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第123节

  虽然距离远他们看不到对方的旗帜,但现在的情况再结合之前的情报。

  明军!他们真的来了!

  ……

  大明两个王牌主力师进攻由两万余八旗兵驻守的天津城。

  这战不说碾压吧,至少也算得上捶枯拉朽。即便这些所谓的八旗精锐已经换装了新式步枪,配备有部分城防火炮……

  因为神火飞鸦火箭炮精度太差的缘故,这款在广州攻城战中大发神威的武器在这里没法儿使用。

  但明军除了火箭炮外,还装备有更多的常规火炮。

  当总攻命令下达后,两个师的配属炮兵开始喷吐怒火,震天憾地的巨响中各口径炮弹如同雨点般向城墙砸去。

  刹那间,城头上砖石崩裂,断肢横飞。

  八旗老爷们哭了。

  激射的爆片,横飞的砖石,无数的八旗老爷咋巴眼儿间就交代了自己。

  虽然他们也有城防大炮,但这大炮的威力和明军的大炮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他都不是一个等级。

  而且他们这边刚一开炮,明军炮兵铺天盖地的反击就已经砸了过来,才开战没多久,城墙上的城防火炮就已经被清理一空。

  火炮没了,剩下的就是纯挨炸了,但空荡荡的城墙上又哪里来的地方可躲。

  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下,城墙上的八旗兵被炸得抱头鼠窜。

  尤其是八旗新军,这支老的老,少的少,训练没有,士气为零的八旗精锐部队在轰炸之下变成了无头苍蝇。

  混乱的城墙上八旗新军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他们手里的烧火棍,不对,是步枪,唯一的作用就是支撑他们在乱跑之际不至于摔倒。

  而最早组建的八旗部队虽然没好到哪里去,但这些人至少有拿枪反击的。

  只是这效果嘛,也就是个聊甚于无的水平……

  转进是不需要有人教的。

  当明军的金属风暴封死了城头轰开了城门时。

  八旗老爷们无师自通领悟了这项天赋技能。

  依旧是八旗新军领头,吓破胆的新军老爷兵们毫不犹豫丢下伤兵丢下阵地从城头上逃了下来。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人下来的比较快。

  比如说在爆炸气浪的帮助下,嗖的一声,哇哇乱叫着就飞了下来。

  只是着陆姿势没那么标准,可能屁-股着陆,可能脑袋着陆。

  在八旗新军的带领下,原本稍有战力的老八旗也加入了转进行列。

  见此情形一名心高气傲的老八旗将领被气得跳脚大骂,直呼要上书朝廷解散新军。

  然后,他就被不知道哪儿飞来的子弹给开了瓢……

  明军是早上八点开始攻城的,清军是十点弃城转进的,前后不过两个小时!弃城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这其中明军火力凶猛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八旗新军的拉跨同样起到了不小作用。

  ……

第197章 国之柱石杜立德

  “八百里加急,行人速让!”

  “八百里加急,行人速让!”

  又是一骑腰挂黄色令旗的士兵冲入了北京城,惊起一片鸡飞狗跳。

  自昨夜开始,这已经是入城的第三名传令兵,如此频繁的军情汇报让民间出现了不少议论声。

  有人说是北边的罗刹国又在边境闹事了。

  也有人说是哪里又出了一名打着朱三太子闹事的乱匪。

  当然,议论最多的依旧是明军是不是已经打过长江了。

  不过不管民间如何议论,此刻的蛮清朝廷都已经没心思去管了。

  因为骑兵不仅将天津失陷的消息传了回来,同时送来的还有明军登陆部队的数量。

  足足30万大军!

  蛮清的探子们持续保持正常发挥,又一次给明军人数多加了一点点……

  “30万大军!30万大军!诸位爱卿此事我们该如何应对?”(太子和监国都可以称爱卿)

  金銮大殿上“文武兼备”的胤已经镇定不了了,他左右踱步,慌乱的看着底下的大臣,希望从这些人那里得到应对之法。

  但这群酒囊饭袋让他们捞钱还可以,要他们在军事上出谋划策?

  微操大师常校长都能吊打他们一群。

  一时间,大殿上冷了场。

  事实上昨天晚上胤紧急召集大臣时就已经商议了应对明军的对策。

  即对明军进行沿途袭扰,以争取时间收拢兵力回防京师。

  那时所有人都认为明军主力部队还在长江以南,这支在大沽口登陆的部队人数应该不会太多,只要争取到足够时间给他们收拢兵力,以直隶地区三十几万八旗精锐去应对这些明军,应该问题不大。

  但谁也没想到明军人数会如此之多!

