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288节

  众人闻言,不管是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顿时都是一脸的慌乱。

  粮食才是人活命的根本。

  “殿下,要不要派使者去大唐再商议商议。”王玄策闻言问道。

  毕竟李承乾是大唐的太子,这事儿应该还有回旋的余地。

  李承乾摇了摇头,道:“既然大唐做了这样的决定,并且是在没有通知我们的前提下就做了这样的决定,那说明他们一定有着充足的理由。”

  商议?

  商议个屁!

  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好吧。

  “可一旦没有了粮食,治下数十万人,该怎么办?”王玄策说完,有些无力。

  刚刚看到的希望,好像在这一瞬间,又破灭了。

  李承乾却是不悦地说道:“昔日,我们遇到过的困境比今日更难,怎么,这点儿小困难,就把诸位给难住了?”

  这是他最怕看到的,大家都将大唐当做了退路,于大明王廷而言,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族,哪怕就是一个人,一旦有了退路的想法,那进取之心就一定不会再有以往那般强烈。

  这也就是为什么项羽当年非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要的就是斩其退路,一往无前。

  众人没说话,他们其实也都是半路出家,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儿,当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承乾叹了口气,说道:“不管本王是什么身份,记住一点,大唐是大唐,大明王廷是大明王廷。

  国与国之间,没有亲情可言,唯有利益!

  纵使本王是大唐的太子,但也是归唐以后,才是大唐的太子,但在这里,本王只是大明王廷的王。

  昔日慕容顺想和本王联手,一道北上清君侧,本王为何不允?

  本王很清楚,只要本王点头,那么吐谷浑定会被大唐一鼓而下,但大明王廷却极有可能元气大伤,甚至一战之后,彻底湮灭。

  大明王廷的将士,也终将成为大唐覆灭吐谷浑的马前卒,敢死队。

  当然,作为大唐的太子,本王会在这灭国之战中,居首功,在千呼万唤中,回到大唐,继续当大唐的太子。

  可在当时,本王的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王廷,所以本王拒绝了,大唐也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尔等可明白?”

  众人点了点头,这个他们都听说过。

  站在普西偌等人的立场来看,李承乾这事儿干得漂亮。

  “纵使有一天,本王会带着你们一起归唐,但在那一天没来之前,大明王廷就只是大明王廷,大明王廷可以和任何人建交,也有可能和任何人开战,这个任何人,同样包含大唐。

  你们也看到了,大唐说禁绝粮食出境,就禁绝粮食出境,姑且不问原因,就问一句,你们愿不愿意自己的咽喉处永远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给卡住?”

  众人摇头,这谁愿意?李承乾继续说道,“既然不愿意,那我们为何还要派使者前去商议?他们能卡我们一次,就能卡第二次,第三次,难道次次我们都要卑躬屈膝的派人去商议?

  记住,我们是一个完全自主的国家,岂能将咽喉由别人掌握?难道说,这天底下除了大唐,就没有第二个地方有粮食了?

  至于说退路?我们从来就没有退路,与其琢磨着随本王归唐,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随本王亲手打造一个堪比大唐的帝国!

  大唐是强,可那又怎样?

  再强大的大唐,那也是人打下来的,别人可以,我们为何不行?

  继承一个帝国,不如亲手再造一个帝国!

  区区断粮,告诉本王,能不能解决!”

  “能!”众人闻言,异口同声的答道。

  最早跟随李承乾的那些人,甚至有种回到了当初的感觉。

  当初便是如此,日月山要啥没啥,可就是李承乾这样不断的刺激着他们的自信心,最终才有了今天的大明王廷。

  见众人这般,李承乾笑了。

  断粮,无所谓的,他要的是这些人重新燃起斗志。

  是那种一往无前的斗志!

  自从身份曝光以后,众人心思变了,这会儿,好像又变回来了。

  断粮?

  呵呵,李承乾真想说一句,断得好!

第271章 卷三 商人才是最敏锐的!

  对于李承乾而言,他最怕的就是大家开始松懈下来。

  这对于大明王廷来说,太过于危险。

  所以,他一手策划了这一次的冲突,就是为了士族能出手禁绝粮食的出口。

  很好,士族那些人,是真的配合。

  就在这时,王德全派回来的人也终于到了。

  他是快马狂奔,一路上换马不换人,这才紧赶慢赶的回到了日月山。

  当然,比起大唐朝廷,他还是慢了些许,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如今的大明王廷还有着诸多的不足。

  “殿下,王掌柜的信使到了,就在大帐之外。”刘三进来说道。

  李承乾当即点头让他将人带进来。

  人是带进来了,可这人,却是抬进来的。

  信使正要起身施礼,李承乾一摆手,道:“不用多礼,把王掌柜的信交由我,你且下去好好休息。”

  看得出来,这家伙定然是马不停蹄的从长安赶回来,已经累瘫了。

  信使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交由刘三后,看着刘三将信交给了李承乾,这才松了口气。

  “送他去巢医正那里,好好调养一番。”李承乾说道。

  说着,李承乾打开了王德全的信。

  说实话,不用看他都能猜到大致的内容。

  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些士族居然一把火烧了百万石粮食!

