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即位之初,“天下蝗灾”】
【下诏:“开封府界、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两浙、荆湖北路,贫民流移而遗弃幼老不能自存者,所在官司收养之,勿令失所。”】
【又下诏复置诸路提点刑狱官:“诸路刑狱既罢提点官,转运司不能一一躬往谳问,恐至冤滥。宜选贤明廉干不生事者委任之,则民受其赐矣。”】
【后人评价为:“亲政之后,抑内降,正朝纲,天下向治矣。”】
【但与此同时,因为废黜皇后一事,引起了台、省相争。】
【台谏官反对无礼废后,宰相吕夷简因与郭后有仇怨支持立后,宋朝陷入党争的苗头。】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看着这一套君王即位后的标配手段叹了口气。
到目前为止,大宋皇帝对朝堂的控制手段有,法制比起前朝也有完善。
军事掣肘虽大,但五代遗毒甚深也可以理解。
归根究底,还是在于人。
但这宋仁宗……
刘病已不看好。
或者说自赵匡胤以后的皇帝他都不看好。
不知为何。
他总觉得他们身上缺了点什么。
……
大唐高祖时期
“这不有病吗?”
李渊理解不能,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废后。
也不知道这皇后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
想来也不可能,不然那群谏官也不能如此持言抗争。
关键是此时此刻你做这件事能有什么好处呢?
从群狼环伺中建立大唐的李渊对形势有自己的独到理解。
虽然不知为何辽国莫名其妙的信守承诺,但你西北那边还有一处烂摊子呢!
新帝亲政清扫朝堂,朝廷会波折。有点眼睛的人都能看明白这事。
此时你做为皇帝应该先安稳内政,布防边境!
避免人家趁机打你!
一旁的李世民明白阿耶的意思,他摸了摸护腕,叹声道:
“在一个强敌环伺的环境中,宋朝天子却没有精神上的强健。”
“没有君临天下的霸气和雄心,少了金戈铁马的情怀。”
“他们只会帝王权术,以人治人。”
“作为皇帝,这样是合格的,但又是残缺的。”
“但对国家来说,却是不幸的。”
……
天幕上。
一道身披皮甲的战士骑在战马上奋力举起手中长刀!
刀尖上,一名身穿札甲的战士被惯性带在空中,又抛起摔落。
染血的身影重重砸在一面黄色大旗上。
朱红色的『宋』字与鲜血融为一体。
下一秒。
一阵马蹄踏过!
泥土和血肉包裹着旗帜。
战士看着前方的宋军,抹了一把脸。
金色染血的耳环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金红色。
狰狞的笑容升起,血色长刀指向前方。
“万胜!”
随着皮甲战士的高呼,一众铁骑呼啸着向不远处的宋军冲去。
……
【公元1006年,宋真宗封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宋赐姓赵)为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以来,终李德明之世,双方和平相处。】
【“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甲胄尘委,养生葬死,各终天年”,双方比较和平。】
……
大汉。
刘邦是真心服气了。
“你们是个个都讲诚信啊。”
“收了钱就真不打人啊。”
“宋太祖都知道卧榻之侧……哦你们不是……”
说到一半刘邦才反应过来。
他不是赵大那一脉。
“真是有其父必……算了。”
眼睛瞥到往那一座跟个石像一样的刘盈。
那两字又让他咽了回去。
“咳,能称臣三十年,怕是有另起炉灶的打算了。”
……
【刘太后专政之时,完全无视军备与边防。】
【石延年在其专政末年曾建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选将练兵,为二边之备”,但并未引起她的重视。】
【西北之兵,已是“承平岁久,州县不复阅习,多亡其数”,大部分都跑了。】
【即使被称为正军的禁军,也因“国家承平日久,失于训练,今每指挥(四五百人)艺精者不过百人,其余皆疲弱不可用”,积弱形势已经形成。】
【而正当宋朝统治集团陷入朋党相争之时,西北边境开始告急。】
【李德明之子李元昊正式建立西夏王朝,并公开撕毁和议,对宋朝发动进攻。】
第369章 庆历增币!
天幕上。
双目炯炯有神的少年看着垂垂老矣的父亲,稚嫩的脸庞带着一抹坚毅,清亮的声音回荡宫殿内。
“父亲,我夏国一直以畜牧马羊为主。”
“而今却把这些东西提供给宋朝换来茶丝等轻浮之物!”
“时间久了,必定让我们的子民、战士变得娇气堕落!”
“马羊日日减少,茶丝却逐渐增多!”
“这实际上是在消耗我们的夏国的资源啊!”
……
【西夏是西北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黄巢起义时,党项族的首领拓跋思恭因参与对起义军的征讨有功,于是就如同唐王朝对各路支援的地方武装的赏赐方式一样,朝廷封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姓李。】
【自此拓跋思恭便占据了夏州、宥州,定难军成为藩镇势力。】
【因远在西北,较少参与中原各政权间的纷争,所以不像唐末各藩镇逐次消亡,定难军安稳的偏安于西北,延续至宋朝。】
【宋朝无法像对付向南唐、北汉等“十国”地方一样消灭定难军。经过多年的和战,双方形成一种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这种表面上的和平,在1032年间被一位李元昊打破。】
……
大唐。
李世民挫着食指,面无表情的看着天幕。
安史之乱,驻守西北的军队都被调往关中和中原一带以平定叛军。
安史之乱后,就一直无法继续经略西北,只是退缩到关中一线。
虽不能经略西北,但疆土一直属于中原所有。
这回好了,疆土又不属于中原所有了。
该死的……李隆基!
李世民决定迁怒。
……
【李元昊,“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能创制物始”,曾劝父亲李德明不要臣宋。】
【赵德明告诫他:“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
【十三岁的李元昊言:“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
……
刘宋。
刘裕的面色复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他现在对于赵宋是十分嫌弃。
嫌弃的想改国号了!
……
大唐高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