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794节

  像侯君集等人,更是直接走上前,直接拿起来就准备上身试一下,结果王德全却是笑道:“陈国公,这可是里衣……”

  “里衣又如何?”说罢,侯君集这个老匹夫当即就在大殿上将官服给褪了下去,那是一点儿不讲究啊!

  而李二看到这一幕,也没阻止,就连礼官都没言语。

  虽然的确有失体统,但大家都想知道,这衣到底有没有王德全说的那般神奇。

  真要如此的话,那这衣的价值就大了,尤其是对如今的大唐。

  只是这效果自然不可能那么快就呈现出来,虽然旁人一直在催促,但侯君集还是谨慎地说道:“确实有些暖和,也不影响舞枪弄棒的。”

  说着,侯君集还做了几个抬手踢腿的动作。

  众人闻言,也是一脸的惊喜。

  又过了一阵,侯君集惊喜地说道:“确实暖和!”

  到了这会儿,他终于是一脸肯定地说道,“陛下,有了这衣,对于前线征伐高句丽的将士来说,就是天大的惊喜啊!”

  不单单是他,众人都看到了这一点儿。

  这也是他们能容忍侯君集失礼的原因。

  既然大唐已经动兵了,当然是希望这一战能有个结果。

  而这衣,无疑是雪中送炭。

  高句丽那鬼地方,这日子都还冰天雪地的。

  而这一仗一打,鬼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

  所以,有了这批衣,大唐的胜算少说又要多几成。

  李二闻言也是一喜。

  虽然卢正卿也说过,但没亲眼见证,他还是有些怀疑。

  不过现在,他总算是松了口气,同时也有些惊喜,笑道:“高明终究还是我大唐太子,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极为识大体的。”

  对于这一点儿,李二也不得不出口赞扬。

  哪怕他不愿意,但百官都会这么想。

  群臣闻言,也是纷纷点头。

  的确,在这件事上,李承乾的确做得大气。

  至少在大是大非上,李承乾的立场就很坚定。

  这对很多人而言,是件好事儿。

  当下,李二便笑道:“之前卢正卿来信的时候说这批衣还没定价,贵使只管和户部商议就是。

  温尚书,此番可切莫要和大明讨价还价才是。”

  温彦博闻言,也是笑道:“微臣明白。”

  李承乾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援助大唐,这对他们而言,确实是个意外。

  而这也让他们渐渐意识到,自己人还就是不一样,哪怕身在千里之外,但终究还是牵挂着大唐。

  这才是大唐太子该做的事嘛。

  王德全闻言,却是笑道:“启禀大唐皇帝陛下。我家殿下之前有信来说,此番发卖给大唐的衣,倒是不用这么麻烦。

  全部计算为金券即可?”

  金券?

  众人闻言一愣。

  金券是什么他们当然知道。

  就是大明商号集体发行的那个代金券,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代字早就被他们给取消了。

  虽然说起来不是大明朝廷发行的,但众人都清楚,这其实就是大明的法定货币。

  可用大明的货币结算,这让众人有些疑惑。

  难道说李承乾想借此机会将大明的金券全面的推开?

  “可我户部可没有这么多金券。”温彦博当即就皱起了眉头。

  如果说一开始,他们还是很惊喜的,可一听到这金券两字,众人都沉默了。

  随即,李二也看向了王德全。

  王德全却是笑道:“温尚书误会了,此番大唐正在对外征伐,如果说要大唐采购的话,自然会加大大唐的压力。

  可如果免费赠送的话,那我大明的工匠利益也得不到保证。

  所以殿下才想出了用金券折算。

  当然,我们也清楚大唐户部决计没有这么多金券,但又没说马上就要结算。

  周期不计,大唐可以慢慢结算就是。

  而且,今后,大唐向我大明每达成一份订单,订单额的一成都将以金券的方式,返给大唐。

  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凑齐了。

  这样一来,大唐也不用耗费过甚,而我家殿下对我大明的工匠也有了个交代,怎就不可谓双赢?”

