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8节

  “后面,我家也养不起这么半大小子,他全靠邻居们接济,后面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从没有上过私塾,居然就考上了秀才,考上了举人,这不,就刚当上县老爷了。”

  林强笑着说道。

  朱标在一旁,有些疑惑,这个县令,从未上过私塾?而且全靠邻居们救济,那他是怎么考上秀才,举人的?而且当了官之后,还把这江宁县,打理得这么好?

  朱元璋要到了自己的答案。

  “他难道是撞坏了脑袋?居然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连自己父母是谁都不知道?”

  朱元璋越发觉得,这小子,就是自己的大孙子啊!

  不过现在还不足以证明,还需要证实。

  可就算是如此,朱元璋越发觉得,真相距离子不远了,他的双手,都有些微微的颤抖。

  朱元璋:“那老大哥,这张县令,是你看大的,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

  林强笑呵呵的说道:“他啊,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就是不咋爱说话,但是愿意动手,从小就是如此,这长大了还是如此,你看这江宁县,在他的治理下,短短的时间,就变成现在的样子了,你看多好啊。”

  朱元璋心里有数了,站起身,将一块银子放到了林抢的手中。

  林强连忙塞回去,“不用不用,要是让那臭小子知道了,会说我的,他说我是他亲人,亲人要是贪污,他也就算是贪污了,所以我不能收你们钱。”

  朱元璋和朱标相互看了看对方,然后就都起身要离开了。

  “行,既然老大哥执意,咱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慢走,咱这老骨头,就不送了。”

  等到离开了之后,朱标询问朱元璋:“爹,你咋问起他的身世了,难道你觉得是有人布局?”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说道:“并不完全是这个原因,等以后你就知道了。”

  随后,朱元璋和朱标,又去探访了其他几家。

  等问的差不多了,朱元璋这才打着哈哈说道:“走吧,也该忙完了,咱带你去看看那个张县令,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本事,居然在江宁县,有这么好的口碑。”

  朱标:“是,爹。”

  朱元璋和朱标往县衙的方向而去,两个人有说有笑的,似乎和寻常的父子二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

  而在张天这边。

  张天让好几个商人,都来到了衙门的书房。

  其中一个老鸨模样的,自然就是春楼的老板,剩下三个,分别是想要开纸钱的老板,一个是药铺老板,一个是卖棺材的。

  当张天得知,是这几家生意,要在一条街时,总感觉怪怪的。

  去嫖,中梅毒,抓药,死了买棺材,烧蜡烛香火???

  一条龙服务?

第10章 和老朱议论商业之事

  这几个商家老板,也是大眼瞪小眼。

  春楼老板娘张翠花说道:“张县令,我们呢,就是看重这江宁县这个活招牌过来的,虽然听说你们的税收高了不少,但是你们给的地租金够低,我也是愿意的,不过小人有个条件,那块地我要在最中间的位置,你也知道的,咱这干的是男人女人那点事情,这要不在最显眼的地方,这也不好做。”

  张翠花,说完之后,也是挺了挺身上的腰板,似乎对自己的身材非常有自信。

  这张翠花虽然年过四十,但是半老徐娘的模样,还是挺诱人的,当然了,吸引不到张天就是了,倒是让其他几个老板随着这挺拔的动作,眼珠子也跟着一晃一晃起来。

  张天咳嗽了两声:“咳咳。”

  张天从自己的袖中取出来一张纸,然后递给了几位。

  “这块地的规划已经好了,你们自己看一下,要是没有问题的话,就去找师爷,把名字给签了。”

  四个老板直接围在一起讨论起来。

  药铺老板陈亮摸摸自己的胡子:“这个安排倒也合理,县令大人,小民是愿意的。”

  士农工商,在古代,除了宋朝之外,其余朝代的商人地位是特别低的,在大明就更是如此。

  洪武大帝,把商业赋税放的这么低的根本原因就是看不起商人,也看不上商人那点小钱,在他看来,农业才是重中之重,这经商,那就是不务正业。

  在宋朝时期,也有一个现象特别奇怪。

  南宋时期,大部分国土被金所占领,可偏偏南宋时期,每次一打战,割地赔偿之后,南宋的经济反而是有所上涨。

  那正是因为南宋每次金,打完之后,要谈判,双方互相贸易。

  可这些游牧民族的人和南宋人做生意,南宋商人看不上金的东西,这就导致,金那边的商人,只能用马匹去兑换布匹,瓷器,这就导致南宋还越发的有钱.....

