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得到陛下喜爱的刘如意也好,还是嫡长子刘盈也罢,他们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我们母子招惹不起的人。”
薄姬的神色中闪过一丝莫名的悲哀。
“这便是深宫之中的悲哀。”
“恒儿,你会怨恨母亲么?”
刘恒抬起头,他看着自己的母亲,轻笑一声:“母亲,您说什么呢?儿子怎么会怨恨您呢?”
他只是握着薄姬的手:“儿子一生所求,也不过是平安罢了。”
刘恒的口中这么说着,但心中却是有些幽幽的叹气。
他的心中有些许的莫名悲戚之色。
刘恒的性格生来便是带着些许仁和的,他自己当然没有图谋那个位置的想法,但是他有时候会想要为天下的黔首争一争。
在他的心中,他隐约的觉着,无论是刘盈登基还是刘如意登基,只怕对天下黔首都不是一件好事。
但此时的刘恒心中那一抹绿芽还没有成长,比不上他心中对于自己母亲的情感,所以他依旧想要默默地呆着,依照他母亲所说的那样,等到刘邦对他们母子二人失去了兴趣,之后带着自己的母亲离开这里,去往自己的封国。
这便是刘恒全部的想法。
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远了,太远了。
轻叹一声。
这母子二人坐在深宫中,互相为对方的依赖。
长乐宫中
台下的绣衣使者正在汇报着他们所掌握的情况,而坐在书案之后的刘邦眼睛中则是闪过一抹趣味之色。
“哦?”
“他们果真这么说?”
绣衣使者微微点头。
刘邦这才是轻笑一声:“薄姬和恒儿啊,就是太过于小心了。”
他看着身旁的人问道:“你觉着,恒儿是否有才能?只是如同昔日的楚王一样韬光养晦?亦或者是真的想要隐藏自己的才能?”
“世上真的有人能够对朕身下的这个位置没有兴趣么?”
刘邦不相信,所以他想要试一试。
于是,他轻飘飘的说道:“传朕旨意,代王课业优异,得少师夸赞,故而赐绢三匹,百金;薄姬教子有方,赐东海珠一斛。”
刘邦对于刘恒以及薄姬的赏赐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皇宫,无论是一直关注着国子监的吕雉还是戚姬夫人,亦或者赵姬夫人,都在暗中露出了一抹狠辣的神色。
他们同时涌现出来了一个想法。
倒是把这位给忘了!
吕雉这一次倒是没有十分愤怒,她只是冷笑一声,之后随口吩咐了几句。
然而就是这随口吩咐的几句,就已经足够在宫中势单力薄,且母家没有什么势力的薄姬受的了。
更何况,这样的“随口吩咐”还不只是一个人?
赵姬、戚姬同样吩咐了下去。
这三个女人在这个时候达成了一个诡异的共识,那就是先把这个露了头的“薄姬”以及“代王”给狠狠地按下去!
并不是针对他们,而是针对第一个出头的人。
在戚姬夫人宫中。
戚姬甚至开始教导起来刘如意如何获得陈彼的喜爱了,甚至她看着刘如意大骂:“为何代王便能得到陈先生的夸耀,而你不能?”
“你有看到父皇的态度么!”
“得到陈氏的夸耀,便是得到了你父皇的喜爱。”
她有些悲哀的走上前,摸着刘如意说道:“如意,你知道么?”
“帝王的宠爱永远都是一时的,他可以今日宠爱你,就可以明日宠爱别人。”
“这不是你我母子二人能够决定的。”
戚姬怎么会不知道自己除却刘邦的宠爱之外,一无所有呢?
但是她有办法么?
她没有。
刘邦和吕雉都不会允许她的母族发展自己的势力,朝堂也不会允许有人再次瓜分这一块蛋糕,所以她就只能够牢牢的抓住这一根稻草,哪怕是这一根稻草如同流水匆匆。
刘如意站在那里,看着自己母亲眼睛中等诸多情绪神色同样复杂。
他握紧拳头:“母亲,您放心吧。”
“我明日定然能够得到先生的夸赞!”
