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508节

  随即孔明不加思索便将记得的娓娓道来:

  “孝文皇帝十二年,酸枣决口,河水漫溢,顿丘改道。”

  “元光三年瓠子决口改道,孝武皇帝偕同羽林军不顾身,然随后馆陶又决口,分流屯氏河经魏郡、清河、信都入渤海,河泛千里灾民无数。”

  “光武皇帝建武十五年,屯氏河淤垫于清河鸣犊口决口,灾民数十万,两川分汇归一又分数支于千乘入海……”

  ……

  甘露殿中,阎立德也同样在给李世民讲述:

  “…前汉明帝十二年,王景受命于荥阳至千乘修渠筑堤千余里,遂成大河。”

  “大河虽偶有决口然河道不改其直,安定之数已有数百年,此前察后世北宋黄河之道可知其时应已有一次大决,黄河改道魏州合卫河入海,应是因故道淤塞已有南移之势。”

  “而从其夺淮图来看……”

  阎立德仰头看着那后世异常清楚的地图,轻嘶声道:

  “黄河经泗水入淮汇通诸河,南派水势不同于北,河道繁杂细密,群山峦然,两相作比则令黄河水势变幻莫测。“

  “且以细窄河道承万里河水,可想而知河道必然于淮南、河南、江南三道摆动,山洪不出于一处,千里之地皆有泽国之患。”

  借用甘露殿的地图,阎立德的讲述相当清楚,而其中景色也就不难想了。

  于是李世民也难免倒吸一口凉气,想象着一条河泛巨龙在三道之地肆意滚动,动辄便是千亩良田作泽,万余生民葬身,而这般问题竟要持续六百余年。

  “这杜充真乃万死不赎其罪之人!与这赵构倒是可称相得益彰!”

  魏征眉头紧拧,厌恶之态尽显,而心下涌动着的则是满满的不安。

  毕竟魏征还是以儒生自居的,可这后世也说了宋时乃儒学登显学之时。

  可如今看看这南宋开国之态吧,有君臣如此何以治学?

  并且此前亦有那飘过的文字说明那理学大兴乃是南宋之时,这也让魏征心情更加复杂。

  纵观这北宋,虽问题不少但至少还有这范仲淹王安石等才俊可谓大家,但南宋……有君如此有宰辅如此,还谈什么修身治国?还说什么内圣外王平天下?

  另一边李世民最关心的自然还是眼下大唐会不会有此等危难,好在阎立德所答让他松了一口气。

  “前汉所修大河之道太平至此时,仅需加固堤防便足保百年无虞。”

  “若能再定期清淤塞开支脉,借用此前后世之法筑旧堤为新堤,再保上游之草木,数百年无忧亦可。”

  于是李世民切切实实松了口气。

  没办法,阎立德所描绘的千里黄河泛滥之景委实是吓人了一些。

  “妾身即便不通军略亦也知晓,大军发时外有游骑为耳目内有健卒巡弋,掘河如何能瞒过大军耳目?无非也就阻拦七八个时日罢了。”

  长孙皇后叹了一口气,丝毫不掩饰对那杜充的鄙夷之色:

  “只是可怜那些勤恳劳作的百姓,无游骑为耳目,混沌间大水俱发作了冤魂。”

  “这宋皇一夕为废人,说不得便是承了这些冤魂魄的报业。”

  瞧着皇后气咻咻的面容,李世民无奈一笑赶忙拉着手保证道:

  “此灾已预,必不复遇也。”

第551章 中兴诸将

  汴梁殿中赵匡胤苦笑,赵普建议道:

  “等官家平北汉功成……“

  “俺知晓,当是修缮河堤疏浚旧渠之事。”

  赵匡胤吐出一口浊气抢先道,眼看赵普点了点头才继续道:

  “俺记得…那石敬瑭时河决酸枣,没过两年又决滑州溢酸枣。”

