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18节

  也就安心了。

  只希望,这升级系统的进程要有多快就要多快吧,他也不是龙王,不知道今年会不会下大雨,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下大雨。

  而农田那边,早已经是在开始种玉米了。

  农户们,在摸索着怎么种玉米。

  他们对于张天那奖励真金白银,和对这七八百斤的亩产的粮食产物,那是有了相当大的兴趣。

  那个被张天给了一根玉米的小女孩,早就在田里等着玉米熟透。

  她吃了张天给的玉米之后,他们全家人,都是念念不忘,这么好吃,甜口的粮食,还是第一次吃啊!

  她看着父母正在播种,她喊着说道:“玉米玉米,快快成熟。”

  诸多人也是在等着这玉米的成熟。

  江宁县林家村。

  几个老人家也在帮忙。

  “听说这像黄金一样的种子,能够有七八百斤的亩产,而且要是前三,县老爷还给银子,第一名足足有五两银子呢,第二名第三名也有三两,二两。”一个年过六十的老者,早已经是皱纹遍布。

  在张天这一年的治理下,江宁县的老百姓的生活过的还算是挺滋润的,对张天的评价,自然是非常高的。

  “咱们这青天大老爷,确实不是一般人,那是文曲星下凡!”

  其他几个老头也是哈哈大笑。

  这时候,一个林家村最大的长辈,他看了看天空,然后说道:“要是真有这么高的亩产,以后也就放心了,不过今年我总有预感,要下大雨啊。”

  “应该不会吧.....”

  一些老人也是有些忧虑。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官兵,已经开始在工作了。

  几个老头,有些诧异。

  “这是要干什么?”

  “怎么好像是要抬高土地啊?”

  “这可是个大工程啊。”

  “谁说不是呢,咱们江宁县,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些田实在是太低了,等到下大雨的时候,四面八方的雨水,都往咱们的农田聚集。”

  一些人已经过去询问这些官兵。

  “官老爷,这是要干啥子?”

  “这看上去,是要抬高外面的地面啊。”

  几个官兵此时正在搬着被大袋子装着的东西,搬东西的时候,有一些灰色的尘土。

  几个当差的,随便附和了几句:“县老爷下了命令,要把江宁县的排水弄一弄,你们有福了,以后估计不容易淹到田了。”

  “这是好事情啊,我们的县令,确实是好县令啊。”

  “是啊!”

  这些人,都在议论纷纷,在田里面干活的年轻人们,也围了过来。

  他们看着这袋子,都非常的好奇。

  “官老爷,这东西是谁?”

  当差的说道:“你们村,是整个江宁县最低的地方,县老爷说,你们这边,要用这个叫什么水泥的,抬高一下地面。”

  “这东西非常厉害,刚刚县令已经给我们试过了,干了之后非常的坚硬!”

  “算了,你们以后就知道了,你们都走开吧,不要影响我们。”

  这些当差的摆摆手,示意他们离开。

  然后他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把水泥的袋子给拆开,然后加入沙子,水,然后开始大量的搅拌。

  很快就变成泥土的模样。

  然后开始弄在地面上。

  “这些东西,到底是干啥的?水泥?听都没听说过啊。”

  “我们的县老爷弄出来的东西,我们当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等到结束了之后,我们就知道了。”

  .......

  水泥确实能制造,不过也比较难,就不一一叙述了。

第26章 朱元璋要打张天屁股

  这些当差的,很快就是忙活起来,在外围,把地面给裹上水泥,补高了一尺的高度。

  等忙完了几个时辰,这些当差的也就弄了十来丈长,此时已经到了下午,几个时辰之前所铺设的那部分已经接近干了。

  这些农户凑近上去看,水泥颜色有些变化。

  有小孩子比较胆子大,用手指去指一下,居然发现有些硬。

  “爹,这东西变硬了。”

  远处当差的笑了笑:“还能骗你们不成,这东西,可是县令大人弄出来的。”

  “以后下大雨的时候,你们至少不会有县城中的水流向你们农田。”

  这几个当差的说完,又继续干活了。

  农户们脸上早已经洋溢出笑脸:“那就好那就好,以后只要不是特别大的雨,那农田就不会有事,要是洪灾,那谁也没有办法。”

  “咱们的县令,真是什么都懂啊,这东西也不知道是县令老爷从哪里弄来的。”

  这时候,村外有人从县城回来,他也是喊着说道:“不仅如此,这县城内,已经在增加一些排水的通道,听那些当差的老爷说,什么暗渠,明渠,地下水什么的,以后我们江宁县,不会那么容易就淹水了。”