赵姬宫中
刘长低着头,和外面那一副嚣张蛮横的样子一点都不同,他有些难受的说道:“母亲,我怀疑先生看出来了我的心思。”
他一点点的说着:“今日先生看我的眼神有些奇怪。”
赵姬则是轻笑一声:“不必在意。”
她反而是四个人中最轻松的一个。
吕雉担心太子的位置被刘如意拉下来,戚姬和刘如意害怕失去帝王的宠爱后一无所有被吕雉杀死,代王和薄姬则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想要在这世上活下去。
唯有赵姬与刘长不同。
他们不担心这些,因为赵姬的母族稍微有些势力,但是势力不大。
而刘长也没有非常得到刘邦的喜爱,所以不会被吕雉当成靶子。
他们是最幸福的两个人。
次日朝堂上。
站在那里闭目养神的陈彼明显感觉到了一些不对,朝堂上的风向好像有些变了。
直到一个人出列说了一些话之后,陈彼才睁开了眼睛。
只见那位御史台的御史站了出来神色坚定,他今日要参的是陈氏一脉的某一个弟子。
不算中流砥柱。
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陈党”。
他们要发起对陈氏的“政斗”号角了。
“启禀陛下,臣要参仓曹乐正枉法,私动赈济粮,以全私心!”
第248章 “靠山”
台上坐着的刘邦神色有些诡异,他轻咳一声,正准备说什么时候,那站在台下的人御史突然义正言辞的往前一步。
他的脸上带着义正言辞的慷慨之色:“陛下,我知道乐正乃是陈氏门生,但难道陈氏门生就可以成为他的免罪之牌么?若是这般,那这天下到底是刘氏的还是陈氏的?”
藏正的脸上带着愤怒之色,像是在为这天下的黔首发出愤怒的吼声。
周围的大臣们纷纷看向站在不远处的陈彼,脸上带着些许担忧之色,他们中有些是陈氏门生,有些则只是单纯的中立之人、
陈氏的风骨他们是知道的,也知道这种败类和人渣在什么时候都会有,绝对跟陈氏没有什么关系。
陈氏中人在发现了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包庇的心思,一定会正儿八经的处理掉这个人。
不会从轻处理,也不会从重处理。
他只会依照律法处理。
不会因为要立威而从重,更不会因为是自己的门生所以从轻。
这才是人们喜爱的状态。
也是陈氏门生众多的原因,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样的陈氏不会把自己丢出去顶锅。
当他们忧虑的看向陈彼的时候,台上的刘邦终于没有忍住开口了。
“咳咳,藏卿啊。”
“前两日的时候,祭酒就已经给我上了奏疏,弹劾了乐正的不法行径,并且请求我依照律法所处置。”
“朕经过核查之后发现所奏明的事情是真的,今日早朝的时候本想着处理,谁曾想到还没有处理,你就站了出来说这件事情。”
刘邦笑眯眯的说道:“所以不必担心。”
“陈氏的风骨诸位为什么要怀疑呢?”
他不无感慨的说道:“朕甚至觉着,哪怕有朝一日朕的不肖子孙做出什么宠信奸佞、为奸佞遮挡罪行的事情,陈氏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听到刘邦所说的话,藏正的脸色瞬间就白了起来,他的脸上带着茫然无措之色。
“啊?”
他甚至没有控制住自己,在御前失仪发出了一个“啊”的声音,整个人都是懵的。
陈彼已经上书处理乐正的事情?
藏正瞬间看向了陈彼,他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太相信陈彼会做出这么绝情的事情,只是以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陈氏的人竟然已经暗中潜入了他们当中!
陈氏的势力竟然已经这么大了么?
他脑海中转过千般万念,直接跪伏在地上:“陛下,臣竟然不知此事,此乃臣之罪,请陛下恕罪!”
藏正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直接认错,哪怕即便是从谁的角度都无法说这是他的错。
毕竟他便是御史,只是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去做了弹劾乐正的这件事情而已。
而且这事情陈彼并没有在朝堂上说出来,只是单独上书给了刘邦,所以除非藏正的本事大到了能够窥测刘邦的一举一动,否则藏正是绝对不可能看到、知道这件事情那个的。
所以藏正的认错是真的很奇怪,因为他一点错误都没有。
可这也正是藏正的聪明之处,无论有没有错误,先认错就是了。
难道你还能够觉着是皇帝错了么?
皇帝应该先告诉你一声?
果不其然,哪怕是如高祖这般的皇帝也是被藏正这一手整的有些开心,他淡淡的笑了笑,然后说道:“好了,这与你有什么干系呢?”
“只是朕还没有来得及说罢了。”
刘邦摆了摆手,便让藏正退下去了。
这件事情也就真的到此为止了。
陈彼站在那里什么都没有说,从始至终他连一句辩解都没有说,就轻松的化解了来自“攻陈之盟”的雷霆之势。
当一切都结束了之后,陈彼缓缓的站了出来。
当他站出来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看向他,包括方才弹劾了乐正,理论上应该是得罪了陈彼的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