  胤慌了,大臣们也慌了。

  “殿下,要不,我们去盛京避暑?”

  兵部尚书纪尔他布提出了自己的高见。

  纪尔他布是跪在地上说话的,他并没有抬头但仍然感觉到他这话刚一出口,就有无数道目光便落在了自己身上。

  避暑?神他妈避暑!

  受小冰期的影响,此时全球气温平均下降了1度,陆地气温下降了3-5度,虽然现在才八月末,但北京的白天最高气温也就20,和热基本就不沾边。

  说是避暑,实际上就是弃城而逃!

  “纪尚书,你兵部耗费粮饷无数,八旗新军组建至今要枪给枪,要钱给钱,如今明匪来袭,你不思杀敌报国竟唆使殿下北逃!你究竟是何居心!”(所以纪尔他布姓什么?)

  大学士杜立德这时跳了出来义愤填膺道。

  讲真,当纪尔他布说出去盛京避暑时,胤心动了。

  原本他都已经打算半推半就应了纪尔他布的建议了,结果杜立德跳了出来。

  好好的北巡避暑被这老东西说成了出逃!

  这让他还怎么出…避暑!

  胤恶狠狠的看了一眼杜立德。

  这没眼力见儿的老东西,等他登基立刻就让其滚蛋。

  “咳咳,纪爱卿,北巡盛京避暑的事儿先放一放,眼下还是先商议如何应对这来犯的明匪吧。”

  杜立德的发言给北上盛京定了性,即使是胤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轻易就顶上个弃城而逃的名声,因而此事只能暂时作罢。

  一众大臣们也在此时集体装起了鹌鹑。

  当然了,人群中也有例外,比如说蛮清脊梁杜大学士。

  此刻他看着集体装鹌鹑的一众同僚,一脸的痛心疾首。

  和这么一群虫豸同朝为官,还怎么消灭明匪!!!怎么治理好国家!!!

  “殿下,明匪凶悍依靠的不过是火器犀利,如今八旗新军同样装备有新式火枪火炮,明匪30万人,我朝廷大军也是三十多万。

  明匪奔袭千里必然人困马乏,且火炮沉重,远距离作战难以运输,更何况明匪还要维持冗长的后勤补给线。

  反观我朝廷大军不仅以逸待劳,后勤补给,兵员武备皆占优势!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此战正是我大清给明匪重创之最佳时机啊!”

  杜大学士铿锵有力的话语回响在大殿之上,听得所有人都一愣一愣的。

  我朝廷大军原来有这么大的优势吗?

  虽然总感觉好像有哪里不对劲,但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啊!

  “杜大人,天津驻军也有2万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挡住明匪的进攻。”

  有人道出了忧虑。

  杜立德看了那人一眼缓缓说道。

  “天津虽有驻军两万,但进攻天津的明匪却有‘10万大军’,且明匪是突然袭击,即使城破也在情理之中。”

  “而现在我们则可以提前布置,明匪要想再次发动突袭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好吧,天津城弃城而逃的八旗新军为了逃脱责罚,也把攻城明军的数量多加了一点点…

  那官员没说话了,同时不少人经过杜大学士的这么一蕃鼓吹,还真就重新找回了一点自信。

  要不,逝一逝?

  朝廷大军拥有如此优逝,即便不敌,坚守应该没问题吧。

  胤也被这有理有据的说辞打动了。

  杜立德这老头儿虽然讨厌,但有时候还是有点用处的。

  “杜爱卿,既然你有十足把握,那么应对明匪大军之事,就全权交于你了。”

  秉着能用就往死里用的原则,胤直接将这抗击明匪的担子扔到了杜立德身上。

  如果胜了,那一切好说。

  要是没赢,你老东西不让本太子北巡的仇那就该一同算一算了。

  ……

  文人领兵从来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前有大宋韩琦,范仲淹,辛弃疾,后有大明王守仁,袁崇焕,卢象升。

  虽然蛮清现在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文人领兵的现象,但也是迟早的事。

  一众大臣对于胤的决定也没有丝毫反对。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有人愿意站出来挑头,那这麻烦事儿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为了方便杜立德领兵,在保有保和殿大学士的原职外,胤还给了杜立德一个直隶大将军的临时官职,同时给加授了一个太傅虚职,以节制直隶各地驻军。

  大将军是临时的,太傅是虚的,但自诩大清脊梁,国之柱石的杜立德还是毫不犹豫就接过了这担子。

  末了他又用轻蔑的眼神扫视全臣。

  “一群虫豸,且看本官如何力挽狂澜,剿灭明匪,重铸我大清惶惶天威!”

  ……

首节上一节123/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