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清楚,自己的“相父”是不会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那几个常侍被杀,一定有陈志的理由。
“咳咳”
陈志轻咳几声,又说道:“这几个人,都是杨坚、苏威他们的人,还有几个是朝廷中诸多世家的人,他们都在暗中看顾着陛下。”
他垂着眸子,眼底带着些许的无奈之色。
“从前的时候,苏威、王业都曾经是我的故友,与我一同奋力前行,维护着天下的安定,与黎民百姓的福祉,可当他们一步步的走到了这个位置之后,他们便已经丧失了原本的信念。”
“他们不再为了天下苍生而去奔波,反而是变成了为自己的私利而不顾一切。”
“这些人表面上毫无关联,但实则在内部已经勾结成了一张巨大的网。”
陈志抬起头,眼睛中带着唏嘘与无奈。
这便是痛苦之处坐在了。
他们是“陈氏”内部的毒瘤。
最开始的时候,苏威、王业、以及杨坚的父亲,都曾经是陈志的故友,他们一步步的走到现在,这些人从陈氏的势力中分裂成出来,继而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陈志其实很想要在离开的时候,将这些人全部带走,但世事没有那么简单与寻常。
他若是在年轻一些、亦或者陈湛愿意插手这些事情的话,那么一切都好说了。
但陈湛不愿意插手这些事情。
陈氏这一代除却陈湛之外,也无有什么贤才能够把控局面。
那么,当他离开之后,天下甚至还需要这些人来稳定哪怕这些人要改朝换代。
陈志不能阻止,也不可以阻止。
因为在陈氏的心中,天下苍生才是最重要的,而非是一家一姓的王朝。
陈志只能够做出一些他身为“陈志”要做的事情,可他不仅仅是陈志,更是“陈氏”陈志。
从陈志的言语中,张安年听出来了些许什么,但他最后只是长叹一口气,变得十分潇洒。
“相父放心吧。”
他的眸子中带着如同秋水一般的平和。
“世事无常,朕修道这么多年,也并非是没有什么领悟。”
张安年低垂着眼眸。
“相父已经将能为朕做的事情都做了,那么剩下的事情,便只能够由朕去做了。”
“无论是否能够成功,这都是我的命数,不是么?”
张安年嘴角噙着一抹笑容,他搀扶起来陈志,而后陪着他缓缓的走出勤政殿,继而走出这皇宫。
这是张安年第一次抵达皇宫的大门口。
他看着外面的风景,轻声感慨了一声:“这么好的风景啊,这么好的江山社稷。”
嗤笑一声后,又低声道:“我陪相父回去吧。”
“我将相父送回府中。”
站在皇宫门口的士卒神色一变:“陛下,宫外十分危险,您怎么能够以身犯险呢?”
“臣不好与太尉他们交代啊!”
张安年抬起眼眸,看了一眼这士卒,嘴角带着不屑。
然而还没等他说话,陈志便缓缓的抬起眼眸看了他一眼:“与太尉交代?”
“此乃当朝陛下,他要做什么事情,需要向太尉交代、需要向你交代?”
“来人。”
“杀了。”
“将人送到苏威府上。”
“就告诉他,我回到府中之前,要看到他。”
“若是看不到。”
此时的陈志像是一只苏醒了的猛虎一样。
他决心要用“陈志”的身份,为张安年最后做一些事情,哪怕这个事情会让他的名声有损,并且显得过于霸道也是一样。
“若是看不到的话,他便也休想看到明日的太阳了。”
那士卒眼眸中带着惊恐,然而还没等到他开口求饶,一道刀光便一闪而过,直接划过他的脖颈。
鲜血洒落一地。
张安年晒然一笑,而后搀扶着陈志缓慢的朝着镇国王府的方向走去。
镇国王府前
苏威赤裸着上身,身上肩负着荆棘跪伏在那里,他的旁边还跪着杨坚、王业等人。
此时,已然近黄昏。
周围的行人看到这一幕,都不敢停留,只能匆匆离去。
镇国王府前,三个人一声不吭。
身上都是汗水落下。
他们三人在得知皇帝出行到了皇宫前被人拦下来,并且说出了“无法向太尉交代”这样话的时候,心里就知道不妙。
一刻不敢停留,快马加鞭来到镇国王府前。
而这个时候,道卒的人甚至刚将人头送到太尉府。
他们太清楚如今的情况了。
陈志要死了,死之前他必定是要为皇帝清扫一些障碍的什么是障碍?他们这些手握大权、且心里有一些想法的人便是障碍。
同时,这几个人也十分清楚。
陈志哪怕是真的要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也不会真的不顾一切,毕竟陈志不仅仅是张安年的“相父”,更是那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官渡陈氏的家主。
当陈志的身影出现在街头的时候,苏威三人顿时都松了口气。
陈志却没有理会他们三人,只是在张安年的搀扶下缓步上前朝着府中走去,唯有在路过苏威的时候,以苍老的声音询问了一句:“汝欲行夜氏之举么?”
