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66节

  他自然是一瞬间反应了过来,明了白起之前是在诈死,但他麾下却有无数没有什么文化大字不识的士卒!

  武安君白起的名声太过于血腥了!

  他们不得不害怕!

  “武安君英灵,这一定是武安君的鬼魂!”

  “武安君死而复生,他又活过来了!!他是魂魄!!他要杀光我们!!!”

  而那在秦军最前方的白起,只是咧开嘴一笑,那笑容中仿佛带着尸山血海一样,不显得“慈悲”,更显得“血腥无比。”

  他举起手中长剑,高声喊道:“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这一道怒吼声瞬间击穿了那正在害怕和恐惧中的魏军士卒的心,他们开始害怕,开始恐惧!

  白起的威名和他的杀名一样显著!

  被武安君白起杀了的人,比此时战场上的所有人加一起还要多!

  即便没有轨迹中“长平”的四十万冤魂,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杀神”。

  所以,“降者不杀”落在众多魏国士卒的耳朵中就变成了“不投降就杀”,继而变成了“投降的慢了就杀”。

  屠刀就在他们的头顶!

  无论晋鄙这个时候怎么安抚士卒的心,无论他斩杀了多少想要后退的士兵,魏军都无可控制的“炸营”了!

  

  而晋鄙屠杀士卒想要控制军心的行为,也成为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士兵们放下手中的武器却被自己的将军屠杀,而这个时候他们无法再忍耐下去了!

  于是,一颗大好的头颅伴随着绊马索的出现而滚滚落地。

  魏军士卒中另外一位领头者捧着晋鄙的人头,跪伏在白起的面前,献上了这位魏将的人头。

  魏名将,晋鄙,死在了这个无情的秋天,死在了自己士卒的手中。

  他的死,也为魏国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大梁

  龙阳君带着兵马回返,但他还未曾抵达大梁的时候,就见到了无数的流民从大梁的方向而来。

  他不可自控的朝着大梁的方向飞奔,心脏几乎是要不再跳跃了。

  沿路无数的灾民在告诉他一个事情,魏国的都城,只怕被攻破了.

  而事实也正是这样。

  当龙阳君回到大梁的时候,大梁已然被攻破,魏王葬身于无尽的大河之水中。

  《华夏战争史秦魏之战》中是这么记载这一场战争的。

  “在这一年,一位秦国著名的老将绽放出来了属于他的光辉,这是极尽璀璨的一战,也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不可能出现的几场战役之一,他完成了数个不可能。”

  “第一,秦将武安君陈赞仅仅以五万士卒,便攻破了有着十万魏武卒守护的大梁,这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众所众知,十万死士守城至少需要三十万的将士攻城才可破。”

  “而这样的情形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在那个落后的时代,粮草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第二,陈赞在那个落后的时代,在短短的十天内引黄河之水而倒灌大梁,这同样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如今看来都觉着困难,更何况那个时代?几乎被认为是神迹。”

  “第三,陈赞究竟是怎么欺骗了龙阳君整整十五天,将龙阳君的士卒拖在了战场上那么久的?他将“攻心”之计策用到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后世再也没有这么能够算计人心的将领了。”

  “而这一场战役也为陈赞积攒了足够的军功,使得他能够封“君”,他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封为“君”的人了,此后即便是军功再盛者,也只能够被封为“候”彻候亦或者关内侯。”

  “这场战争的影响不止如此,自此之后人们听到“武安君”的名字就开始害怕,他也是秦国一统六国中,最关键、最坚定的第一步,魏国覆灭,自此,天下再也没有能够阻挡秦国的人了。”

  “或者说,之前也没有。”

  战争结束了。

  龙阳君随着魏王葬身在了那一片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中,不愿意留下为秦国效力。

  而魏国的宗室也死的七七八八,几乎没有人可以承担的起来“魏伯”的爵位,所以魏国也就成了第一个彻底覆灭的国家。

  但在大军回返的途中,武安君白起,真的逝去了。

  事实上,他之前诈死的原因便是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撑不了多长时间了,只能够躺在病榻上,用大补之物吊着性命。

  最后的出面,便已经将他最后的一丝“光火”消耗殆尽。

  而与此同时一起发生的是,宫中传出来了消息。

  方才登基三年的庄襄王子楚,吐血昏迷,晕厥不醒。

  秦国黔首们都在悲叹。

  难道真的是天不佑秦国耶?

  

  PS:关于子楚的身体,不是强行剧情杀,后续会讲的,所有的剧情我都不会简单的用“历史的惯性”去强行圆,包括之后秦的覆灭,我都会尽量用合理的理由的。

第188章 请君效昔日安国君旧事【二更,求订阅】

  子楚昏厥的事情传出后,天下所有人都在惊愕。

  但楚王以及楚国的几位贵族却在暗自窃喜,他们认为自己这一次没有用大量的钱财去换取“盟约”是好事,如此一来等到子楚崩殂后,他们还来得及去做当年的事情。

  即:和下一位秦王签订盟约。

  就在全天下人的纠结和心跳中,昏厥了的子楚苏醒了,并且身体好似恢复了原本的样子一样。

  不少人在惊愕中,却没有放下手中的事情。

  讨好太子嬴政,讨好公子成蛟。

  日后到底是哪一位成为秦王,还真的是说不定的事情,而陈氏似乎也并没有掺和在这件事情中。

  章台宫中

  子楚坐在宫殿中,脸上带着的是无奈之色,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体这么快就撑不住了。

