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57节

  什么人最可怕?

  绝望的人。

  

  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知道自己没有退路,退路只有死路一条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拼死!因为左右都是一个死,若是拼一把或许还可以活下去,那为什么不试一试?

  什么人最不可怕?

  有希望的人。

  他们总会因为“啊,失败了还有一条退路呢”这样的想法,而不会拼尽全力.

  因为只要有退路,他们一定会去走。

  好死不如赖活着。

  死了的人永远都是没有希望、或者看不到退路的人。

  于是

  天下间的氛围好似有些奇怪了。

  这是一种即将挑明、又想要糊一层窗户纸的“氛围”,奇奇怪怪、但没有人愿意去挑破这一层窗户纸

  现存的其余五个国家都闭口不言,不谈论韩覆灭的事情了。

  而在咸阳城的韩伯则是异常的兴奋。

  短短的半年内,他陆陆续续的举荐了二十几位“贤才”,这二十几位贤才中,有些是忠于他,所以在他的命令下不得不出仕为秦国效力的也有自愿出仕奉养他们的“韩王”的。

  总而言之,这二十几位贤才中,通过秦王考验了的有“十五位”。

  为何说是通过了考验呢?

  因为在这十五位贤才开始兢兢业业的当“驴”,为了粮食开始“拉磨”之后,秦王都赏赐了韩伯。

  多的赏赐了“八百食邑”,少的赏赐了“一百食邑”,这些贤才一共为韩伯提供了近乎四千食邑.

  于是,韩伯再次过上了奢靡享乐的生活.

  楚国

  楚王神色古怪的听着下面的人汇报咸阳城中韩伯的情况,略带着些唏嘘的看着身旁的人:“你说这韩伯,倒是倒是有趣。”

  他在试探。

  试探春申君。

  因为楚王真的动心了。

  春申君有些无奈的轻咳一声:“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罢了,也是实属无奈。”

  他的眉宇中带着几分忧愁:“秦国真是好手段啊.”

  感慨秦国好手段的,不只是楚王和春申君,天下间其余的国君也都在这般的感慨.

  时间便是这么的过去了,一眨眼来到了昭襄王五十五年的夏天。

  根据《秦书》以及《史记》记载,这一年的五月十日以及六月二十三日,应当是除却秦国外,其余五国的国君最开心的的两天了

  因为他们在这两天分别得到了两个最好的消息。

  “昭襄王五十五年,五月十,王突发疾,几不能言,令太子监国。《秦书昭襄王本纪》”

  而在短短的一个月后。

  “昭襄王五十五年,夏六月二十三,王崩于咸阳,终年七十有四。《秦书昭襄王本纪》”

  

  章节名错了,应该是三十二章。有点迷糊了。

第178章 秦王【一更,求订阅】

  秦王嬴稷在超长待机了七十多年后,终于迎来了熄灭的一天。

  这对于其余五国的君主来说或许算是一件好事,毕竟他们有了可以喘息的机会。

  但之后的短短一个月后,秦王嬴稷就崩殂了,这对于其余五国的君主来说,尤其是对于楚国的君主来说就不算是什么好事儿了。

  因为昭襄王崩殂了后,就代表着当年秦楚之间的盟约结束了

  这对于仗着这个盟约而享受了几十年和平的楚王,以及三大贵族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新的秦王登基就意味着新的统治风格,甚至有可能象征着战争。

  嬴稷崩殂的那一天,是非常寻常的一天,寻常到所有人都没有觉着秦王会在这一日崩殂。

  除了秦王嬴稷本人。

  昭襄王五十五年,夏六月二十三。

  这一天秦王嬴稷在床榻上躺了近乎一个月后,终于受不了床榻上的绵延了,他挣扎着坐了起来,并且有了力气能够走动几步了。

  他的精神虽然没有完全恢复,但好像是不受到之前疾病的影响。

  太医令甚至都有些迷茫,这怎么可能呢?

  但秦王嬴稷的状态又不像是回光返照,因为回光返照应当是比这个状态要更好的。

  这一日嬴稷走了很多地方,状态虽然像是风一吹就能倒的样子,但嬴稷却很固执,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劝说嬴稷,因为嬴稷的威势放在那里。

  哪怕人们知道这是为了嬴稷好。

  嬴稷走动在咸阳城中,他清楚的知道这些人对自己的态度是什么,畏惧多过敬爱,所以那些人不来劝阻他他也没有说什么。

  可当嬴稷走到咸阳学宫之前的时候,身旁的内侍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焦急:“王上,右相陈昭求见。”

  陈昭?

  嬴稷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不由得翻涌起来许多的回忆,他轻叹一声后说道:“让他来吧。”

  或许是人老了,也或许是人到了这个关头脑海中的记忆都会像是走马灯一样倒映,嬴稷的心肠也软了许多,他站在那里,看着远处的夕阳与落日。

  不一会儿,陈肃搀扶着陈昭走了过来。

  陈昭已经很老了,身体甚至不如嬴稷这个大病还未曾好了的人强,若不是身边的陈肃搀扶以及手中的拐杖,他几乎不能走路了。

  “王上,您如今身体还未曾好全,怎么能够出来走动呢?”

