀告,涂节也参与了谋反,见事情败露才站出来检举胡惟庸。】
【此案由朱元璋“自临问之”】
【自正月初二,廷臣审录,到初六结案】
【胡惟庸为首的一大批人及其家族被全部处死。】
【处死宰相是非同寻常的,朝堂内外为之震骇。】
【朱元璋趁势颁布了一系列诏书,以平息人心躁动。】
【第一道诏书,革去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
【第二道诏书,他要大肆清算胡惟庸等人的罪状】
【洪武大逃杀开始初显端倪,但此时的风暴还在地平线下。】
【因为有人不想朱元璋这么大搞牵连。】
【她也限制住了皇帝一开始的杀心。】
【这个人就是马皇后。】
第494章 贫贱夫妻少时苦,富贵携手共长情
【朱元璋以谋反罪名诛胡惟庸九族。】
【在诛杀胡惟庸之后,正式下令革去中书省并罢丞相。】
【丞相的权力一分为六,分别给了六部】
【大都督的权力一分为五,分别成立五军都督府】
【并且从制度上让各个部门相互牵制】
【同时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至此,在中国古代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正式被废除并且之后再也未曾恢复】
【再以专权枉法之罪杀了胡惟庸后,胡案就成为朱元璋手里的武器】
【在胡惟庸被杀的同年,朱元璋又处决了六部中依附胡惟庸的大小官员一万五千多人】
……
{要我说,中国上下几千年,真正能称得上皇帝的,也就只有朱元璋了。}
{那是真的生杀予夺,无所顾忌。}
{确实,就算是秦始皇,他手下都还有群臣能时不时和他唱唱反调。}
{人朱元璋可以和臣子们按照游戏规则玩玩,但是当情况于他不利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掀桌子。}
{而且他有那个实力,他的臣子们还没办法抵抗。}
{也不一定,上一个这么做的还是汉武帝呢。}
……
大汉武帝时期
“胡言乱语。”
刘彻是绝不承认自己大搞株连的。
巫蛊之祸?
不是还没发生吗!
没发生就是没有!
既然没有那就是胡言乱语。
“说大逃杀,别牵扯朕。”
……
大唐。
“孩儿觉得,这人还是想学学赵宋的。”
李承乾不觉得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搞死一帮老兄弟的。
李世民沉吟着。
“或许吧。”
“但他就学不来赵宋。”
“他将胡惟庸谋反案坐实,就是为了将更多的官员牵扯进来。”
李承乾很难理解。
“这不就是让百官陷入恐慌吗?”
李世民看着还有些天真稚嫩的大儿子,感叹着:
“要的就是官僚内部陷入巨大的恐慌。”
“赴死与逃亡,都在皇帝的掌控中。”
“他根本不懂什么才是治国之要。”
“他的世界,是静态的。”
“这种行为只会让大臣与朱家离心离德啊。”
……
天幕上。
乾清宫内。
朱元璋满脸阴沉,大步迈进宫内。
马皇后自厢房内走出,看着皇帝烦闷之意,命人斟茶。
随后坐到皇帝身边,轻声细语道:
“今日你脸色颇为不快,莫非有什么人又惹你生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