只是一句话,便瞬间将苏威吓得胆破。
行夜氏之举?
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身旁的杨坚,连忙想要解释,但陈志却并不听他的解释。
“便在此处写奏疏,辞去太尉之职。”
“留在京都,哪里都不许去!”
苏威低着头眼睛中迅速闪过一抹怨恨,但却转瞬即逝,不敢暴露出来,只是低声道:“下官知道了。”
待到陈志的背影消失在这府邸门前的时候,府内小厮送出笔墨纸砚,放在苏威面前,但却并不只是一份而是三份。
杨坚、王业瞬间明白了那位丞相的意思,他们想要装傻,但却最后只能长长的叹了口气。
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与丞相为敌,毕竟这位.快死了。
死之前真的做出有些什么出人意料的疯狂举动,比如直接令人将他们杀了,他们没地方说理去。
当即便开始书写奏疏,辞官。
写完之后,他们便将奏疏交给了一旁等候着的小厮。
正常的流程来讲,这三人的辞呈不是什么人都能批的,要先上奏中书门下,继而交给丞相署内吏、内吏批阅之后交给丞相,最后递交给皇帝。
皇帝三请三让挽留之后,再行批复。
但今日明显是特殊情况。
丞相署内吏、丞相、以及皇帝陛下,都在府内。
在奏疏送到府内之后,很迅速的三个章子便盖在了奏疏上。
小厮身后跟着几个士卒:“丞相有令,三位虽然已然告老,但因为对大虞的贡献巨大,所以陛下、丞相不忍心让你们归乡养老,所以便在京都养老吧。”
“三位请”
这就是变相的软禁了。
三人却不慌不忙。
谢过了小厮之后,便转身跟着士卒一同回到府邸。
陈氏府邸
陈志躺在病榻上,眼眸中带着些许的无可奈何,他本想要借着这个机会,逼迫三人露出一些“马脚”,只要三人稍微有些不对,那么他即刻便会诛杀这三人。
可是这三个人啊
就如同当年的司马懿一样,城府太深,到最后也没有给他一个机会。
他看着一旁的陈湛、以及张安年。
最后叹了口气。
声音极其复杂的说道:“我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陛下啊。”
陈志没有看张安年,反而是看着那头顶一片漆黑的床顶,低声呢喃着:“我走之后,大虞该如何呢?陛下会如何呢?”
他缓缓的闭上眼睛。
“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万岁十年,秋冬之际。
大虞丞相陈志,与世长辞。
万岁十年,冬。
寒日袭来。
杨坚在自己的府邸内老老实实的呆着,每日种花钓鱼、甚至和独孤伽罗颇为有兴致的开垦了一小片荒地,用来种植一部分蔬菜。
这样的日子也颇为闲趣。
这是他被“自愿”告老的一个月后,也是陈志逝世的一个月后。
大虞朝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便是朝堂上几位宿老接二连三或是告老、或是离去之后,朝堂空虚。
陈湛依照惯例担任“丞相”兼任中书令,而尚书令以及门下令却暂时空置是的,独孤信也被免职了。
而朝堂上的许多事情依旧在运转。
陈氏中有子弟出山,虽然并不算大才,但却能够稳住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