  这是他没想到的。

  “殿下,王掌柜信里都说了啥?”李勤俭问道。

  其实大家都猜到了一些,无外乎就是跟这次大唐禁止粮食出境有关,否则王德全不会这么着急忙慌的送信回来。

  李承乾把信丢过去,说道:“自己看吧。”

  他在看到信后,就已经断定了百万石粮食被毁之一炬就是士族搞的鬼。

  其目的,就是向他反击,只是他也没想到,这一次士族倒是舍得下本钱。

  “这……大唐的担忧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看完信后,李勤俭说道。

  其余人也是点了点头。

  李承乾笑道:“你确定看明白了?”

  “啊?”李勤俭一愣,又把信拿回来看了一遍,“没什么疏忽啊,天灾难测,大唐此举站在大唐的立场上,没问题啊。”

  摇了摇头,李承乾说道:“亏你还和士族斗了这么多年,就没看出这场大火有些蹊跷?

  几天之内,各地粮食入京,结果当晚就起了大火?有没有这么巧?”

  众人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火能有啥蹊跷?

  “殿下的意思,莫不是说这场大火的目的就是为了禁止粮食出境?”李勤俭反应了过来,说道。

  普西偌不敢置信地说道:“不会吧,那可是百万石粮食,真要吃的话,够我大明王廷吃一年多的,省着点儿,两年也不是问题……有了这百万石粮食,我大明王廷至少两年不用为粮食担忧。

  与其一把火烧了,禁止粮食出境,还不如直接卖我们好了,熬过了这两年,我们也未必还需要大唐的粮食。

  以往,我只听说吐蕃会这么糟践粮食,啥时候大唐也开始这么糟践粮食了?”

  他是不敢相信的,那可是粮食啊,一把大火说烧就烧了,这得多缺心眼?都跟吐蕃那些缺心眼有得一拼了。

  “难道是因为纸张?”一直没说话的王玄策终于开口了,“所以士族在警告我们?”

  听他这么一说,萧钺这些汉人瞬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当即捶着桌子说道:“这些该死的士族,是真的狠!这可是粮食啊,百万石粮食,说烧就烧了,这是多少人辛辛苦苦一年的劳作才有的收成!”

  他自从上任了德阳令之后,也有了几分忧国忧民的神色,闻言那叫一个气愤。

  其余人也渐渐回过味了。

  对于大唐的士族,他们还是有所了解的。

  之前就是那些家伙,不允许开榷场,到现在,榷场都还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地方。

  李承乾却是笑道:“人家这是告诉我们,粮食,他们有,可人家就是烧了,都不卖我们!”

  对于他来说,这把火是人为的也好,是意外也罢,反正他就是把屎盆子扣在士族头上了,至于证据,他需要什么证据?

  他又不是大唐的官员,需要证据干嘛?只要他能自圆其说便可。

  这一瞬间,众人瞬间怒了。

  而这,也是李承乾的目的,闲来无事,给你们树立一个敌人也好。

  仇恨有些时候能冲昏头脑,但利用好了,也是一种动力。

  “那我们不能干看着啊,既然他们都出手了,咱们也得有所反应才是。”萧钺说道。

  年轻人嘛,最是容易冲动。

  李承乾却是不紧不慢地说道:“不急,既然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儿,现在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他们不是吃定了我们离了他们的粮食就没了活路么?

  现在,最好的反击就是让他们看看,没了他们的粮食,我们依然活的好好的。”

  敌人树立了,立场摆正了,目标也有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这也是李承乾最在意的一个环节。

  “普尚书,如今户部存粮有多少。”李承乾问道。

  普西偌说道:“如今户部存粮还有十五万石,长明粮铺余粮尚且还有三万石。”

  “其余粮铺呢?”李承乾问道,“既然他们的粮食都进来了,那就是我大明王廷的,这个也得算上。”

  “日月山这边,所有粮铺加起来,应该还有个五万石粮食左右。”李勤俭说道,对于这个,他要清楚一些。

  萧钺也跟着说道:“德阳城也还有两万石粮食。”

  闻言,李承乾笑道:“这么算起来的话,我们目前还有二十五万石粮食,倒也能支撑一段时间。”

  “殿下,你忘了,迎亲的队伍马上就要回来了,陪嫁里面可是还有十三万石粮食的。”高纯行贱兮兮地说道,“虽然说大唐禁绝了粮食出口,可这和亲的嫁妆,他总不能拦吧?”

  李承乾一听这话,顿时一拍桌子:“他敢!若是连这陪嫁的粮食都给本王禁了,那他们的送亲队伍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

  这事儿,他是真干得出来,众人闻言,也是一笑。

首节上一节288/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