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陈英或者说陈氏登高一呼,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能让天下人、诸多世家表示对陈氏的支持。
哪五个字?
“陈氏要称帝”。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五个字,陈氏即刻就能够登上天子的位置。
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是跟你开玩笑的?
所以在陈英入宫的时候,曹不仅没有像是世家们想的那样开始对付陈英、诘问陈英,反而是对陈英的怀疑降低,对世家的怀疑增多了。
所以说,曹是一个最合格的、最像是皇帝的皇帝。
皇帝的多疑针对所有人。
陈英入宫的时候,本来的想法也是和世家们想的差不多。
“怀疑我?那老子不干了。”
但等到真正入宫之后,曹那么恭敬的开口称“叔父”,然后直接了当的说自己受了奸臣的蛊惑,所以才请他入宫,如今见到他入宫已经想明白了,这都是世家子弟的奸计,并且诚恳的致歉
就像是一拳打进了棉花里,陈英心里的怒火也消失了不少,于是两人都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气氛就缓和了不少。
真正让气氛变成如今这个“叔侄相宜”的,是陈英当年与文昭皇后相识,也知道一些曹丕与文昭皇后的旧事,偶然之间提及,曹却十分喜欢听。
日落西山。
司马氏府邸中的人们从白天等到傍晚,几乎是等了一天的时间,然而宫中还是没有传出来消息,他们的脸色也从激动兴奋变成了迷茫困惑。
这是怎么回事?
而低着头的司马懿则依旧是坐在那里,眼睛中闪过一抹不屑。
曹这个小天子比他的父亲还要奸猾的多,只怕在陈英入宫的一瞬间就已经想明白了事情,并且低头挽留了陈英,而陈英那个家伙,只要曹的态度软化、并且恭敬,他也一定不会再生气。
这就是君子可以欺之以方,陈英便是一位君子。
这些人想要用这种雕虫小技对付陈英,简直是异想天开,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觉着陈英会走,也没有觉着就这么简单,就能够对付的了陈氏的人。
在荀攸等人找自己来的时候,他只是觉着荀攸是老糊涂了。
陈氏或许太久没有亮出爪牙了,所以这些人已经忘记了陈氏的强大。
院落外的脚步声再次响起,院子中的人纷纷偏过头看那来人,只听来人低声道:“启禀大将军,丞相已然出宫回府了。”
一旁的王仲问道:“什么神色?天子是否有诏书下达?”
那小厮声音有些低了。
“丞相神色十分愉悦,像是遇到了什么好事。”
“天子下达了诏令,加封丞相为一品紫金光禄大夫、加一品上卿大夫、赐万金、赐御制紫金麒麟服。”
一连串的加封让院子中的所有人都略显茫然。
小天子没有跟陈英斗起来?
反而是加封、赏赐无数?
沉默震耳欲聋。
正统十二年,大魏的世家们也好、司马氏也好,好像都开始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只是兢兢业业的发展起来大魏的势力。
而曹逐渐的长大之后,则是开始对大汉、大虞的土地产生了兴趣。
一时之间,战火再次兴起。
只是曹魏与大虞之间,还是间隔了一个大汉,所以大汉与大魏之间的战争是最多的,有些时候,甚至上一场大战刚刚结束,另外一场小的战争就开始了。
这是谁也没有办法阻止的事情。
而就在这样的情形中,司马氏的力量也逐渐强大了起来。
司马昭等人全都是在军中为将,一时之间,除却曹爽等人掌握了一部分的兵权之外,大魏的兵权几乎全都被司马氏的人掌控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大魏如今的武将凋零了不少,唯有曹爽还算是一员大将。
正统十三年到正统二十四年,这十一年的时间里,大汉与大魏之间的战争连续不断,大汉那边丞相诸葛亮也是数次东伐,想要将大魏攻打下来后再去对付大虞。
而大魏这方面则是在曹的指挥之下,以司马懿、曹真、曹爽等人抵御住了诸葛亮的进攻,并且还有余力反攻,双方打的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就在大魏的实力蒸蒸日上,而司马氏的势力虽然猖獗,但却被曹压制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
天子病倒了。
正统二十五年的冬天。
曹躺在床榻上,眼睛中带着茫然。
他如今才多少岁数?三十来岁?
怎么就会即将病逝,熬不过这个冬天呢?
他有些想要暴怒,但却不知道该朝着什么人发怒,他只是有些低声的喃喃自语道:“曹丕啊曹丕,你留给我的江山,你让我守住的江山”
“我怕是守不住了啊。”
曹闭上眼睛。
司马懿这个老贼,熬死了自己的祖父,又熬死了自己的父亲,现在自己都已经死了,这家伙怎么还是活蹦乱跳的?
一些事情正在发生。
第401章 找陈公救我!
