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09节

  侯君集满脸惊讶:你怎么猜到的?

  长孙无忌轻“呵”一声,只觉得这位心思全写在脸上,半分城府也无。

  “大家素有雄略,岂会因后事懊丧,亦不会事后懊丧。”

  “西域定要握于我唐之手!”

  长孙无忌前半句说的拗口,侯君集半懂不懂。

  但后面听懂了,于是便又高兴起来。

  【香积寺之战后,长安收复,回纥打算收取报酬。

  代宗李豫与回纥叶护太子劝说:

  如果克复长安后大肆劫掠,洛阳的人闻听必然会把我们当做贼寇,难以攻取,希望攻下洛阳后再履约。

  回纥人觉得很有道理,同意了。

  史书记载,逃得一命的长安百姓流着泪夸赞李豫:广平王真乃华夷之主!

  随后的战事相对顺利,回纥为前锋在陕州大破叛军。

  此时高仙芝若是在天有灵,估计会感叹:我说的没错吧?陕州真的守不住啊。

  至于洛阳收复之后的事嘛……

  《旧唐书》: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

  随后资治通鉴补录了一件事,三日后李豫入洛阳,回纥人意犹未尽,洛阳幸存的大户凑了万匹罗锦送与回纥,回纥乃止。】

  “砰!”

  一个石砚台被人抓起砸向光幕,随后穿透光幕,触碰到后面的墙壁发出了沉闷的声音。

  众人的目光看向在地上翻滚几圈完好无缺的石砚。

  随后再看向丢出砚台的李世民。

  李世民面有冷意,但话语反倒没多少怒意:

  “彼辈竟也知道,朕还以为其不知。”

  “这官军比起来叛军,尤胜贼寇!”

  随即李世民眯了眯眼睛,真恨不能让这隆基到李豫三人跪在他面前,让他挨个踹几脚。

  不过……百年之后的人踹不到,回纥却是现在就能打的。

  彼辈不怀德,襄助宗主平叛居然还敢开如此天口,想来还是对于大唐之威感受的太少。

  众人也没太多调笑心思,不管长安洛阳,都是大唐的都城。

  改劫洛阳就能多三分脸面怎地?

  他们都是贞观人杰,不是这般自欺欺人的鼠辈。

  【而在两京尽复之后,颜真卿也终于从河北辗转到了长安。】

  最近的太沉重了点,所以内容上缩略了一下,大概明后天完结这一部分,再后面自然要轻松点了,王玄策,苏定方,以及特别篇等会依次端上来的,三国也会按既定节奏走的。

第229章 颜真卿

  【乱世当中人命如草芥,消息的传递也变得异常困难。

  河北受叛军所乱时,被困于平安郡的颜真卿并不知道常山郡的消息。

  等到他起义兵赶赴常山郡时,看到的只有侄子颜季明的尸体,以及堂兄颜杲卿一家尽被叛军锁拿至洛阳的消息。

  颜季明是颜杲卿的儿子,被叛军捉拿意欲要挟颜杲卿投降,颜杲卿不从,于是儿子当场被杀。

  此时的颜真卿是没有太多时间悲伤的,收敛了侄子的尸首,颜真卿就领着义军匆匆上路,他要去攻下魏郡,阻拦叛军北归之路,将叛军逐步摁死,将国家从叛乱中解救出来。

  颜真卿在魏郡意气风发过,当时他以为这场叛乱很快就要结束了。

  但是很快,兄长的死讯、长安的陷落、肃宗登基、郭子仪不得不去灵武面圣放弃河北,等等消息纷至沓来,颜真卿以为很快就要结束的乱局再次变得遥遥无期。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颜真卿调查清楚了王承业冒领颜杲卿功绩这件事,张通幽这个小人被杖杀。

  唐军收复东都洛阳,颜杲卿长子泉明到洛阳寻得父亲遗骸,装柩护送长安,重葬凤栖原,颜真卿回长安就是为了祭祀兄长。

  这一次的颜真卿同样没有太多时间悲伤,长安刚刚收复不久,他需要为这个朝廷尽一份力,并翘首以盼叛乱的结束。

  但可惜的是,次年颜真卿没有盼到战乱结束,反而等来了自己的贬职。

  颜真卿其人,性格刚正不阿,宦海浮沉51年,官衔变迁累计49次,为人刚正可见一斑。

  758年的经历就是如此,被宰相不喜,从御史大夫改任冯翊太守,又转任蒲州刺史,随后遭诬陷贬饶州刺史。

  这一年十月,颜真卿路过洛阳时去祭祀了伯父颜元孙,也就是颜杲卿的父亲,祭拜了伯父一家。

  写了《祭伯父文》,刻为碑文,追思了堂兄一家的忠烈之举。

  随后颜真卿又单独为亲手所葬的侄子写了《祭侄文稿》,因为侄子至今还在河北安葬。

  而忠烈的颜家,似乎注定要由颜真卿来画上一个句号。

  到了德宗一朝,知名奸相卢杞不干人事,多次被颜真卿面斥责,卢杞引以为恨。

  当时恰逢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便建议派一德高望重之老臣去面斥李希烈宣达旨意,而卢杞认为,这个德高望重的老臣,非颜真卿莫属。

  另一个宰相李勉认为:若是如此损失一位国老,那丢的是朝廷的脸!