  一听他这话,众人又是一喜。

  真要按王德全这般说的,那岂不是说这批衣大唐其实没有费?

  大明返券的事儿以前不是没有过,但自从正式去掉了代字之后,大明就没有做过此事了,如今大明再开返券,其目的,众人却是有些拿不准。

  当下,众人都疑惑了。

  李承乾想做什么?

  接上回,求月票!!!!!

  她当下嗖的一下就起身,直接将一块榴莲塞到了我嘴里。

  我的个天啊!

  那个味道,跟吃屎了一样,当时就给我整干呕了。

  结果这妮子还是在一旁哈哈大笑,问我是不是有了,一边问,还一边说,生下来,生下来我养。

  给我气得,当时恨不得吐她脸上,这妮子。

  不过她看我那表情,倒是一点儿也不心疼,在一旁笑了个无仰八叉的。

  给我气得。

  不过那会儿我也没功夫收拾她就是,一直在漱口。

  吃不惯榴莲的人,那味道真就太冲了。

  着实受不了。

  而这妮子,就站我边上看着我漱口,还一边吃榴莲。

  丝毫没管那是在卫生间。

  等我出来之后,那妮子一个劲儿凑我跟前,还调戏我,时不时的还把嘴凑过来,来个偷袭。

  好家伙,这么一折腾,搞得我都想吐了。

  不过她却是乐呵了一宿。

  折腾到半夜,她也折腾没力气了,也就回去睡觉了,第二天我们两个去吃早餐的时候,她还问我榴莲好吃不……

  天啊,鬼知道我昨晚上是怎么熬过来的。

  不过我也不是好惹的就是。

  既然要疯,那就都疯

第612章 卷五 长安的躁动(故事6)

  李二沉吟了半晌。

  终是一句话没说。

  王德全后面的这番话,看似是在为大唐着想,可实际上呢?

  谁也拿不准。

  虽然他们很不想承认,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商业领域上,大明的确走在了他们前面。

  不管是这些年的金券,还是长明物流等等各种新兴的东西,几乎都是大明弄出来的。

  而大唐虽然也一直在追赶大明的脚步,但显然,在这个领域里,他们哪里是大明的对手。

  当然,这不是说李承乾就有多厉害。

  说到底,还是李承乾后世的经验和远超当代的眼光,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不过李二也没拒绝,毕竟从表面上来看,这是李承乾的好意,没有拒绝的道理。

  当下,这事儿基本上就算定了下来。

  等大朝结束之后,两仪殿中。

  李二将房玄龄等人聚在了一起,问道:“诸位觉得大明此举何意?”

  说到这个,众人其实也思量了许久,半晌温彦博才说道:“回禀陛下,微臣琢磨着,这是不是大明想借此打破我们之前对大明商品的限额?”

  李二点了点头,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

  “可高明做事儿,向来不可能这么简单。”李二说道,“这么多年来,你们应该也发现了,高明做的每一件事儿都有其深意。

  尤其是这件事儿里还牵扯出了金券。”

  对于这一点儿,众人也是纷纷点头。

  当下,房玄龄便躬身道:“大明这几年不断的在扩大他们金券的影响力,不过目前来看,也就在大明内部好使,在我大唐,除了那些大商户,其实金券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不行。

  老百姓并不认可,陛下。”房玄龄想了想,继续说道,“殿下此举,是不是想让我大唐朝廷为其金券背书,好彻底在大唐推行他们的金券?”

  说到这个,众人都有些无语。

  金券是好东西么?

  肯定是啊!

  这几年,大唐也尝试过发行金券,可效果不佳,不单单百姓不买账,就连那些商贾也不买账。

  你一张轻飘飘的纸就想从我手中换走真金白银,怎么可能?

  可奇了怪的是,大明的金券,至少那些商户买账!

  这就让他们有些无语了。

  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这也要怪大明自己。”温彦博闻言笑道,“大明的金券之所以落得只能在本国流通,不就是因为他们这些年侵略了周边无数国度么?搞得自己连个邻居都没了。

首节上一节79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