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299节

  杀完了人,就是抄家。

  跟着军队而来的,是府衙的官员。

  此刻一一从吴家抄没家资,在登记造册后,便全部填充到府库之中。

  而吴家在各处的产业,也都是被相继查封,所有相关人员,皆是被打入大狱之中,等待着问斩。

  仅仅一个吴家,而只是缩影。

  在梁山伯的杀意之下,整个羽林军配合神策军,在三地各处上演着与这相同的一幕。

  在短短一日的时间内,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十余个世家进行灭门。

  所有与秦国来往,只要被找到证据,都立刻清理。

  这一番血腥清洗,足足维持三日。

  可谓是杀了一个人头滚滚!

  ……

  ……厂.

第251章 为了大业,三日后出兵北伐!(求订阅)

  四月一日。

  州试开始,荀羡、谢韶、于文远三人负责主持三地的州试。

  而在这一日,魏国公的府内,一处偏院之中,梁辰之正和梁山伯汇报着军机要务。

  说完之后,梁山伯这才点点头,道:“这事你做的不错,孤知道了,你先下去吧,事后如何善后,孤会跟中书阁商议。”

  “喏。”

  梁辰之听了,便行了一礼,随后便转身离开了此处。

  等其走后。

  原本一直坐在梁山伯对面的道衣老者,此刻则是在面前的棋盘上落下一字,叹息着说道:“今日乃是魏公州试开科之日,可谓天下欢庆,魏公何必选在这时,行雷霆诛杀之事呢?”

  说这话时,老者面上露出一抹复杂之色。

  闻言。

  梁山伯笑了笑,“五九零”先是落下一字,随后道:“这些世家既然与秦国接触,密谋叛乱,自要有身死族灭的觉悟!”

  接触秦国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毕竟,而今魏国之内三地,有着二十万甲兵监督,不虞他们能翻起什么风浪。

  但……

  说到底,梁山伯看重的还是这么一个态度。

  这些世家既然胆敢反抗,那就要承担一定的后果,何况开科取士他必须要进行下去,这任何人都无法阻拦,梁山伯此前就已经让谢韶放出话去。

  而今他们这是自己找死,怪不得他。

  而对面的道衣老者听了,却忍不住说道:“昔年官渡之战,曹操大破袁军。获本营之人骑墙私通袁绍之扎。张辽意欲查而诛之。曹操令焚之,辽不解。操曰:吾且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听到这话,梁山伯不由莞尔一笑,道:“葛仙师这是再拿曹魏的例子劝我,让我效仿曹魏,何必如此行杀伐之事?”

  “然也。”

  道衣老者,也就是葛洪点头道。

  “我知葛仙师劝我是为我好,但这天下事,却非是这么简单的啊!”

  梁山伯叹了一声。

  葛洪这典故,梁山伯自然知道。

  说的是,自官渡战败后,袁绍及其儿子袁谭扔下军队仓皇而逃,渡过黄河回冀州去了。

  袁绍逃跑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曹军追都追不上,不过却缴获了他的辎重图书和珍宝,俘虏了袁绍来不及逃走的部众。

  在曹操收缴袁绍的文书中,有很多是曹营中的人员给袁绍的信,这些人有些是在许县的官员,有些是在军中的人员,这些人写信是向袁绍表态,有效忠拥护之意。

  当时张辽建议按照书信进行追查,将这些人都诛杀,但曹操却下令,将其全部焚毁。

  张辽不解而询问之,曹操则说道:“当时袁绍势头强劲,我都难以保证能不能保住性命,何况是他们这些人呢?”

  正因这一举动,从而让曹操麾下的部众效忠,自此在无二心。

  但而今梁山伯和曹操当时的情况是截然不同。

  当初官渡之战,写信给袁绍欲要投靠的人里,并非是曹操的心腹核心。

  曹操和这些人,其实只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换句话来说。

  这些人都是世家出身,为的也只是世家的发展而考虑。

  而当时曹操赢下官渡之后,虽然实力大涨,但终究还没有真正的自立。

  这个时候他仍旧还是在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且他自身也还是汉臣,袁绍讨伐的是他“有篡逆之心”的曹操,而不是天子。

