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754节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也是叹了口气。

  他是真的无奈。

  这些年,大明从一开始发行代金券,最开始以回顾商贾的形势推送出来的。

  当初,这玩意儿根本就不用真金白银的去兑换,只要在大明系的各家商铺里,消费到了一定的数额,大明都会返送一些代金券,美其名曰回顾顾客。

  结果,那些客商发现这些代金券在大明系的任何商铺里使用都不受阻,甚至还能在大明系的任何商铺里兑换成真金白银的银钱,一时间,众多商贾当即就发现了代金券的好处。

  随着第一个开始,这代金券算是彻底的在众多商贾中风靡了起来。

  对于他们而言,原本需要使用几大车拖拉的银钱,如今贴身放着就行,这对他们来说,着实方便了许多。

  而几年下来,接受代金券的人越来越多,大明甚至直接将代金券的代字给取消了,直接就成金券了。

  虽然如今还是有很多老百姓不认可这东西,但很显然,也有不少人认可。

  这也是长孙无忌长叹一口气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百姓,信赖他国的货币,这是何等的讽刺?

  崔明远等人闻言也是沉默了,但这事儿,他们却又没办法解决。

  一来,大明发行的那玩意儿,叫金券。

  按照大唐的律法,唯有铜钱才算钱。

  再说了,就算大明承认金券就是大明的法定货币,你也一点儿办法都没,总不能禁止大唐百姓禁用金券吧?

  如此一来,其他各国的货币要不要禁用?

  比如倭国的白银?

  西域的金粒子?

  而其他各国要不要禁用大唐的铜钱?

  真要如此,那索性不要贸易了,还走什么丝绸之路?

  “其实我大唐也可以发行自己的金券。”安静了许久,许敬宗才开口说道。

  崔明远摇了摇头,道:“没那么简单的,长安那边不是没有这么做过。

  一来是,商贾和百姓的认可度不高,二来是私自仿造金券的成本太低。

  说起来也是怪了,大明的金券虽然也有人仿制,但别说那些商贾了,就连本官轻轻一摸都能摸出真假来。

  反观我大唐自己发行的金券,你要是不告诉我,我是真分不清其中的真假。”

  “老夫听说,大明印制金券的纸张是专门生产的,和旁的纸张截然不同,所以那些利益熏心的家伙,不生产出和大明相同质量的纸张,还真仿不出大明的金券。”褚遂良说道。

  这些年,他们也不是没去了解过大明的金券,只是苦于没有破解之法。

  而大唐不是没有那种极为特殊的纸张,有。

  比如进贡皇家的宣纸。

  这玩意儿,真就是上手一摸,感觉就出来了。

  可问题是,这玩意儿,千金难求,说句难听的,印出来的小额金券可能还没这纸本身的价值高。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说道:“大明这些年何止是在货币上影响着我大唐,在工业上,军事上,哪怕是他们最孱弱的文化上,他们不也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我大唐?

  就吐蕃覆灭之后,殿下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仅仅是半阙,不也深受我洮河郡士子圈的追捧么?

  至于工业和军事,那就更不用说了,我洮河郡是怎么变成今天这幅模样的,诸位难道忘了?

  对了,还有医疗。

  据本官所知,我洮河郡每年就有不少人前往大明求医问药?

  怎么,是我大唐的大夫不会治病么?”

  说到这几年大明对他大唐无形中的影响,长孙无忌是真的半天都说不完。

  他也就是这些年处在洮河郡,才将这些东西看得如此的清楚。

  众人闻言,又干沉默了。

  他们也知道,但同样的,他们也无解。

  “真要说起来,这些年,我们好似在一直追随大明的步伐,确实有些本末倒置了,想我大唐,堂堂天朝上邦,何时去追赶过别人的步伐?”褚遂良说完,也叹了口气。

  他甚至觉得有些窝囊,也有些憋气。

  不止是他,众人几乎都有这种感觉。

  作为天朝上邦的封疆大吏,他们以前在面对别国官员的时候,那是相当有底气的,也是相当骄傲的,可自从大明横空出世之后,这种傲气好像被人磨平了一般。

  这就让他们很难受。

  “现在说这些没用。”长孙无忌说道,“当务之急是如何摆脱这个窘境,如果,本官说如果,未来大明和大唐万一发生了什么冲突,我洮河郡首当其冲。

  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商业等等方面,我洮河郡都会首当其冲。

  可如今,我洮河郡有什么能力首当其冲?

  而且,作为大唐直面大明的西大门,如今的洮河郡,拿什么去和大明比?

  这也难怪大明的那些百姓看我大唐不起。

  虽然都说长安如何如何繁华,但他们终究没见过啊,他们只见过洮河郡!

  而洮河郡给他们的印象,就是大唐给他们的印象。

  那你们告诉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长孙无忌越说越是忧心。

  他不是没看到这几年洮河郡的成长,他看见了,但那又如何呢?

