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570节

  据此,亦担得起风流之赞誉。】

第646章 时代尽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属于是,两宋科技发展是因为重文轻武,身死国灭也是因为重文轻武。

  我不同意啊,理学的附庸那还能叫科学吗?科学的重点难道不该是对真理的探索?

  赞同,科学是强有力的工具,需要有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作为指导,理学自己的世界观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别说能指导科学了。

  这也没必要用今日炮去轰封建时代的官儿吧,毕竟对世界的认识关系到很多面,从数学到天文再到航海再到天文学革新,你换在宋代也做不来,科技树的前置太多。

  所以这也是封建时代的桎梏,代表着先进的科学必然会成为构建阶级和压迫的工具,最终只会诞生行科学之名的宗教迷信和封建统治。

  话说两宋根基这么孱弱的情况下,是怎么做到这么多人口的。

  农业啊,五代十国时候南方商农就已经兴起了,赵大虽然欺负了孤儿寡母,但也确实结束了乱世,南北方从手工业到农业的农具、种子都在互相交流,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对唐朝成果的消化,任何发展都离不开交流。

  虽然如今推测宋朝人口巅峰时可能超过一亿,但实际上华北平原一直处于浪费状态,如果能好好经营的话,增长空间还很大,只能说车神是有“本事”的。

  话说这么看南宋也还有点可惜,数学的门槛都降低了,给点时间未必不能……

  可惜啥啊,北宋还好说,出过不少平民宰相,南宋读书读的多,但忘了啥叫“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民间搞的再好,皇帝要么构要么疯要么躺,宰相要么奸要么废,那真是啥都白搭,生机勃勃万物竞发了属于是。

  但就这样的科学氛围已经是中国古代难得的高峰了,明代在科技应用上比起来宋代是进步的,但在科技思想和理论发展上,是确确实实的倒退,很是可惜。〗

  “那洪武帝既这么雄才大略,怎地独独不爱算学呢?”

  张飞很是可惜的兴叹。

  本来按照他的习惯来说,这样质问的话肯定是要写在纸上投于光幕和那新来的当事人好好辩一辩的。

  但无奈因为光幕所说到的内容,使得此时所有人都忙了起来,就连张飞也毫不例外。

  就如此时的,他正在临着搬过来的案台,运笔如槊将那名为“轴架整经法”的图给完完整整的抄录下来。

  用军师的话说,此物有“造万民生计之用”,故而即便心中可惜,但手腕依旧丝毫未抖,一笔一笔认真的将脑海中记下的图案给小心在纸上复现。

  而与此同时,孔明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运笔如飞,那些被后辈只是选作背景的惊鸿一瞥的古籍话语,都被他牢牢刻在心头,并通过墨笔倾泻而出。

  酒以浆为祖,无浆处或以水解醋…入葱椒等煎,谓之传旧浆…洽糯为先…须旋、舂、簸,令洁白,走水一淘…

  涤芽惟洁,濯器惟净,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热,焙火惟良…

  或制酒,或制茶,或榨油,或印刷,诸般技艺之法皆通过这些文字娓娓道来,其中更有一些简笔示意之图,被孔明随手一蹴而就。

  倒是在复写那与制茶相关的时,孔明也还是下意识惊叹了一下:

  “《大观茶论》著者赵佶……那北宋的徽宗?”

  虽然小声,但这话被身旁人完完整整听到,同样忙着整理那科学思想之论的鲁肃也犹有余裕说上一句:

  “这徽宗被后世戏称青楼天子,并且还有尝试以画作入科举,竟还能闲暇作此书,若不为帝,则真乃事事都好。”

  点点头也不说话,孔明手上动作又快了两分。

  就连刘备也是执笔正沉默寡言的抄录那掠过光幕的文字。

  这些不羁之言当中,后世因何称他们此身所处之时代为“封建”也更加明了起来。

  最初曾以为这般称呼源头乃是周天子分封列国,但现在早已推翻了这般猜测,反而随着后世这般偶然述说有关社稷进步之方面的错误之处时,心里才隐隐对这个概念更加清晰了几分。

  这是一条还难以看清楚的道路,但刘备隐隐感觉,恐怕后世的天子缘何消亡,封建时代如何结束,诸般答案皆在这条路的尽头。

  ……

  甘露殿的景象也与洛阳别院没差太多。

  诸臣忙碌,李世民深思。

  长孙皇后欲言又止,但看着夫君蹙眉的模样,最终还是选择贴身靠过去,轻声问道:

  “二郎可是……”

  话还没说完,李世民便摇摇头意有所指道:

  “吾…不忧也。”

  看着长孙皇后眉眼间不信的模样,李世民笑了笑干脆将其揽了过来笑道:

  “既知后辈之愿,知后世之伤哀,吾废此寻理之道则愧于心。”

  “自反而缩,方可面千万人而往,面褐宽博而不惴。”

  “吾凭此勇理,平乱世以存身,缘何废焉。”

  说的复杂了一点,但李世民心里此刻想的很是清楚明白。

  与其去惦记什么唐传万世之类不靠谱的事情,还不如切切实实推进这被光幕递到眼前的寻理之道。

  毕竟光幕当中于史诸事已经不厌其烦的说明了,即便是千古一帝对身后百年事亦也无能为力。

  不……别说百年事了,想想雉奴与那武则天的诸事。

  光幕虽对其讳言不少,但依据武则天之事反推一下便知,他李世民连死后三五年的事都决定不了。

  故而此时的大唐皇帝心态放得很平朕如今也不过才三十三岁,怕什么?

  甚至心下还有余裕去惦记今遭才搭上话的那个洪武帝:

  这朱八八……咋就那么平静接受了能与赵构斗的旗鼓相当的朱祁镇呢?

  因为后世曾戏言让他与朱祁镇互“穿越”,故而他对那朱祁镇家底记得还挺清楚。

  上承盛世,下领强军,结果能被北胡生擒,当真无法理解。

  不过嘛……经过后世这么详述完颜构之过,再想想他当时知晓玄宗之祸、武周代唐、武韦之乱等等乱七八糟的事儿的时候的心情。

  李世民对未来不由得期待了起来。

  ……

  坤宁宫中的朱元璋想不明白:

  “这文字对咱的诘问…是何意?”

第647章 刀伊入寇

  这也怪不得明天子茫然。

  科学、科技、数学、时代、创新、普及等等一大票词相当生僻,望文生义琢磨一下倒也不难大概猜出来其中意思,但一大堆这般生僻词兜头盖脸的浇过来,明天子还是有些手忙脚乱。

  更不提其中还有什么等差级数、轴架整经之类即使琢磨了还很是茫然的名词,更是让人头大。

  因此最终,明天子注意到的便是那些飘过去的文字当中的最后一句,毕竟退步的意思很是直观,故而震声:

  “咱大明哪里可惜了!”

  结果惹的马皇后柳眉倒竖,也拍了拍桌子不耐:

  “你小声些!”

  “有这闲心,不如也去拿纸笔给记上一二。”

  虽然气哼哼的,但慑于皇后声威,明天子还是一边小声抗议一边去拿了纸笔。

  旋即便是不解:

  “此抄录之事,妹子何不召一二宫娥代笔?”

  马皇后头也不回,只是专心低头“沙沙”将那些听到的生僻话尽量都记下来:

  “初时不知是福是祸,万一是祸事,如何好将无辜人牵连进来?”

  明天子默然,如今大明皇后仁善可谓是无人不知。

  当初平天下时,和州孤守能抚慰眷属决意坚守,后来入了应天府之后又能给将士缝衣做鞋。

  陈友谅强兵临城又能尽输金帛犒赏士兵,相较起来如今自己……

  暗暗叹息一声,明天子也先将那后世诘责自己的话语给记了下来。

  不过这样略有发愁的态度也引得马皇后歉然:

  “诸般话语,其中或便有治国之言。”

  “现在记下来,如果不懂大可去垂询百官学士,去用文字询问那似乎已久观的唐太宗和桓侯。”

  “可要是既没记下来,又给忘了,那便悔之莫及了。”

  朱元璋也不点破复杂的心思,只是点点头应承下来,打算稍后就问上一问。

  【那么依旧是按照惯例,在临近结束时候再大概漫谈一下。

  两宋时期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倭关系,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算是比较简单。

  五代十国时,朱温册封钱为吴越国主,正式建国并定都于杭州。

  钱搞的吴越国也很有南方特点:搞钱!

