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102节

  崔家粮铺门可罗雀,关键是,粮食还不敢降价。

  当初杨林可就说了,只要他们敢降价,那他就会帮崔家扬名。

  崔家,可不仅仅是泾阳崔家。

  而长明粮铺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从长安运来,哪怕这样让长明商号实际上会少赚半成到一成的利,但对此,不管是杨林还是王德全,都没意见。

  钱赚够了,但这气可还没出够。

  在家里折腾了一番后,杨林和王德全不约而同的去了李勤俭家。

  如今,李勤俭不在家,长子也跟他一起走了,剩下的几个儿子正在不遗余力的完成他交代的事情,所以,招呼两人的便成了李勤俭的发妻。

  “两位也看到了,家里正在忙活,让我一个妇道人家招呼两位,倒是怠慢了两位。”李勤俭的发妻年岁三十多,谈吐倒也说得过去,据说昔年也是泾阳城数得上号的美人,若非身份低了,估摸着也轮不到李勤俭。

  “嫂子说笑了。”杨林笑道,“我们也收到了老李的来信,这不,家里也在忙活,只是很多事情我们知之甚少,也就来找嫂子问问情况。

  老李在信件里说,李公子让我们此次过去的时候,尽量多置办一些粮食,可也没给个具体章程,这要是我们贸然从长明粮铺抽走粮食,怕是昔日的骂名又会卷土重来。”

  一听杨林这般说,李勤俭的发妻也笑了,不过没急着答复,而是再次问道:“两位也准备将家里的重心放在西北?”

  他虽然不知道李勤俭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但在信里,李勤俭说得明明白白,这是他们李家千载难逢的机会,搞不好还能封妻荫子。

  在这一点上,李勤俭其实还是有些私心的。

  说到底,没有谁是圣人,怎么可能事事都与人分享?

  他能提点杨林两人一句,已经是相当够义气的了。

  “那是自然。”杨林笑道,“我们如今的一切荣耀都是李公子赋予我们的,投桃报李的道理,自然是懂的。”

  不管心里怎么想,漂亮话得说出去。

  再三确定后,李勤俭的发妻从袖笼中拿出了一个信封,说道:“我家夫君交代过,如果二位也愿意如此的话,就让我将这封信交给二位。”

  两人一听,顿时一愣,好家伙,李勤俭居然还有后手。

  今天他们要是不来这一趟的话,怕是还真不知道有这封信的存在。

  接过信函,杨林直接撕了开来。

  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杨林顿时是叹为观止。

  什么叫谋,这才叫谋。

  “怎么了?”看到杨林的反应,王德全好奇地问道。

  杨林没有多言,直接将信函递给了王德全。

  王德全看完信,也和杨林差不多。

  “这么说来,昔日李公子就已经料到了今日?”

  信是李勤俭写的没错,但是内容却跟李勤俭无关。

  整封信只交代了一件事,也是他们如今最棘手的一件事,那就是粮食。

  这一次,他们左右是要组织人手去洮州,所以顺便带些粮食过去,也就成了顺带的事。

  但问题是,这粮食从哪里来。

  长明粮铺的确有粮食,可从长明粮铺走粮食的话,那长明粮铺的生意还要不要做了?

  可李承乾给了他们一个完美的方案,刚好能解决粮食问题。

  看着王德全拿着信件不知所措,杨林问道:“你去还是我去?”

  “你去吧。”王德全摇了摇头,说道,“对付他们,你还是有经验一些。”

  对此,杨林也没拒绝,说实话,这么多年了,他还是第一次有了些许商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感觉。

  当然,真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可不是他,他只是这一环的执行者罢了。

  “那我们先行告辞,如果不出意外,两日后出发。”到了这一步,杨林也就没再过多的停留。说起来,他们也有得忙。

  在李勤俭的信里,李承乾让他们尽可能的弄一些技术性的人才,而且还不局限于某种技术。

  这也正是李承乾目前最为紧缺的。

  刚走出李勤俭家,两人无奈的摇头一笑。

  王德全甚至感慨道:“还是老了啊。”

  看到李承乾的安排后,他是真觉得自己老了,总有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当然,他也算不得英雄,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还是让他有些消沉。

  “行了吧,就别瞎感慨了。”杨林说道,“我算是看出来了,我们终究只是商人,所做所为,都只是行的商人之道。但李公子不一样,他出身名门,今后也定当出仕入相,所以他的想的根本就不是行商。”

  是这么个理,李承乾的行商手段其实算不得高明,只是他掌握着一些这个时代没有的技术和知识,加上他目的性格外的强烈,又不局限于某种手段,这才让人有了一种他很厉害的错觉。

  点了点头,王德全笑道:“也是,有些人费尽了心思,拼了一辈子就想闯进长安一展心中所学,可有些人生来就在长安,这怎么比?”

  感慨了一番,王德全说道:“你呢?想好了没?虽然李公子这法子不错,但是你要登门的话,估计难免被人奚落。

  他们对李公子还算客气,那是因为李公子的身份,我们?说白了,我们有什么身份?”