  事实上,当年子楚不被赢柱喜爱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

  子楚出生的时候是不足月的。

  他方才出生,便被太医令断言活不过三个月,不必浪费时间和感情了。

  而后子楚在他母亲的教导下,逐渐的长大,活过了三个月,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母亲的身体却越来越差。

  当时的太史令曾言,这是子以母养身,他乃是妖孽。

  子楚坐在大殿中,耳边又传来当年听到的太史令所说的话语,他以为那些话语他已然忘记了,但他好似并没有忘记。

  “公子乃是以母而养子,如此这般下去,则子存而母亡。”

  “公子先天不足,乃后天养之。夫人怀有身孕的时候一向小心谨慎,且有充足的营养,公子怎么会先天不足呢?此乃天谴啊。”

  “上苍想要用这样的办法扼杀公子的存在。”

  一道道平静而带着笃定的话语从太史令的口中传出,子楚好似真的成了那个“天谴”的产物。

  所以后来,子楚被取名为“异人”。

  “异于他人”的异人。

  再后来,他的母亲夏姬也无法忍受这样的事情了,所以赢柱便将他派遣到了赵国邯郸为质子,这才是当年他身为质子的真相。

  因为赵国恰好请求,因为想要将他扔的远远的。

  否则,以当时秦国的威名,如何能够让秦国将自己的公子交出去做质子?

  到了赵国为质子之后,虽然没有受到虐待,但却也没有受到优待?

  赵国不想活了?

  不,不是赵国不想活了,而是他们得到了关于公子异人的消息,也知道这位公子不受到待见的同时,甚至那两位有些隐隐约约的嫌弃。

  他们笃定异人无法成为秦王。

  所以赵国才那么的忽视子楚,这也是为什么赢柱成为秦王后,第一个便攻伐赵国而不是魏国的其中一个原因,他想用赵国的覆灭,来平息自己儿子心中的那份怨恨。

  “咳咳.咳咳咳.”

  一阵猛烈的咳嗽声响起,子楚用手帕将口中的鲜血接住,殷红的鲜血落在那洁白的手帕上,显得无比的刺眼。

  他闭上眼睛。

  究竟是命不可为么?

  上苍果然是要收走他么?当年无法收走,于是今日便也要提前收走?

  子楚苍白的嘴角微微咧开,他看着身后的大殿,走到外面看着那巍峨耸立的咸阳城:“或许天命终究如此,让这江山要在我的儿子手中一统吧。”

  他曾经与燕国那位阴阳家的矩子谈论过此事,阴阳家的矩子说,虽然天命被改变了一些,但这一统之气运终究不在他的身上,他也无法完成一统。

  当年他以为那位阴阳家的矩子是胡乱说的,如今看来方才知道,这并不是谎言。

  他果然没有那个命啊。

  庄襄王三年,夏。

  秦武安君白起死在了回返咸阳城的途中,于是两支军伍合二为一,由武安公之子陈赞所统帅,大军在这一年的夏天五月回到了咸阳城。

  而陈赞也因为这一次的军功,而获封为“君”,在讨论封号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丝毫的犹豫。

  “武安”。

  爵封“武安”,这是陈赞赢得的,不管是这些年他平定的大大小小的战役,还是在边疆抵御匈奴的战功,都足以让他获封武安这个称号了。

  也正是这个时候,人们才反应过来,这是父子双“武安”。

  于是,天下再次感慨起来陈氏的“钟灵蕴秀”了,陈氏已经绵延了四代了,连续四代都接二连三的出现贤才,文武皆有,二代中的子嗣更是全部追封为“公”,这不是钟灵蕴秀是什么?

  “得陈氏者得天下”这句话再次出现在了各国君王的耳中。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所有的君王都没有丝毫反应,陈氏已然在秦国内鼎盛了百年之久了,且如今秦国如日中天,正要一统天下,他们拿什么来诱惑陈氏投靠他们?

  有人能够付得起这样的价格么?

  没有人。

  于是,天下的君王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陈氏与秦国的联系一日日的密切。

  庄襄王三年,冬。

  子楚任用“陈赞”为“太尉”,进封武安君、加封大将军,掌管秦国上下的军政事务,拜“王翦”“蒙鹜”为上卿,大将军,协助太尉陈赞掌管天下军政事务。

  与此同时,子楚在国内大肆改革“官制”,一连封了十三位“卿”掌管秦国中政务。

  这些“卿”并称为十三卿,“六公十三卿”的制度初步的建立了起来,但它依旧不怎么完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子楚并没有理会那些人的闲言碎语,反而是更加肆意的进行改革。

  庄襄王四年春,此次的秦国国祭庄襄王并没有参与,反而是让太子嬴政参与,主持了。

  这个消息传出后,秦国内所有人都坚定的继续下注“嬴政”,他们认为嬴政一定会成为新的秦王,而且恐怕就在这一两年了。

  他们猜的不错。

首节上一节166/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