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127节

  梁王氏这才满意。

  八月十二日。

  此时是上午辰时两刻,红日跃出东山,只是阳光却不耀眼。

  临近中秋,秋风萧瑟,树叶吹落而下,许多树枝都已经开始光秃秃了,带着一股萧索的气息。

  而在梁氏的庄园内,则是行驶出来两辆马车。

  为了梁山伯的这次出行,一改此前的牛车,而是专门买了几匹马。

  其中两匹拉车用。

  一辆车上载着货物和陈老管家,另一辆车上则是梁山伯和采薇乘(李的的)坐。

  另外还有两匹,则是孙无终和梁辰之乘骑。

  四九和另外一个族内会驾车的小伙子,分别驾驭马车,随着梁山伯出行。

  这就是梁山伯此行前往建康的所有人选了。

  此外。

  郗超也是骑着马,跟随梁山伯一道前往建康。

  当出门之时,看着萧瑟的秋风和大地,离别的情绪当即便涌上心头。

  母亲心头涌现出不舍来,一直相送。

  这期间。

  马车辘辘前行。

  许多梁氏的佣户和奴仆们,知道梁山伯今日将要远行,因此都三三两两的站在道旁为梁山伯送行。

  当梁山伯的马车过来时,他们或是拱手,或是躬身,甚至还有拜倒在地。

  有的嘴里念念有词,默默的为梁山伯祈祷;有的则是上前来跟梁山伯说一些祝福的话语。

  这期间,梁山伯一直都是跟着马车前行,遇到这些人,都是拱手还礼,或者笑着说两句话。

  闲暇下来,便挽着母亲的手,前行。

  直到送出城外十里长亭处,望见远处的人山人海,母亲这才驻足,和梁山伯依依告别。

  她知道。

  到了前面长亭,便是另外一个天地。

  她作为母亲,只能送到这里。

  …尽…

  …….

第114章 长亭送山伯,中秋对月歌!(第1更求订阅)

  前方的十里长亭,已然有着不少人在驻足停留。

  那都是等待着送别梁山伯的会稽郡内士子和诸多官员。

  “娘,回去吧……”

  见状,梁山伯轻声说道:“外面风大,小心受了风寒,届时还要让儿子担忧。”

  “没事,我就在这里看着你,不碍事的……你过去吧。”

  梁王氏很想在再看着自己的儿子,因此摆了摆手道。

  梁山伯心知母亲还是不舍,但离别在即,他只能狠下心对着母亲告别,在深深行了一礼后,便转身离开,朝着长亭而去。

  他没有回头。

  但仍然能够‘看到’,母亲定然还是站在道旁驻足,目送着他远行,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目光的尽头,仍旧是不肯离去。

  城外的第一个十里长亭,向来是人们告别的地方。

  而今。

  梁山伯将要远行前往建康赴任,会稽郡内的众多士族,足有二十多家,包含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甚至是上虞祝氏、乃至是大大小小近百个寒门庶族的家主,堪称是是悉数到场。

  此外,还有梁山伯的众多弟子们,以及会稽郡内的大小官员,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

  其人数和规模,几乎不下于当初谢安离开时的场景。

  而距离上次谢安离开,也才过去很短的时间,这让许多当初去送过谢安的人,都忍不住为之感慨这位出自山阴末等士族的梁山伯,而今真的已然成为名动天下的名士了!

  不知多少人都心中生出这样的感慨。

  当然,这番心思转瞬间就消失了,因为梁山伯此刻已经过来了。

  所有人立刻涌上来,对着梁山伯表示祝贺和祝福。

  一时间,诸多溢美之词涌入耳中。

  谢安坐在轮椅上,由谢韶推着,来到了面前。

  “万石公也来了?”

  见着来人,梁山伯微笑着拱手行礼。

  谢万看着此刻的梁山伯,心中百转千回,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随后道:“山伯,原本我对你是看不过眼,但事实证明,还是我三兄看人的眼光更为准些……”

  他似乎还想要说些什么,但张了张嘴,却也什么话都没说出口。

  最终。

  满心的话语,只化作一声叹息以及一句祝福:“此去一路珍重,若遇难事,可寻我三兄安石商议!”

