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254节

  他不知道张天是谁,也不知道张天和洪武皇帝什么关系。

  孔讷这一脉的事,只有洪武老爷子知道,他孔讷不是孔门正宗,当时先辈们是用了手段,才将孔门正宗的宗子位置夺过来的。

  现在大明天下读书人更是不知道此事。

  当初还是大元元成宗统治的时候。

  他们和元成宗沆瀣一气,设法将孔思诚一脉给除掉,让孔思晦也就是自己的曾祖夺取孔门正宗的位置。

  这其中有多少肮脏和杀戮,孔讷每每看到家书都不寒而栗。

  那段历史对他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一旦泄露出去,他将会受到千夫所指。

  这个秘密,除了朱元璋,不会有人知道。

  可张天今日那话,分明话中有话,他究竟怎么知道的?他和朱元璋又是什么关系?

  还有,方才蓝破虏说,我们这些人,给张天提鞋都不配,这是不是暗示着什么?就在孔讷胡思乱想的时候,刘文善再次开口道:“孔夫子,你怎么了?”孔讷摇摇头,表示自己无碍。

  刘文善深吸一口气道:“夫子,方才蓝破虏那般嚣张跋扈,我等若不反击,日后传出去难免被人取笑。”

  “对!刚才蓝破虏那般嚣张的言论,足以给其埋下祸根,他居然胆大包天的擅自给一个商贾改士籍,这是死罪!”另一名大儒附和。

  刘文善道:“他当他胞兄是蓝玉我等便会怕了吗?他想护着那商贾小子,那吾等就让他一起下地狱!”孔讷依旧有些摇摆不定。

  他有点摸不准张天的身份,可是看到同僚们如此义愤填膺,若是自己退缩,怕又会落人口舌被人不耻。

  无论如何,先弹劾一番,若是老爷子能将蓝破虏和张天一起杀了就更好!

  况且,蓝破虏做的这事,是老爷子的大忌。

  抬高商贾的身份,擅自给商贾改士籍,就算不死,也会脱层皮!

  这是老爷子的逆鳞,没人敢触碰!

  既然你们胆大包天,那就自食恶果吧!

  “明日吾等弹劾之!”孔讷咬牙。

  “正当如此!”刘文善眼中露出怨毒。

  “孔夫子高义!”几个大儒附和。

  等几人回到家中,已经很晚了。

  刘文善刚洗漱完毕,准备睡觉,门扉却被敲响了。他有点不悦的对外道:

  “这么晚了,有什么事?”管事小心翼翼的道:

  “老爷,外面有人找。”

  刘文善不悦的道:“谁啊?”

  “锦衣卫!”门外,一阵冰冷的声音响了起来。

  刘文善浑身一颤,急忙去开门。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有着不经三司会审即可逮捕官员的权力。这些年李善长,胡惟庸等人的案子,让这些刽子手出尽了风头。

  他狐疑的看着为首的锦衣卫。

  这人他认识,是锦衣卫副指挥使,指挥同知何广义。

  何广义也是功臣之后,其父是老皇爷的义子,北伐时战死。

  何广义的大哥在二十年跟蓝玉出关也战死了,家里就剩下他。

  老爷子特旨进了锦衣卫,给了个四品的指挥同知。

  “何大人,这么晚了有什么事?”

  刘文善心中想了很久,自己是翰林院编修,寻日也不会和同僚结仇,更没有说过什么错话,或者站过什么谋反的队伍中。

  和那些武人们,刘文善更是敬而远之。

  锦衣卫这群人,是没有理由抓自己的。

  即便自己独处的时候,他也不敢说洪武老爷子半点坏话。

  那这锦衣卫来找自己是为了什么?

  不过在他想来,无论锦衣卫是做什么的,应当不会为难自己。何广义看着刘文善,皮笑肉不笑的道:

  “皇爷让你过去一趟。”

  “噢。”

  刘文善点点头,“我去穿衣服。”

  何广义道:“不必了,刘大人请吧。”刘文善甚至颤了颤,顿时感觉有些心悸。

  这么着急?