  而洪武大帝,终究还是思维没有转变,觉得商人那点钱,根本就不算什么,这就导致,建国这些年来,朝堂额税收低的可怜,虽然心里想着老百姓,可有时候需要拿钱的时候,拿不出来啊。

  很快,这几个商人,就都对张天的安排很是满意。

  张天点点头:“既然都满意了,去找师爷按手指画押,然后把钱交一下。”

  张天打发他们离开了。

  等到这几个商人刚走,他正准备喝口茶的时候,门被推开了。

  张天:“是谁,怎么不敲门就进来。”

  张天抬起头,看到的,便是那个讨厌的老头,这次他的身旁,不是跟着一个护卫,而是一个同样是锦衣绸缎的中年人,这中年人看着面善,很是儒雅,但是张天一看感觉到这个中年人肯定也是身居高位,而且是一个狠角色。

  至少张天他的感觉就是,这位也是那种大领导,面善心狠的那种,至于几品官员还不知道,肯定不低。

  朱元璋没有回答张天,反而是讥讽道:“你这小子,怪不得江宁县发展的这么好,原来是大力发展商业!而且还开妓院!”

  张天看到是这老头,便是继续喝了一口茶,然后淡淡的说道:“发展商业,能够有商业赋税,朝廷可没有说不能搞商业,至于开妓院,更是不必说,咱们当朝的圣上,都主动张罗官妓,那我们下面的官员,遵从圣上的教诲,开一下私人春楼又有何不可,这妓院的税收多,又不是进入本官的口袋,而是上交朝廷,和本地的规划,又有何不可呢?”

  朱元璋被张天这话堵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你这小子,上次的时候,不是还像个哑巴一样吗?怎么这次居然这么伶牙俐齿了?

  事实上,张天说的还真是没有错,朱元璋是不太看不起商业,但也没说制止,一个成熟的朝代,没有商业那是完全不可能的,至于说官妓,也确实是他朱元璋最先搞出来的,而且也没有禁止民间私开春楼,所以张天的反驳,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朱元璋红着脸,像马猴的屁股一样。

  朱标哪里见过自己的父皇,被这样怼过,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个七品小官。

  朱标哭笑不得,自己这老爹,似乎对这小县令,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不过也是,自己的父皇也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在眼前这县令看来,这就是一个来闹事的糟老头子罢了。

  朱标此时看着张天,眉宇之间,和自己有些相似,不过很快这个念头就被他打消了,他又没有流落人间的私生子。

  朱标回应:“这位小兄弟此言差矣,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本身就是最低的,我对江宁县的繁华有所耳闻,甚至一些县把江宁县当成榜样,但是农业才是我大明立足的根本,还希望这位小兄弟不要本末倒置。”

  张天看了朱标一眼,事实上,在陌生人面前,他还是有些不自在的,刚刚能这么流畅的回应这老头,是因为先前有斗嘴过,熟悉了一些。

  细细思索的一会,张天还是准备回应:“士农工商,把农业放在前面,倒也是没有错,可是别忘了,大力发展商业,也能让一个国家变得富裕。”

  张天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深深的明白,一个商业发展的很好的国家,经济肯定是繁荣的,老百姓也肯定是富足的。

  至于发展农业的,除非能做到像自由国的农场主那样,不然专门靠出口粮食,又能富足到哪里去?

  当然了,这是古代,粮食的稀缺性更高,所以发展农业,让人饿不着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可若是因为发展农业,压制了商业,那才是真正的可惜。

  而说到底,就是洪武大帝,看不上商业那“三瓜两枣”,导致税收少的可怜。

  若是平衡发展农业和商业,提高商业赋税,同时提高一下商人的地位,那大明的经济,也就能起来了,也就不会因为到了后面几次动荡,毁了大明的根基。

  说到底,钱包不够厚,根基就不够稳。

  .....

  ....

  有人看?