  “我是去做生意的。”杨林笑道,“你还别说,这么多年了,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以这样的方式登门拜访,想想还是蛮带劲儿的。”

  他没王德全想得那么多。

  商人的确没什么地位可言,可要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这世上还有谁能高看你一眼,再说了,他也没想过直接登门。

  “今天,我可是贵客,他们要是不专门请我上门,我都不带亲自去的。”这般想着,杨林瑟了起来。

  而一旁,王德全听楞了,掏了掏耳朵,说道:“我没听错吧?他们会请你?”

  “你不信?”杨林笑道,“瞧好吧,他们一准儿请我。”

  说完,也没管王德全,径直就朝着长明粮铺的方向走了去。

  今天,这大爷他当定了!

  不说别的,就从他走的方向,其实就不难看出,他是真的抓到了一个软肋。

  要说做生意,他确实要比王德全精明一些。

第148章 卷二 还真来了?

  可能因为思维方式不一样,杨林的确跟不上李承乾的节奏,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

  恰恰相反,他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

  知道了李承乾的安排后,他当即就找到了最薄弱的那个点。

  崔氏粮铺。

  按照李承乾的安排,这批粮食自然不能从长明粮铺出,毕竟这要是一动,很有可能使得崔家缓过劲儿来。

  毕竟,长明粮铺要是没有粮食供应,不就给了崔家机会?

  所以,李承乾便将主意打到了崔家身上。

  其实这也是他一开始就有的打算,当初为什么要逼着崔家粮食卖不出去,不就是为了这个么?

  他要想在吐谷浑落脚,粮食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之前他也试探过,哪怕是牛进达,也需要用战马去换。

  偶尔为之倒也无妨,但他还能一直用战马跟牛进达换粮食?

  他也需要战马的好吧!

  没办法,他只能在将主意打到了崔家身上。

  这是他之前就给自己准备好的,现在不过是来收割罢了。

  当然,收割的人自然就是杨林他们。

  崔家不把粮食卖给李承乾,那就真的只能让粮食在粮仓里发霉。

  如今,泾阳的新粮比他们几年的陈粮都便宜,你让他怎么卖?而宣扬把粮食运走的人又是他们,这使得他们想把粮食运到别的地方这条路,都让他们自己堵死了。

  至于说酿酒,你酿一个试试!

  真当李二是老好人呢,你敢酿酒,他就敢把们一锅端了!

  再说了,崔家也背不起这样的名头。

  所以,崔家的粮食,还真就只能卖给李承乾。

  不过,杨林倒是没有按照李承乾的交代,直接登门找崔浩商议,而是来到了崔家粮铺找粮铺的掌柜。

  要说如今谁最是坐立不安,自然是这位崔掌柜。

  他才是崔家粮铺负责人,粮食的问题,逃不过他,或者说,崔家的粮食滞销,他脱不了责任。

  看着崔家粮铺前门可罗雀,杨林就没来由的觉得舒坦。

  而对面,自家粮铺的伙计见自家掌柜进了对面的店铺,一个个也是满脸的疑惑。

  “崔掌柜,好久不见啊。”走进粮铺,杨林笑道。

  崔掌柜那叫一个恨啊!

  好久不见?

  每天都要打个照面,你跟我说好久不见?

  而且,这杨林是真的小人得志,每天打个照面也就算了,但他总是会在他开门的时候,故意跟他打个招呼。

  如果不是崔家丢不起这个人,崔掌柜都想把店铺给关了。

  “杨林,你莫要太过嚣张。”见杨林这般笑,崔掌柜那叫一个气。

  面对李承乾,他能低头,但是面对杨林,你算个屁!

  也就是如今他们攀上了李承乾这条大腿,加上明眼人都知道不管是长明商铺还是长明粮铺,都是李承乾的产业,否则他们早就将这些家伙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对于崔掌柜的话,杨林倒是不怎么介意,笑道:“瞧你这话说得,我今日可不是来跟你吵架的,而是来跟你谈生意的。”

  生意人嘛,脸皮都厚。

  不管哪个年代,做生意的脸皮薄了几乎都难混。

  杨林就是这种脸皮奇厚之人。

  当然,崔掌柜也不遑多让,一听杨林是来谈生意的,虽然疑惑,却也好奇地问道:“谈生意?我们之间有什么生意可谈?”

  “你们粮食不是卖不出去么,我想着,这些年,你们对我们泾阳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段时间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帮帮你们,总不能真眼睁睁地看着你们的粮食烂在粮库里吧?”杨林说得是云淡风轻。

  但听在崔掌柜的耳朵里,那叫一个刺耳,指着杨林,你你你的吱吱呜呜半天,才说道:“若不是你们,我崔家粮铺何至于此?”

  “崔掌柜这话可就不讲道理了哈。”杨林笑道,“昔日若非是你们欺人太甚,我们又何至于此,莫非崔掌柜忘了,这崔家粮铺之前是谁家的产业了?”

  说起这个,杨林就难免想起这些年的不容易。

  若非李公子阴差阳错的来了泾阳,还不知道他们会是个什么光景。

  “不说这些了。”崔掌柜也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又问道,“既然杨掌柜说是来帮我们的,不知道杨掌柜打算怎么帮?”

  说那些没意义。

首节上一节102/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