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时期适合公有制改革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天下的土地大多数被六国贵族所掌握着,实际上黔首手中并没有多少,而始皇帝若是将土地收归国有,那么便能够一定程度上掌控民心。
而依照始皇帝的威严,秦国内部的贵族们大概率是不敢造反的。
至于六国贵族?
他们本就是敌人。
而后,只要将土地照常发放,顶多是加一个使用期限,再加上金银赔偿,当时秦一统天下后的混乱状况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最重要的是,将这些土地收归国有之后,始皇帝、或者说秦王宗室承诺给老秦人的土地便能够兑现。
稳住基本盘、抓住六国民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书同文、车同轨等大一统措施,秦很快就能够将天下安顿下来,之后慢慢的收拾那些隐藏着的六国贵族。
而明末适合推行“公有制”的原因则是因为,这些土地大多数在地主阶级手里,土地兼并已经十分严重。
更为恐怖的是,这些地主阶级实际上是“投降派”。
比如晋商八大家。
比如那些站在朝堂上,看似光明磊落的“众正盈朝”们。
他们的手中,哪一个没有兼并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土地?
将话说回来,此时的大汉是绝对不适合推广公有制的,原因很简单地主阶级所兼并的土地还没有达到一个顶点,他们还在螺旋的上升过程中。
历史的进程便是这样。
他们所掌握了大部分的权力,且正处于巅峰时期。
他们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王朝依旧是有利的。
大汉的人口还是太少了。
而王莽的其他政策多少也有些“朝前”,或者说是“过于理想化”了。
如今整个大汉最大的地主头子还是皇帝。
所以,不出意料的,王莽所推行的政策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这个改革进展的十分艰难。
艰难到王莽的心都开始动摇了。
而这个时候,一个更大的巧合出现了,这个巧合让王莽动摇的心再次坚定了起来,甚至变得更加快乐和肆意。
天子病重。
黄龙二十一年,在王莽的变革进行了一年了之后,天子的身体终于遭受不住他日日夜夜的荒诞而病了。
在病危之间,天子在王皇后以及王丞相的劝告之下,觉着大汉不能够没有君主。
又在两人的劝告之下,觉着前太子内心一定对自己有着无穷无尽的怨恨,毕竟是他逼死了他的母亲,且将他放逐。
于是,他将方才五岁的王皇后幼子“刘婴”立为太子,并且表示自己若是崩殂,便令太子继承大统成为天子,而令丞相、国舅王莽监国。
黄龙二十一年十月,在天子立下诏书,并且通传天下不久之后,天子崩。
谥号为“慎”,是为孝慎皇帝。
这个谥号冠在黄龙帝的身上,天下不少人对此表示不满。
何为慎?
敏以敬曰慎;沈静寡言曰慎;思虑深远曰慎;谨饬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
黄龙帝有哪一点配得上这个可以说是中意的谥号么?甚至还是中等评价中带着些许褒义的?
思虑深远?沈静寡言?
简直是笑话。
但这个谥号经由幼帝主持,太后赞同,辅政大臣而出,便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在幼帝登基之后,因为过于年幼,而太后又什么事情都听从自己弟弟的,所以便将朝政全部都交给了王莽,甚至一度废弃了中枢府令这个职位。
要知道,这个职位是当年文景时期,天子专门用来限制丞相的位置。
将这个位置废弃,无疑是将所有权力全部交给了王莽。
但.幼帝太过年幼没有发言权,太后又表示支持,谁能有办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沉默的官渡。
但官渡依旧表示沉默。
陈氏好像真的不管朝政了。
于是动荡继续。
黄龙二十一年末,丞相下诏改元为“新元”,所以次年便是新元元年了。
新元元年三月,天子下诏,加封王莽为安汉公。
新元元年四月,天子下诏,赐安汉公王莽九锡,许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一时之间,风头无两,门客众多,或可比当年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千门客孟尝君。
新元元年,改革继续。
官渡
王莽的脑子没有坏掉,所以他的改革是避开了诸王封国以及官渡的,毕竟早在先皇、甚至是更早的时候,陈氏的官渡城几乎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封国了。
他也害怕自己动了官渡城之后,陈氏就有合情合理的理由来讨伐自己了。
所以官渡城中的生活依旧。
院落中,秋水荡漾,枯萎的树木在池塘边伫立,彰显着冬日的冷肃。
陈冲坐在院落中,他的对面坐着一个方才加冠了的年轻人,正是弘农王。
二人面前摆放着一个棋盘,其上黑白子纵横交错。
刘秀微微皱眉,脸上带着好奇的神色:“依照世子的推测,王莽的变革必定失败?”
