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徐州,琅琊郡
一处庄院内,
一位儒雅士人急匆匆的走进前院,
一边急步快行,一边高声呼喊道:
“亮儿!均儿!快收拾东西!”
听闻高呼之声,一位少年走出房门赶到前院,看着焦急的士人,担忧道:
“叔父,可是曹操又来了?”
“是啊!快快收拾东西!马车就在外面等着呢!”
少年略有不舍,
“可是叔父,刘豫州不是在小沛吗?”
儒雅士人无奈说道:
“刘玄德手里才五千兵马,怎么可能抵挡的住曹操的数十万青州兵?”
“还是趁早走为妙!这均儿怎么还不出来?干什么呢?”
“均儿?均儿!”
儒雅士人一边高呼一边向后院走去。
只留少年独自在前院,遥望北方。
……
【曹操先是扫荡了郯城北面的琅琊郡,然后再折回攻打郯城。】
【同时击败前来救援的刘备,但仍未攻下,便转而攻取虑、睢陵、夏丘三县,所过之处皆屠之,鸡犬不留,旧城废址不再有行人。】
……
{冷知识:曹操屠徐州的时候诸葛亮12岁,按照时间线来讲诸葛亮此时应该在徐州琅琊,很可能亲历了徐州屠杀。}
{屠城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常态,多次屠城绝对不是常态。}
{东汉末年大多数诸侯可以说是常态,但是曹操绝对不是常态。}
{刘备就没屠过城。}
{其实吕布和刘室宗亲都没有屠城记录。}
{冷知识,先秦至三国之时,但凡单用屠字的,皆为攻破、攻克、拔城、降城之意。}
{而屠杀则会用到诛屠、焚屠、屠夷、大屠、尽屠、欲屠、屠其民等词。并且有额外描述。}
{快点写完曹操吧!我要看汉昭烈帝!没有刘备与诸葛亮等蜀汉人员,这破乱世有什么好看的!}
……
季汉,
刘备看着天幕上那一幕,到没思考太多,只是担忧的看着身边的诸葛亮。
“孔明……”
诸葛亮对刘备轻轻的笑了笑,似毫不在意。
徐州,琅琊国,阳都县。
那是他出生且长大的地方。
……
【就在曹操征伐徐州之时,留在兖州东郡守备的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同谋叛乱,迎吕布为兖州牧。】
【兖州一共八十个县,只剩下三个为曹操守城。】
【曹操只好放弃继续攻打富庶的徐州,回兖州平叛。】
……
大唐,
李世民看着天幕里那血流成河的一幕,对身边的两个儿子平静的说道:
“你们知道吕布当时是什么爵位吗?”
一旁的李承乾思考了一下。
“阿耶,我记得是温侯吧?”
李世民点点头,捻须说道:
“温侯,是最高一级的县侯,可以享受三公仪仗,是皇帝亲封的。”
“在当时的诸侯中为爵位最高者。”
“哪怕是袁绍,也只不过是渤海太守而已。”
“但即便如此,吕布的名声在诸侯与士人嘴里也是下下等,只因他出身卑微。”
“但是……”
李世民话头一转,李承乾心生不妙。
“为什么兖州士人宁愿迎名声如此差的吕布为兖州牧也要背叛曹操呢?”
“并且还是八十县响应了七十七个?”
“要知道,此时离他们迎曹操为兖州牧也只不过两年而已?”
“承乾,这是为什么?”
面对李世民的询问,李承乾开始思考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
为什么总来问我为什么啊!!
我怎么知道为什么啊!
老师他们没教过啊!
您就不能问问我学过的吗?
阿耶!!
一旁的小李治看着装着一脸肃穆思考之色其实内心疯狂吐槽的李承乾。
无奈的叹了口气。
随后状似不在意的凑到李承乾身边。
一边低着头,一边背着手、踢着脚。
小声一句道:
“他们讨厌吕布更讨厌曹操。”
李承乾回了个“干的好”的眼色,随后保持着肃穆之色对李世民说道:
“这说明,在他们眼里曹操比吕布更加遭人厌恶。”
李世民:……
你们是把朕当傻子糊弄是吧?
你们要不我儿子,非判你们一个欺君之罪!
“是,他们更讨厌曹操,但他们为什么更讨厌曹操?!”
面对口气不善的阿耶,李承乾选择对幼弟求助。
眼睛一瞥…
!
小李治已经趴在门槛上了!
‘大哥!弟尽力了!’
给了个爱莫能助的眼神,小李治翻过门槛一溜烟跑了。
‘稚奴!你算计我!’
“别看了,走远了,面对现实回答吧。”
李承乾一惊!
一回头,就见李世民正站在面前,弯腰扭头看着那跑远的幼小身影。
“那个…因为…”
看着李世民直起腰面无表情的看看他。
李承乾低下头。
“我不知道…阿耶…”
李世民看着自己与观音婢寄以厚望的长子,微不可查的叹口气。
“好好听着,我接下来说的就是曹操不能为万乘之主的原因。”
李承乾见李世民没有训斥他,松了口气的同时也认真听着。
“之所以兖州上下尽叛曹操,就是因为他对兖州上下太狠了,不论是世家还是百姓,都太狠了。”
“乱世之中,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毋庸置疑的,为了照顾三十万青州兵利益,曹操就必须要剥夺世族的一些特权,而普通百姓也要承担更沉重的赋役。”
“而接纳了百万青州黄巾,也就意味着兖州一下子多了一百万张吃饭的嘴。”
“而兖州的人口,当时也不过四百多万而已。”
“这粮食从哪里来?只能是不断搜刮本地的老百姓,且逼世家大族从自家的粮仓里吐出来吧。”
李承乾呆呆的看着李世民,
“就是因为这个?”
李世民点点头。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对于平衡之术的施展实在太糟了。”
“虽能开魏国之基,居宰相之位,有英雄之才。”
“但为人阴谋狡诈,雄猜多忌。”
李世民看着天幕,淡淡说道:
“因伏后使亲族反对自己而灭了伏后全族将伏后幽闭至死。”
“因荀于自己意见不合而毒死荀。”
“因记恨孔融不与自己合作而杀死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