  皇上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平常从没召见过自己,今天这是为了什么?

  看锦衣卫这样子,老爷子那边似乎很着急。

  “好!”

  刘文善随何广义快速离去。

  大明宫上空开始飘雪。

  深夜的大明宫显得格外阴冷。

  谨身殿内灯火通透。

  何广义站在殿外,对内道:

  “启奏皇爷,刘编修带来了。”

  殿内,久久沉默。

  刘文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老爷子不是睡了吧?

  这么晚召见自己做什么?

  正这么想着的时候,屋内冷不丁开口道:

  “刘编修,你告诉朕,朕品德和德行,哪里歪了,说说给朕听。”

  当刘文善听到‘朕’这个字的时候,浑身下意识的就僵了!

  老爷子这话不悲不喜,但好像有一股皇权的气势,裹挟千军万马朝自己席卷而来,压的他有些喘不过气!

  他当场就跪下,颤抖的道:“臣不敢,臣从未在私下编排过皇上,天地可鉴!”

  “皇上是万民的君父,臣怎敢如此大不敬。”

  大殿内又一次短暂的沉默。

  每一瞬间,都让刘文善抖弱筛糠生不如死,煎熬到极致,不多时,头上冷汗便止不住流下。

  殿内。

  “那你告诉朕,什么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梁不正……这个话。

  轰!

  刘文善双目陡然瞪大,眼前一黑,差点就晕厥。

  他说过这话,他记得清楚,他下午时分,对一个商贾说过!

  那个少年说他爷爷教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他刘文善呵斥他上梁不正下梁歪。爷爷……

  他爷爷……天呐!

  刘文善已经有些无法呼吸了,全身抖的厉害。

  怎,怎么可能!

  外面那小子,怎么可能和皇上挂上关系。爷爷……

  皇上什么时候多个孙子,为什么自己不认识?

  外面那么多皇子倒是诞生过不少孩子,朱元璋孙子是多,但他们都在藩地,不可能入京。

  能在京师的皇孙屈指可数。

  朱允、朱允……都在东宫,也不可能出去。

  不,不对,还有一个死了的。他叫朱雄焕……不会,不会的!

  死而复生?还是压根没死?

  刘文善眼睛越瞪越大。

  “你下午那股子威风劲在何处。”

  殿内,朱元璋冰冷的声音再次传了出来。

  刘文善叩首如捣蒜,“皇……皇上……臣。”

  “别叫朕皇上!”朱元璋厉声道:“翰林清流,呵呵。”

  听到这三个字后,刘文善两眼一黑,彻底晕了。

  “他们是商贾,大明商贾很多,朕不喜他们,可你告诉朕,为什么你给他们制造意外,会没人知道?”

  “那是人命!那不是猪狗!他们也是大明的子民!当官的你就高人一等了是不是?”朱元璋音调越来越大,最后归于平静。

  “带下去吧,给朕用心打。”

  用心打…

  明朝杖刑有三个不成文的规定。

  打,着实打,用心打。

  一般皇帝开口说打,基本就是意思意思。

  一般皇帝说着实打,也就要让人两三个月下不了床。

  至于用心打,也就是朱元璋刚才开口的那一句,潜在意思,朝死里打!

  这也是为什么刘文善听到这三字后,会直接吓晕了的原因。

  翌日一早。

  应天府风平浪静,昨夜发生的那点小事,暂时还没人知道。

  四更天的样子,天寒地冻的,群臣已经早早来到武定门外排队~准备朝会。

  文武百官分东西向站定。

  冬天上朝,真不是一件容易事,群臣在寒-风内瑟瑟发抖。

  不知过了多久,禁军才打开武定门。

  群臣鱼贯而入,有序的被引到奉天殿外。

首节上一节254/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