“可是为什么?”
陈冲的眸子看着那棋盘上纵横交错的黑白子,脸上的神情中同样带着遗憾和迷惑:“其实我也不知道。”
他看着刘秀的眸子,与其对视,眼睛中的单纯谁都能够看得出来。
“事实上,这盘残局并不是我摆出来的,而是家父摆出来的,他在听闻王莽的变革之后,在拙身楼中呆了三个月,出来之后便摆出了这局残局。”
“但家父对王莽的变革整体上来说是赞同的。”
赞同的?
刘秀更加困惑:“既然安国王赞同,那为什么又觉着王莽必定会失败?”
陈冲眨了眨眼:“弘农王问我,我问谁?”
他摇着头:“左右看着就是了。”
拙身楼中
陈书将手中的书籍摆放在地上,神色中带着茫然:“为何,为何?”
“依照先祖留下来的言行,应当也是赞同王莽变革的,为何最后的结果却一定是失败?”
他的周身随意摆放着无数的书籍,这些书籍全都是他这些时日翻阅的先贤经典以及一些陈氏历代的手札,甚至其中还包括了先祖陈野的一些手札记录。
陈书无法理解这件事情,所以他将自己困居在拙身楼当中。
新元三年,变革持续了三年。
天下逐渐开始对王莽有了怨言,而那位已经陷入了疯癫状态下的丞相却好似没有发觉这些一样。
他悍然发动了最后一场进攻。
他要称帝!
新元三年九月,安汉公王莽悍然废帝,而后矫诏称天子禅让。
改国号为“新”,改元为“始建国”,是为始建国元年。
同年,天下议论纷纷,刘氏诸王皆反!
幼帝在位你把持朝政是一回事,但你意图将篡夺天下,动摇江山社稷那是另外一回事!
天下战乱!
官渡城
陈书在拙身楼中迷茫的睁开双眼,他看着遥远的长安城,心中叹了口气。
这难道就是为什么王莽会失败的原因么?
他还没有看到这件事情的本质,更没有看到支持那些刘氏诸王造反的人中都有什么身影。
始建国二年,一个意料之中的人也加入了造反的阵容当中。
前太子,刘秀!
但刘氏诸王对此也没有什么别的看法,对于他们来说,在礼法上刘秀和他们已经是一样的了。
为什么?
因为哪怕王莽的这个皇位得来之不正,但先皇,也就是孝哀皇帝的皇位是来的正路啊!
孝慎皇帝在位的时候就立下诏书,并且将刘秀封为弘农王。
这么一来,孝哀皇帝成了绝嗣的大宗,刘秀和他们这些诸王一样,全都成了小宗!
一模一样的身份,一模一样的小宗。
谁比谁有资格?
更何况,这位弘农王虽然和陈氏交好,但是陈氏可没有表示对这位的支持啊!
既然如此
让开!我上我也行!
始建国三年,天下诸王动乱。
新朝皇帝王莽却还沉醉于他的改革当中,并且开始强制推广,新朝范围内的一些郡守也好、县令也好,甚至一些名门望族也好,纷纷开始在暗中支持这些造反的人。
其中,站在前太子、现弘农王身后的有三家大势力。
其一,阴氏。
做官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那个阴氏。
其二,郭氏。
豪门显贵,真定王的外甥女郭圣通的那个郭。
其三,陈氏。
官渡陈氏。
不需要更多的修饰词,只要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官渡”,就可以来修饰的那个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