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61节

  念及此处。

  众人又忍不住心中生出一个新的想法

  这梁山伯,到底是什么人啊!

  他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竟然能让这么多名士对其心生好感?

  天下玄言文宗,永和名士孙绰,亲自将其收为弟子。

  刘恢长史,将其视为小友。

  上虞祝家祝老员外,对其书法德行交口称赞,至今还在会稽为梁山伯扬名,每逢外出,必提梁山伯和瘦筋体。

  隐居东山的谢安也对其赞誉有加。

  现在连江东鼎鼎有名的征士许询,也是对梁山伯颇为喜爱,态度亲昵。

  除此之外。

  梁山伯的书法、剑术、弈棋、诗赋、阅历、学识也都被诸多名士在外传扬、称赞。

  这梁山伯……

  自从出现在世人眼前,才短短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便已经得到这么多人称赞和喜爱。

  据说最近梁山伯还在著书立说。

  若是他人,在未曾定品之前便著书立言,几乎是贻笑大方。

  可梁山伯所写的《洞见玄心》流传出去后,可谓是惊艳四座,被诸多名士和清官争相传阅,盛赞不绝。

  他所首创的‘瘦筋体’,乃是时下最热门的书法字体,得到许多士子追捧。

  他所推行的‘清茶’,更是被不少名士赞赏,称之为‘古来玄妙雅致之最’、‘文人士子书房四友之外,不可或缺之物’、‘茶圣’、‘风雅无双’……

  这诸多的赞誉,加诸于一身。

  谁都清楚,这几乎便等于是一位名传天下的名士清流即将冉冉升起。

  可清楚归清楚。

  亲眼见到,终究还是心中震撼。

  一时间,许多人都将目光投注在梁山伯的身上,眼神之中,皆是不可思议和崇敬。

  迎着众人的视线,感受着他们目中所流露出的羡慕之意,梁山伯心里很清楚,这是许询在为他扬名,感动之余,也是拱手说道:“询公厚爱,山伯……实是愧不敢当!”

  许询并未在说什么。

  而是直接一把挽住梁山伯的手臂,道:“你我之间,也算是故友重逢,说这些就见外了……走,且随我游览玉皇山景致!”

  说着。

  他便亲自和梁山伯把臂同游,在周遭众多士子羡慕且震惊的注视下,遍览风光。

  和梁山伯闲逛之时,路途上到处都是士子,于是许询时不时的对路上的士子点评一二,或是提出问题,听他们的回答。

  如此下来。

  直到中午时分,已然是听取了数十位士子的辩难,同时也给出了评价。

  中午就在山上就事,梁山伯被许询邀请着吃饭,一同就食的都是太守袁崧和郡中的长史、幕僚。

  这样的殊荣和待遇,更是被其他士子们看的瞠目结舌,心生艳羡不已。

  吃过午饭。

  许询又和梁山伯聊天。

  他并未特意的考校梁山伯的学问。内

  许询作为孙绰的好友,他很明白,梁山伯能成为孙绰的弟子,绝非寻常之辈。部

  因此。群

  他们两人之间的谈话,更类似于好友之间的辩难论道。梧

  许询乃玄言领袖,一代文宗,可谓是才华横溢,无论儒玄,几乎是信手捏来。一

  而梁山伯虽年纪尚轻,但才学也已经登堂入室。韭

  虽在学识底蕴上比不上许询,但梁山伯毕竟见识要更加广博一些,所涉及的领域也更驳杂一些,常有惊人妙语。依

  故而能和许询辩论个你来我往。2

  两人一番辩论,越说越是兴奋,大有一股相见恨晚之意。祀

  时光飞逝。⑵

  当他们恍然醒悟过来时,却发现已然是下午申时三刻。思

  从吃完午饭他们便开始辩论,恍惚之间,却已经是两个时辰过去了!(

  辩难之时,尚且还沉醉其中感觉不到,此刻停止下来,立刻就发觉口干舌燥。三

求鲜花 )

  但即便如此,许询仍旧是有些意犹未尽:“和山伯小友谈玄论道,真是一件极为快意的事情啊!”

