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235节

  军中规矩森然。

  或许在外面,他们有些人的将号和梁山伯差不多,甚至在将号上还要稍微高一些,就比如征虏将军刘建、冠军将军邓遐两人。

  但等到他们入了梁山伯的中军大帐,且定下主从之分后,便要归梁山伯调遣这个时候,梁山伯便是唯一的主帅,麾下任何将领都要听从号令。

  谁敢作乱,主帅可立刻进行惩处。

  且这时乃战前,完全可执行军法,推出去斩了都没人敢说一个不对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有会如此不智呢?

  何况他们进军营所看到的一幕幕,也都让他们为之骇然震惊,内心早已被折服,自然不会有任何别的想法。

  而梁山伯看着他们四人也都很是顺从的模样,心中也不由暗暗点头。

  抛开这些杂乱的念头,梁山伯开口道:“这次召集众将,实则是本将已经接到急报,秦国派遣大军前来进犯,分别是镇军将军邓羌,率先以五万步卒出函谷关讨伐洛阳,鹰扬将军吕光率五千轻骑从上庸进军,右将军张平率军三万殿后跟随,共计八万步卒五千轻骑,号称十五万,以三支人马分作两路,从函谷关及上庸两头并进,欲要趁我洛阳正值秋收之时进犯!”

  他说出这话时12,声音并不大。

  但听在刘建、朱序、胡彬和邓遐四将耳中,却不亚于平地一声惊雷。

  八万步卒,五千轻骑!

  这样的实力,足以令人为之胆寒。

  只是。

  就在四人尚且还没有消化完这消息时,就听着此时大帐内已经哗然一片。

  随后便有数名将领站出来,想要请战。

  “大帅,敌军进犯,此乃狼子野心,末将愿请战,重挫敌军前锋!”

  李毅作为当今梁山伯麾下最大的将领,率领一万五千人,已经脱离了需要冲锋陷阵的将领行列,故而已经不需要他来请战表态。

  而自李毅之下便是孙无终,故而他立刻站出来,朗声说道。

  李毅开口之后,章冠、邓双等将领也都是纷纷开口,想要请战为先锋。

  而毛穆之、毛安之这两兄弟,心里寻思着自己刚刚来到军中,便成了这样的将领,未免有些被其他将领看轻,想要证明自己,故此也都站出来,喊着:“大帅,末将愿率本部为我军先锋,一挫敌军的锐气!”

  刘轨一看,心中有些着急,连忙站出来喊道:“大帅,末将也愿前往,我麾下先登勇士各个都能以一当十,末将愿为我大军先锋,重创敌军之锐气!”

  看着众将纷纷请战。

  刘建四人都是不由愣神他们委实没有想到,面对秦国如此兵锋,梁山伯麾下这些将领非但没有任何畏惧,反而各个好战请功。

  这或许无法代表梁山伯麾下的军士们多么厉害。

  但却足以代表着这大军都敢战!

  而光是遇敌敢战,天下便已经找不出多少支了!

  “这就是能够临之以堂堂正正之师的强军吗?”

  刘建、朱序、胡彬、邓遐四人心中都有些羡慕作为军中宿将,他们很是明白这代表着怎样的意义。

  实际上。

  任何能够领兵打仗的将领都知道这样的大军战斗力恐怖,也知道该如何使得大军拥有这样的气氛。

  但还是练不出来。

  究其原因为何?

  便是因为到了战场上,许多将领没有临之以堂堂正正之师的勇气,而拥有这样勇气的将领,又往往会兵败如山倒。

  这也是强军稀少的由来。

  而但凡能做到这点的将领,都是天下闻名的名将这样是名将之所以为名将的由来。

  使用阴谋诡计而打败敌军,成不了名将。

  即便再是强大,也会被人小视,且军中也养不出好战、敢战。

  唯有这样正面作战,哪怕仅仅只是一次两次,只要取得大胜,军中将士便养成了敢战的心态,这才称得上强军!

  率领这样军队的将领,才能被世人公认为名将!

  而此刻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

  非但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且在文坛上更是为一代文宗,而武事上更是能练出强军。

  相比较之下,在看看他们蹉跎豫州多年,却一事无成,手下的兵将才只是千余人甚至数百人,简直妄称将军!

  且不提四人心中作何感想,就听着此刻梁山伯说道:“尔等莫要多言,本帅心中自有计较。”

  这话一出,才使得大帐内安静了起来。

  梁山伯沉声说道:“此次秦国来犯,人多势众气势汹汹,又正值秋收时节,所以此战,我军决不能放任敌军来到洛阳城下,否则万顷良田将毁于一旦!”

  “本将欲要与燕国在野外兵决,函谷关到我洛阳,有四百里,本将欲在渑池与敌军交战邓双何在?”

  “末将在!”

