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府衙众人则是字里行间弄明白了:
刘备只觉得头大:
“这隋也二世而亡?这南北朝是不是太乱了一点。”
这一刻他由衷的想让光幕如以往一般跑一下题,好让他们将这段乱世理顺了再说。
张飞倒是兴致勃勃:
“这皇帝败起来家还真是不一样,比那门阀世家还阔气一点。”
随即问庞统道:
“军师,你说这李唐是不是就是看这炀帝羡慕了,于是起兵夺了这天下?”
孔明摇头:
“逆天虐民、好大殆政、薄情寡义、离德荒国,如此方能曰炀。”
“而且后世谥法多美,这杨广能被谥炀,定然是真的天怒人怨,怎会如此小事。”
甚至孔明都打心眼里好奇:春秋战国的鲁炀公和宋炀公事迹不可考,这炀帝究竟干了啥事儿能被上这少见的谥号?
刘备也赞同孔明的意见,毕竟二凤帝别的不说,那打仗的本领他是真的羡慕。
我要是有那二凤领军的本事,夷陵我会败?
简短的幻想time结束,刘备也皱眉:
“这孔氏后人,怎么还写书编排雄主?”
“许是有真有宿怨吧。”孔明只能如此猜测。
毕竟光幕说这二凤是山东地域黑。
帝王的偏见能遗祸数十年。
而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的偏见,遗祸百年亦是等闲。
【无限的奢靡只是门阀堕落的一个表现。
另一边则是文化精英上的集体堕落。
与当时社会违逆的儒家被彻底丢开,这些文化上的精英开始崇尚庄老。
向秀和郭象合著的《庄子注》发扬了庄子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个高峰。
但一般学术界认为同时也是一种退步,因为这种思想认为世界本来就存在,人是多余的。
于是魏晋玄学就此形成,什么叫玄学?幽万类,不见形者。
用人话说就是包罗万象,空空如也。
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只要想,你爱怎么地怎么地。
比较出名的就是竹林七贤里的刘伶。
客人来访,刘伶赤身裸体迎客,客人没见过这阵仗,吓住了,闹不明白为什么坦诚相见?
刘伶光着身子义正词严:我这是把天地当房子,房屋当裤子,诸位为什么来我裤裆里?
另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名士是王衍,基本上从出生就注定了要当三公,家世摆在这里。
王衍这货脑子不太行,年轻时候最出名的事儿就是不爱钱财,让家人把钱财放在床边,王衍就从床上大呼小叫滚下来,仿佛受了暴击加真伤,主打一个抽象,要是生在现代,某抖估计轻松收割上百万粉丝。
八王之乱的时候,王衍跟着司马越出逃,名义上是讨伐匈奴刘氏,但实际上是扔了皇帝偷偷跑路了,非常离谱。
后来司马越死后,王衍本身是个废物,被石勒顺手给抓了。
石勒本身好学,此前听了王衍的名声很敬重,但王衍只能说一如既往的抽象。
认识了没两天之后就开始作了:首先推卸责任说我如今这境地全是司马越把我带歪了,然后给石勒戴高帽说您这样的雄主就该称帝呀!
石勒人都麻了,他这时候还跟着刘氏算是客将呢。
石勒回击:你从小入朝做官,如今满头白发了还如此不谙世事?世界成这个样子全是被你们祸害的。
名士常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于是石勒将王衍用土墙掩埋杀之。
以此作为对魏晋风流的戏谑回应。】
今天出门回来晚,差两百字明天补上。
第188章 佛本是道
【对于此等魏晋名士风流,资治通鉴总结的很到位:
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
懒的看不起努力,望空的瞧不起做事的。
这个时期的晋朝甚至还发明了一个词儿叫俗吏,是风流名士用来贬低那些不合群的官吏的。
比如用心治理地方的刘颂,比如为官峻整,疾恶如仇的傅咸,俱被名士们嘲笑为“俗吏”。
而往事过千年,如今回头看,真正的魏晋风骨是什么样子的?
是闻鸡起舞、心系百姓、立志北伐、横江击楫、收复失地的民族英雄祖逖。
是永嘉之乱独守晋阳九载,最终吟出“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后坦然赴死的刘琨。
是知民疾苦、抑朋党、改吏治、枭雄之姿尤胜曹操的桓温。
是起于草莽,击碎门阀枷锁,风云际会翱翔苍穹的石勒、刘渊、李特。
这些与世家不合群的铮铮铁骨,尤胜魏晋风流的脆肤柔骨。】
对成都府衙的众人来说,大家都是乱世,还能怎地?