  事实上。

  若非此刻日头西斜,而他还需要评选诸多士子的才学和风雅,他真不想停止下来。

  ……

  日头西斜。

  太阳即将落山,红色的光辉洒遍山头,映照着整个玉皇山鲜红一片。

  山上,诸多士子或是被考校学问,或是表演才艺,他们的表现都被许询记在心里。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

  绝大部分的士子都已经完成了评选。

  而就在许询准备加班加点,完成最后的评选之时,却忽然在此时,听到一声琴音

  “铮!”

  一道如同金铁交加,仿佛平地陡然炸响的惊雷般,蓦然在耳边响起。

  而这一道琴声响起的瞬间,渺渺的琴音便陡然传播了出去,席卷整个玉皇山顶。

  玉皇山头上,几乎所有人都为之一愣,随后下意识的将目光投注到声音传来的方向。

  却见山崖边,老松之下。

  一名身着青色细葛宽袖衫,头戴黑纱冠,相貌俊逸,气度出尘的少年,面临红日云海,正在拨弄瑶琴。

.... .... 0

  他认真的在弹奏着,可动作却显得随意至极。

  神态从容,表情泰然,修长的手指拨弄琴弦。

  如流水般的琴声,便从其指缝间缓缓流淌而出,让所有人的心神都在这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

  “竟是一首未曾听闻的琴曲!”

  许询目光一愣,脸上露出动容之色。

  许询好音律,虽自己并不擅操弄琴箫,但却十分喜爱听。

  以往去好友处拜访,必要让好友将家中舞姬喊出来,表演琴曲箫曲。

  所以若论对琴曲的了解,许询虽称不上前几,但也算是颇深。

  但以他的见识,也未曾听闻这曲子。

  如此想着。

  他便不再多想,立刻便沉浸在琴曲之中。

  只觉得这琴声,刚开始时曲调悠然自得,颇有一股飘逸洒脱的格调,随后忽然变化音调,以滚拂技法,刻画出一种豪放无羁,任情自然的隐士态度。

  至于其他人,也都在此刻沉醉在乐曲之中。

  所有人都似乎看到了这样的一副画面:

  渔夫和樵夫在青山绿水间,悠然自得。

  他们或是在河中捕鱼,或是在山中伐木,完全摆脱了凡尘俗世的羁绊,自得其乐,沉醉渔樵之中。

  良久之后。

  “铮!”

  伴随着最后一道琴声的响起,而后逐渐平静,最终消失不见。

  一曲彻底终了。

  但山顶上,不少人尚且还沉醉在琴声之中,无法自拔。

  难知过了多久,许询率先醒悟过来,咂摸了一下嘴巴,问道:《此曲意味深长,神情洒脱,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乃,隐隐现于指下……山伯小友,此曲何名?”

  “渔樵问答。”

  梁山伯放下瑶琴,轻声回道。

  “渔樵问答……好名字!”

  许询复述了一遍,似在沉吟,又似捉摸,片刻后,感慨道:“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今日评选士子一百三十有二,山伯小友当列为第一!”

  ……

  ……厂.

第65章 名列二品,孙师的教诲,准备回家!(第1更求订阅)

  这场重阳雅集,终于在太阳落山前结束。

  许询将所有的士子全部选拔完毕,吴郡、会稽、豫章三郡,共计选出一百三十二名入品士子。

  不算很多,但也绝对不少。

  其中士族出身的子弟占据大半,唯有寥寥不足二十人寒门庶族之地,被擢入九品行列,但绝大部分都是八品、九品,唯有三人名列七品。

  即便如此,梁山伯看到那三名寒门子弟,也已经是感恩涕零,激动的无以言表。

  此外。

  士族出身的弟子,大部分都集中在五品和六品行列,只有少部分成为四品和三品。

  而能够位列二品中,也仅有两人。

  其中一人,乃是出身陈郡琅琊王氏出身,书生王羲之的第六子,名为王操之。

  操之工于草隶,十三岁时便随父参加过那场著名的兰亭之会,少有盛名,高迈不羁。

  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首节上一节61/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