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第66节

  这不知是谁道的一声轻语直接将在场一众清军将领的想法摆在了明面上。

  下一刻一众灰头土脸的清军将领都看向了张仲举。

  “这……”

  看着周围眼巴巴望着自己的众人,张仲举很慌。

  他其实也很想投降,但是他又担心一旦投降自己小命不保。

  虽然他是汉人,外面的明军也是汉人,但他现在可是蛮清的闽浙总督,妥妥的蛮清高官啊!

  与蛮清鞑-子们有着血海深仇的明军会放过他吗?

  “大人,投降吧!我们不是明军的对手啊!”

  “大人!投降吧!”

  打不赢,打不过,再打下去只会被明军当成鸡仔儿一样杀光。负面情绪被无限放大的一众清军将领你一言我一语喊着要投降。

  而且这些人看张仲举的眼神也是变了又变。

  如今已经开始向着你不让我们投降,我们就抓你去向明军投诚的方向变化了。

  张仲举也意识到了可能会兵变的危险,加上如今也确实没有其他办法了。

  最终,他还是苦着脸点了点头。

  “降了吧~”

  ……

  当张仲举下令福州城向明军全面投降时,远在京师,慢了不止一拍的糠稀大弟这个时候才收到了海澄城破,施琅被斩首示众的消息。

  虽然糠稀早就已经预料到了施琅可能已经凉了的事实,

  但这种被明军打脸,被已经死去又复活过来的明军打脸的现状依旧是让他脸色黑如锅底。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大殿之上充斥着糠稀的咆哮之声,而那封送来奏报则已经成了发泄之物被砸到了某位倒霉大臣的脸上。

  “皇上息怒,如今朝廷十数万大军已经向福州方向开拔,待大军抵达福州之日那前明余孽自然随之灰飞烟灭。”

  保和殿大学士杜立德跪在地上说道。

  因为接二连三的坏消息让糠稀对杜立德的信任下降至冰点。

  他没有理会杜立德而是重新坐回了龙椅之上。

  糠稀不是傻子,这连续的加急奏报上都提及了明军火器犀利,攻城伐地凶猛异常。

  而凭借着这些火器,明军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拿下了城池。

  虽然他依旧想不通,明军到底装备了什么样的火器才能仅用一天时间便拿下了同样装备有火枪火炮的海澄城。

  但他也意识到了这火器化部队的可怕。

  而且海澄城被明军一天拿下,那么福州城……

  如果福州城被破,那十多万的剿明大军……

  糠稀越想越觉得惊悚。

  这大好江山怎么就冒出了这么一群煞神来!

  沉思了良久后,糠稀意识到了大清必须立刻加强火器化部队的建设,而自己手底下貌似正好有这么一个火器方面的人才。

  这位不仅搞出来了冲天炮(可以看作迫击炮),而且还搞出来了能够连续射击28次的连珠火铳来。

  虽然后者因为造价过于高昂被他弃用,但这也足以说明戴梓此人确实是位人才。

  于是他站起身来,看向了大殿内的众官员喊道:

  “戴梓,戴爱卿可在?”

  没人应答。

  糠稀又喊了一次。“戴梓,戴爱卿可在?”

  这一次倒是有人答话了,但答话之人却是礼部尚书顾八代。

  “皇上,戴侍讲于半年前就已经被您流放到宁古塔去了。”

  经这一提醒,糠稀总算是想起来了,

  半年前南怀仁在他面前弹劾戴梓私通东洋,于是乎戴梓便被他流放至宁古塔去了。(资料显示南怀仁卒于1688年,戴梓是1691年才被流放,而戴梓之所以会被流放就是因为南怀仁的诬陷。所以其中有一个记载有问题,然,遇事不决,架空历史)

  原本南怀仁便是负责督造火器一事,可这前脚刚把戴梓流放,后脚南怀仁就病死了。

  这就造成了所以现在朝廷里并无人主持火器督造一事。

  糠稀有些后悔,不该轻信南怀仁的话的,搞的现在他手底下连个精通火器的人才都没有。

  少时,他想了想开口道。

  “拟旨,经查,原翰林院侍讲戴梓,私通东洋一案是为诬陷,通奉大夫南怀仁嫉其才华,恐其官职有失,故捏造事实陷于戴卿,现真相落定,恢复戴卿翰林院侍讲官职,同时兼虞衡清吏司郎中!掌工部军器督造之责。”

  因为南怀仁这比利时人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病死了,所以康熙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毫不犹豫便将锅扔到了死人头上。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巧合。

  康熙为找个理由让戴梓回京督造军器而扣在南怀仁头上的锅,竟然与真相分毫不差!

