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来投,很熟!”
李世民磨牙看着那块黑货。
你在那里装什么!
说的那么大声当朕聋吗!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养气冠绝天下。
哪怕是众臣投来钦佩的目光。
哪怕是心里笑开了花!
面上依旧波澜不惊。
这,就是修养!
缓缓拿起玉执壶,慢慢倒上一杯酒。
端起酒杯,轻轻饮下。
“众卿,同饮啊。”
体会着一众大臣更加钦佩赞叹的目光。
赵祯用酒杯掩盖嘴边弧度。
这感觉,竟如此奇妙。
……
天幕上。
尘土飞扬。
一名甲士骑着战马在千余人的胡兵内来回冲杀。
身上的盔甲在阳光的直射下闪着幽暗的光芒。
画面一转。
甲士脱下头上的兜鍪。
王韶一脸怪异的看着身前胡人。
“你也要姓包?”
……
【俞龙珂部归附后,王韶乘势西进,进攻西蕃诸羌部落。】
【在宋军的进攻遇到诸羌的顽强抵抗几乎要放弃时,王韶亲自披甲上阵,力挽狂澜,竟然奇迹般地反败为胜,并且占领武胜,建镇洮军。】
【公元1072年七月,宋神宗下诏,在新开拓的土地上设熙河路,改镇洮为熙州,王韶升任经略安抚使。】
【公元1073年三月,进攻河州,河州酋豪瞎药投降,宋神宗同样他赐“包”姓。】
……
大宋神宗时期
赵顼嘴角带笑,随后又叹了口气。
“熙河开边之时,包公已经去世十年了。”
十年,其名驰名中外,饮誉东西。
可见教化之功深不可测。
但只有教化是不够的。
赵顼想到了出兵时朝堂众人的阻拦。
是王安石力挺自己。
但是这人……
想到刚才在朝堂上的一幕。
赵顼脸色铁青。
……
【公元1073年四月,还熙州】
【八月,入洮州。】
【九月,克宕州、岷州】
【王韶的军队收复六州,进军一千八百里,斩敌数千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史称“熙河开边”】
……
天幕上。
汴梁城下。
一堆一群因灾荒而流入京都的饥民,拖儿带女、衣衫褴褛的瑟缩于墙脚屋檐下。
他们颤抖着、呻吟着。
一声声啼饥哀嚎之声不停的惊乍而起,如割如切,阴森悲怆。
……
【然而就在西北开熙河六州之地,拓地两千里,收复中原政权沦陷二百年之地时。】
【大宋朝堂上再起风波。】
【新法造成的苦果,终究被宋神宗吞下了。】
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
天幕上。
延和殿。
殿外,两列披甲挂胄、执戈佩剑的禁军士卒,从丹墀下直抵正殿门前,甚是森严。
大殿之内已恭立着黑压压的一片朝臣。
一袭雪白细绸宽襟博带袍,一顶玄纱平翅官帽。
赵顼神情严峻,语气平静道:
“王相公,你认识监安上门,郑侠吗。”
王安石出列陈述道:
“禀奏陛下,监安上门郑侠。”
“治平年间进士,原任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后被臣调进京都,曾居臣门下一年。其……”
赵顼突然直言打断王安石的说辞,继续平静道:
“其人品德如何。”
殿内一片安静,陛下的神情无变,但态度已明。
有大事将生!
“回陛下,其人博学慧辨,聪敏多才,精天人感应之论,明阴阳五行之说,常人才智不及。”
“故对变法极表赞同……只是为人……”
“够了!”
赵顼突然怒喝一声站起,剑指殿下,厉声道:
“好一个天人感应!好一个阴阳五行!”
“五行统于阴阳,阴阳统于天!”
“今上天示警,悯我大宋黎庶!”
“现有一物示于众卿观赏!”
说罢,向御座旁的两名侍人挥手示意。
群臣心下不安的盯着那两名宦官。
“哗啦!”
奉旨走到群臣面前的宦官合展开了一幅画卷。
延和殿刹那间成了一座绝无声息的世界。
身被锁械的流民。
饿毙道旁的流民。
举刀断臂的流民。
咬牙切齿的流民。
呼地怨天的流民
扶携塞道的流民。
血泪斑斑的《流民图》闯进了殿内群臣眼帘之中。
……
【公元1073年,宋朝干旱不雨长达九个月之久,大量灾民涌向开封等大城市。】
【宋神宗终日长嗟短叹,旧党人士趁机上疏,请求废除新法。】
【担任开封安上门监的郑侠是王安石的学生,曾对王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等法诸多不便,王安石不予回应。】
【公元1074年四月,郑侠将亲眼所见的流民扶老携幼,充塞道路,身无完衣,吃草根,食树皮的一系列惨状绘成《流民图》,假称急密文书,传到宋神宗手里。】
【神宗第二天便决定废除青苗、雇役、方田、保甲等十八项新法。】
【这项决定公布的第二天,天降大雨。】
【史称民间欢呼相贺。】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看着那副《流民图》心生酸楚。
望向刘恒,嗫喏了几下,终究没问出口。
他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