  “相较于前唐,这黄河确实愈发不太平了。”

  浅浅叹口气,赵匡胤此时倒是有了几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此前与赵普的雪夜商议只是考虑到了打天下这一步,但如今后世推到他面前繁杂的治学、黄河、科举等事无不说明了治天下更难。

  于是赵匡胤也萌生出了想法:

  “当诏令催促曹彬。”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到李煜,好腾出手来磨刀霍霍对北汉了。

  而看着那岳飞与韩世忠的配合,赵匡胤思索着前唐的武举之制,琢磨着应该将其改改好将这等英才早早提拔出来。

  赵普则是将注意力放到了“大船”上,相较于兵卒之异,这是宋毫无疑问优于金的地方。

  而且赵普更是模糊回忆起来,官家召自己同观之前,似乎确实说过前唐的白江口之战,赞水师之势,还说了有关海疆的零碎言语,但因为彼时并无内侍记录,官家说的又不是很明白,兼之当时初见光幕太过震惊,故而暂时将其放到脑后。

  如今想起来,不妨询问诸葛武侯一番,或是求于此前之回放。

  说不得水师大有可为?

  【岳飞与韩世忠合力击退金军虽是惨胜,但意义比较重大。

  用比较书面的话说就是打破了金人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金国活捉赵构的打算云云。

  更直白的说,就是武将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杆不用当狗了。

  首要原因当然还是赵构想要求和的意向在金国那里热脸贴了冷屁股,搜山检海当中金国活捉赵构的意图十分明显,赵构本人又不愿去五国城这个战俘营跟徽钦作伴,只能选择暴力拒捕。

  次要原因也还是赵构惹出来的:南宋建立之后赵构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抗金为名加税,南方即便富庶也不是这个刮法,所以福建路江西路湖北路先后爆发农民起义。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赵构也跟武将们达成了一点默契:

  首先授予了诸将拥扩军权,岳家军韩家军等陆续出现。

  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武将们拥有了领兵作战的权力,而不用再被不懂战的监军指手画脚。

  建炎南渡之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赵构废除了对官员的大多数赏赐,但唯独保证了武将的俸禄稳定发放,甚至还偶有补贴,这在北宋也是难以想象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这个已经残缺的宋朝也终于爆发出相当耀眼的余晖。

  韩世忠在黄天荡之战五年后,派议和使臣给金军传递错误信息引诱其贸然进军,随后伏杀金军万户,取大仪镇之胜。

  另一个被誉为中兴将的张俊则有明州之战正面打残金军的四千先锋精锐,后面淮西之战就不说了,前面打的还挺不错结果后面脑抽想要贪功结果导致六万宋军全军覆没,自解兵权。

  相较而言还是曾与岳飞一起见过伐辽取燕闹剧的良家子吴要更加稳重,先是在建炎二年作先锋官于青溪岭大败金军,随后被授都统制,奉命统领西部战场御守川蜀重地与金人鏖战四年,先后取得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三战胜利,让金军最终不得已放弃了先取川陕的构想。

  而其中最亮眼者当属岳飞,收复建康之后岳飞靠着功赏慢慢经营岳家军,最终五年后拉起了自己的北伐序幕。

  绍兴四年(1134年),岳家军兵出襄汉进攻金国扶持的伪齐,先克复郢州,随后在邓州与敌野战正面击溃,最终收复襄汉六郡,并捎带着大搞生产,兴复了此地的民生,此为第一次北伐。

  绍兴六年(1136年),在当时北伐主帅张浚放弃进攻的情况下,岳飞孤军北上长驱伊洛,并最终面对伪齐连战连胜,商州和虢州收复,其余攻克地区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只能放弃,此为第二次北伐。

