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45节

  这一数据并没有出乎桓熙的预料。

  从三国时期开始,关陇地区就是蜀汉与魏国交兵的最前线。

  好不容易熬到蜀汉灭亡,关陇百姓来不及休养生息,马上又是西晋八王之乱,继而五胡乱华,这么多年来,就没消停过。

  而石虎又奉行削弱关陇,充实关东的策略,再这样的情况下,关中残破,可想而知。

  也难怪原时空中,苻洪明明可以轻易夺取关西,却非得留在关东以争天下。

  雍州七郡,拢共也就十一万户出头的人口,秦州也就更不堪了,由于羌、氐等族在西晋末年东出,当地就连尚未编户齐民的胡人,也都没剩多少。

  由此也能知道,当初石虎一次性从关陇迁走十万户,对于关陇人口的伤害性。

  桓熙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会选择在石苞率部东出之前,领兵北伐。

  人口实在珍贵,他可不愿再让关陇人口外流。

  自然而然的,桓熙更不可能在入关之后再去屠杀羯人。

  尽管安定等三郡以及秦州人口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桓熙在长安集结了两万两千名战兵,基本除了跟随沈劲驻守汾南高垣的三千将士,他算是动员了所有的精锐。

  桓熙以桓伊领兵两千,渡过渭水,向北进攻北地郡。

  而他则与王猛督率两万步骑西进,先攻新平,再取安定,继而挥师夺占陇右。

  权翼则被桓熙留在长安,领少量州郡兵守卫长安。

  长安城外,两路大军分道而行,桓熙注视着进攻北地郡的部队渡过渭水,回头对王猛道:

  “此战必须尽快全取关陇,与民休养生息。”

  王猛也清楚以关中目前的情况,经不起漫长的拉锯战,他提醒道:

  “主公必须对凉人有所防备。”

  正所谓远交近攻,过去东晋与前凉并不接壤,而前凉又有后赵作为大敌,故而能与东晋友善。

  一旦桓熙夺占雍、秦二州,与前凉做了邻居,双方能否相安无事,前凉又是否会坐视桓熙夺占秦州。

  看到有书友担心桓温、桓熙父子离心,所以这一章提前发了,顺带解释一下。

  真正父子离心,是准许桓温纳妾,然后生出一些聪明伶俐的庶子。

  桓熙注定不可能留在桓温身边,老人一般来说又偏爱幼子,要真的再出一个桓玄,日夜陪伴桓温,才叫祸事。

  桓熙如今这些兄弟,都不受桓温的喜爱,即使两父子有矛盾,在桓温没有其余选择的情况下,都是可以弥补关系的。

  因为桓温是一个理智的人,把基业放在第一位,所以在原时空中,他在嫡子们不中用的情况下,宁愿把军权给弟弟,把爵位给庶子。

  但桓熙的存在,让桓温不可能再将权力给桓冲,纵使与儿子有些小矛盾,但那也是儿子,将来接位的也是自己孙子。

  而给到弟弟,将来接位的就是侄子,只要儿子有能力,自己又能够掌控局势,谁又会给到弟弟。

  现在的桓熙,就是桓温的唯一选择。

  但如果生出一个桓玄,聪明伶俐,给了桓温第二个选择,才会真正父子离心。

  而朝廷那边,为了分裂桓氏,也必然会对‘桓玄’大力扶持,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

  至于司马兴男,她的倚仗也不全是桓熙,她的身份是家道中落的桓温能够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桓温惧内有很大原因应该是感激。

  这算是把明天的提前更了,明天再发一章四千字,多的一千字算上个周末的利息。

第57章 安定邓羌

  桓熙试图全取关陇,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在出兵之前,就与新平、北地、安定三郡士族接触,告知他们,后赵国内动乱,石遵被杀,后赵无力出兵收复关中。

  而新平、北地二郡各自仅有两千户人口,哪来的实力抵抗晋军,桓伊率领三千将士刚刚渡过渭水,北地郡太守便遣使来降。

  桓熙督率两万步骑西进,新平郡太守亦牵羊请降,让桓熙饱餐一顿。

  唯独安定郡仍在坚守。

  安定守将正是后赵安西将军刘宁的司马,邓羌。

  刘宁在高力之乱后,就已经率部离开了关中,参与李城之盟,共尊石遵为主,如今正在石闵麾下听用。

  安定户口虽然多于北地、新平二郡,但也着实不丰。

  在刘宁带走主力之后,即使邓羌放弃各县,集结兵马,守卫郡城,也仅有不足千人听命于帐下。

  邓遐统率晋军先锋率先开往安定城下,当地士人见状,纷纷走上城楼,来寻邓羌:

  “邓司马,我等本为晋人,何苦要为羯胡卖命。

  “晋军来势汹汹,而王擢却不肯发兵救援,我军兵少,独抗晋师,犹如螳臂当车。

  “如今胡虏运势已衰,晋室当兴,不如上顺天命,下应人情”