  陈昭走过来的第一句话便是劝诫。

  但这个时候落在嬴稷的耳朵里面,却意外的没有让嬴稷觉着烦闷,他只是嗤笑一声:“难道我的身体,你比我还要了解么?”

  嬴稷摆了摆手:“都这个时候了就别说那些丧气话了,陪着孤走一走吧。”

  陈昭看着嬴稷的面容,好似是明白了什么一样,走在嬴稷的身旁,一直走着。

  沉默了片刻后,嬴稷开口道:“孤或许是看不到一统天下的那一天了。”

  陈昭笑着回应:“臣也看不到啦。”

  “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途不是么?若是我们将事情都做了,日后的后辈们做什么呢?”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永远无法超越前人的辉煌?一代代的走下坡路么?”

  嬴稷难得没有对陈昭的答案冷笑,他沉默了许久后,才开口:“昭哥啊。”

  他唤起来了这个年幼时候的称呼,扭过头看着陈昭,眼神中带着些许的锋利,他摆了摆手让身旁的人都撤下,又看了一眼陈肃,陈肃顿时明了,也离开了。

  整个学宫这里,此时只剩下陈昭以及嬴稷、和那正在缓缓落下的夕阳。

  嬴稷盘腿随意的坐在地上,陈昭也觉着腿有些支撑不住,干脆也坐下了。

  “我当年的盟约,依旧有效。”

  他闭着眼睛轻声道:“我已经能够想象的到,天下一统的日子就在眼前了,我甚至能够看到一统天下的人会是谁。”

  嬴稷低声的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对陈昭说:“不是在子楚这一代,便是在子楚的孩子这一代。”

  “天下会完全一统。”

  “可”

  他长叹一口气,像是要将胸中的郁结给抒发出来一样:“可最难的并不是打天下,而是守天下。”

  “天下诸国已经纷争了几百年了,邦周的秩序早已经崩塌,它不适合这个时候的天下了!可要去完全的建立起来一套新的秩序,那是千难万难的。”

  “当初邦周的“分封”之礼也是经过了数十年的折腾才建立起来的。”

  嬴稷偏头,看着陈昭:“我想说的是,秦一统后不一定能够长远的坐久江山,但若真的有那一日,我希望陈氏能够保住赢姓的一丝血脉,哪怕只是沦落为寻常人也一样。”

  或许是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嬴稷心中的“豪气”慢慢的变成了“谨慎”,他与他的老师在骨子里是一样的,都是谨慎的人。

  陈昭哑然,他看着嬴稷道:“若是真有那一日,陈氏是否还存在还是另外一说,王上就这么信任陈氏么?”

  嬴稷咧开嘴笑了:“陈氏从安国君开始,就一直是图谋“绵延千年”之家,所以你们可以退让,可以隐忍,可以撤出秦国朝堂,可以再次回来,可以不在乎我的怀疑。”

  他长叹一声:“陈氏都是君子,但都是聪慧的君子!”

  “我知道,当父亲留下那一封诏书的时候,陈氏就已经不可能与秦国死生与共了。”

  “所以当秦国真的出现国破的那一日,不,甚至在这一日出现之前,陈氏应当就会做好准备,与秦国切割了吧?”

  这话说的有些无情,但嬴稷并不在乎了。

  他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陈昭沉默不语,但他并没有否认嬴稷所说的话。

  嬴稷也不生气也不斥责陈昭,只是看着他:“所以,孤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了,陈氏能够保住赢姓的一丝血脉,让赢姓的血脉可以继续流传下去。”

  “我相信陈氏有这样的能力。”

  “即便是天下动荡的时候,那些想要“谋逆”的人也不会去动陈氏,因为陈氏有很多机会可以代替秦国,但都没有做,陈氏的信誉可以令天下信任。”

  嬴稷会这么信任陈氏,源自于这些年陈氏所积累的“政治信誉度”。

  陈氏的政治信誉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五百。

  而陈氏也的确不想称王。

  

  称王就相当于和某个国家绑定在了一起,和一些其他的“势力”“家族”绑定在了一起,陈氏死那些家族不一定死,但那些家族死陈氏一定会元气大伤。

  陈昭叹了口气:“我答应您。”

  他有些惆怅,陈氏与赢姓赵氏的关系已经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昭襄王三代君王,一共一百多年了。

  陈氏的心并不是铁打的,怎么能够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呢?

  听到了陈昭的答案,嬴稷骤然放松了许多,他站了起来,呼唤侍从,远处的侍从以及陈肃都连忙回来。

  嬴稷朝着王宫的方向走去,他的眼神中带着些许的坦然以及平和,像是接受了一切。

  “勿忘君言。”

  说完后,不等陈昭回应,就扭头而去。

  他的背影萧瑟,不像是一个统治了国家五十多年,压得天下君王三十多年喘不过气来,声名能够夜止小儿啼哭的大魔王。

  陈昭也没有回头,而是转身朝着嬴稷相反的方向颤颤巍巍的离去了。

首节上一节157/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