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远别来无恙。”
邓遐龙行虎步,来到桓熙身前,恭敬行礼道:
“末将拜见主公,有劳主公挂念,末将一切安好。”
桓熙将他扶起,笑道:
“此番全取雍州,需得应远为我作为先锋,攻城略地。”
邓遐大喜,此前沈劲在子午道连克关卡,又渡河抢占蒲坂,所向披靡,北方士人竟然隐隐以沈劲为桓熙麾下第一猛将。
这可引得邓遐不满,此番作为先锋,他必要让这些关中人好好瞧瞧自己的本事。
安定、北地、新平三郡之中,安定下辖七县,西晋时期,有民五千五百户,经过多年战乱,与石虎迁徙人口,如今仅有四千余户。
北地郡下辖二县,西晋时有民二千六百户,而今不足二千户。
新平郡下辖二县,西晋时有民二千七百户,而今亦为二千户上下。
三郡之地,如今共计八千户人口,每户抽一丁,也才八千将士,夺之不难。
当然,这些都是编户齐民的人口数据,诸如隐户之类,并未记录在其中。
桓熙此前出兵夺取蒲坂之时,王猛就借助为民授田的机会,统计了京兆、冯翊、扶风、始平等四郡的人口。
其中,京兆郡下辖九县,西晋时有民四万户,而今有民六万户,之所以人口不降反增,是因为胡人由陇右、安定等西陲东出,取代了汉人,成为京兆郡的主体人口。
当然,由于雍州士族向桓熙奉上隐户,也对户口增长有所贡献。
冯翊郡下辖八县,西晋时有民七千七百户,而今有民八千户,上涨原因与京兆郡同理。
扶风郡下辖六县,西晋时有民二万三千户,而今有民二万五千户。
始平郡下辖五县,西晋时有民一万八千户,而今有民二万户。
也就是说,桓熙所占雍州四郡,共计有民也仅仅只有十万零三千户,还是以胡人占据主体地位。
这一数据并没有出乎桓熙的预料。
从三国时期开始,关陇地区就是蜀汉与魏国交兵的最前线。
好不容易熬到蜀汉灭亡,关陇百姓来不及休养生息,马上又是西晋八王之乱,继而五胡乱华,这么多年来,就没消停过。
而石虎又奉行削弱关陇,充实关东的策略,再这样的情况下,关中残破,可想而知。
也难怪原时空中,苻洪明明可以轻易夺取关西,却非得留在关东以争天下。
雍州七郡,拢共也就十一万户出头的人口,秦州也就更不堪了,由于羌、氐等族在西晋末年东出,当地就连尚未编户齐民的胡人,也都没剩多少。
由此也能知道,当初石虎一次性从关陇迁走十万户,对于关陇人口的伤害性。
桓熙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会选择在石苞率部东出之前,领兵北伐。
人口实在珍贵,他可不愿再让关陇人口外流。
自然而然的,桓熙更不可能在入关之后再去屠杀羯人。
尽管安定等三郡以及秦州人口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桓熙在长安集结了两万两千名战兵,基本除了跟随沈劲驻守汾南高垣的三千将士,他算是动员了所有的精锐。
桓熙以桓伊领兵两千,渡过渭水,向北进攻北地郡。
而他则与王猛督率两万步骑西进,先攻新平,再取安定,继而挥师夺占陇右。
权翼则被桓熙留在长安,领少量州郡兵守卫长安。
长安城外,两路大军分道而行,桓熙注视着进攻北地郡的部队渡过渭水,回头对王猛道:
“此战必须尽快全取关陇,与民休养生息。”
王猛也清楚以关中目前的情况,经不起漫长的拉锯战,他提醒道:
“主公必须对凉人有所防备。”
正所谓远交近攻,过去东晋与前凉并不接壤,而前凉又有后赵作为大敌,故而能与东晋友善。
一旦桓熙夺占雍、秦二州,与前凉做了邻居,双方能否相安无事,前凉又是否会坐视桓熙夺占秦州。
看到有书友担心桓温、桓熙父子离心,所以这一章提前发了,顺带解释一下。
真正父子离心,是准许桓温纳妾,然后生出一些聪明伶俐的庶子。
桓熙注定不可能留在桓温身边,老人一般来说又偏爱幼子,要真的再出一个桓玄,日夜陪伴桓温,才叫祸事。
桓熙如今这些兄弟,都不受桓温的喜爱,即使两父子有矛盾,在桓温没有其余选择的情况下,都是可以弥补关系的。
因为桓温是一个理智的人,把基业放在第一位,所以在原时空中,他在嫡子们不中用的情况下,宁愿把军权给弟弟,把爵位给庶子。
但桓熙的存在,让桓温不可能再将权力给桓冲,纵使与儿子有些小矛盾,但那也是儿子,将来接位的也是自己孙子。
而给到弟弟,将来接位的就是侄子,只要儿子有能力,自己又能够掌控局势,谁又会给到弟弟。
现在的桓熙,就是桓温的唯一选择。
但如果生出一个桓玄,聪明伶俐,给了桓温第二个选择,才会真正父子离心。
