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61节

  桓熙的计划目前正处在保密阶段,只有被视为心腹的寥寥数人知晓。

  朱序作为全盘计划的重要一环,自然清楚桓熙的谋划,桓熙在密信中一五一十全都告知了朱序。

  此战,朱序的援兵将会作为诱饵。

  如果是遇到一般的对手,桓熙自然是要让朱序轻兵疾进,可既然对手是慕容恪,就得演得逼真。

  在世人的印象里,自从开创出了在关中的基业之后,桓熙就已经不再冒险,变得格外的谨慎。

  因此,朱序的行军速度必须要慢,而不能快,毕竟依桓熙的个性,是不允许他在抵达河东之后,依旧保持急行军的速度,给到敌方可乘之机。

  只不过,诱饵已经抛了出来,坐等鱼儿上钩,可钓鱼的人却不会出现。

  桓熙根本就不想在河东郡打一场反伏击,而是要趁着慕容恪伏击援兵的时候,劫其营寨。

  朱序作为鱼饵,其实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他的麾下都是骑兵,真要是想逃,肯定能够逃掉。

  一般战场上,主帅是很难被活捉的,见势不妙,弃军单骑而走都是常有的事情。

  桓熙对朱序也有叮嘱,不必死战到底,毕竟胜负的关键不在他们的身上。

  而真正身处险境的,却是计划劫营的桓熙。

  一旦劫营不成,而援兵又溃败,桓熙军中的士气必然大受影响。

  王猛后续的援兵不可能这么快就抵达河东,正值梁军内部军心动摇,而外无援兵,慕容恪必然率领燕、虞联军一拥而上,将桓熙困在河东。

  当然,如果桓熙劫营成功,就是另一番光景。

  只需烧毁辎重,燕、虞联军必然士气大损,同时,没有了粮草辎重,联军定会退兵。

  毕竟,不可能指望通过粮道运输,来保障十二万大军的人吃马嚼。

  古代的后勤运输,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一两天也是常有的事情。

  营中无粮,十二万大军就只能盼望着从后方运来粮食,一旦遇到什么突发情况,那么三天两头就得饿肚子,就这还打什么仗,谈什么士气。

  慕容恪即使击溃朱序的援军,那又如何,朱序在来河东的路上轻兵疾进,他能带上多少粮食,慕容恪又能有多少收获。

  即使一胜一负,对于前线梁军的士气也造成不了多少影响。

  至于河西鲜卑的死伤,不过是二线部队罢了,桓熙一旦因此逼退燕、虞联军,占据盐池,他完全可以为牺牲将士的家属发放丰厚的抚恤。

  正所谓慈不掌兵,南北朝时期,北魏天子拓跋焘进攻刘宋的盱眙城,久攻不下,拓跋焘写信给守将臧质,他在信中就曾直言:

  ‘我派的攻城兵都不是我鲜卑人,攻城东北的是丁零人和匈奴人,攻南城的是氐人和羌人,你杀死他们,省得他们在我国作乱.对我只有好处,你尽力杀吧!’

  桓熙如今也是可以作出取舍的。

  他之所以笃定自己劫营能够成功,就是一点:出人意料。

  甘宁百骑能劫曹营,就是曹军没有防备。

  桓熙认为,慕容恪绝对想不到,一贯谨慎的他会将自己置于这般危险的境地。

  同时,一直以来,都以爱惜将士闻名的桓熙,居然可以放弃三万河西鲜卑,不在意他们的生死,只为将联军的主力引诱离开两座营寨。

  因此,慕容恪必将率众而出,在预想中的桓熙所设下的包围圈之外,再设一层包围圈,以期歼敌于野。

  深夜,权翼冒失地闯入了桓熙的帅帐。

  “梁公!探子回报,燕营、虞营今夜都有异动!”

  桓熙闻言,沉吟道:

  “哦?他终于有动作了?只不过在夜里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应该是故意做给我看,让我知道他奔着朱序去了。”

今晚没有

  大家不要等,明天下午更新。

第329章 深夜出营

  正如慕容恪所预料的那样,以桓熙谨慎多疑的性子,他只会相信自己抽丝剥茧后所得到的答案。

  如今燕营、虞营连续两天晚上闹出动静,落在桓熙眼里,不过是慕容恪为了让自己麻痹大意,来为他在某一夜悄摸出营,绕至后方伏击朱序而打掩护罢了。

  而桓熙此前的应对之策便是尽遣哨骑出营,搜寻敌军的踪迹。

  如果当真什么也不做,岂不是明摆着告诉慕容恪自己一点都不在乎援兵的安全。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八月十四,一轮圆月挂在天边,明亮而皎洁。

  此时,朱序距离梁军大营不过一天的路程,明日黄昏之前,即可赶来与桓熙汇合。

  这一点,桓熙清楚,慕容恪也同样知道。

  倘若慕容恪想要伏击朱序,今夜就必须出营。

  如果桓熙想要打一场反伏击,今夜同样不能留在营中。

  等到天色大亮,没有了夜色的掩护,他们的行动不可能瞒得过对方的斥候。

  此时夜色已深,桓熙没有半点睡意,他早在白天的时候就已经养足了精神。

  “梁公!”