  借用港口和造船之便,当时的吴越国商道航线上至渤海下至南洋,契丹、高丽、南洋诸国以及阿拉伯人都是吴越国的客户。

  当时的倭国虽然处于锁国状态禁止船只出海,但无权管辖外来者,兼之倭国权贵阶层从唐起对中华物产都一直是渴求状态,所以虽然官方上并无来往,但去倭国做生意的船只非常多。

  香药、陶瓷器、锦绣、染料、药物等只要能拉去倭国,就能得到对方付账的金砂,毕竟倭国要别的没有,金银那真是管够。

  当时佐渡金岛已经在倭国民间富有盛名,黄金富含到有“溪流淌金而出”的传闻,倭国自己国内北上淘金的络绎不绝。

  这里额外提一嘴这个金岛的规模,从倭国幕府时代正式开采到后来关闭历经四百年,出黄金78吨,出白银2330吨,作为对比,终明一朝,官方记录在册的整个大明国黄金产量是4万两,约合一吨半,至于三大银山就不再赘述了,列岛富金银可见一斑。

  这种通商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宋朝,开宋的赵大忙着搞民生对倭国也惦记不上,但随着双方贸易的稳步推进,中国乱世结束的消息也传回倭国,最终还是民间按捺不住,983年倭国东大寺僧人商然通过商路入宋见到了赵二,双方友好畅谈,最终赵二赐了紫衣,待遇甚厚。

  双方在政治层面上的第一次交流在神宗时期,当时汴京大旱僧人求雨无果,于是有人建议倭僧试试,恰好遇到天气变化降雨,大喜的神宗给这和尚许多赏赐,顺便给当时的倭王写了封信。

  本来这也正常,但很快倭国朝廷因为信中的“回赐”二字较起了真,讨论了整整五年之久,最终决定以大宰府名义回信,在行动上拒绝了回赐这个立场。

  其实说白了就是觉得唐亡了,宋败了,如今我在东海又行了。

  只不过当时倭国属实是抛媚眼给瞎子看,毕竟双方来信去信在路上就要很久,再加上讨论五年,宋朝多半都不明白发生了啥事儿,兼之当时北宋财大气粗,也对这点赏赐看不在眼里。

  终北宋一朝差不多都是这种纠结的状态,最终一直到宋徽宗写信过去要求倭国以“珍奇之产”事大之诚”,终于戳到了倭国朝廷的自尊心。

  在激烈讨论了三年之后,倭国决定正式断交,以后只收礼不回信。

  除了宋徽宗的信之外,当时影响了倭国对宋态度以及倭国内政治生态的还有另外一件事。

  澶渊之盟后宋辽息战,辽国得以腾出手去收拾北方的渤海国残余。

  自开辽的耶律阿保机灭了渤海国之后,辽国有尝试在此立东丹国让契丹人为国王,但渤海国遗民不甘于此,先后建立了定安国、兴辽国、大元国等进行激烈反抗。

  但在辽国腾出手后,辽东地区的渤海残余迅速被辽国扫灭干净,渤海国遗民一分为四,百万人被迁入辽国内地融入汉族,约三十万投奔高丽融入朝鲜民族,还有一小部分驾船南下赴宋,还有相当一部分选择迁入同样有渔猎习俗的女真部族当中。

  而随着辽国在辽东地区的扩边,这一时期的女真人无力对抗契丹人,大部分都选择臣服于辽国统治,但还有一部分女真人在接纳了渤海国遗民并消化了其造船航海技术之后,选择了走海路向东逃离辽国统治。

  1019年这批女真人沿途抢劫了高丽国的船只以及人口,最终整率成师杀入对马岛,在此补给半个月之后,约三千人驾大船五十余小船上百,正式杀入倭国。

  海盗做事,基本就是烧杀抢掠,但同样也有后继无力的特点。

首节上一节570/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