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00节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九月上旬,桓熙兵临洛阳,在城西五里扎下营寨。

  他领着精骑出营,来到城外眺望着这座西晋旧都,心中满是感慨。

  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占据并州,他先是在公元309年率军渡河,南下进攻洛阳,被守军英勇击退。

  刘渊病死后,其子刘聪又在公元310年卷土重来,一年内三次围攻洛阳,虽然洛阳守军依旧击退了匈奴人,但频繁遭受河东匈奴的袭扰,洛阳周围百里已经荒芜人烟,彻底沦为死地。

  公元311年,刘聪再次渡河进攻洛阳,这也是洛阳在三年内第五次遭受河东势力的围攻。

  这一次,没有奇迹发生,洛阳城终于被匈奴攻陷。

  如今,时隔四十年,桓熙带着一支晋匈军队重回旧都,实在让人唏嘘。

  而这也是桓熙为何只要洛阳人口,而不要洛阳土地的原因。

  作为西晋都城,洛阳三年内居然被占据并州的匈奴人五次围城,桓熙如果不能解决河东的威胁,如何能够放心经营洛阳。

  毕竟洛阳对于河东来说,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的黄河枯水期、冰冻期,基本是不设防的,人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如今的洛阳城,实际是由后赵石勒定都洛阳以后重建,曾经的故都,早在前赵刘聪攻克城池后,被纵火焚毁,化为废墟。

  桓熙注视着眼前高耸的城墙,下定决心,如果张遇打定主意要据城坚守,他就只带走洛阳周边的百姓,无论如何也不会强攻城池。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谢谢大家的关心,现在好很多了,不会减少更新量。

第119章 虚张声势

  张遇并非桓熙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清楚桓熙只要人口,不要土地的想法。

  他还以为对方不顾一切的东出,是为了夺取洛阳,掌握一枚重要的政治筹码。

  桓熙观察洛阳城防的时候,将麾下五千晋军骑卒,五千匈奴弓骑尽数带了出来。

  张遇眺望着城外桓熙的军阵,脸色惨白,他问身旁的谋士杨蔼道:

  “我听闻桓熙麾下精锐不过两三万人,何以会有这么多的骑兵!”

  原来,桓熙麾下的晋匈骑卒,都是一人三马。

  而桓熙又故意虚张声势,以草木罩上军服,固定在马背上。

  由于距离太远,看不真切,一如淝水之战中,苻坚与苻融在寿阳城头眺望远处的八公山,见草木随风而动,就以为都是晋军,被吓得面如土色。

  今日张遇望见桓熙身后乌泱泱的一片,估摸只怕不下两三万骑,心中的惊骇溢于言表。

  杨蔼内心也被城外的骑兵吓破了胆,他强装镇定的估算道:

  “桓熙此前就有一支精骑,击败凉人又得大批军马,此后进军河套,再收匈奴,假使其父桓温秘密派遣骑卒由南阳入关,听从他的调遣,倒也能够拼凑出这般规模。”

  张遇闻言,咬牙道:

  “桓贼!且容你猖狂一段时日,待我坚守城池,盼来苻天王的援军,与他内外夹击,看你如何脱身!”

  张遇本就打算固守待援,桓熙虚张声势,吓得张遇草木皆兵,哪怕洛阳城中已经集结了三万将士,但他却不敢出城一战。

  求援的使者已经北上,可洛阳与晋阳相距八百里,如今正值秋收,苻健还需要时间集结军队,自然不可能在旦夕之间,就能赶赴战场。

  不过,张遇有信心坚持到苻健来援。

  术业有专攻,相较于步卒来说,骑兵不擅攻城。

  而洛阳城池坚固,守军充足,只要张遇铁了心闭门不出,桓熙想要攻破洛阳,谈何容易。

  再说桓熙,他在洛阳城外耀武扬威之后,率领骑兵回到军营,吩咐邓遐道:

  “今日我观洛阳城头旌旗晃动,定是城墙的守军信以为真,所以有了骚乱,料想敌军丧胆,必然不敢出城来战。

  “应远,我分你五千精骑,为我扫荡周边各县,将人畜尽数迁走。”

