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吧。”李二说道,“众卿都想想吧,如果我大唐还一直按部就班,不做变革,在别的地方,朕姑且还不好说,但在工业一途之上,我大唐必然会落后大明王廷太多太多。
今日,他们在军械、农具上领先于我们一小步,未来,他们会不会领先我们一大步?
众卿都是大唐的股肱之臣,你们告诉朕,朕应该怎么办?
难道说,我大唐就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在工业和商业上,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么?
你们甘心么!”
说完,李二站了起来,走到众人中间,从房玄龄手中拿过了那道密折,摇了摇头,说道,“曲辕犁啊……朕当时看到这道密折的时候,你不知道朕有多激动?
可一想到那曲辕犁居然不是出自我大唐的工匠之手,朕心里又有多心寒?
众卿家,你们能理解么?”
众人沉默了……
如果说大明王廷弄出一些其他的东西,他们还不在意,但曲辕犁可真就戳到了好些人的心尖尖了!
没办法,说到底,大唐还是个农业大国!
任何能改良农业技术的,都将受到他们的重视。
可他们也为难啊,这要是由他们开口来提出抬高工匠的地位,那可就把人都得罪完了。
最终,还是魏征咬着牙,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抬高工匠的地位姑且为时尚早,但如果有工匠创造出了类似于曲辕犁这般的物什,朝堂当可重赏!”
“重赏?”李二冷笑道,“赏千金么?朕之前见了这道密折后,专门去翻了一下大唐工匠的赏罚簿。
按照大唐律,你就算创造了一击能将高句丽灭国的利器,顶格赏赐也就五千钱,五千钱啊,说起来真不少。
可……”
李二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大唐律还真就是这么规定的,哪怕是造出了原子弹,赏钱也就五贯……
最搞笑的是什么?
最搞笑的是大唐自开国以来,还从未有人拿过五千钱的赏赐,最多也就八百钱……
从这里就能看出,大唐对工匠的所谓赏赐,是何等的苛刻!
说到这个,众人都有些尴尬。
大唐律嘛,在场的人都熟。
毕竟这就是他们昔日定下来的。
“陛下,老臣不是这个意思。”魏征深呼了一口气,说道,“于大唐有大功者,当受重赏!真正的重赏!
当可效仿贡献了灌钢法的陶明宇一般,赏赐爵位!
甚至可以明旨传天下,让天下工匠都有一个目标!”
这就真的是重赏了,封爵啊!
虽然之前陶明宇是因为贡献了灌钢法而得爵,但他的情况和别人又不一样,他毕竟是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后人,算起来也是名门。
封其爵位倒是没人反对,可如果陶明宇仅仅是一个工匠,当时李二想封爵,怕是没那么容易。
“此法可行。”房玄龄闻言,立即说道,“若是有工匠能创造出诸如曲辕犁这种利国利民的利器,封爵也无不可。”
众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是个法子。
爵位是爵位,那只是一个荣誉,和官职没关系的。
当即,众人也是纷纷附议。
李二笑了笑,到了这时候,他也只能同意了,再纠缠下去,也纠缠不出一个结果来的。
不过这也好,只要开了这个头,未来就好办多了。
第465章 卷五 一步登天!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其实很可笑。
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管你创造出了何等能改变世界的利器,在他们眼中都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
这就是很多人的思维观念。
维护自己这个阶层的利益,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不过魏征他们这些人又不一样,毕竟做到了他们这个地步,也想做出一些政绩来。
就好比房玄龄,他明知道办书楼、兴教育会得罪那些望族,但他还是坚持要做,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么。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政治前途更重要的了。
在这个大前提下,他们不惧得罪任何人。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心里真的装着大唐,装着天下黎民。
这玩意儿,就看怎么理解了。
所以说,如果只是站在他们个人的角度而言,这大殿上的人,是愿意拉工匠一把的。
毕竟他们的地位已经稳固了。
只是有些事儿能想,但不能由他们去做。
再说了,李二要是什么决议都这么简简单单的就让他施行了下去,未来还怎么遏制皇权?
