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198节

  当真是非常人行非常事!

  也怪不得杨林和李勤俭两人近乎破家也要跑去。

  这一次,接到的书信是李承乾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亲自带着商队去西北,有大买卖。

  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犹豫。

  机会这个东西,稍纵即逝。

  再说了,入了春,手套的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虽然之前是赚了不少。

  但对于生意人来说,今天比昨天赚得少,那都叫亏。

  没有犹豫,安排好店铺的诸多事宜后,王德全趁着城门还没关,连夜赶回了泾阳。

  他不知道,他这番去一趟日月山,将对整个大唐带来怎样的改变。

  他更没想到,他这一行,注定被载入史册。

  世间事,往往就是这般,平地之处起惊雷!

  而那些正在莺吟燕舞的士家大族又怎会想到,李承乾的报复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李二可能会屈服!

  那是他暂且没有更好的法子对付他们。

  但早已被接连的胜利强化了信心的李承乾,岂能屈服?

  既然你们不让我好过,那我就向整个士家大族开炮!

  你断我希望,我掘你后路!

  这就是李承乾!

第216章 卷二 拨开云雾待月明

  不管长安是什么反应,赤水源却是在近期变得格外混乱。

  楼宁和邱博闻为了重新获取慕容顺的信任,两人也是在草原上下了死力。

  集结了两部三千余勇士,加之交好部落的一千余人,愣是组织起了一支人数不低于四千的大军驰骋于草原之上。

  这一次两人都学聪明了,什么日月山?什么李承乾?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严格执行着慕容顺的命令,就是威逼草原上那些摇摆不定的部落。

  一时间,弄得草原上怨声载道。

  而李承乾也没闲着,安排伊原锡、伊原峰、普西偌甚至是万俟璞和之前的那些流民,暗中招揽草原上昔日一同反抗过慕容顺的部落。

  别说,还真让不少小部落投了大明王廷。

  没办法,有些部落和慕容顺积怨已深,根本就没第三条路可以走。

  再说了,慕容顺这种干法让他们也及其不舒服。

  草原上总有些汉子是那种宁死不屈的性子!

  再加上伊原锡等人的游说,投了李承乾也就顺理成章。

  别的不说,至少大明王廷能让大家吃饱肚子。

  虽然要干活,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是天经地义么?

  而这些人,李承乾就给安置在了契何力下辖的几个营寨之中。

  短时间内,他可不敢把这些家伙弄回日月山。

  好在人也不多,一个营寨安排一些,对契何力而言倒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殿下,榷场那边来信了,说是朝廷已经答应和我们交易连弩了。”就在李承乾思量着慕容顺的时候,刘三走了进来。

  李承乾闻言,说道:“让赵岩现在去工坊提货,普禄勃齐还有万俟璞两营一同押送,交易回来的箭矢,先交付一半给契何力所部配给,其余的,怨军配给完后,送回库房。”

  说起来也无奈,这么久过去了,工坊里的产出连最基本的配给都没做到。

  这也是李承乾为什么要和大唐交易的原因。

  都是没办法的事儿。

  刘三点了点头,立马就出去安排了。

  等他走后,李承乾继续琢磨起了慕容顺。

  这事儿说起来有些怪异,大明王廷出兵草原也有几天了,慕容顺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不说,反而先在草原上搞起了肃清。

  楼宁和邱博闻两人带着大军几乎是绕着大明王廷走的。

  慕容顺这是什么意思?

  放任不管还是攘外必先安内?

  李承乾有些不理解。

  可都没等他琢磨出个所以然,王进又来了。

  “殿下,长孙冲他们到了。”

  其实,从洮源到日月山用不了这么久,自从契何力拿下了这一片后,这一路更是顺畅无比。

  长孙冲等人之所以耗了这么长的时间,无非是因为他们经验不足,加之又找不到路,而且楼宁等人在草原上的肃清,也影响了他们的行程,诸多原因凑到一起,也就耽误了这么长时间。

  当然,这里面也有李承乾的安排,想来大明王廷,不说九九八十一难吧,怎么也不能那么舒坦才行。

  “房老二他们呢?让房老二带人去把他们接来。”李承乾说道。

  对付这群家伙,还得是房老二等人好使。

  王进刚点头,准备出去,李承乾问道:“对了,王玄策那边如何?那些牧民的安抚工作可疏忽不得,还有,让你组建的怨军第五营,可有进展?”

