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226节

  他一时间,真想不出来张天的身份会是谁,老爷子喜欢收养义子,在元末的时候就收养了沐英一类的人物坐了义子。

  莫不是老了之后,又收了一个义子?

  这不可能啊!就算一个义子好吧,老爷子会说出那话什么叫对他的期待不是封官这么简单

  那对他还有什么期待?

  纵然李景隆善于揣摩人心和时事,现在也犯了难,不过无论如何,张天已经深深刻在他脑海内!

  这小子,是需要巴结的人物之一!

  说着,李景隆便拿起小本子,小本子上记录了京师各官吏皇子皇孙的信息,哪些需要巴结,哪些需要讨好,哪些需要结交,他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中秋之后,南直隶的天儿就渐渐冷了起来。

  今日一早,张天出门吃了两笼灌汤包。

  就在他准备回府的时候,发现街肆上的百姓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百姓都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

  举手投足都是睥睨天下的气势,尤其对异族胡商的态度更带了几分倨傲,骆驼放门外要拴好,东西自己看顾,丢了莫找本店,进门先掸掸身上的灰尘……大明的傲气,在如今这位拥有横扫宇内野心的洪武大帝治下,散发得淋漓尽致。

  大街上走来几个断手断腿的残疾人,百姓们这才由倨傲迅速换上一脸敬意。

  人路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人主动朝他们拱手行礼,酒楼里不时跑出一个店伙计,递上一碗热水,一杯米酒,拱着手朝他们笑笑,再恭敬地将空碗取回。

  “这是是百战之兵。”

  冷不丁的,朱元璋的话在张天耳边说起。

  张天一喜,侧头看着朱元璋,他眼中带着几分深沉和肃穆,解释道:“知道百姓为什么这么尊敬他们”不等张天回答,朱元璋道:“这些老伙计,都是那命换来的尊重!”张天再朝那群人望去,他赫然发现

  残疾人的神色很坦然,丝毫不觉得自己的残疾与这个完整的世道有什么不匹配。

  有人递上热水仰头就喝,有个不长眼的胡商递上几块胡饼,残疾人脸色一变,劈手就是一记耳光,喝人家的水是接受人家的敬意,递上吃食性质就变了,他们不是叫花子。

  残疾人还只是一记耳光,别的大明百姓可就炸了锅,满大街传扬着喊打声,胡商委屈地捂着头,一路被人不停抽打着狼狈逃远。

  张天有些看不懂。

  朱元璋则耐心解释道:“这些残疾人是伤兵,咱每一次对外用兵,都是这些人第一个冲上前拼命,断手断脚全无所谓,保住命已是天大的福分,但对百姓们来说,他们是英雄,残疾了也是英雄,英雄理应享受一切礼遇。”

  能让百姓们昂首挺胸满脸倨傲地享受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全是这些为大明舍生忘死拼命的英雄所赐,这些伤兵才是大家倨傲的资本,于是施与受都做得如此自然,不存一丝虚伪。“蓝玉大胜了,不日就会班师回应天。”朱元璋随口道,“这些老伙计是出来接战友来了。”

  蓝玉斩杀哈密伪元政府子民和官吏高达三万八千人,战损比近乎于十比一,他亲自带一万步兵冒险穿过无人区沙漠,绕到哈密城后方,和常茂前后夹击,生生将哈密王城给围城屠杀了。

  张天听到朱元璋漫不经心的说着,不禁有些倒吸凉气。

  老爷子曾对自己说过蓝玉这个人用兵极为冒险,要么大胜,要么大败,现在,无一不在印证。

第234章 239朱元璋的软肋

  张天痴痴看着朱元璋,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咱和你说过,咱大明百姓的脊梁骨,被咱皇帝给扶正了,现在你明白了吗?”

  “还记得咱送给你那把刀吗?就是那家伙,将咱民族自信给打出来的!”张天耳边回荡着朱元璋的话,久经不散!