  也就是说,在汉献帝的名义下,曹操和袁绍都是一样的臣子,在高一个层次的意义上,这些人还不能算是叛徒,如果杀了这些人,无疑会堵塞了天下才子之路,等于是将人才资敌。

  而曹操焚书的举动,毫无疑问是表明一个信号,下面只需要尽心辅佐我,往事就不会再提。

  但梁山伯现如今已经自立,无论是名义还是实际上都不是晋臣。

  所以他不会容易自己麾下出现任何不安定的因素。

  何况。

  接下来梁山伯就要出兵北伐燕国,需要的是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若是不趁此机会清理一番有不臣之心的世家,等大军出去,这些世家必然要有所动作,这当然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正因如此。

  才会有了这一番杀伐。

  而事实上。

  这一次的杀伐,可谓是效果很是出众。

  司隶、豫州、徐州三地,凡是与秦国接触,并且证据确凿者,基本上都被清扫一空或许这其中有些世家仅仅只是随大流,并非真的想要反叛. ..

  况且心里也觉得法不责众,就算被查出来,梁山伯也不会真的耐他们如何。

  因而纷纷接触。

  结果却是被梁山伯一网打尽!

  这些世家只知自身根基深厚,无所畏惧,却不知逢着乱世,又没有私兵。

  却握着手上的田亩大宅,横行无忌,如墙头草般,随意倾倒,此举简直便如顽童闹市持金,可谓愚蠢。

  而在此次行动中,除了早就壮士断腕,在刚刚与秦国时,便将核心嫡系送出三地的几个世家外,其余的世家,基本上都无一落空,均被剿灭。

  整整一十七家!

  波及整三千六百人!

  梁山伯可以预想,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必将天下震撼一次性铲除十七世家,这还是自魏晋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说不得天下世家就要对梁山伯敌视。

  但……

  “已经晚了!”

  而今他已经是大业以成,二十万兵甲雄踞,虎视眈眈。

  何况谢氏、荀氏外加三地的一些世家都已经被绑在了战车上,再也没有下去的可能。

  其他的世家,纵然敌视,也没有了任何意义。

  是以,这些世家无论敌视不敌视,对梁山伯而言,没有任何影1.3响。

  毕竟。

  不管怎么说,等到了一统天下时,他都要对这些世家进行打击。

  葛洪看着梁山伯的脸色,自然是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他也是出身士族,当然也是明白,这些世家到底是有着怎样的打算。

  但说到底。

  “手腕还是太过酷烈了一些!”

  葛洪不想在劝,但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叹息着说道。

  “为了大业一统,这是必然之事。”

  “何况……”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梁山伯笑着,将棋子落下,彻底将葛洪白子的生机给截断。

  随后站起身来,长舒一口气,道:“三日之后,我大军便要集结,随后出兵北伐,进占兖州!”

  ……

  …….

第252章 讨燕檄文,大军调动!(求订阅)

  隆和二年,四月三日。

  魏国公梁山伯,以燕国蛮夷,侵占我华夏疆域为由,传出《讨燕檄书》: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天朝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天朝,未闻以夷狄居天朝而制天下也。”

  “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外胡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有如燕废长立幼,以臣弑君、以弟鸠兄、至於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12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於天下後世哉!

  “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天朝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回圈,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於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於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予本江东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孤身渡江,居中都形式之地,得函谷、虎牢天堑之险,今有三年。西抵河洛,东连徐、邳,南控两淮,北接大河,皆入版图,奄及中原,尽为我有。”

  “得生民百年,地有万顷,夙兴夜叹,为感有丝毫怠慢,时至今日,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

  “予恭承天命进位魏公,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於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於塞外。盖我天朝之民,天必命我天朝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天朝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今大军兵甲二十万尽起,实乃应天顺名,尔等需及早归降,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勿谓言之不预也!”

  一篇《讨燕檄文》林林洒洒,有数千言。

  但简单的来说,就是说自从八王之乱以来,五胡乱华,使我华夏大地被蛮夷入侵,时至今日已经百年,其中占据北方的燕国,倒行逆施,历数多般罪状,今日我梁山伯承天命自立魏公,夙兴夜叹,保境安民于一方,但悲悯北方汉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打算起兵讨伐,希望天下各地都能尽起而攻之。

  同时劝告燕国,凡是有识之士都应当尽早投降,以免大军一到,化为齑粉,勿谓言之不预之类的话。

首节上一节299/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