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立马立正。
李世民斜睨着他,拉长声音道:
“你把水军海路的事放在心上。”
李隆基连忙点头。
李世民轻哼了一声,随即站起身,走到李泌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唐要多依仗卿费心了。”
李泌瞬间眼泪奔涌而出,哽咽道:
“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李世民再次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隆基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君臣相得”
习惯了。
……
大宋孝宗时期
岳飞身体不由紧绷。
只是看着天幕里那十几门火炮的威力,他就已经深感威胁!
而那贼酋却第二天就整军待发。
“这人……好厉害的战场判断。”
赵还想说让岳飞想想办法,他也想要这种炮!
但听到这话又转了注意力。
“鹏举何出此言啊?”
岳飞听得询问,行礼答道:
“陛下,努尔哈赤虽被迫撤退,但那是因为他没有料到明朝突然间多了那个火炮和那种怪异的打法,所以吃了大亏。”
“但宁远城兵将就那么多,只要稳住军心,宁远城耗不过努尔哈赤。”
赵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想起火炮的事。
“这火炮,我大宋能不能造?”
这可真问住岳飞了。
岳飞想了想,只能谨慎道:
“可以一试。”
赵也明白自己有点强人所难,但终究还是抱着希望。
“那就试试!”
万一试出什么东西来呢。
……
【当时宁远城内的军队不足两万人,袁崇焕凭借拥有巨大威力的西洋“红夷大炮”,以及通判金启发明创造的“万人敌”,最早的燃烧弹的雏形,伤敌无数。】
【五天后,当宁远天空弥漫的硝烟散去,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座千疮百孔的古城依然挺立于大明的版图之上。】
【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让明、后金双方都损失惨重。】
【而宁远城也注定是努尔哈赤的滑铁卢。】
【他在指挥攻城时被红夷大炮的流弹击中,身负重伤。】
【当年八月,身亡。】
【宁远之战使袁崇焕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也是明军一次久违的胜利,史称“宁远大捷”。】
……
{真就让炮轰死了?}
{不能说被炮轰死……但努尔哈赤的死的确跟宁远之战有些联系。}
{根据明朝人张岱《石匮书后集》的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
{而《明史》也如此记载,那就可以肯定一点,后金的确有一位重要头目被红夷大炮击伤,至于是不是努尔哈赤,很难说得清楚。}
{而当时做为外交使臣,经历过这场战事的朝鲜官员韩瑷也记载了这种说法。}
{甚至,还详记载了袁崇焕战后嘲讽的事情。}
{后金军撤退后,袁崇焕派遣使者前往敌军军营中慰问,还特意对努尔哈赤说:“老将久横天下,今日败于小子,岂非数耶。”}
{但这也有问题,朝鲜人韩瑗都能站在宁远城上看到努尔哈赤被红夷大炮击伤,那么同样站在宁远城上的袁崇焕或其他明军将士为什么在奏折里面没有提到击伤努尔哈赤这件事?}
{要知道打伤满洲女真军事最高指挥官兼后金国大汗努尔哈赤,对于明朝朝廷来说是件多大的功劳。}
{而依据《清实录》记载,宁远之役的确让努尔哈赤恼恨不已,但随后几个月,努尔哈赤依然在继续征战。}
{六月,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台吉奥巴晋见的时候,努尔哈赤还亲自率领后金国诸贝勒大臣,出郊相迎十里,并对其说:“今尔我无恙,得相会足矣!”}
{这样一看,好像宁远之役里努尔哈赤并未受到重伤。}
{但《三朝辽事实录》与《清代皇帝传略》又说宁远兵败使努尔哈赤精神上大受创伤。}
{他对后金国诸贝勒大臣说:“朕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独宁远一城不能下耶!”}
{于是在宁远之战后,他的心情始终处于郁忿难平的状态。又因为长期的戎马生涯,鞍马劳累,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导致积劳成疾。}
{这一年七月,身患毒疽,二十三日前往清河汤泉进行疗养。}
{八月初七,病情突然加重。十一日,乘船顺着太子河而下,本来打算返回沈阳,走到瑷鸡堡病逝。}
{所以,只能说他的死跟宁远有关,有可能是郁郁而终。}
{毕竟宁远之战,女真人死伤近两万,而明军仅两百多人阵亡,战绩可谓显赫。}
第647章 李善长:看我神之一手!大献祭术!
大明。
“好!”
朱元璋顾不上思索既然努尔哈赤死了,那入关的是哪个鬼?
他现在就想好好抒发一下情绪!
从嘉靖开始就憋气的不行。
他肝都要气炸了!
现在……
“哈哈哈哈!”
“什么后金汗主,不照样被我大明天军吓死!”
李善长本就胆战心惊呢,老朱的嗷唠一嗓子差点没把他吓死!
他差点就以为刀斧手要入殿了。
擦了擦额头,李善长顺着皇帝的话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那贼酋哪怕在宁远之战中没有被红夷大炮击伤,但是他手下的某位高级大将被红夷大炮击伤或者击毙,肯定也给贼酋造成极大的惊吓。”
“胜败乃兵家常事,那贼酋也是个雄主,不可能因为一次失利而大受刺激。”
“但这袁崇焕的新型战术,导致女真八旗神话被彻底打破,红夷大炮的威力一定远超贼酋想象。”
李善长说着说着,突然想到一件事。
如今皇后娘娘与太子健在,中宫与东宫都不是短视之人,不可能看不到海禁问题。
至于当今陛下……
他不经意间的瞄了一眼朱元璋。
朱元璋正摸着下巴,一边听一边想着什么。
李善长心里确定了。
这海外的红夷大炮的确威力不凡。
陛下不会等着外面的那些蛮夷拿着这东西来轰大明的宫门。
所以陛下定是有心开海禁!
中宫与东宫定是支持陛下。
可事实也偏偏僵在这里。
海禁是皇帝亲自下的旨意,一定要有个什么名头既能保住皇帝的颜面,还能言正名顺的开启海禁。
李善长眸光一闪。
他找到生门了!
脑中思绪千回百转,说上的话却未停止。
“贼酋震惊于这大炮威能,最后忧心忡忡,几个月后急火攻心,痈疽并发,最终病逝。”
“这宁远兵败和红夷大炮,可真是贼酋发病病逝的重要原因啊。”
“此等神物,可谓社稷神器!”
“我大明国威扬于八荒!”
“然!”
李善长突地一撩下摆,跪倒在地,叩首道:
“今朝确有海外蕞尔小国蔑视天威!袭杀来朝使臣!”
“陛下!还望陛下施仁义于四海!”
“以大明水师,解海外倒悬!”
“拯天下万众与水火之中!”
朱元璋本来只是听个舒心,但往后就觉得不对味儿了。
先是疑惑,后是恍悟。
其次开心,最后“愤怒”!
满脸“怒气”的老朱拍案而起。
“可恶!既然敢袭杀来朝使臣!”
“这分明是不将我大明放在眼里!”
“丞相!朕命你速速查清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