  听到这话,这围起来的农户,那叫一个个高兴啊。

  他们江宁县的商业发达,土地也算是比较肥沃,可偏偏就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导致稍微降水量多一些,这农田就要淹起来,可若是有所改善,还把七八百斤的亩产玉米种出来,这日子肯定是越过越滋润了。

  “我们的青天大老爷,真是能为我们老百姓办事啊,这江宁县一直以来都是大水灾,小水灾不断,这么多任县老爷,就现在的县老爷愿意治理这排水的问题,还把我们这里最低处的农田,用这个水泥,抬高了不少,真是感激啊。”一个老者激动的说道。

  其他一些农户,也是感慨,像张天这种好官不多了。

  这时候,一辆马车,晃晃悠悠的往这林家村驶过来,这马车里面坐着的,自然就是当今的圣上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护卫自然就是锦衣卫的毛骧。

  朱元璋和朱标,得到了锦衣卫的消息,听说张天弄出来一种非常坚硬的东西,非常适合建筑,而且若是用力治水有奇效,赶紧坐上马车过来看看。

  洪武时期,连年灾情不断,不是旱灾,就是涝灾,不然就是地震,总之,大明就好像是天降大任于是国家耶一般,总是给大明考验。

  他们两父子,听到张天又弄出来了新玩意,而且在林家村用着,便是坐着马车出来了。

  他们倒是要瞧瞧,这张天,这个很有可能是朱雄英的人,到底要捣鼓出什么玩意。

  很快,马车停留在正在施工的林家村。

  一些当差的,还有几十个农户,都还在这里。

  朱标先行下马车,这回更是穿着非常朴素的着装,

  朱标搀扶着朱元璋下来,朱元璋也是穿的比较朴素,当然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已经是达官贵人才能穿的起的衣服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朱元璋还有朱标的身上、

  朱元璋笑着说道:“乡亲们,这是在忙什么呢?听说你们县,在种植什么玉米?你们的县令老爷,还弄了一个悬赏榜?”

  朱元璋话在说着,那双如同混沌一般的双眼,早已经是在地上铺设好的水泥打量。

  “这位官人,看着面生,隔壁县的?”

  朱元璋笑了笑:“对,隔壁县的,咱路过此地,那叫一个羡慕你们县哟,瞧这还有玉米种,听说你们县里现在还在升级排水,这生活越来越好了。”

  朱元璋非常的慈祥,他本身就是穷苦人家出身,对于老百姓,那是相当的仁慈,可以说,弄出了很多利民的政策。

  朱标蹲下身子,他用手指摁压一下水泥,已经很硬了。

  他眯着眼睛,这东西,若是能用于建筑,特别是用于治水,那是绝对的利器。

  自己这个儿子,当真是不简单啊,他这些年到底是经历可什么啊?

  怎么懂得这么多?

  他非常的好奇。

  老百姓们也是笑着说道:“是啊,我们的县老爷,确实是一个好官,办事情,也都是也都是为了我们好,听说,还提高了商业赋税,要大力发展一下江宁县,而且这些商户还很乐意。”

  “确实,我们的县令老爷,是一个好官。”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这话,一下子就是有些诧异了。

  张天还提高了商业赋税?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他们怎么不知道?

  朱元璋眯着眼睛,这小子,什么时候提高商业赋税的?

  这是要违背自己的律法?

  他确实是有想要提升一下商业赋税的想法,但是他至少还没有颁发律令,这家伙居然敢先这么做了!

  真是没有把自己这个皇帝给放在心里!

  一下子,朱元璋目光之中闪过一丝的戾气,竟然让诸多农户都被吓到了。

  朱标也是摇摇头,这个张天,这家伙要不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父皇的孙子的话,别管他是什么好官,按照自己父皇的性格,今天就得人头落地!

  可偏偏,这个家伙,很大概率,就是朱雄英了。

  那就是未来的皇帝!

  那就是皇太孙。

  朱标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说道:“爹,你看....”

  他指了指地面上的水泥。

  朱元璋这时候那戾气很快就消失了,蹲下身子,看着这地面上的水泥,也亲自用手按压了一下!

  “居然这么硬?”

  朱元璋随后将目光看相地上的麻袋,拉出来一看,灰尘一直飞舞。

  朱元璋和朱标还有诸多老百姓都唔着口鼻,。

  “这就是水泥?”

  “这东西,不简单。”

  这时候一个老者说道:“这东西啊,也是我们县令弄出来的,就是用着袋子的东西,加上沙子,还有水,然后搅拌一下,等干了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朱元璋随后哈哈大笑:“这小子,总是能够给我惊喜!”

首节上一节18/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