  但让百官没想到的是,德宗同意了。

  当时几乎所有文臣都在劝颜真卿不要去,而颜真卿则表示君命不可违,给家里做好交代之后慨然上路。

  只是在临行前,他看着卢杞说:你父亲头颅送到平原郡时,满脸都是忠烈之血,我不忍用衣服擦拭,亲自用舌头舐净,如今你竟连容人之量也无?

  卢杞的父亲便是卢奕,端坐御史台殉国,头颅被叛军砍下与李、蒋清同传河北,是颜真卿杀段子光安葬了这三位忠良。

  任谁都想不到,二十八年之后会是如此境况。

  直入李希烈阵中后,李希烈囚颜真卿一年半,意图使颜真卿屈服,未果。

  784年八月,颜真卿被缢死,终年七十六岁。】

  “颜氏一门,两三代,三忠烈。”

  李世民低语:

  “此亦乃唐之风骨。”

  至于德宗,他李世民压根不想看。

  皇帝当的怎样暂且不说,一个个的,奸相倒是一挑一个准。

  一旦有一个说话不好听的就开始“帝不听”。

  后世还说是李唐家风,既是承他李世民的家风,怎么不学学自己还有魏征这个镜子呢?

  脑海中想着,李世民也瞟了魏征一眼,刚好与魏征的目光碰到。

  做了一揖,魏征道:

  “陛下可听闻颜氏家训?”

  李世民摇头不知。

  “臣推测,这颜真卿应是琅琊临沂的颜氏。”

  “其祖上有大儒颜之推,据称有作家训。”

  “教子、治家、风操、慕贤、勉学、省事等俱有交代。”

  教子!李世民对这个倒是颇感兴趣,不过魏征这么一说他也想起来了:

  “颜籀颜师古,朕擢其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后丁忧去职,如今算来应近服阕。”

  李世民颇有印象,因为他刚擢完,这颜籀便以丁忧为名去职。

  整得他李世民心里颇不是滋味,总觉得对方是有意避嫌,不过后来忙起来就暂时忘了这茬。

  如今看来倒是错怪了,嗯,回头定要召来详细问问。

  虽然未必有用,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这卢杞真乃禽兽之辈!”杜如晦直来直去。

  “这卢杞如此行事居然还能官至宰相?”房玄龄表示大受震撼……哦不对,经过那房不到半年从清闲侍郎到天下兵马大元帅,这卢杞似乎也没什么值得惊讶的。

  于是最终也只能叹道:

  “奸相把持朝政,忠良仍遭排挤。”

  “经安史之乱不过二十年,旧祸已忘矣。”

  ……

  张飞想不明白:

  “这唐,玄宗晚年昏聩,肃宗望之亦不似人君。”

  “那李豫是代宗,看起来也傻傻的,这德宗又是个任奸相的主。”

  “代代昏君,这唐是怎么撑下来的?”

  法正笑道:

  “不还是盛唐遗泽?”

  “就如这德宗时还在为朝廷流血的颜真卿,那是受了盛世的恩泽。”

  “方能不畏死,敢直言。”

  张飞没话讲了,只能感叹一句盛唐遗泽恐怖如斯,真不知极盛时是个什么光景。

  刘备已经不想说话了,他怕自己一开口就笑出声。

  此前还对阿斗颇多不满,如今看来反倒是错怪了。

  而且此时刘备就已经有点明白后世为何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远的就不说了,这安史之乱的几个皇帝,随便一个换成仲谋舅兄,都不至于打成此般模样。

  更别提换成阿斗了,不知道那被光幕称真诸葛的李泌,在“帝不听”的时候有没有想念咱阿斗?

  努力绷住笑意,让自己面色如常的刘备,一抬头就看到了一副多处涂改的字帖。

  这是什么?

  后面的不好写,选了好几个角度最终也不满意,明天补上

第230章 《祭侄文稿》

  【2004年时候,英国的一个考古座谈会上,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院院长彼得乌科提出了一个议题:

首节上一节209/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