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435节

  ……

  天幕上。

  本就不长的文稿来也来到了尾声。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

  灯火燃尽……

  缕缕青烟微微升起。

  恍惚间,一文一武,一老一少的两人隐隐约约出现在老人眼前。

  二人对他微笑着,随后躬身一礼。

  随烟散去。

  ……

  【公元758年九月三日夜,灯火昏黄之下,颜真卿写下了字字泣血的传世名篇《祭侄文稿》】

  ……

  {颜真卿啊……虽是文人出身,但是钢肠铁骨,他第一个拉起了抵抗的旗帜,而且派人四处联络,组织各郡反抗。}

  {本来,唐玄宗听说河北各郡都跟着安禄山反了非常伤心,说:“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义士耶?”后来听说颜真卿还在抵抗,不禁大为感慨。}

  {就是在颜真卿的组织下,河北二十四个郡中有十七个郡都重新归顺了朝廷,他们推颜真卿为盟主,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抵抗叛军,让安禄山的后方非常不稳。}

  {颜真卿家!满门忠烈啊(大哭)}

  {单从所承载的历史厚重这个角度上,祭侄文稿要更胜兰亭集序一筹。}

  {一个是中华的骨头和脊梁,一个仅仅是华丽的衣裳。}

  {我对祭侄文稿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情感经历比较困乏的我难以想象颜真卿写下这几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感情?}

  {既愤怒又悲哀?既为颜杲卿颜季明父子感到骄傲,又为他们的死去感到惋惜?}

  {总之这四句是感情十分复杂的,也是我试过理解次数最多的,但每次进入状态的时候那种汹涌的情感会压得我大口喘气,所以我其实是不喜欢这篇文章的,或者说逃避一切难受的东西。}

  {大家也可以试着将自己代进去,这是一种人间至悲的感觉。}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默默读诵着天上的文稿。

  一方面感叹颜家满门忠烈,一方面为颜真卿表达出来的悲凉所触动。

  “不知他收敛侄儿的遗骸时,心里到底是怎样的滋味。”

  “也许跟我看到你和元吉的首级时……差不多吧。”

  “……呜呼哀哉……”

  李建成眼神复杂。

  ……

  大唐。

  眼眶泛红的李世民喃喃低语着。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这哪是用墨写的……”

  他硬生生的逼着自己不要移开视线。

  这每一笔都是颜家的血!

  每个字里的骨架都是颜家的铮铮铁骨!

  “千刀万剐啊……”

  殿内众人都仿佛能闻到那股血腥味,还有那份痛苦!

  玄宗……

  众人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安史之乱,或者说藩将叛乱不能全怪玄宗身上。

  大唐疆域太大人口太多,均田带着府卫制已经一起崩坏了。

  府卫制是寓兵于农,大唐边疆原来是游牧民族的地盘也不适合耕种。

  调府兵去边疆驻守也不现实,耕种荒废也就罢了,一来一回的路程少说也得一年半载。

  这就只能给节度使之类的官员放权,让他们自行招募职业军人。

  节度使权利一大,不生反心是不可能的。

  而节度使能掌握如此大的权利根源在于玄宗征西域,打契丹,收复失地。

  而收复失地……又是武周时期的烂摊子。

  虽然“安史之乱”这种地方叛乱的发生会是必然的,不能全算玄宗头上。

  但这发展过程中,玄宗的出力……

  唉……他……

  “直娘贼!”

  有一个算一个,所有人都听见了这中气十足的骂娘声,但看了看上首……

  帝后二人面色悲戚,状若未闻。

  看了看魏征,闭目养神?

  大殿内安静一瞬。

  随后一片谩骂声此起彼伏!

  ……

  安史之乱还真写了五百字左右的前奏,但让我弃了。

  不总说写的太长吗……

  今早看评论,一下给我干懵逼了。

  寻思一上午,都不知道该继续往下写还是往回写了。

  这得亏是有五百字的废章让我找出了点纲领,不然今天就废了!

  咱算看明白了,就不能听你们的!

  哼!

  

  

  

283.晚八没更

  晚八没更。

  有点错乱了。

  本想着直接放评价,但都写到一半骚操作了突然不写了,似乎有点脱节。

  继续写吧……

  这一开始的确是没考虑……

  容我再酝酿一下……

  看看怎么个取舍。

  

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终结

  天幕上。

  斑斑血泪的《祭侄文稿》于烛火中渐渐消逝。

  画面再度陷入一片黑暗。

  天上的五个选项内『以上都是』与『祭侄文稿』随风飘散。

  『孤城十月』微微亮了一下,但下一瞬!

  『老而不死』与『自相残杀』大方光芒!

  昏暗幽深的玄光压住了堪堪出头不引人注目的血光。

  布满天野。

  画面渐渐清晰,却分上下两截。

  下半副画面。

  两位身披战甲的老将,持刀胯马,一左一右并肩而立。

  身前,一众胡人带惊色四处奔逃。

  身后,巍峨雄壮的潼关屹立不倒。

  潼关城楼上,一位皓首胡将坐在推车上,抬头仰望,泪流满面。

  顺着胡将的目光看去,是画面的上半截。

  在潼关留白的上方,头戴幞头一身赭黄的李隆基正背对战场,微微侧目。

  ……

  大唐高祖时期

  “砰!”

  身前的凭几被一脚踹翻!

首节上一节435/8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