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是大宋改制的唯一希望了。”
“你不想亲自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赵恒看着碗里的粥。
怎么不想呢?
朱元璋从淮右起兵都快打到燕云了。
大宋呢……
“得练兵了……”
打可以,但不能用现如今的军队。
要重立新军。
……
【十二月初七,攻克济南,整个山东进入朱元璋版图。】
……
天幕上。
应天府
天空像是被风雪洗过般洁净湛蓝。
城内沉浸于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氛。
天坛。
一座金椅在天坛前面,面朝东南。
穿戴皇帝冕服的朱元璋坐在金椅上,
文武百官则跪倒在地,面色恭敬。
朱元璋目不斜视,平展双袖,朗声道:
“朕本淮右庶民。”
“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
“凡天下诸郡蛮夷,各处寇攘。”
“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
“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众请。”
“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
“即皇帝位于南郊。”
“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
“建元洪武!”
……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
【四十岁的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
【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
第484章 收复燕云元朝灭亡
{有史以来称王称帝最名正言顺的,第一是汉高祖,其次是明太祖。}
{朱元璋能从和尚做到皇帝,不是天命加身我都不信。}
{他就是无数个奇迹构成的。}
{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去当和尚要饭,晚上就睡野外}
{几年时间没碰上豺狼虎豹啥的,居然活下来了,这就是个奇迹。}
{当小兵冲锋陷阵这么多年,居然没死,也是个奇迹。}
{洪都让好侄子硬生生守下来了,也是个奇迹。}
{自己二十万打陈友谅六十万,还赢了,也是个奇迹,这里面有哪一个失误了他都当不了皇帝!}
{刘秀:再说一次,我可要召唤大火球术了!}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奇迹也要依托于物质基础啊。}
……
大秦。
刘邦哭丧着脸。
你们呐!真是害苦乃公了!
“呵,原来最名正言顺的是汉高祖啊。”
嬴政脸色没表情却又笑出声。
殿内一众人只能盼望别殃及池鱼。
但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皇帝只是牢骚一句就没有表示了。
萧何暗戳戳的看向刘邦,眼神怪异。
刘邦的脸更苦了。
完了,皇帝进化了。
这是要秋后算账啊。
……
大汉。
“没错!乃公就是最名正言顺的!”
“哈哈哈哈!”
吕雉嫌弃的坐远。
这人属实是不能夸,烦人!
……
大汉武帝时期
“《周易》云:‘日月相推而明生也’。”
刘彻捋着长须赞叹道:
“明为火,为光。”
“朱姓又是赤的意思。”
“朱明恰好把皇帝的姓和国号连接在一起,浑然一体。”
“天命所归啊。”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这口号比恢复赵宋政权,进步何止千里。”
想起宋朝,他忍不住啐了一口。
“东晋都能比他强!”
“以后都不会有比他更差的了!”
卫子夫总觉得他会收回这句话。
但她不说。
有乐子看何乐而不为呢?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妥妥无视那句谣传,只是感慨朱元璋手下有能人啊。
“礼义者御世之大防,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为朝廷天下之根本。”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有夷夏之防,又有约法三章的味道。”
“让北方的儒生士大夫明白自己不是被毁灭对象。”
“让北方的百姓也明白他们是为了恢复秩序,安定生活。”
“让官吏们不害怕了,只要投降就可保全。”
“蒙古、色目人也不会死命作战。”
“因为檄文说只要愿为臣民,就可得到保护。”
“可以说,这篇檄文,除了蒙古皇帝和贵族,全被纳入保护。”
“投降的、放下武器的,甚至可以临阵倒戈。”
“统一之势,清晰可见了。”
……
大隋。
“说的好!”
杨坚起身抚掌大笑!
“中国应由中国人自己来治理!”
“过去不幸被外族侵入,冠履倒置,现在就是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总算看到几分刚强之意了!”
“你知道朕看大送看的多屈辱吗!”
想到宋朝,他也忍不住啐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