  “本帅命你部为先锋,先一步抵达渑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修建营盘,为后续主力部队到来做好接应准备,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

  “着令李毅率领本部除邓双外,一万两千人为中军,章冠率领本部五千弓手、毛穆之率领本部五千刀盾兵随同,另外着孙无终率领骑兵为左翼,毛安之率领刀斧手三千人为右翼。我中军大营连同本帅亲兵共计三千五百人为其殿后,不得有误!”

  “末将听令!”

  伴随着梁山伯一个又一个的军令传达而出,众将纷纷上前来,领了旗帜而去。

  军令既出,大帐之中便肃杀一片。

  很快,帐中便只剩下寥寥几人。

  无非就是梁辰之和刘轨,以及刘建四将。

  而其他人则是按照梁山伯的吩咐,已经开始大军拔营,准备出发。

  见到这一幕。

  刘轨当即便有些急了,忙是道:“大帅,末将还没有任务呢?”

  “刘将军稍安勿躁,本帅对你另有差遣!”

  梁山伯安抚了一番刘轨,让其现在帐下听令,等候军务。

  随后便将目光转向了刘建四人。

  见着梁山伯的目光注视过来,这四人都有些紧张,纷纷下意识的站直了身体。

  而这时梁山伯则是说道:“尔等四人既然愿意听从本帅差遣,那本将也就不再客套了。”

  闻言。

  刘建、朱序、胡彬和邓遐都是纷纷跪下,行礼道:“还请大帅吩咐,我等愿死战之!”

  “甚好。”

  梁山伯见状,不由点点头,让他们起身,随后又道:“这次秦国来势汹汹,你等四人都是一时将帅,有你们前来襄助,定能击败秦兵!”

  “刘建将军,你麾下有兵卒千人,本将另外给你四千人,凑足五千,驻守我大军以南的洛宁县,以防秦国偷袭,不知可愿前往?”

  刘建听了,当下便道:“末将自是愿往!”

  梁山伯听了,便点点头。

  随后又道:“朱序,你麾下有兵将近两千人,本将另外在给你三千,凑足五千人,还请朱将军前往高阳县,以提防秦国上庸之来兵!”

  “胡彬,你麾下有兵卒八百,本将另外给你调拨两千人,凑足三千,还请移兵嵩县,以待军令!”

  “至于邓遐将军,你麾下有兵卒千人,本将另外给你调拨三千,凑足四千人,还请移兵新野,伺机而动!”

  听着梁山伯这吩咐。

  三位将领都是领命,应答了下来。

  只是。

  邓遐在应答完毕后,却眉头皱了起来,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问道:“大帅,末将有一句话,不值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梁山伯笑道。

  “末将观大帅今日之布置,其大军主要放在防备秦国函谷关的五万主力之上,却不知秦国从上庸而来的三万大军又当如何处置?”

  “末将驻守新野,胡将军驻守嵩县,朱将军驻守高阳,这三地应当都是大帅防备上庸之兵,但先不说大军分散,且拢共加起来也只有一万两千人……我等三人虽常年领兵,但也不敢说能以一万二之兵战三万之众。”

  “我等与敌军死战倒是无妨,就怕万一兵锋不及对方之盛,从而导致兵败,坏了大帅之计,我等真是万死难辞!”

  邓遐说到最后,不由诚惶诚恐的行了一礼。

  而胡彬和朱序也都是随之行礼。

  “三位多虑了,本将又岂能不知敌军三万之众难以抵挡呢?”

  见状,梁山伯笑着说道:“本将将你们派遣出去,实则只是偏师而已,真正的主力,实则是……”

  “袁真!”

  最后这两个字一出,整个大帐之内,登时寂静一片。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

  还是邓遐第一个回过神来,先是一愣,随后便明白过来大帅此举,当真深得主将精髓!

  那袁真此前来到洛阳时如此桀骜,必然是被梁山伯给记恨上了。

  而此时大战在即。

  他这般举动毫无疑问是公报私仇!

  梁山伯持节都督豫州兵将,袁真不来便是抗命,这就等若造反。

  而若是来了,便要被消耗兵将和精锐,不得不于秦国自上庸而来的三万兵卒死战。

  这是阳谋。

  虽说简单,但却非常实用。

  原本邓遐还以为梁山伯平日里看似儒雅,又素有文名,想来当是谦谦君子。

  未曾想竟也有这般心思。

  一时间心中凛然不已。

  ……

  众将都已经离开。

  而梁山伯则是在中军大帐之中,默默的思忖着。

  他麾下有五万多兵卒,其中邓双为先锋,553率领本部一军人马三千人开路,建造营盘。

  而李毅则是率领本部一万两千人马,麾下陈平之、宁明、费重、高瑞四名将领跟随,又有章冠的五千弓手,毛穆之的五千刀盾,外加孙无终的两千余骑兵,毛安之的三千刀斧手,连同他自己的护旗中军和五百亲兵,共计三万余人。

  尚且还剩下两万人。

  眼下又调拨给刘建四千,胡彬两千,朱序三千,邓遐三千,就是又给出去一万二。

首节上一节235/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