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47节

  如今天下水灾旱灾瘟疫还没断绝,算甚么盛世?

  而且我的偶像李世民都没有封禅,我封什么?

  不过李世民其实是考虑过封禅的,贞观年间群臣提过六次。

  前两次在贞观五年,当时突厥被平,百废待兴,二凤自己怕劳民伤财拒绝了。

  第三次时候贞观六年,本来准备去了,被魏征阻止了。

  二凤对魏征自夸:你晓得李世民不?

  他功高、德厚、四夷服、年谷丰、祥瑞至,怎么不能封禅?

  魏征号称二凤的梳妆镜,奏对很有条理,认为封禅产生的一切费用都会转嫁到百姓身上,劳民伤财。恰巧那年黄河又有水灾,于是就算了。

  第四次在贞观十一年,这时候魏征也服了,还主动帮忙张罗,但最终礼仪有问题就算了。

  第五次在贞观十四年,礼仪解决了,天象变化了,星象解释社稷有乱,只能再次放弃,顺便灭高昌国出气。

  最后一次是贞观二十一年,下诏明年一定封禅!结果八月就再次下诏:土功屡兴,加以河北水灾,停明年封禅。

  也是因此,后来李治表示:父皇勿慌,我替封啦!

  不过其实回看,二凤自己其实未必有多在意,毕竟他自己都拿始皇帝和汉文帝做对比长篇大论过。

  魏征总结的言简意赅:帝王在德,不在封禅。称得上李世民最好的注解。

  欢乐时光又要结束了,那么咱们下一期便聊聊世家的那些事儿:

  《你们对百姓不体面,百姓便让你们体面》】

  三国也差不多了,下个视频过渡一下就要给李世民拉血压了。

第172章 一脉相传

  在光幕说结束的第一时间,李世民飞速闪到前面,执笔挥毫泼墨。

  随即才回头看着自己的梳妆镜,镜子此时也在看着李世民。

  大唐皇帝微微一笑:

  “玄成真乃珠玑之言也。”

  随即满脸期待的看着魏征。

  魏征倒也不扭捏,只是肃然道:

  “陛下以为有光幕之助便可四宇咸服耶?”

  “若陛下因千年后之盖棺定论而生骄矜之心,则光幕于陛下何嘉焉?”

  “唯望陛下不因名自恃,常念后患,勤求良策,如此方不负如此真祥瑞。”

  李世民张了张嘴巴,怎么感觉和自己预想的不太一样?

  不过长孙无忌当即就窜了出来:

  “大家如何自恃?汝可知大家因归义军落泪?汝可知大家因玄宗僖宗而又犯头风?”

  “汝可知大家即使知晓后世之名也依然时时自省?”

  魏征定定看着长孙无忌,最终笑了一下道:

  “敢问齐国公官任何职?”

  长孙无忌哑口无言并涨红了脸,最终恨恨一甩袖子退了一步。

  长孙恳辞相位之后如今不过是开府仪同三司,为阶官而非事官,并无参预朝政之权。

  虽然如今甘露殿内到底算不算朝政还是两说,但魏征此言也算戳了个死穴。

  李世民倍感头疼,但还是得去分别安慰,只觉得自己的期待完全落空了。

  杜如晦心中憋笑但面无表情,还有余力给李世民分析:

  “陛下,从这后辈态度来看,其评宋多轻慢之语,而说到明朝的开朝之帝朱元璋多有盛誉。”

  “刚才谈到这'朱帝'也是尊称其为永乐大帝,可见这明与宋应大不同。”

  看着长孙与魏两人隔空眼神对视,李世民干脆不管:

  “那努尔哈赤不是说是明经营东北经营出来的?”

  “可见至少燕云之地是收了回来,而且中间还有一个情况不明的元……”

  “不过这朱帝发音颇怪,还弄个番语名字,但居然敬朕,看来还是颇有眼光嘛。”

  如果此前看到这话,李世民多半会洋洋得意并感叹唐朝往后千年殊无敌手之类。

  但他看清楚了朱元璋的出身,不由佩服万分:

  “乞丐平天下?”

  李世民自忖了一下,若是将他换成晋阳的一个乞丐……

  不由摇摇头,几乎是绝无可能,就不说远的了,若是成乞丐他如何识字?

  “这朱八八,难怪说得天下最正。”

  单这一点李世民的就没什么不服气的。

  同时这称呼也是他最后的坚持,他都李二凤了,这朱元璋必须是朱八八!

  随着光幕慢慢开始暗淡,那些如千足虫一般的文字也开始出现在光幕上,李世民抬起头万分期待。

  ……

  刘备本来感觉自己已经够穷了,直到看到了刘裕。

  寄奴寄奴,不就是连个自己的家都没吗?他刘备不知强过多少。

  直到现在再次看到朱元璋的出身,刘备彻底服气了: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

  孔明倒是理解的飞快,莫名的也为这个大明朝高兴:

  “难怪说得天下最正……这岂不就是人民之说的佐证之一?”

  “这永乐大帝也是个仁君!”

  “这李世民难怪得后世赞颂,其行事杂糅文武二帝,既惜民力又有武功!”

  庞统意见也相同,摇头道:

  “若是这李世民一心孤行,朝臣谁能拦他不成?”

  “左右推托,不过是不想枉费民力罢了,与这魏征堪称是君臣佳话。”

  然后庞统便看到孔明裁了一张纸片,在上面写字。

  “孔明这是?”