  如果没有大明王廷的话,就洮河郡这几年的发展,足以他回长安吹牛批了。

  可问题是大明王廷就在边上,差距如此之大,他还真没那个脸回长安吹牛批。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句话用在这里,当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几天都先别急着回去,都好好想想,想想我们洮河郡的未来该何去何从?”长孙无忌说道,“我想,也没人愿意做别人的陪衬吧?”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确实,不管他们能力如何,确实没谁愿意成为衬托别人的野草。

  而就在他们商议着洮河郡未来的发展时,一个惊天的消息正在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

  前天的那章,过审了。

第586章 卷五 长孙无忌的恐怖猜想

  当长孙无忌众人正在洮州府商议着洮河郡未来的发展方向时。

  李元景已经回到了清水川,当天就宣布将清水川超过八成以上的土地,割让给大明王廷,以此表示当初大赵王廷的人在日月山掳掠孩童的歉意。

  这个消息如肆虐的风,在极短时间内,就从大赵王廷飘到了浇河郡,乃至大唐腹地。

  第一个收到消息的自然是长孙无忌等人。

  这会儿,他们还在商议着洮河郡未来的发展方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众人都呆愣了片刻。

  不过也仅仅只是片刻而已。

  很快,他们就释然了。

  李元景的确不成气候,这个时候选择依附李承乾,他们倒也不意外。

  说起来,这几年清水川的发展还不如他们洮河郡。

  当然,他们也清楚,真正拖住清水川在几年都没有发展的人,恰好就是李承乾。

  李元景都能想明白的事儿,他们这些大唐的老狐狸没道理想不明白。

  毕竟吐谷浑的余孽哪儿有这个能力,真要有这个能力,李承乾也没那么容易得手。

  再说了,这清水川本来就是李承乾的囊中之物,当初要不是李元景横叉一杠子,清水川早就成为了大明的地盘了。

  这会儿也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可就在他们这般想着的时候,大明王廷的一个消息传来,却是彻底让众人坐不住了。

  “郡守,日月山传来消息,明王传令天下,说是大明王廷,堂堂西域霸主,岂会窥觊于周边各国的领土。

  然,赵王态度坚决,大明无法推辞,是以即日起,将浇河郡以东,河东、河西……等地赠送给大赵王廷。”

  一听这话,长孙无忌当即就站了起来:“堪舆图!”

  他突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很快,就有人将堪舆图拿了上来。

  而褚遂良等人当即就围了上来,只是一打眼,众人顿时就是一惊。

  他们虽然在听到这些地名的时候就猜到了一些东西,可当亲眼所见之后,众人还是呆愣在了原地。

  如果说之前李元景的动静众人早就有所猜测的话,那么李承乾的反应却是众人始料未及的。

  这不是说李承乾这样做对大唐会有多大的影响,而是李承乾的态度。

  要知道,如此一来,大明和大唐之间除去通商口岸之后,真就一点儿交集都没了。

  而就在这时,尉迟敬德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一脸愤慨地说道:“这都叫什么事儿,老夫刚刚在边境布兵,结果赵王就来了,你们让我现在怎么搞?”

  自从吐蕃覆灭的消息传来后,尉迟敬德就在唐明的边境布下了重兵,虽然只是做给李二的一个态度,但也有威慑大明的意思。

  可如今李元景一来,他威慑谁去?

  费了半天劲儿,却一拳头打在了之上,这种感觉他是真觉得憋屈。

  长孙无忌闻言笑道:“吴国公息怒,既然来了,那我们就大明此举,怎么也要做出一个应对才是?”

  “应对?怎么应对?”尉迟敬德闻言,一脸的不爽,“总不至于让老夫派兵进驻赵王的地盘吧?”

  一听他这么说,长孙无忌眼前一亮,当即说道:“为什么不可以?”

  众人闻言,都愣住了。

  “不是,长孙郡守,这赵王虽然是我大唐皇室,但如今既然已经自立了,我们要是贸然进兵的话,他要是闹到陛下那里去,陛下怕是也不好办吧?

  尤其是太上皇刚刚驾崩,陛下也要顾及一些东西,怕是到时候还得我们吃瓜落。”

  许敬宗当即就说道。

  他这个人一向谨慎,虽然此番他已经爬上了长孙无忌的这条大船,但不代表他就认可长孙无忌的所有做法。

  有些事儿,长孙无忌能做,但他不能。

  真要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之时,他随时都有可能成为那被舍弃的棋子。

  别看他是什么十八学士,在李二眼里,多少个十八学士加起来,也没一个长孙无忌值钱!

  褚遂良却是捻着胡须道:“这事儿未必就做不得,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赵王这么做的意图,其实对付赵王,要比对付那位简单多了。

  而且,想必赵王也不愿意夹在那两位中间吧?”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道:“是这么个理,至于说赵王的意图,其实他能有什么意图?

首节上一节75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