而朝廷那边,为了分裂桓氏,也必然会对‘桓玄’大力扶持,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
至于司马兴男,她的倚仗也不全是桓熙,她的身份是家道中落的桓温能够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桓温惧内有很大原因应该是感激。
这算是把明天的提前更了,明天再发一章四千字,多的一千字算上个周末的利息。
第57章 安定邓羌
桓熙试图全取关陇,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在出兵之前,就与新平、北地、安定三郡士族接触,告知他们,后赵国内动乱,石遵被杀,后赵无力出兵收复关中。
而新平、北地二郡各自仅有两千户人口,哪来的实力抵抗晋军,桓伊率领三千将士刚刚渡过渭水,北地郡太守便遣使来降。
桓熙督率两万步骑西进,新平郡太守亦牵羊请降,让桓熙饱餐一顿。
唯独安定郡仍在坚守。
安定守将正是后赵安西将军刘宁的司马,邓羌。
刘宁在高力之乱后,就已经率部离开了关中,参与李城之盟,共尊石遵为主,如今正在石闵麾下听用。
安定户口虽然多于北地、新平二郡,但也着实不丰。
在刘宁带走主力之后,即使邓羌放弃各县,集结兵马,守卫郡城,也仅有不足千人听命于帐下。
邓遐统率晋军先锋率先开往安定城下,当地士人见状,纷纷走上城楼,来寻邓羌:
“邓司马,我等本为晋人,何苦要为羯胡卖命。
“晋军来势汹汹,而王擢却不肯发兵救援,我军兵少,独抗晋师,犹如螳臂当车。
“如今胡虏运势已衰,晋室当兴,不如上顺天命,下应人情”
邓羌此前派人往秦州求援,可不知为何,秦州守将王擢对此置若罔闻,好像就完全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对于当地士人的请求,邓羌既没有答应,也没有言辞拒绝,他只是安静的注视着在城外的晋军先锋。
许久,邓羌沉声道:
“取我甲兵、坐骑,我当出城会一会敌将。”
不多时,安定城门被打开,邓羌身骑白马,独自出城,来到晋军阵前,大喝道:
“我乃安定邓羌,谁敢出阵,与我决一死战。”
邓遐本就是以勇猛而闻名于世,此前跟随桓熙平定益州叛乱,就是在两军之间,阵斩敌将,先声夺人。
想不到如今世道变了,还有人敢在他邓遐面前叫战,甚至连骑从都不带。
邓遐心痒难耐,正欲拍马向前,专程从潼关赶来,参与西征的杜胄却主动请缨道:
“杀鸡焉用牛刀,将军是先锋大将,岂能轻易与这等无名之辈交手,还请准许末将前去,为将军斩杀此人。”
邓遐稍一寻思,也觉得杜胄此言有理,颔首道:
“邓某在此静候佳音。”
杜胄大喜,同样不带骑从,只身出阵。
邓羌喝问道:
“来者何人!”
其声若雷,而杜胄浑然不惧,回道:
“让你死个明白,某乃京兆杜胄!”
说罢,二人策马交兵,战不数合,邓羌一槊拍飞杜胄的武器,槊尖直刺杜胄的咽喉。
杜胄大惊,躲闪不及,以为必死,当马槊刺来的一霎那,杜胄闭上了眼睛,内心翻涌起悔意,早知有此下场,就不该逞强。
然而,邓羌的槊尖却始终没有刺下。
杜胄睁开眼睛,疑惑道:
“你这是何意!”
邓羌收起长槊,云淡风轻道:
“你非我敌手,我不杀,且让邓遐来战。”
早就听闻邓遐勇冠三军,与他交手才是邓羌此战的目的。
杜胄下马拾起兵刃,尽管内心满是羞耻,但还是朝邓羌拱手,感谢他的不杀之恩,随即硬着头皮返回本阵。
此时,桓熙已经距离安定城没有多远,听说城中有一员白马将领出城挑战,桓熙大笑:
“白马?定叫他有来无回!”
桓熙并非凭空有此自信,他的先锋大将邓遐,在后世被称为东晋第一猛将,是二郎神的原型之一。
有邓遐坐镇前军,桓熙巴不得每战都能与人斗将以分胜负。
且说杜胄回到军中,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羞愧得几欲寻死,好在邓遐也并没有出言责怪他,只是要来自己的马槊,越众而出。
邓羌高声问道:
“来者可是邓遐?”
“正是!”
确认了身份,二人再不叙话,立即交战在一起,然而,他们却斗了一个旗鼓相当,久久不能分出胜负。
后方的晋军将领见状,本欲出阵助战,邓遐余光瞥见,先将邓羌的马槊格开,怒喝道:
“谁敢上前,我必杀之!”
众将于是止步,就连试图以暗箭伤人者,也都收起了弓矢,唯恐邓遐事后怪罪。
在邓遐喝止众人之时,邓羌并没有继续发动攻势,他笑道:
“将军果真光明磊落。”
邓遐哼道:
“我宁死,也不为此小人之举,况且,你莫非以为自己真能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