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31节

  毕竟是掌控这些阴私的人。

  此时此刻的司马氏府邸,十分热闹,大多数的世家子弟都汇聚在这里,院子里一片欢歌笑舞。

  荀氏的子弟也谦卑的坐在那里,等待着这座府邸的主人到来,他们都十分清楚,从曹去世、加上陈英病倒的那一刻,这一场斗争的胜利就属于这位大将军了。

  在病重的陈英,拿什么跟这位大将军斗?

  诸葛恪的脸上还带着几分的无可奈何之色,他是没有想到,司马懿能够熬死曹家三代人。

  司马懿是曹操时期的老臣子了,那个时候司马氏就十分受到曹氏的信赖,而后等到曹丕登基,借助着“九品中正制度”这个东风,司马氏更是开始膨胀起来。

  诸葛恪无奈的看着周围坐着的众多子弟。

  又忍不住看了一眼一旁的司马昭等人,为何司马氏的下一代就这么争气呢?他们诸葛氏的下一代好像都不怎么景气,看着就十分的平庸。

  当然了,这个平庸是相较于司马氏的下一代以及他们这一代来说的。

  “诸葛兄”

  司马懿慢慢悠悠的在司马昭的搀扶下,走到了诸葛恪的身旁,他眯着眼睛,浑浊的双眼里面有着的全部都是“得意”与张扬。

  他并不打算隐瞒自己的计划。

  毕竟在他的计划中,诸葛氏还是有一部分“戏份”的。

  “诸葛兄如此聪慧之人,想必不用我说,你也能够猜测出来我寻找你是为了什么吧?”

  “只是不知道诸葛兄是否愿意?”

  司马懿的笑容和善,像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平凡老头子一样,但诸葛恪并不会被他的外表蒙骗,他十分清楚自己的这位“同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这是一头穷凶极恶的“狼”。

  与狼共舞、与狼合作,必定最后会遭受到狼的反噬。

  所以诸葛恪只是沉默着,在他沉默的时候,司马懿却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拉拢”,他只是淡淡的开口说道:“我能够许诺给诸葛兄的,一定比小皇帝能够许诺给你的多。”

  “我同样是世家,自然是知道世家最想要的是什么。”

  他用充斥着诱惑力的语言,一字一句的说着那好像十分寻常的条件一样,但从诸葛恪的神色变换来看,可以知道那不是寻常的条件,他甚至让诸葛恪本人都觉着十分惊讶,甚至觉着诸葛氏的支持值这个价格么?

  等到司马懿停下口中的“许诺”,或者说“诱惑”的时候,诸葛恪依旧陷入在沉默当中。

  然而说出这些诱惑的人并不着急,只是说道:“诸葛兄可以再想一想毕竟这是大事,天大的事情,哪怕诸葛兄今日出了这个门之后,选择拒绝与老夫合作也不要紧。”

  “这些都是小事。”

  这些都是小事?

  下意识的,诸葛恪的神色产生了些许变化,他听懂了司马懿话里面更深层的含义。

  拒绝都是小事,那么什么是大事?

  告密才是大事

  这是司马懿在警告他,不要告密,如果告密,那就成了比拒绝他更严重的“大事”了。

  长长的叹了口气之后诸葛恪才抬起头看着司马懿,事实上,在司马懿来寻找自己的这一瞬间,自己就已经失去了所谓的“拒绝机会”。

  他怎么跟皇帝说?

  说我拒绝了司马懿的要求,我忠心爱国,来投靠您来了?

  且不说泄密之后,诸葛氏需要面对的“代价”,即便只是单单的“天子”的责问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甚至诸葛恪都可以想象得到小天子的语气:“什么,大将军要造反?你怎么知道的?大将军找了你?那你们是不是谍子?”

  而拒绝之后,他们真的能够走出这间屋子么?

  有些时候,命运给的“单选题”,其实是“全选题”。

  诸葛恪以及诸葛氏想要活着出去,他们可以选择的道路就只有一条。

  那就是接受司马氏投来的橄榄枝。

  选择与司马师同流合污,继而掌控朝政大权,威逼曹魏天子禅让,禅让给司马懿。

  这是他们唯一的活路。

  “不必考虑了。”

  他停顿了一下后,看着司马懿说道:“诸葛氏,选择大将军便是了。”

  诸葛恪在大魏的地位并不算太高,比如像是他那个弟弟在蜀汉一样,但他却掌控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兵力朝廷禁卫军,或者说是“御林军”。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懿一定要拉拢诸葛恪的原因之一,唯有掌控了御林军才算是掌控了皇宫,才算是掌控了长安城。

  

  而掌控了长安城,就意味着他们所谋划的事情成功了一半。

  陈府

  陈英病重并非是伪装的,而是真的病了。

  将近半个月的修养,他的身体已经恢复了一部分,但恢复的并不算多,这个时候听到司马氏的动作,他倒是没有生气,只是轻轻的叹了口气,脸上带着些许感慨的神色。

  “当年文帝便觉着他会谋逆,只是在文帝离世的时候也没有见到司马氏动手;后来到了明帝时期,明帝也觉着司马氏会谋逆,可惜的是他也没有等到。”

  “如今,司马懿终于露出了他的真面目。”

  “他恐怕是觉着,如今朝堂上下,他已经可以尽数把控了吧。”

  说完这句话后,陈英轻咳两声,脸上还带着病态一样的苍白之色:“不过这些世家确实是一个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将他们解决掉,之后的事情还真的不太好做啊。”

  沉思了片刻后,陈英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给天子。

  等到绣衣使者离开之后,一旁的小厮才走到陈英的身边,脸上带着担忧的神色:“先生,您还是不要操劳这些事情了。”

  “扁鹊先生说了,如果您现在放下那些事务,一心养病的话,还可以再有一年的寿数,若是继续这般操劳下去,恐怕.”