  500梁山伯自是点头唯唯,后又叮嘱,劝万石公好好吃药修养,缓缓调和身体,未来说不定便能痊愈。

  谢万自然是听从。

  此时的他早已没了颓废之心。

  但朝廷的征辟他还是不愿意赴任,而是索性将所有的雄心壮志都放下,转而一心一意的去教育自己的儿子谢韶。

  谢万虽晚喜好炫耀,但在文采上却颇为不俗。

  比之谢安也只差分毫罢了。

  实际上。

  谢万颇有雅量。

  永和初年时,名僧支遁回剡县,建康名士皆聚到征虏亭为其送行。

  蔡子叔提前到达,坐在了支遁的身侧,听支道林说《即色游玄论》,而等到谢万石到来时,支遁的身边已经坐满了人,这使得他不能靠近支遁听其妙论。

  恰好这时蔡子叔有事起身便离开了,谢万石便趁机坐在了蔡子叔的位置上,听支道林谈玄,一时间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等到蔡子叔回来后,发现谢万占了他的位置,顿时大怒,冲上去就猛然拽谢万的坐垫,直接把谢万石连人带坐垫都掀翻在地。

  然后蔡子叔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

  而谢万此时因为跌倒在地,使得头上的纱冠和头巾都脱落了。

  围观的其他人本以为谢万会勃然大怒,可谁知谢万竟然只是整了整衣服和头冠,然后从容就座,继续听支道林谈玄沉醉其中。

  这一幕,让当时围观的人都赞叹不已,认为谢万的雅量非常。

  后来大司徒司马昱听说了后,对谢万十分赏识,不断的提拔谢万。

  谢万长于议论亦能写文章,曾经以渔父、屈原、司马季主、贾谊、楚老、龚胜、孙登及嵇康八个隐士和显士写了《八贤论》,又以此文给孙绰看并与其辩论。

  殷浩和王羲之都对其的文采学问颇有赞誉。

  而遍数谢万的缺点,其实就是一个不够谦虚,除此之外,无有什么瑕疵。

  而且他也知错就改。

  当初谢万在寿春失败后,回来给王羲之写信说:“我很惭愧,辜负了你一向对我的关怀照顾。”

  由此可见。

  其实谢万的长处并不在军阵之中。

  如果他当时没有当豫州刺史,而是在朝廷中枢之中的话(bcbd),或许会更好一些,得以留名。

  而如今谢万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且加以改正,专心致志的培养谢韶,想必日后的谢韶在成就上,也会更上一层吧。

  对于谢万的选择,梁山伯暗暗的赞同,又和万石公说了一会话,和谢韶也行礼一番。

  这时便见到当初和梁山伯一起在登高雅集上定品的王操之走了过来。

  两人一起行礼后,就听着王操之凝实梁山伯,轻声道:“山伯兄此去建康,预祝顺遂另外,他日或许我也就到了西府,希望会有和山伯兄一起共事的那一天。”

  听着这话,梁山伯笑道:“会的。”

  说话间,上虞祝氏的祝老员外也拄着拐杖走了过来。

  祝老员外已经年过五十。

  这时代的人因为大都寿数不长,能活过五十都已经算是长寿,故而三十岁都可自称老夫。

  此刻祝老员外年逾五十,可谓长寿,他到了之后,周围一众士子和官员都是行礼。

  梁山伯也是立刻行礼,又惊又喜道:“祝老员外怎也亲自来了?”

  “来送送你。”

  祝老员外笑呵呵的说道。

  梁山伯汗颜道:“劳烦祝老员外亲自出来,真是让晚辈心中惶恐……中秋风大,祝老员外当要保重身体啊!倘拖因为送我而感染了风寒,那真是让晚辈百死莫恕了!”

  “说甚些不吉利的话。”

  祝老员外连忙打断梁山伯的话,随后朗声道:“你我乃是忘年交,得知你将去建康赴任,老朽虽然年迈,但又怎能不来?”

  “山伯,你我当初相识,至今已然数年,真是时光匆匆……原本见你时我便知道你未来大有可为。”

  “如今见到你有这般成绩,老朽真是为你感到开心!”

  梁山伯能够听出来,祝老员外这番话说的十分诚恳,因此也是心中动容。

  不由握着祝老员外的手,认真的说道:“若非当初祝老员外赏识,山伯焉何有而今这般成就?祝公的恩情,重如泰山,叫山伯没齿难忘!”

  说完,当下便对着祝老员外深深躬身行了一礼。

  ……

  “梁先生,此去一别,再见不知何日,还望珍重,勿忘乡土!”

  会稽郡马太守笑着,随即一摆手,身旁一个仆役端来酒水,呈到梁山伯的面前:“还请饮下此送行酒!”

  闻言。

  梁山伯看了一眼站在马太守身旁的马文才,见着对方眼中流露出的恭敬之色,回想起上次回到县中,与这位太守之子所发生的不愉快。

  当时便并不以为意,而今他已然名动江左,那些所谓的不愉快更是如过眼云烟般消散不是矛盾消失了,而是以他如今的地位名望,实在没必要揪着这些事情不放。

  这般想着,当下洒然一笑,于是端起马太守的送行酒,一饮而尽。

  这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言及梁山伯的乐理乃是一绝,值此临别之际,希望梁山伯可以吹奏一曲,聊做纪念。

首节上一节127/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