  “一个猜想罢了。”孔明头也不抬,飞速写好,然后走到光幕下面,将手中纸片抛了上去。

  纸片如泥牛入海,消失的无影无踪。

  随即厅内也静了下来,众人抬头看向光幕。

  只见那密密麻麻文字如赛舟过江,在光幕上滑过。

  众人埋头赶紧抄录,唯有孔明动也不动,紧紧盯着。

  〖说起来糖尿病这个首先想起来诸葛丞相,淡泊和宁静,不仅能明志也能致远啊,要是曹丕能有这风格,铁定不至于如此。

  拉倒吧,你让曹丕一个魏国太子认可季汉丞相人生格言?不够忠诚啊。

  我给UP补个资料,《外台秘要》记载曹丕三十岁时候发脂如泉,脱发不止。糖尿病会引起高血糖,头皮血糖增高后会变得脆弱,极其容易病变引起脱发。

  想象了一下,历史上的曹丕脑袋上头发没几根,白花花的头脂异常显眼……谢谢,已经想吐了。

  再想想这样的曹丕和孙权置气……前面的兄台去哪儿吐?带我一个。

  老曹家的问题倒也不能全部归于卞夫人,毕竟有记载的二十五个儿子活到五十岁的只有四五个,卞夫人才生了几个?

  现代手段对曹操头骨做过检测,发现多处蛀牙。有一个猜测就是曹操本人因为嗜甜蛀牙,导致牙髓炎导致神经痛,古代可能分得没那么清楚,统称头风了。

  一边看视频一边下单了一杯奶茶,主打一个不听劝。

  老曹头痛还有个可能,被时尖线虫寄生了。《四时食制》记载的可不仅仅是淡水鱼,留下的十四条记录里包括了刀鱼、江豚、须鲸、鳐鱼、儒艮等等,时尖线虫的幼虫是会寄生在海鱼身上的,再联系到三国时候还有吃鱼生的习惯……

  曹老板都吃上须鲸和儒艮了?我丢……这美食家基因也是一脉相传啊。

  等等,曹老板都吃上须鲸了,三国怎么没有发展捕鲸业?曹老板你罪大恶极,又错过一个工业革命敲门砖!

  原来曹丕短命是因为糖尿病啊,吓死我了,还以为是纵欲呢,太医,再来两枚铅汞秘丹,朕要以毒攻毒!

  不过讲道理按照曹魏这种奢华享乐的风气,即使没有糖尿病也很难逃过去五石散,司马氏只要足够耐心,还是迟早的事儿。

  这样来看孙权不去北方当大魏吴王或者晋吴王可惜了,毕竟十万哥是出了名的胃口好牙口不好。

  牙口不好笑死,合肥太硬崩牙是吧?再啃两口山越吧仲谋兄。

  也确实,回头看才发现孙权的进取欲望还是挺强的,只是可惜一直进取不到点子上。

  话说三国时候孙权也是个异类了,南方因为虫子疫病之类的,动不动就是早死猝死,孙权能硬生生给你活到七十岁去,这身体素质真不是盖的。

  南方开发程度低,再加上医疗拉胯没,这属于没啥好说的,一口生水或者生食,一次蚊虫叮咬就可能要了的命。前三位大都督那年龄只能说很寻常,反而如陆逊张昭孙权这般长寿才是异类。

  裴松之这个换我我也上火……季汉北伐还得搞发明,十万哥北伐有水师运粮,武侯撤退时候反杀了张,渣权撤退时候装逼差点被张辽杀了。

  主要还是吕蒙这个爱将太废了……战略分析上认为要是拿了徐州,曹魏必然拼死围攻,特么的大哥你喝了几两酒啊,还没出兵就先怂了,因为对方会来打我,所以我干脆不打了,我真想不通里面的逻辑,你干脆直接问曹丕要洛阳吧,好不好?

  一个猜想:为什么孙权要杀关羽,是因为当初是关羽为张辽求的情。倘若无张辽,十万安能大败而归?乐进他行吗?他不行。

  换个角度来说东吴其实就是一个世家联盟,孙家只不过是里面的总瓢把子,守能号令群雄,攻则一盘散沙。

  虽然关于合肥城下有很多种说法,但毋庸置疑的是十万江东发生了与友军脱节/后路直接断开/中军轻易被破/前军倒卷后军/撤退时半场开香槟等等,打不下合肥本身不丢人,被八百人逼得大军进退失据狼奔猪突才是丢人。

  丞相给阿斗的,知道的是出师表,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封神榜。

  无人生还是吧,你这么说是封神榜还真没毛病。

  话说主要也是因为姜维来的太晚,出师表写完之后才开的北伐,才遇到的姜维,武侯估计自己也没想到刘禅把出师表当攻略来用。

  我觉得孔明应该在丞相府放一张圆桌,把蒋琬费董允等人拉进来议政,然后他们自己有投票权,还能通过举手表决来拉新人进来,三国君主立宪成了!

  封禅这个我感觉我要是老天得气死,前三份报告各有各的亮点,唐朝两份报告也能看出来是个盛世的样子,直到宋朝递上来的报告:俺们带宋明年就要开始给兄弟送岁币啦!老天爷:???我是不是中间错过了什么?

  老朱确实不喜欢这些虚头巴脑的,明朝时候好像在南京整了个大祭坛,天地日月的祭祀被集中在一起,特别省事儿。

  二凤这个确实符合我的印象,或者说贞观年间的执政风格就突出一个“爱惜民力”。

  二凤爱惜了,然后后面开始崽卖爷田不心疼是吧?

  宋真宗真说的话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封禅花的是左藏库这个皇帝的私库,但这笔钱好像是前面皇帝省下来打契丹用的…这才是真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孔明盯着光幕,直到如他所料一般,两行略微泛光的字体在光幕上缓缓游过,异常醒目。

  〖李世民:朕助武侯平三国,如何?

首节上一节147/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