  另外,因为接连传回来的奏报中,明军的表现过于亮眼。这让康熙不得不怀疑等朝廷大军抵达福州时,福州到底还在不在。

  因此,为了防止各省剿明大军再次出现意外。

  于是糠稀下令派出轻骑拦截各省剿明大军,改目的地福州府于衢州府先行集结。

  待摸清明军真实情况后,再做定夺。

  不得不说,在连续吃了几个大亏后,康熙对待知之甚少的明军已经越发的谨慎了。

  不过这对于明军来说貌似也没什么坏处。

  自收-复-台-湾以来,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是在赶路,不断的赶路,随后便立即投入到战斗中。

  虽然明军的伤亡并不大,但连续的战斗同样同样让所有部队都疲惫不堪。

  部队需要休整。

  而且明军虽然已经歼灭了福建清军主力,但实际控制的地方却只有厦门和福州。

  其余的大片地方都还空着等着他们去接收呢。

  ……

第109章 新币设计

  福州战事结束,远在定天府的朱和埸收到了李振华发回来的缴获500万两白银的消息。

  然而还没等他高兴多久,又一份电报传了回来。

  “蛮清为封堵闽江水道,强抢民船超百艘,预计赔付白银超200万两!”

  拿着这封电报,朱和埸的脸色变得相当难看。

  沉船封江,学老-蒋?这是哪个大聪明给出的主意。

  老蒋水陆两军多少都还能抵抗还能挣扎一下,你这实力悬殊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纯粹就是给他找事啊!

  而且还200多万两白银!

  这已经占了福州城收获的一半了!

  玛德,鞑-子留下的烂摊子还要他来擦屁-股,而且还不能不擦。

  对于下达这命令的蛮清狗官,朱和埸可谓是恨得咬牙切齿。

  毕竟这些原本可都是他的钱啊!

  另外,李振华拍回来的电报中还提到了清军降兵的问题和投降的蛮清官员问题。

  因为南门一战,福州八旗兵基本被屠了个精光,加之胡启元也提前凉凉,蛮清官员、绿营的投降并没有受到阻拦。

  因此,福州城的清军降兵达到了1万多人,算上之前在厦门方向俘虏的清军,清军降兵已有两万多人。

  这些绿营降兵自然是不可能全杀了的,真要是这么做了,以后的战斗恐怕也不会有绿营兵愿意投降了。

  毕竟横竖都是个死,那何不死前再拼一把,争取拉个垫背的?

  而且大明都已经没了这么久了,最初的那批由明军降兵组成的绿营兵现在也都已经老去,换成了他们的子侄辈顶上,这些人倒也罪不至死。

  但父债子偿,他们死是不用死了,但依旧得为父辈赎罪。

  因此朱和埸准备以这些绿营降兵以及以后的清军降兵成立一支建设兵团,让他们去西……让他们负责新大明的各种基础建设。

  至于那些投降的蛮清官员?

  “来人!给李将军回电。”

  “对清军降兵进行全面审查,过往有为祸百姓者依罪判罚,其余人员集中看押,并以其为基础成立建设兵团。”

  “对收复区域投降蛮清官员进行全面审查,为官清廉者留用,其余人员依罪判罚!”

  “收复区域转由军管,有为祸作恶者从重判罚。”

  “举行科举考试,由民间选拔招录州府以下地方官员!”

  朱和埸一连下达了数条命令。

  关于官员方面虽然他前面说了为官清廉者留任,但几乎都不用想,这能够留任的官员绝对是少之又少。

  所以他这后面才出了个招募地方官员的考试来。

  考试的内容自然也不可能是八股文。

  这种注重形式,禁锢思想,而且完全不考民生政事的文章,除了培养学子德行外几乎就没啥作用了。

  而且这些学了那么多四书五经的官员最终不还是变得一个比一个能贪?

  新的科举考试将主考申论和行测,四书五经则不再作为主要考试内容,虽然这对于那些学了一辈子八股文的书生们可能不公平,但时事如此,大明已经不需要张口闭口之乎者也的酸儒了。

  倒是那些茹毛饮血的欧洲强盗需要这些。

  等以后有能力了,就把那些不会变通的酸儒全部派出去,让他们去好好教化那些欧洲强盗,让他们也好好学学圣人之道。

  ……

  给李振华回完电报后,朱和埸立刻开始着手设计起新的钞票来。

  新钞票的单位面值最小为一分,这就相当于十文钱了。

  往上便是五分,一角,五角。等值于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

  这些钞票的背面图案为大明的山川河流,而正面则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型神兽图腾。

  而更大面额的一元纸币,背面为腾飞状五爪金龙,正面则是朱大皇帝那英俊神武的圣颜。

  自诩大明救世主的朱大皇帝,觉着自己的功劳怎么着也够得上上钞票了吧。

  当然,一元纸币并非最大纸币面额,再往上还有十元和一百元的大额钞票。

首节上一节66/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