  “他那边还好,都是按照公子当时信上写的在做,效果应该还行,”王进说道,“至于我那边,人倒是有不少,但末将总觉得他们对大明王廷的归属感还是不足,有些混日子的感觉,而且每天都问什么时候对慕容顺出兵,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在试探还是怎么个想法。”

  李承乾闻言,道:“不着急,慢慢来,这些人里面肯定有心怀不轨的人,这需要我们自己去甄别,但也不能因为有这样的人,我们就放弃所有人。

  如果不吸纳这些人,大明王廷必将会面临后继无力的窘境,要想在赤水源和慕容顺斗,甚至斗赢,那么吸纳他们,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跟王玄策说,小恩小惠,可以给他们。

  比如说,对于孩子的优待。

  这样,为了让你们更好的开展工作,允许那些表现优异的牧民将其子女送到大明王廷的学堂进学,享受和大明王廷孩子同等的待遇。

  当然,怎么算表现优异,由你和王玄策自行判定,本王不会干涉。

  不管是这边,还是王玄策那边,都可以自行上报名册,名额不限。”

  这其实是李承乾一早就想好了的,之所以之前没有放出来,就是在等这个时候。

  施恩其实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事,一次性把好处都给了别人,容易让人造成一种理所应当的错觉来。

  哪怕李承乾其实早早就想把那些孩子弄来,毕竟孩子的可塑性,要比成年人强太多了。

  而有了这些孩子在日月山进学,那些牧民想必也会更加忠诚于大明王廷。

  不过,李承乾却一直没有这么做。

  说到底,自己争取来的机会,更让人珍惜一些。

  王进点了点头,将李承乾的交代烂熟于心后,便离开了。

  他此番回来,报信是其次,主要还是来取经的。

  等王进走后,李勤俭又来了。

  这一天天的,李承乾就没个闲下来的时候。

  李勤俭来,当然还是为了工坊一事,如今工坊马上面临着拆分改制,虽然之前就说过这件事儿,但怎么可能说拆就拆啊,这不得有个时间准备一下吗。

  “走走走,去工坊。”叹了口气,李承乾便跟着李勤俭一道去了工坊。

  如今的工坊规模属实是算不得小了。

  本来就有小两百人,加上之前在俘虏中招募的一些,如今人数已经达到了四百人之巨。

  就因为工坊这么多人,伊原峰还专门让一小队全天候在工坊执勤。

  “殿下。”李承乾一到,在工坊的议事大厅之中,各类工匠便齐聚一堂。

  每个人脸上都是一脸的忧心忡忡。

  对于工坊的未来,大家都有些拿捏不准的感觉。

  “今儿大家都在,那我们就好好聊聊。”李承乾说道,“张二牛,你是众多工匠中,最先跟着本王的吧,你说说,本王昔日答应你的,可有食言?”

  张二牛闻言,当即道:“谁敢说殿下食言,俺张二牛第一个不答应!”

  他是吃到了红利的。

  自从跟了李承乾,别的不敢说,至少是不愁吃不愁穿,就连闺女跟着小娘子也从没人将其当丫鬟使唤过,这样的日子,在张二牛看来,那叫一个舒坦。

  李承乾笑道:“诸位也跟随本王这么长时间了,可有亏待过诸位?”

  众人摇头,这的确没啥好说的,虽然之前的确很忙,但要说亏待的话,那还真没。

  “这一次工坊改制,本王知道诸位担心。”其实李承乾知道个屁……他就奇了怪了,不就工坊改制么?众人咋就担心上了?

  他不知道的是,众人其实不是担心,而是不明白,或者说是害怕改变。

  尤其是李承乾说的民营,自负盈亏,这就让他们更加担心了。

  赚钱还好说,要是赔钱的话,那岂不是还得饿肚子?

  而且,大家又都不是傻子,大明王廷才多少人啊?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啊?

  李承乾想大兴商业,他们能懂,可是消费能力摆在那里,大家一个赛一个的穷,怎么兴?

  之前李承乾说关闭食堂,可最终呢?

  虽然大家都发了工钱,长明粮铺也开了起来,可大家居然拿着工钱去食堂吃饭……这让原本的食堂一瞬间变成了一个硕大的饭店。

  最后李承乾无奈,只得让食堂继续经营下去。

  唯一的区别就是菜式有了些变化而已。

  说白了,还是左手倒右手,在大家看来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反倒是多了些脱裤子放屁的感觉。

  至于说长明粮铺等其他商铺,好家伙,除了长明粮铺有一个稳定的大客户外,其余的商铺门前,那叫一个门可罗雀……

  一天也就两件事,开门,关门,仅此而已……

  “殿下,这民营,大家都没底啊。”有人说道,“不是我们不愿意改制,是这做生意,实属非我们所长啊。

  要不我们还是给殿下做工,殿下给我们工钱,可行?”

  李承乾都气笑了,他是想让这些家伙赚钱,借此来盘活大明王廷的商业,现在看来,怕是不行了。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干什么都是为了养家糊口。

  这一点儿,无可厚非。

  “你们可别后悔。”李承乾说道,“本王可告诉你们,工坊未来可是有大利益的,你们现在一个决定,损失的可就不是一星半点儿?

首节上一节198/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