  唐末以来,直至弱宋,中原屡次沦丧。契丹,女真,大元。

  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凶。

  快马弯刀的胡儿,笑中原男儿软弱。

  可是就是这些软弱的男儿,这些被压迫的大气不敢喘的汉家儿郎们,靠着不要命的霸气,视死如归的决心,硬生生的打出一个绝代无双的大明。

  张天看到了大明的风华绝代,看到了无惧无畏的大明,看到了骄傲拮据的大明!

  他突然觉得自己很幸运穿越到这么个强大的时代!

  朱元璋看着痴呆的张天,笑笑道:“好了,莫要看了,迟早有一天,你会看遍大明的风俗世茂,你还有很长的时间,去看他们,去管他们,去守护他们。”

  张天此时的一颗心,都在汹涌彭拜,挠挠头问朱元璋:“老爷子说啥?”朱元璋讪讪笑着:“憨娃!”

  “走吧,咱回去,爷爷有个奏疏,要给你掌掌眼!”

  说着,朱元璋眼中带着几分戾气。张天点头:“好!”

  两人很快回到家中,来到书房内,朱元璋便将奏疏交给张天:“自己打开看。”

  张天点头,翻开奏疏。

  “臣,巡视武昌左佥都御史王上奏,楚王宫中多不法,王好美人,多次掠夺民间有夫之妇,致死残百姓数人,吞并田产宅院若干……”张天看到这里,顿时咽了咽口水。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奏疏,这涉及朱元璋的亲儿子!

  难怪老爷子表情会这么凝重,洪武皇帝强硬一辈子,要说还有软肋的话,恐怕子嗣算是他唯一软肋,所以这事很棘手……处理不好,会出大事!

  武昌自古一来,便是军事、经济要塞。除此之外,大明的水、陆交通,也是通过武昌府作为枢纽联通。

  这里不但商贸发达,农业也在明廷境内内数一数二。

  楚王朱桢今年二十七岁,战功赫赫。

  十八岁的时候,朱桢就可以独立带兵平定大庸蛮夷,此后,又在五年内先后平定四川、湖南等地蛮夷。

  朱元璋将武昌重地分封给楚王朱桢,足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这个六儿子的看重。张天看着老爷子,凝重的道:“这事儿,您老不能处理,这是皇帝的家务事。”

  朱元璋点头:“咱自然不会亲自处理,咱只想听听你的看法,假如,咱说假如你带入到洪武老爷子的位置,你会怎么处理?”朱元璋说完,便开始不动声色的等着张天的回答,同时一颗心也开始高高悬起。

  这是朱元璋对张天最大的一次考验。

  他想看看,这个大孙会怎么对待亲情!

  朱元璋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他的儿孙们。

  兴许是小时候的经历,这让朱元璋比谁都更加重视亲情!

  所以他希望未来继承人,也应该和他一样注重孝道,看重亲情!

  张天当然不知道眼前老人的心思。

  他愣了愣,沉思片刻道:“如果真是这样,要做到两点。”朱元璋目光灼灼盯着张天。

  张天道:“其一,对楚王要惩罚,无论怎么惩罚都好,要让他知道怕。”

  “其二,毕竟是亲父子,还是不能下重手,楚王知道怕了,此事再缓缓晾着吧。”张天知道老黄头的性子,他最看重孝道。

  葛爷爷对军事也好,对政治也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唯独人伦这个坎子他迈步过去。

  张天也不想告诉他心中真实的想法,而让老爷子心里伤心。

  在张天看来,楚王只是大明藩王现状的冰山一角,如他一样掌控权力,守牧一方的天潢贵胄太多了。

  现在看起来确实构不成多大的威胁。

  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天下稳定下来,让最亲信的儿子们替他守卫江山。

  而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也是个顶个的出息,几乎每一个都是打仗的能手。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对大明百利无害。

  相反,在张天看来,他们的弊端比利出大多了!

  为什么朱允上台之后就要着急消藩?

  朱允都能看出来的问题,为什么洪武老爷子看不出来?还不是信任他的这些儿子,迈不过人伦至亲这道坎子?

