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46节

  看着轻声细语的卫子夫,刘彻心情复杂。

  “等子胥回来,就把这颗丹药给他吃喽。”

  接住丹药的卫子夫面带惊愕。

  “哼,朕本来就能活到七十岁,刚才的承露盘里还有一汪玉液让朕喝了。”

  “天女说朕可以活到百岁无疾而终,这颗丹药朕用不上了。给子胥留着吧。”

  刘彻摆了摆手,直接下了决定。

  “反正朕看你和太子还能活挺久,也不用费心你们的寿命,就这样吧。”

  看着别扭的刘彻,卫子夫明白他这算是替未来的自己承认了对不住娘俩的错误。

  不多说什么,将丹药好好收了起来。

  “陛下,这丹药可有什么名字?”

  “好像叫什么九转金丹。”

  “九转金丹?”

  “名字是破了点,但功效不错,据说是能成天人之体,百病不生百毒不侵。”

  “那还真是厉害啊。”

  “厉害什么,又不能长生不老。”

  “……”

  ……

  天女回转天幕之后,

  金光笼罩天空,四个金色大字再次出现在天空之中!

  【昭宣之治】!

  看到这四个大字,除了某位不想透露姓名的祖龙感慨某人的后代这么好吗?

  汉初的一众皇帝又心生起了期待。

  前面的文景之治就很厉害了!

  那昭宣之治得多厉害!不得起飞喽!

  而且“昭”“宣”。

  谦逊有礼,勤劳谦恭,善于纳谏,基本就是“昭”的含义。

  而尊贵有德,善良仁爱,博学多识,基本就是“宣”的含义。

  这两个谥号都是美谥,看样子都是好皇帝。

  一众汉初的皇帝不由得感叹。

  “乃公/朕的后代真是好啊!”

  不过刚才昭和宣之间突然闪过一什么东西啊?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公元前87年,刘弗陵被立为太子,同年继位登基,年仅8岁。】

  东汉某些皇帝与大臣表示,八岁,很大了!

  【刘弗陵登基为帝后,封亲姊鄂邑公主为长公主,入住皇宫。】

  【遵照武帝遗诏,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录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左将军上官桀为其副手。】

  【公元前86年,金日病逝,霍光成为朝堂上的实际掌控者。】

  【这里额外提一嘴,在四位辅政大臣中,最得汉武帝信任的是金日。】

  【而金日就是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俘虏的休屠王王子。】

  【公元前83年,刘弗陵十二岁,长公主鄂邑公主为其选后,上官桀之子上官安打算让六岁的女儿上官氏为后,遭到霍光反对。】

  【上官家无法理解,因为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的就是霍光的长女。】

  【随后,上官安因为与鄂邑公主的情人丁外人关系要好,变通过长公主的关系实现目的,并且上官安也被升任车骑将军,封桑乐侯。】

  【上官家为了回报长公主,想将丁外人封为列侯,被霍光以“无功不得封侯”驳回。】

  【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的其他亲戚封官,双方因而结怨,成为了政敌。】

  ……

  大汉文帝时期

  看到上官家的操作,刘恒心里一阵别扭。

  他想起了众位兄弟与自己被吕后强行安排娶吕家女还要为王后的事情。

  窦漪房见状拉住他的手,默默安慰。

  ……

  大汉武帝时期

  “我汉家一直都是无功不得封侯!”

  “他上官家是要干什么!学吕氏之事吗!”

  刘彻看到上官家的行为,怒声喝道!

  “将上官桀与他家那个小兔崽子叫进宫来!朕倒要看看他们是不是有‘天命’在身!”

  听到刘彻的命令,殿外的内侍连忙去传唤上官一家。

  “可惜金日居然死的这么早。”

  “不过子美还是不错。”

  “不愧是子胥的弟弟!朕没看错!”

  卫子夫:上官桀也是你封的辅政大臣吧?

  ……

  【此时,霍光因为武帝遗命,决定放弃武帝时期实行了多年且行之有效的均输和盐铁官营等财政政策,重启文帝时期休养生息的政策,这让桑弘羊大为不满。】

  【此时,同为辅政大臣的桑弘羊,因为自视在武帝一朝劳苦功高也为子弟求官,被霍光果断拒绝。】

  【并且,因为桑弘羊不想放弃武帝时期自己的政策,也与奉行武帝遗命的霍光处处作对,怨恨霍光。】

  【而刘弗陵的哥哥燕王刘旦,也因为没有被武帝立为皇帝,而心存怨恨。于是这几人就暂时联合起来,试图杀死霍光,废掉刘弗陵。】

  ……

  大汉,

  “啧,这重孙子什么眼光啊。”

  刘邦看着天幕摇了摇头。

  然后又想到了吕氏之事,把自己也憋了一口气。

  大汉武帝时期

  卫子夫默默的看着天幕。

  不用猜,刘彻那脸都黑的不行了。

  四个辅政大臣,两个不靠谱!

  还有刘旦那个兔崽子!

  “将刘旦唤来!”

  “朕倒要看看!他敢不敢杀朕!”

  “陛下…”

  卫子夫轻声说道:

  “刘旦还没出生呢…”

  “……”

  “据儿今年也才刚五岁。”

  “……”

  彼其娘之!气早了!

  ……

  天幕上画面继续播放着,

  “陛下,这是燕王的上书,请陛下御览。”

  一位威武雄壮的大臣站在群臣面前双手捧着一卷帛书,跪地上陈。

  坐在上首的刘弗陵身材单薄,接过内侍手里的帛书,仔细看到。

  片刻后,将手中帛书一放,轻声询问道。

  “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陛下,燕王说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不如让大司马去廷尉那里由廷尉查问一番。”

  听到大臣的回答,刘弗陵笑了笑。

  “其余爱卿怎么看此事?”

  “陛下!臣以为还是有备无患为妙!”

  “陛下,还是先将大司马收押起来,待查明真相再放出也不迟。”

  “陛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监控起来以防不测吧!”

  面对一些群臣的意见,刘弗陵只是微笑着。

  “此事朕知晓了。”

  ……

  【公元前81年,趁霍光休沐之时,上官桀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一封,诋毁霍光检阅兵队是为了造反,希望调“自己”回京戒备。】

  【面对“燕王”的上书,刘弗陵询问上官桀如何看此事。】

  【上官桀装模作样的回答一番后,刘弗陵不置可否。】

  【继而询问桑弘羊等一众大臣如何看待此事,想要扳倒霍光的一众大臣纷纷表示把霍光控制起来为妙。】

  【刘弗陵并没有明确表示。】

  画面继续播放着,

  未央宫内,

首节上一节46/3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