  次年,由刘光世、张俊和杨沂中主导的淮西之战失败,岳飞在面对伪齐进攻襄汉、商虢地区的情况下调集精锐发动第三次北伐击溃伪齐,这也是岳飞北伐规模最小的一次。

  岳飞的前三次北伐都是对伪齐的作战,但连战连捷的态势下已经有了精兵的样子,北伐可期。

  另一方面,金国的掌权人更替,主和派占据上风开始与南宋接触,南宋的主和派文臣积极斡旋,重振士大夫以文驭武的荣光,软脚虾们义不容辞。

  而最要命的便是岳飞在听闻金国有意把钦宗儿子放回来之后,异常冒失的参与进了立储之议引得赵构不快,现在学者一般认为赵构和岳飞的矛盾也是就此加深的。

  一心一意偏安苟生的昏君与锐意北伐名将之间的矛盾注定没法化解,这也是南宋初最令人意难平之事。】

  刘备顿时睁大了眼睛不解:

  “这宋都收了多少赋税了?莫非真要对百姓敲骨吸髓不可?”

  他不是天真的人,自不会认为这南宋开国会好心免掉所有既往苛捐杂税。

  那便是说这南宋百姓经历了两次变法暴增的赋税,又多了这抗金的杂税,虽不知其数,但必然是不会少的。

  “可惜这岳飞去投了军伍。”

  张飞幽幽道:

  “不然在家种地又遭了这次加税,说不得就揭竿而起喊个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玩玩。”

  听起来像是个笑话,但在场的人要么是真种过地的要么也是识得民生疾苦的,因此一时间也没人真能笑出来。

  简雍更是叹息:

  “这金军不教人活,这苛捐杂税也不教人活,对百姓来说这南宋与金军何异?”

  糜竺居然认真思考了一下道:

  “那想来还是宋政更凶猛,毕竟那金军不过是让幽州一切还于宋前的旧时,便兵不血刃夺城,可见一斑。”

  于是厅内也愈发沉默,法正抬头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须看着光幕上的地图,忽然道:

  “这岳飞北伐之态,竟与孔明隆中对颇有几分不谋而合之意。”

  “难怪其人对诸葛丞相多有钦佩。”

  张飞张嘴最是无情,哂笑道:

  “照俺看,这岳将军未必是钦佩军师。”

  “说不得是钦佩军师有个能叫他相父的阿斗呢。”

第552章 和归和战归战

  汴梁宫城内殿中。

  赵匡胤虽然对这南宋颇多微词,对这赵构与钦宗百般鄙薄,但眼看着这南宋终于不必再一味难逃而是成功拉起了北伐的大旗,他也难免心神摇曳。

  无论是韩世忠用兵之精巧,还是吴御守之稳健,再或是岳飞的仔细经营练兵北上,皆让赵匡胤连连点头。

  那张俊虽败绩丑陋,但从其能硬撼这金虏之精兵,也可知贼虏亦常人,非不可力敌之辈。

  也是因此让赵匡胤对这赵构愈发恼怒:

  将卒皆能战,军民有血仇,此等情况下任人唯贤积蓄力量,只待北伐雪耻,未必不能缔造如光武一般之事。

  但奈何……怎么遇上了这般寡廉鲜耻之辈?

  尤其在看到那岳飞与赵构生出嫌隙之后便无奈叹息:

  “岳飞死矣。”

  话语简单,但落在这殿内也多了几分唏嘘之色,惹得刘翰微微提高了声音反问:

  “这岳飞知兵善战且能治理地方,进退有度可称有名将之风,如何能败?”

  赵匡胤也不答话,只是略微摇头依旧满脸慨叹。

  眼见尚药奉御刘翰满脸不服,赵普不得已站出来解释道:

  “官家所言非以为岳飞会败于金虏,恐怕是认为赵构意欲对岳飞下手。”

  于是刘翰的脸色顿时悚然,但仔细想想似乎又并非不可能。

  这光幕说野史听闻搜山检海时的赵构被金兵吓至不举,这类风闻或许是伪,但这赵构在之后无子嗣应当是真。

首节上一节508/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