谁都不知道为什么司马懿这么能活,但人们也都知道,这或许是注定的。
苍天不会为了谁而改变,而世上的事情也不会因为而推移。
这便是世道,这便是历史,这便是一切的根源。
正统二十五年的冬天。
在一片痛苦的哭声中,大魏的第二位天子或者说第三位天子曹,在这个冬天缓缓闭上了眼睛。
大魏天子崩,而朝廷内外的事情并没有太多改变。
因为从正统二十三年开始,曹因为身体的缘故,就已经将朝政逐渐的交到了丞相与大将军的手中,而他则是在朝廷上把控一切。
在大魏天子曹逝世之后,他留下了诏书,令皇太子“曹芳”即位,成为大魏的下一任天子。
并且在临终前将朝中上下所有的权力交给了陈英,并且将军队的权力一分为二,一部分由陈英掌控,另外一部分则是由司马懿掌控。
实际上,曹临死之前,曾经想过在死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将司马懿也带走的,但.
在正统二十五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也正是这件大事导致了曹睿不仅不能够杀死司马懿,反而是要将军队的一部分权力交给他。
正统二十五年,大汉伐魏。
这是大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攻伐魏国,在正统十二年到正统二十五年的这十三年时间内,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魏国的攻打。
诸葛亮在打仗方面并不算十分擅长,但他却知人善任、而且对于内务十分精通,并且这位是天下最顶尖的谋士之一,他所带领的军队中还有这世上最一流的将领。
在这种情况下,大魏方面能够对抗诸葛亮的人并不多。
或者说只有两个人才有这么全面的能力。
其一,大魏丞相陈英。
其二,大魏大将军司马懿。
那么,让谁去对抗诸葛亮?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司马懿。
总不能让陈英去对抗诸葛亮吧?这并非是说陈英的能力不如诸葛亮,是因为如今魏国朝堂的局势太过于暗潮汹涌了。
若是此时杀了司马懿,转而让陈英去对抗诸葛亮,那么在陈英离开琅琊的时候,恐怕就是大魏改天换日的时候了。
相较于未来的风险来说,眼前的危机才是最恐怖的,因为如果不把眼前的事情解决掉,那么日后的“前途”即便是再怎么宽广,对曹氏的皇族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就是为何不杀司马懿的原因。
而正统二十六年的春天,在冬天降下覆盖了整个魏国的雪花融化了之后,整个魏国都变得十分清晰了。
大魏天子曹芳登基之后并没有对朝廷的人事关系进行多大的更改,反而是继续励精图治,继承了曹留下来的一系列政策,而这一系列政策则是将整个大魏的发展推向了更高潮。
正统二十六年,大汉的丞相与大魏的上将军相互攻伐,两方势力谁也不肯退却。
诸葛亮一心北伐,想要兴复汉室,而司马懿则是知道自己要拖足够长的时间,他不能够那么快的解决掉诸葛亮这个心腹大患,因为他自己也是曹氏的心腹大患。
如果诸葛亮死了,那么第二天死的就是他。
他如今还没有做好准备,做好那个直面陈氏与天命的准备,他必须是小心翼翼的等待着。
正统二十六年的时候,大汉与大魏两方攻伐,而在西边的大虞则是埋头发展。
大虞的天子张成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其中有鼓励农业发展的,也有鼓励工匠、商人等发展的,他从来不会打压任何一个方面,并且还对那些看似卑贱的事情大加鼓励,甚至亲自去尝试、学习。
大虞皇宫的内部,天子专门让人开垦出来了一片用来种植的菜地,并且不是那种平日里也不怎么来,只是用以看的“帝后耕织园”,而是那种每过几日都会来仔细照料的真实土地。
除此之外,天子还将一座宫殿划分出来,用以做一些“工匠”所做的“瓷器”、“研究”等东西。
在皇宫之内,他和皇后仿佛就是两个寻常的、普通的黔首一样。
正统二十七年
大汉丞相诸葛亮在和司马懿的战争中,彻底的被司马懿给弄的没办法了。
这个时代虽然已经开始使用“兵法”,但在某些方面还是较为“讲礼”的,比如司马懿悬挂着免战牌,大汉方面就真的不再出兵,而是令司马懿等人休养生息。
大汉丞相为了逼迫司马懿出兵,将女人的衣物、裙子送给了司马懿,嘲讽他像是一个女人一样不敢应战,甚至还让前来的人特意温和的嘲讽。
这样的目的很简单,逼迫司马懿出兵。
司马懿是怎么做的呢?
他穿着女人的裙子,站在两军阵前,跳了一支舞蹈。
除却有点不好看、有点苍老、有点丑、有点令人不适之外,其余倒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司马懿便这样一日日的拖着。
当然,他不是白白的在这里一日日的等着,而是他的“手段”正在进行,是需要等待和时机的。
正统二十六年的秋天,大魏天子下了三四封诏书,询问司马懿为何不敢开战,也不能退兵,这三四封诏书中的文字和语言一次比一次的锐利、直接。
而司马懿全都十分恭敬的回复,表示自己一定会退兵的,请求曹芳再给自己一点时间。
正统二十六年的十一月。
长安
未央宫中
刘禅拿着一个蛐蛐正趴在地上看着玩,他的身旁,常侍“黄皓”一脸正经而又带着几分谄媚的站在那里,让人感觉他既像是一个好人,又像是一个坏人。
“陛下陛下”
他跟在刘禅的身后,脸上带着恭敬而又从容的笑意:“陛下,前线传来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