结果这魏晋的乱世频频给他们开大眼。
但前面尚且还能安慰自己,豪强嘛,奢侈好色本性如此罢了。
但……如此不喜欢穿衣服并辱客的竟有七个?
而且还能被称七贤?厅内众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
中间更有两个武将瞪大了眼睛看来看去。
虽然一言不发,但那个眼神又好似什么都说了。
五短身材的张松直接蹦了起来:
“翼德将军,莫不是以为我等如那荒诞之辈一般?”
刘备直接单手抓住张松的袖子镇压:
“张子乔盛传蜀中乃是因为才华,而非名声,何苦有此忧?”
张松顺便转换了态度,感激涕零:
“知松者,莫过于主公也!”
孔明一时间感觉主公的“贴心小棉袄”似乎会有许多件……
摇头甩掉这个想法之后,记起来另一件旧事:
“祢正平击鼓骂曹,已过十余载矣。”
于是席间俱叹气,如果说名士加赤身,他们这个乱世首先想到的便是这位狂士。
张松在蜀中亦有耳闻,但不甚清楚,于是询问道:
“听闻那祢曹两人素无仇怨,仅仅因曹贼不给其看座便裸身骂曹??”
庞统冷笑:“祢正平乃是平原郡人,曹贼屠徐州,祢正平不得不离乡,避难荆州,怎么就素无仇怨?”
但还没完,庞统摇摇头继续道:
“后来祢正平前往许都欲仕汉,彼时曹操任司空开府,从中作梗截留才俊,祢正平亦受其害,故而两人结怨。”
张松没想到此中还有如此多内情,再联想到曹贼出身,反倒是能理解了:
“如此说来,这魏晋名士何其不堪也?”
而看到这王衍的遭遇,张飞很直白说出了想法:
“大哥,如今看来这匈奴刘灭了晋朝好像也不赖。”
“这匈奴刘很难烂过这晋朝吧?”
刘备瞧着光幕呆坐无言,对光幕此前曾经说过的“比烂”一词有了深刻体会。
懒能嘲勤,务空者对务实者指指点点,这朝廷是真的从根子上都烂完了。
张飞倒是对石勒很感兴趣:
“以土墙掩埋而杀,倒也是个妙人。”
对于王衍的死,仅能抱以一声蔑笑:
“这晋,满朝衮衮诸公,皆是如此蠹虫?”
对此等人多关注一眼都是浪费。
故而庞统将目光移到最后,也是终于称赞道:
“这晋亦有如此铁骨之义士,倒是给这晋挽回几分薄面。”
孔明则是盯着这祖逖的民族英雄头衔看了又看,最终摇头叹道:
“恨不能杀司马懿也。”
张飞安慰道:
“没事儿军师,等回头抓来了,俺给你筑墙,土墙石墙随便挑,想埋哪里埋哪里。”
孔明哭笑不得,也懒得详细说明他欲杀的是那个汉民之贼司马懿。
【而有些人看到魏晋玄学的务空,可能就想起来另一个谈空很有名的学说,那便是佛学。
魏晋玄学兴起之前,印度佛教已经被汉代的先贤通过格义手段将佛教完成了第一波的本土化改造。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翻译和注解,将原生的印度佛教肢解的支离破碎,最终重组为具有汉地特色的佛教。
但即使经历了这一波的本土化改造,佛教中的“空”这个理念也是很难阐述的清的,基本只能借助儒道典籍来叙述。
后来魏晋玄学兴起,从庄老中提炼出来了“无”这个字。
佛教一看大喜:这跟俺们佛教的“空”也差不多嘛。
虽然内里颇多不同,但为了搭上魏晋玄学这个显学来传播信仰,佛教开始了第二波本土化改造,印度教原有的内容几乎全被放弃,仅保留了中观般若思想,再加上引入的魏晋玄学这个道家思想。
格义佛学就此形成,或者还有个更为通俗的名字:禅宗。
这个时期的代表是天台宗和华严宗,佛教传播也进入了第一个鼎盛阶段。
回头来看历史也会发现并不复杂,从黄巾起义算起到唐朝立国,中间五百年战乱几乎就没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