  邓遐闻言,朗声应诺,当即就率五千晋骑出营。

  河南郡下辖洛阳、巩县、河阴、成皋、缑氏、新城、偃师、梁县、新郑、谷城、陆浑、阳城、阳翟、新安等十二县。

  由于张遇计划固守待援,除了留下部分将士守卫许昌,基本都被集结在洛阳城中,其余各县守备空虚,夺之不难。

  这也是桓熙为何非要给张遇吓上一跳的原因。

  张遇龟缩在洛阳,摆明了就是要固守待援,为此,甚至不惜放开道路,引桓熙深入。

  既然不能强攻洛阳城,自然得要先分出一军,强迁洛阳周边各县民众。

  桓熙又担心自己分兵之后,张遇突然率军从洛阳杀出,只得行此计策。

  等迁走了洛阳周边百姓,再来尝试能否诱敌也不迟,即使张遇真的坚守不出,能带回去这么多的人口,又怎能说是没有收获。

  在邓遐走后,桓熙身边只剩一万步骑,而洛阳城中却不下三万守军。

  按理说,桓熙应该谨慎地防守营寨才是,但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邓遐离开后,桓熙又派遣部将石越带领匈奴弓骑往洛阳城下挑战,顺带分兵监视四面城门,截杀哨骑。

  同时,又命步卒砍伐树木,大肆打造攻城器械,营造自己真要强攻洛阳的架势。

  这一套组合拳还真把张遇唬住了。

  毕竟他曾在洛阳城头亲眼望见过桓熙麾下的数万骑兵,而石越又带着匈奴弓骑在城下叫战,以及晋军打造攻城器械,无不在告诉张遇,桓熙是真的要打洛阳。

  这些信息都让张遇对局势产生了误判,认为桓熙身边将士众多,否则他凭什么这样嚣张,真以为这是父亲在教训儿子。

  张遇固守洛阳,哪怕有人拼死突围,进城报信,告知有数千晋骑正在横扫洛阳周边各县,强迁民众,张遇也只能干着急,而不敢出城。

  在他看来,桓熙虽然分走了数千骑兵,但还有不下两万骑兵驻扎在城外,步卒数量更是未知,自己冒然出兵,只怕出城容易,入城难。

  然而,数日之后,张遇还是起了疑心,没道理晋军只是打造攻城器械,却迟迟不发动进攻。

  张遇心道:

  ‘我在等苻健的援军,桓贼又在等什么?’

  他将自己的疑惑告知其谋士杨蔼,杨蔼沉思道:

  “莫非桓熙是在等待其父北上,与他围攻洛阳?”

  张遇恍然大悟,越想越觉得杨蔼所言有理,否则实在没有办法解释。

  实际上,桓熙同样心绪不宁,唯恐张遇察觉出来,他连连派遣使者催促邓遐、杨安。

  与此同时,远在晋阳的苻健也终于得知了桓熙东出的消息,他闻言大喜,对信使道:

  “回去告诉张刺史,让他守好城池,我当领十万大军南下,必使桓熙身陷死地!”

  虽说当初是刘务桓下令处死苻苌,但苻健并非蠢物,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桓熙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苻健痛失爱子,对桓熙恨入骨髓。

  至于刘务桓、刘阏陋头,当然也捎带被苻健记恨上,哪怕苻健真的宽宏大量,愿意与二人改善关系,但他们做贼心虚,可不敢相信苻健会将苻苌之死揭过。

  如今苻健得知桓熙东出,且不说张遇如今依附于他,就算与苻健没有君臣关系,他也得帮帮场子。

  然而,苻健已经在秋收期间,放了将士回家,再想征召,没有几天的时间,只怕难以集结。

  同时,河东郡传来消息,桓熙在蒲坂增兵七千,并州南部的军队自然不能动,苻健只能让信使叮嘱张遇,坚守城池,给到他时间救援洛阳。

  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别名虎牢关,为洛阳八关之一,也是洛阳的东面门户。

  县城即为关城,如今已被邓遐所占据。

  邓遐每到一地,必会将当地人畜迁徙一空,留下一军看管、逼迫他们跟随在自己身后,而他则会独领一军,先行一步,袭击下一座县城。

  如今成皋陷落,整个河南郡十二县,仅存洛阳。

  此时,被邓遐裹挟的民众已达两万户,他们被迫离开家乡,漫漫长路,哭声载道。

  一名在河南郡颇有威望的士族老者找到邓遐,苦苦哀求道:

  “将军,我等世代在此居住,故土难离,还请将军体恤人情,放我们回去吧。”

  然而邓遐不是桓熙,又怎么会将他们的悲喜当回事。

  况且桓熙正在洛阳城外,冒险以五千步卒,五千弓骑拖住张遇,自己哪还有时间与他们和和气气的讲道理,非得要武力恐吓才行。

  只见邓遐皱眉怒道:

  “四十年前,洛阳方圆数百里尽为焦土,城池沦陷后,十多万百姓被胡人杀戮殆尽。

  “你们也不过是在最近几十年才被胡人迁来此地,怎能说世代居住于此。

  “如今我家主公要助你们离开关东,不受胡人奴役,去往关西之后,也将为你们分配田宅,自有好日子等着你们!

  “你们不知感恩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在此哭哭啼啼!

  “怎么!胡人将你们迁来,你们不敢反抗,我家主公要将你们带走,你们就舍不得离开了!

  “胡人刀剑虽利,我剑莫非不利!”

  众人畏惧,不敢再有怨言,在五千骑兵的胁迫之下,只得扶老携幼,跟随邓遐西行。

  翌日,邓遐的信使策马回到晋营,向桓熙禀明情况。

  桓熙闻知消息,大为欣喜,此前在弘农郡迁走八千户,新安县迁走近三千户,如今邓遐扫荡十县,又为自己掳来两万户,此行收获已经超过了三万户。

  当杨安在与杜郁交接后,领着五千步卒一路急行军,赶到晋军大营后,桓熙终于长舒一口气。

  身边有了一万精锐步卒,哪怕张遇真的出城,桓熙也能坚守营寨,等待邓遐回援。

  毕竟洛阳虽有三万守军,但战斗力参差不齐。

  若非担心匈奴弓骑没有晋军枪骑的掩护,在战场上派不上大用场,自己陷入骑兵方面的劣势,桓熙还真的不怕与张遇在城外会战。

  桓熙当即决定,率领将士佯攻城池,使得张遇不敢出兵拦截邓遐。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九月下旬,在僵持半个多月后,晋军步兵大阵终于来到了洛阳城下,而五千匈奴弓骑则依照此前的旧法,以草木覆上军服充数。

  张遇望见城外有步兵大阵,又有一两万骑卒在远方压阵,哪怕明知道邓遐此时在迁走他治下的百姓,也不敢出城接战,只在心里计算着时间。

  想来,自己拖了桓熙这么久的时间,苻健的援兵也应该快要到了。

  殊不知,桓熙同样也是在拖他的时间。

  在桓熙驱使民夫们将洛阳西侧的护城河填埋后,洛阳攻防战终于打响。

  然而,由于晋军并非真的是要强攻洛阳,只是小打小闹的佯攻。

  因此,晋军虽然损失了不少的攻城器械,但将士却并没有多少伤亡。

  对不起,更新晚了,下午去输液去了,所以晚了几分钟,晚上还有一章,在十二点前。

第120章 时间紧迫

  随着晋军如潮水般退去,洛阳城头响起了守军庆祝胜利的欢呼声,但张遇却眉头紧缩。

  张遇并非初出茅庐的将军,自然能够感觉到晋军在出工不出力。

  但桓熙葫芦里究竟在卖什么药,张遇不得而知。

  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

  以前还能说桓熙面对的对手都是诸如石苞、张重华之类的人物,不足以真实体现他的水平,但在河套一战,能够击败苻雄麾下的三万步骑,收服铁弗匈奴,足以使天下人侧目。

  毕竟苻雄不是石苞,这么些年随父征战,早就在关东闯下了威名。

  既然桓熙并非庸人,必有其深意,但张遇始终无法洞悉,为此苦恼不已。

首节上一节100/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