  邓羌此前派人往秦州求援,可不知为何,秦州守将王擢对此置若罔闻,好像就完全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对于当地士人的请求,邓羌既没有答应,也没有言辞拒绝,他只是安静的注视着在城外的晋军先锋。

  许久,邓羌沉声道:

  “取我甲兵、坐骑,我当出城会一会敌将。”

  不多时,安定城门被打开,邓羌身骑白马,独自出城,来到晋军阵前,大喝道:

  “我乃安定邓羌,谁敢出阵,与我决一死战。”

  邓遐本就是以勇猛而闻名于世,此前跟随桓熙平定益州叛乱,就是在两军之间,阵斩敌将,先声夺人。

  想不到如今世道变了,还有人敢在他邓遐面前叫战,甚至连骑从都不带。

  邓遐心痒难耐,正欲拍马向前,专程从潼关赶来,参与西征的杜胄却主动请缨道:

  “杀鸡焉用牛刀,将军是先锋大将,岂能轻易与这等无名之辈交手,还请准许末将前去,为将军斩杀此人。”

  邓遐稍一寻思,也觉得杜胄此言有理,颔首道:

  “邓某在此静候佳音。”

  杜胄大喜,同样不带骑从,只身出阵。

  邓羌喝问道:

  “来者何人!”

  其声若雷,而杜胄浑然不惧,回道:

  “让你死个明白,某乃京兆杜胄!”

  说罢,二人策马交兵,战不数合,邓羌一槊拍飞杜胄的武器,槊尖直刺杜胄的咽喉。

  杜胄大惊,躲闪不及,以为必死,当马槊刺来的一霎那,杜胄闭上了眼睛,内心翻涌起悔意,早知有此下场,就不该逞强。

  然而,邓羌的槊尖却始终没有刺下。

  杜胄睁开眼睛,疑惑道:

  “你这是何意!”

  邓羌收起长槊,云淡风轻道:

  “你非我敌手,我不杀,且让邓遐来战。”

  早就听闻邓遐勇冠三军,与他交手才是邓羌此战的目的。

  杜胄下马拾起兵刃,尽管内心满是羞耻,但还是朝邓羌拱手,感谢他的不杀之恩,随即硬着头皮返回本阵。

  此时,桓熙已经距离安定城没有多远,听说城中有一员白马将领出城挑战,桓熙大笑:

  “白马?定叫他有来无回!”

  桓熙并非凭空有此自信,他的先锋大将邓遐,在后世被称为东晋第一猛将,是二郎神的原型之一。

  有邓遐坐镇前军,桓熙巴不得每战都能与人斗将以分胜负。

  且说杜胄回到军中,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羞愧得几欲寻死,好在邓遐也并没有出言责怪他,只是要来自己的马槊,越众而出。

  邓羌高声问道:

  “来者可是邓遐?”

  “正是!”

  确认了身份,二人再不叙话,立即交战在一起,然而,他们却斗了一个旗鼓相当,久久不能分出胜负。

  后方的晋军将领见状,本欲出阵助战,邓遐余光瞥见,先将邓羌的马槊格开,怒喝道:

  “谁敢上前,我必杀之!”

  众将于是止步,就连试图以暗箭伤人者,也都收起了弓矢,唯恐邓遐事后怪罪。

  在邓遐喝止众人之时,邓羌并没有继续发动攻势,他笑道:

  “将军果真光明磊落。”

  邓遐哼道:

  “我宁死,也不为此小人之举,况且,你莫非以为自己真能胜我!”

  说罢,再此挺起长槊,与邓羌战在一起。

  他们越战越勇,但胯下坐骑却已经是精疲力竭。

  二人再次交错,分开十余步,调转马头,却没有再战,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对方,互生惺惺相惜之感。

  邓遐喊道:

  “我此前听你自报姓名,莫非出自安定邓氏。”

  邓羌颔首道:

  “不错!”

  邓遐闻言,大为不解:

  “你既非胡人,又有这等本事,何不投奔我家主公,助他光复中原!”

  邓羌朗声笑道:

  “我早有此心,但恨无人引荐。”

  原来,邓羌在没有等来秦州的援军后,就已经有了投降桓熙的心思。

  可若是直接献城而降,只恐难以引起桓熙的重视,要被他对待一般的降将一样,遭到闲置、弃用。

  这是邓羌所不愿见到的,他自诩万人敌,出于对自己武勇的绝对自信,因而决定出城与晋军斗将。

  不带骑从,也是担心在关键时刻,会有骑从掺和进来,失手杀人。

  所以哪怕杜胄不敌,邓羌也没杀他,而是将杜胄放走。

  邓遐明白了邓羌的心思,笑道:

  “你若能胜我,我当为你引见主公。”

  邓羌见邓遐战意昂然,也有心与他一较高下,可奈何胯下的白马已经没有了余力,他问道:

首节上一节45/1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