这要是给李二养成了习惯,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
话分两头说,当李二准备扶持工匠,开启大唐新一轮的工业变革之时,李承乾却在忙着鸣金收兵。
是的,他要撤兵了。
说实话,自当初从日月山出兵,也快小一年了,是时候回去了。
虽然如今的大明王廷沃土千里,但该说不说,如今大明王廷的核心还是赤水源那一片。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大明王廷全靠赤水源在撑着,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殿下,我们这时候撤兵,那留谁来坐镇浇河郡?”普西偌问道。
这会儿,房间里就李承乾、普西偌、伊原锡、王玄策这些大明的重臣。
说起这个,李承乾也有些头疼。
留下谁都不合适。
不是说这些人李承乾不放心,关键是,这些人要是留在了浇河郡,大明朝堂可就又缺人了。
“殿下,微臣倒是有一人选。”恰在这时,长孙冲拱手说道。
“嗯?”李承乾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长孙冲说道:“微臣近日来,时常和镇北府的邱博文多有接触,据微臣的观察来看,此人倒是颇有些手段。”
邱博文?
在场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
当初慕容顺的幕僚,可是没少给他们制造麻烦。
的确是一个有些能力的家伙。
点了点头,李承乾说道:“邱博文倒是勉强能够胜任,可一个邱博文,可解决不了问题。
别忘了,如今的我们可不是当初窝在日月山的时候了。
现今的大明王廷,沃土千里,需要治理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缺人啊……”
大明王廷发展得太快了,这是李承乾万万没想到的,硬件跟了上去,但软件明显不够。
当然,这也是李承乾的失误。
他终究算不得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要是换做李二,早在对付吐谷浑之前,就会提前安排好这一切。
不过正所谓人无完人,李承乾的这一套班子,也的确还是嫩了一些,有此纰漏倒也正常。
相信经历了这一次后,李承乾在未来谋划什么的时候,必然会更加的用心。
“殿下,微臣也有个人选。”李勤俭说道,“自大明开国以来,杨林就一直潜伏在浇河郡,对浇河郡上上下下都颇为熟悉。”
李承乾点了点头,道:“他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不过还是那句话,一个杨林哪怕加上邱博文,还是不够。”
就算不把西突厥计算在内,整个吐谷浑也是一块不小的地盘,岂是几个人就能解决问题的?
“殿下,要不调镇南府的契大将军北上?”王玄策说道,“由契大将军镇守浇河郡?”
他说的契大将军可不是契何力,而是契沙门。
李承乾闻言,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
从这些家伙的话语中,其实不难看出一些东西来。
长孙冲和邱博文最近一段时间没少接触,李勤俭和杨林的关系就更消不用说了,至于王玄策和铁勒部,别忘了,铁勒部的劝降事宜,就是王玄策亲自跑的一趟。
“沙门不行。”不等李承乾开口,一旁的契何力当即摇了摇头,道,“吐蕃虽然和苏毗一直交战不断,但谁也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在眼下,确实没有人比沙门更适合镇守那方。”
听他这么说,李承乾点了点头,还算满意。
契何力的理由虽然没毛病,说的也都是实情,但李承乾知道,契何力之所以不让契沙门北上,可不单单是因为这个原因。
“楼宁吧。”李承乾说道,“调楼宁北上,镇南府有沙门将军一人,足矣!”
既然契何力懂事,他自然也会投桃报李。
对此,契何力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没有开口,不过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回去后立马就给契沙门写信,告诫他戒骄戒躁。
李承乾调楼宁北上,这是对契沙门莫大的信任,但也绝对是对铁勒部的一种试探。
“哎……”叹了口气,李承乾说道,“还是不够啊!”
“殿下。”牛进达见状,说道,“此番段纶不是带来了数百学子么,他们虽然难以做领头羊,但是作为骨架,应该没问题。”
对于段纶带来的数百读书人,众人都是知道的。
但除了牛进达以外,其余人对段纶带来的这些读书人,可没有什么好感。
所以一听牛进达这么说,众人都打起了精神。
他们其实很清楚,段纶带来的这些读书人,很大可能会以牛进达为核心,聚在一起。
毕竟这些读书人来大明的目的,他们是一清二楚的。
甚至,他们都知道,这是李二安排的。
那么作为大唐在大明王廷的代表人物,牛进达自然而然就成了这些人的核心或者说是依靠。
毕竟出仕,不管是在哪里,都得有人扶持。
可他们也确实没办法阻止,说到底,大明王廷还是欠缺人才。
说到底,大明王廷发展得太快了,大明自己的学堂,在短时间内培养不出能独挡一面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