  权翼喜上眉梢:

  “暗哨来报,敌军由北侧远远绕过了我军营寨,正向西而行。”

  桓熙终于等来了他想要的消息:

  “有多少人马?”

  权翼如实道:

  “斥候不敢太过靠近,如今天黑,也看不真切,不过观其规模,只怕不下数万步骑。”

  桓熙闻言,得意的笑道: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慕容恪终于按捺不住了,也对,朱序明日即可抵达,他再不行动可就迟了。”

  说着,桓熙看向权翼,吩咐道:

  “即刻传令军中骑将,命他们督率兵马,于丑时之始(凌晨一点)在校场集结。”

  权翼领命,匆匆离开。

  桓熙走出帅帐,看着满天星月,自语道:

  “明日便是阿满的生辰。”

  桓熙当然没有忘记嫡长子的生日,他至今还记得嫡长子诞生时的喜悦。

  “虽然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但是,我将用一场大胜来为他庆生!”

  就在桓熙踌躇满志的时候,三十里外,在桓熙的预想中,本应该率军西行的慕容恪,此时却仍留在了燕军营寨。

  实际上,权翼得到的消息并没有问题。

  确实有一支军队正小心翼翼的远远绕过了梁军营寨,佯装前去伏击朱序,只不过领兵的主帅并非慕容恪,而是李威。

  李威此行的目的只是要让桓熙确信慕容恪已经出营。

  因此,李威在绕过梁军营寨后,也不会走得太远,更不敢原路返回,免得撞见梁军斥候,而是转道向北,暂时向着闻喜县的方向进发。

  时间来到后半夜,正是桓熙所定下的丑时之始。

  合计一万五千名骑士牵着他们的战马,沉默无声的站在校场内。

  人衔枚,马束口,就连马蹄都用厚厚的布料包裹了起来。

  桓熙的目光扫过台下的一众骑士,朗声道:

  “是时候了!众将士!熄灭火把!随我牵马出营!”

  随着桓熙一声令下,梁军营门缓缓打开,一万五千名骑卒簇拥着他鱼贯而出,先是向西而行,作势是要追赶此前绕过梁营的敌军,实则又绕了远路,向着联军的营寨进发。

  借着夜色的掩护朝燕军大营进发。

  “驾!驾!驾!”

  燕军斥候不顾一切的挥舞着手中的马鞭,毫不爱惜的催动坐骑在夜晚疾驰。

  从他看到梁军骑卒出营西行,到他回到燕军大营,大约三十里的路程,只用了半个多时辰。

  远远望见营门,斥候大声喝道:

  “快开营门!我有重要军情需要通禀面陈太原王!”

  看守营门的燕军认得这名斥候,见他这般着急的模样,于是给开了一条小缝,只容一人一马通行。

  慕容恪此时尚未休息,与桓熙一样,他也将八月十五的凌晨视为发动进攻的日子。

  这不仅是朱序赶赴前线的最后一个夜晚,在慕容恪看来,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梁军将士可能因为思念家人而分心,在夜间警戒时出现疏漏。

  两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在交手时,需得考虑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

  斥候直接被领去了校场,慕容恪此时也已经做足了出营作战的准备。

  包括姚苌的羌族骑兵在内,一共三万骑卒都挤在了这片校场待命。

  斥候大口喘着粗气,说道:

  “启禀太原王,虞军深夜出营,向西潜行,足有一二万骑!”

  慕容恪与桓熙对峙已久,对于梁军的兵力配置,心里自然有数,斥候说是一二万骑,慕容恪估摸着桓熙应该是将他的近卫义从与关陇突骑全都带走了,总计一万五千骑卒。

  也就是说,此时梁军大营内只有三万重步兵在。

  慕容恪为之大喜,他很忌惮桓熙的那支重甲步兵,但如果能趁着梁军没有防备,袭破其营寨,必能重创桓熙的那支精锐步卒。

  那些重步兵总不可能穿着厚重的铠甲入睡,当燕军杀入梁军营寨,他们根本就来不及穿戴盔甲,毕竟那么重的甲,穿起来也实在繁琐。

  “好!做得好!你且下去歇息,待我班师回营,必定重重有赏!”

  “多谢太原王!”

  斥候闻言,激动不已,冒险干这刀口舔血的买卖,可不就是冲着立功求赏去的么。

  在他走后,慕容恪看向正摩拳擦掌的麾下骑卒,众人肉眼可见的斗志昂扬。

  燕军对慕容恪的信任,一如梁军对桓熙的信任,认为只要是在对方的麾下,必能战无不胜,攻无不破。

  这份信心,是过去一场场战斗的胜利所积累起来。

  桓熙的战绩自不必多言,慕容恪同样不遑多让,他十五岁从军,唯有洛阳争夺战另他无功而返,但也是全身而退,部队并未遭受什么损伤。

  慕容恪深吸一口气,大声道:

  “敌军无备,儿郎们,破寨杀敌,立不世战功,就在今日!”

  众人齐声应道:

  “愿受大王驱使!追随大王死战!”

  慕容恪见军心可用,大手一挥,三万骑卒同样是牵马而行,不敢走直道,与桓熙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绕路前往。

首节上一节261/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