  后面的话语,这个小厮并不忍心说。

  而陈英则是心知肚明。

  他摇头叹气道:“不过是半年的时光而已,一年之后离世和半年之后离世有什么区别么?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一个死字而已。”

  陈英站在那里,眼神中带着些许漠然的神色。

  他要在离世之前,将一切都谋划好。

  正统三十一年。

  大魏丞相陈英在病重了一个月之后,身体迅速的恢复了原有的样子,并且开始出现在朝堂上。

  同月,天子拜陈英为师,称陈英为帝师,位居三公之上。

  而陈英的回归也让一些原本摇摆不定,但已经开始投向司马懿的臣子们变得继续摇摆起来。

  但这并不能够影响一些事情的发生。

  而接下来这件事情却让朝堂上那诡谲的风波暂停了一段时间。

  正统三十一年末,陈英回到了官渡陈氏的祖地,也就是官渡城中祭拜先祖。

  这本是一件寻常的事情,但却因为跟随陈英一同前去的人而变得非同寻常大魏天子隐瞒着所有人,跟随陈英一同回到了官渡城中祭拜。

  司马氏因为这件事情而暂时停止了暗中的搅动风云,还是那句话陈氏的子弟并不可怕,但是陈氏很可怕。

  在没有搞清楚陈氏这是否是表态支持曹氏之前,司马懿决定自己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毕竟他最不怕的就是“等待”与“忍耐”了。

  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个猎物落入自己的“囊中”,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去冒险。

  官渡城中

  曹髦看着周围的景色,脸上带着些许赞叹的神色。

  他没有想到官渡城竟然是如此一座恢弘而又繁闹的城市,他从未曾出过琅琊,一直以为琅琊便是天下最大的城市了,可琅琊恐怕不如官渡城的一半!

  他像是一个寻常后辈一样,慢慢的搀扶着陈英在这街道上走着。

  一边走,还一边询问着说道:“老师,您为何要带我去陈氏的祠堂祭拜呢?仅仅只是为了震慑司马氏么?”

  他有些疑惑的说道:“可,这并不能够震慑太长时间吧。”

  “只要司马氏的人有心,很快就能够查探出来,这一次陈家主之所以会让我们进去祭拜,不过是看在您的面子上,陈氏也不可能支持曹氏的。”

  陈英只是咳嗽了几声,他看着身旁的曹髦,微微摇了摇头,却并没有将陈氏祠堂的神异告诉曹髦。

  陈氏祠堂中,有先祖赐予的宝物镇守。

  这是在过去的几百年时间内,陈氏的人慢慢发现的一件事情。

  他并不知道那件宝物的具体作用,但这些年来他们也总结出来了有些祭拜过陈氏祠堂的人与其余人进行“约定”或者什么别的牵扯很深的行为时,会将“因果”加深,继而达成“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有效措施。

  他们将这件宝物称之为“举头三尺有神明”,但却并不知道具体功效到底是什么。

  这一次,陈泽熙会同意陈英的请求也让他很惊讶,毕竟陈氏几乎从不让外人祭拜的,即便上一次颍川陈氏的人来攀关系,也不过是请他们在不重要的小祠堂祭拜了一下而已。

  “走吧。”

  陈英颤颤巍巍的说道:“回琅琊!”

  陈氏府邸

  看着陈英两人离去的背影,陈泽熙有些不解。

  “为何先祖会授意,允许曹髦进入祠堂祭拜?”

第403章 人在做

  陈泽熙对于这件的确十分困惑和不解,他从陈朱楼的手中接管了陈氏之后,的确是听陈朱楼讲述了陈氏家主一脉的“使命”。

  也知道了陈氏的“神异”。

  说实话,对于陈朱楼所说的事情,陈氏中的其余子弟也都是有些了解的,也正是也这种原因,所以陈氏的子弟们才会看起来那么的“放松”。

  毕竟,传承了五百多年的世家中怎么可能没有几个顽劣的子弟?

  怎么可能都是一心为民的子弟?

  怎么可能都是能够约束自己子嗣,不让他们胡闹的长辈?

  就真的一个符合人类本性的子弟都没有?

  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这种家族真的存在,那么这就是违背人本性的存在了。

  陈氏的子弟们之所以五百年如一日的像是如今这般生活,正是因为他们都隐隐约约听闻了“陈氏”的“神异”,以及“桃花源”的存在。

  他们不知道“桃花源”的具体名称和作用,他们以“祖地”代指。

  “死亡并不是陈氏的归宿”。

  这句话在陈氏子弟中并不是什么秘密,但他们也明白的知道另外一件事情,并不是所有子弟都能够进入到桃花源当中。

  那么,什么人能进入桃花源中永生不死?能够逍遥快活的当神仙?

  所有人都想到了“祖训”与“家规”。

首节上一节431/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