第11章 在皇帝太子面前睡着是第一个

  朱元璋听到发展商业能够让一个国家变得繁荣,呵斥道:“黄口小儿,胡说八道,自古以来,农业就是重中之重,若是大家都去搞商业了,土地荒芜,饿死的人会更多,谈和繁荣,并且,商人就是公害,为了赚钱无恶不作,国家有事,最先出卖的就是这些商人!若有灾难,抬高粮食价格的,也是这些商人!”

  朱元璋对这些商人,可谓是失望透顶,他建国二十五年来,听过的,见过的,这些商人,都是一群趋利避害的家伙!

  只要有利润,各种作奸犯科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张天摇摇头:“那是因为咱们朝廷,对于朝廷的管控不到位。”

  这商人,说到底也是老百姓,只要管控到位,由自由经济加上朝廷管控,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

  “市场会有市场的规律,供求关系呼应,当东西少的时候,价格就会提高,当东西多的时候,东西就会不值钱,这是市场规律,而咱们朝廷,要管的就是在市场出现紊乱的时候,出手管控足以。”

  朱元璋和朱标刚想反驳,可是听到张天的这个观点,顿时有些诧异了。

  因为他们突然觉得张天说的,是一个全新的观点,而且似乎还挺有道理,最为重要的是,张天还给了一个办法了,那就是朝廷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管控。

  不过很快,朱元璋就感觉自己被带偏了!

  朱元璋冷哼道:“休要胡说,你这意思是说,这些奸商,趋利避害是正常的?在灾难的时候,提高价格是正常的?”

  张天摇摇头:“本官想要说的,是人性本就是如此,人都是自私的,故而市场在自由的前提下,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加以管控,那就足以了,而不是一刀切,一刀切的后果那就是朝廷赋税极少。不过啊,也怪不了别人,我们的圣上终究还是书看得少了,经济方面的知识,学习的少了。”

  朱元璋差点就暴走了,哪怕张天说的是对的,可他是当今的圣上,哪里能让一个小小的县令议论?说自己的不是?

  事实上,他还真不懂什么经济,就连货币体系,他都搞不懂,所以导致,在洪武时期,就发生过大量印刷纸币,导致纸币贬值,并且没有公信力的事情。

  朱元璋怒拍桌子:“你胆敢议论圣上,不怕被砍头?”

  朱标也是赶紧抚摸着朱元璋的后背,让自己的父皇的气顺了一些,他看了张天一眼,心想,这区区七品官,居然什么都敢说!

  自己的父皇居然还乐意听他说,他了解朱元璋的脾气,若是寻常人这么说,怕是早就被诛九族了!

  张天看着这糟老头子,然后才说道:“我知道你不会的,因为你有求于我。”

  朱元璋愣了愣,随后拍了一下大腿,然后才想起来,自己这次过来,还是要找这个臭小子拿玉米种子的。

  朱元璋:“这是两码子事!看你一直在说批判咱们当今的圣上,不懂商业,那你倒是说说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朱元璋看着小子,那真是越看越像自己的大孙子,所以他才有这么好的脾气!

  张天随后拿出来一本书,直接丢给了朱标。

  “你们随便看看吧。”

  朱标酿酿锵锵的接着,然后放到了朱元璋的身前:“爹,您请看。”

  书中第一页:“大明赋税,一载不过两三千万两,宋朝一载两亿两,相差十倍,其中差别,正是商业繁荣与否和商业赋税高低与否的关系......”

  第一句话,直接就是让朱元璋和朱标惊讶到了。

  大明王朝的赋税,居然只有宋朝的十分之一?

  随后朱元璋朱标两父子,一个人坐着,一个人站着,手指时不时粘一下口水,开始翻阅起来。

  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两个人一会看看对方,一会看看张天,越看到后面,就越发感觉写这本书的人不简单,虽然一些名词,他们听不太懂,什么“货币体系”之类的,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能够看明白的,而且内心对写这本书的人,越发的敬佩。

  等到他们两人将书给看完,已经是一个半时辰后的事情了,他们两个人抬头一看,这张天居然有撑着手睡过去了,而且嘴角居然还留着口水!

  这谁敢在一个皇帝和一个太子的面前这般啊?若是有人,那除了生前的马皇后之外,就没有其他人了!

  朱标走上前去,推了推张天,随后才说道:“张县令,醒醒。”

首节上一节8/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