  久而久之,到明中后期,这些被圈养起来的宗室,非但不能打仗了,到最后就直接将大明江山吃空了。

  不得不说这是个遗憾。

  如果真要让张天来处理的话,他的建议一定是趁着洪武老爷子还在,削弱藩王的权柄,兵权、政权,全部削空,将其权力分散交给各地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来掌控。

  听到张天的回答,朱元璋悬着的心顿时放下。他莞尔一笑,问张天道:“为啥要这么处理?”张天笑着道:“一家人嘛,就该整整齐齐。”

  朱元璋哈哈大笑,笑容更甚:“对对!一家人就该整整齐齐,无论什么时候,一家人都不能相互残杀,这是至理名言!大孙你要时刻谨记呐!”哎。

  张天心中默默叹息。

  老爷子对别的都可以心狠手辣,唯独对亲情这个坎子跨不过去啊!

  不过他该庆幸自己刚才的回答。

  听到张天这么回答之后,朱元璋心情大好。他拍了拍脑袋,道:“瞧咱这记性!”张天不解:“咋了嘛?”

  朱元璋笑着道:“咱来的时候遇到赵家闺女啦,给你送了一封请帖,咱这才想起来。”哦?

  “赵家闺女她爹不是来应天了么?这乔迁之喜,能不置办置办?”

  “本来赵家闺女要来你这跑一趟,不过咱看她手里请帖不少,就没让她瞎忙活,走走走,咱现在过去!”

  这次宴请的,都是一些士绅贵人,还有一些芝麻绿豆的小官儿。

  朱元璋也不怕亲自过去看看。

  张天点头:“这样啊,那走……诶,等等,咱不得准备点礼品过去啊?”

  朱元璋笑呵呵的道:“准备啥礼品?这是乔迁,又不是弄璋。乔迁是正需要钱的时候,咱过去直接上钱就行。”古人乔迁之喜自然是乔迁搬到新家,搬迁新家正是缺钱之时,准备钱财上礼心意最足。

  至于弄璋之喜,就是祝贺别人生了男婴,这是大事,准备钱是不对的,要准备璞玉一般的东西,庆祝对方孩子有玉一样的品德。张天尴尬的点头:“原来还有这么多人情世故。”

  朱元璋呵呵道:“你不废话么?咱大明是人情社会,这些道理你要懂!一天天的,不要只读死书,有啥用?咱要上能治国安家,下能走街串巷唠唠家常。”张天了然:“懂!”

  朱元璋洒然一笑:“中!咱走?”

  两人都不怎么喜欢骑马,祖孙两出奇一致的背着手,迈腿离开府邸,沿着秦淮河行走。

  大明时期的秦淮河,河水还没有被污染,两岸皆垂柳,因为深秋的原因,垂柳已经只剩枝条。

  岸边几个老叟在钓鱼。

  天空阴沉,看似要下雨,这时鱼儿最喜上钩。

  朱元璋背着手停下,反正也不着急去赵香家,驻足观察道:“老哥儿,咋样,钓了多少?”

  老爷子就是自来熟,尤其和百姓,谁都能称兄道弟,按照老爷子的说法,这叫深入百姓,了解民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治国!

  张天也不嫌老爷子耽误时间,便乖巧的站在朱元璋身后。

  春钓阳,夏钓雨,秋钓全天,冬钓午。

  秋天全天都适合垂钓,又加之现在天空泛着薄薄细雨,鱼儿更容易吃钩。

  不大的雨珠结成雨幕,给应天城蒙上了一层美轮美奂的色彩。

  秦淮河附近都坐着早起的钓叟,沿河青石板上还有三五个妇人拿着衣衫,挥舞着棒槌。

  几个孩提在秦淮河岸边的青石板旁奔跑嬉闹。

  走商贩卒挑着扁担准备赶上早市。

  一片属于大明的人间烟火气,在这里安静祥和的上演。

  张天跟在朱元璋背后,听着朱元璋和钓叟老大爷侃大山。

  看着朱元璋脸上带着最会心的笑容,张天莫名有些心疼。

  为什么心疼呢?

  虽然平常朱元璋都在笑,但张天能看出来,他平常心里装着的都是大明天下,都是为国操劳,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首节上一节226/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