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想办法将这个孙子带回来了。”
陈昭叹了口气说道:“那些贵族们一直考虑这个、考虑那个的,都不动手,担心王上责罚,于是王上只能够想办法“装病”了,可能还想要顺带看看,谁在暗处不老实吧。”
陈肃这才冷静下来,他看着陈昭说道:“父亲,那我们?”
陈昭摇头:“我们动的手脚有一个“陈鲈”就够了,不要再画蛇添足,否则王上会怀疑的。”
陈肃微微点头,两人又开始闲聊了起来。
陈昭看着陈肃问道:“你夫人的情况如何了?有没有请太医看过?”
陈肃嘿嘿一笑,有种第一次当父亲的激动:“已经请过太医令了,太医令说之所以会这么难受,是因为怀的是双胎,一儿一女。”
一儿一女啊。
陈昭感慨的说道:“没有想到,我也是要到了当大父的年纪了。”
他放下手中的竹简书卷,轻声道:“那便多在家,看顾着你的孩子,不要总是在外面招惹一些“祸端”。”
陈昭语气略带深意的说道:“有些时候,该躲一躲风头的,就要躲一躲。”
“一张饼子,不能够自己想要全部吃掉。”
“太贪婪的人,总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陈肃点头:“父亲,儿子知道的。”
“陈氏要的不是突然的“爆”,而是一点点的“积累”与“沉淀”,千年的时间,陈氏需要的只是“耐心”。”
陈昭这才点头,拿起竹卷开始赶客了:“行了,回的院子去吧。”
等到陈肃离开之后,陈昭才是幽幽的叹着气,脸上带着些许的疲惫。
嬴稷的手段很高,他方才并没有和陈肃说出全部的“算计”,嬴稷的装病也是为了试探一下陈氏,看陈氏是否会在这个时候“取代赢姓”,让“赢秦”变成“陈秦”。
陈昭嗤笑一声。
君王的多疑他能够理解,但多疑到嬴稷这种地步,也真的是百年难见了。
昭襄王四十年,新的一年到来了,然而嬴稷的身体却似乎并没有随着“新年”的到来而获得新的好消息。
嬴稷依旧在病着。
于是,朝堂上的一些人更加的跳脱了,他们想要尽快的让“公子异人”回归。
其中最活跃的,当属民间的一位大商人“吕不韦”。
吕不韦捧着千金的手段,前往咸阳城中的各个权贵家中,想要为公子异人的回归而铺垫前路。
事实上,如今的嬴异人想要归来,比原本历史中的他回归还要麻烦。
为何?
因为原本的历史中他是否回来,并不需要得到“秦王”以及“太子”的同意,他可以偷偷的回来,走“华阳夫人”的路子。
但如今不同,他必须是得到“秦王”或者“太子”中某一个人的同意才可以回归。
否则便是“叛逃”。
这是最大的区别。
昭襄王四十一年,这一年嬴异人已经十七岁了,是一个少年人了。
他在接受吕不韦帮助的同时,也愿意给吕不韦留下一些所谓的“把柄”来安抚吕不韦不安的内心。
嬴异人接受了吕不韦送的“歌姬”,其中就有一位歌姬名唤“赵姬”。
而得到“甜枣”的吕不韦为了嬴异人的回归更加努力了,他十分清楚的知道,必须要在秦王崩殂之前让嬴异人回到咸阳城,否则他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昭襄王四十二年,吕不韦如同原本的历史一样,找到了“楚国”的臣子。
这个时候的楚王也是十分忧虑的,楚系的臣子也更是忧虑的,所以在得知吕不韦以及嬴异人的事情后,立刻动了心。
一个“盟约”即将结束,为什么他们不努力营造第二个“盟约”呢?
大不了再付出几座城池不是么?
楚国上下包括楚王在内,已经从最开始的嫌弃秦王活的太长而变成了“期待秦王活的更长久一些”了。
昭襄王四十三年,在楚系朝臣、楚王、以及吕不韦的努力下,太子赢柱的夫人“华阳夫人”终于同意了将“异人”记在自己的名下,成为自己的儿子。
并且为其更名“子楚”。
昭襄王四十四年的年末,嬴异人、或者说赢子楚终于可以踏上“归来”的路途了。
而就在嬴子楚踏上归来路途的第二天,昭襄王四十五年的元月元日,邯郸城内传来了一道啼哭声,嬴子楚的嫡长子降生了。
当然了。
他并不知道这一切。
车轮缓缓的朝着前方行驶,其上载着的是归来的“公子子楚”。
这是一出“归来记”,同样也是一出“复仇记”。
第172章 “前兆”【二更,求订阅】
昭襄王四十五年的春天,在外漂泊许久的秦公子子楚终于回到了秦国。
这意味着秦国国内如今的形势从“一家独大”变成了“平分秋色”,公子、公子子楚两个人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夺。
也正是在子楚回到秦国的时候,昭襄王的身体开始有了“缓慢的好转”。
他接见了楚国、齐国、赵国的使臣,并且展现出来了健康的风貌。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能够猜测出来了,嬴稷在搞什么。
诸国的国君并不是笨蛋。
公子子楚回到秦国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拜访如今的“右相”陈昭,并且向他带来了远在赵国的陈安、陈鲈的问候。
陈昭没有见公子子楚,推脱称自己的身体不适,反而是让司寇陈肃见的公子子楚。
昭襄王四十五年的这个春天一切都好像再次回到了正规一样,天下间的形势开始缓慢的继续推动,像是调皮的孩子之前用手指按住了玩具车的齿轮,而如今他松开了那只手。
于是,车轮继续缓缓的行驶,朝着前方而去。
昭襄王四十五年的秋天,之前从秦国逃亡他国的“范雎”在他国病逝了,他担任国相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因为接纳他的国家也害怕得罪嬴稷,所以只是短暂的任用了他之后,就再次免去了他的位置。
而这个历史车轮中的范雎则是在疲惫与猜忌中死去了。
他的轨迹和原本历史中他的轨迹大一看好像很类似,毕竟都是在国君的怀疑下去辞去官职,之后逃亡到了他国,最后抑郁不得志而终。
如今的他也是这般。
但若是仔细看去,历史却已然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他没有在秦国为相多年,更没有害的白起惨死,当然,也没有害的秦国再次龟缩到函谷关内。
这些许看似细微的变化全都是历史的“改变”。
昭襄王四十五年依旧是平淡的而又缓慢的过去了,唯有远在邯郸城的陈鲈给自己的弟子公子子楚去了一封信,告诉子楚,他的嫡长子出生了。
其实应当说是“长子”,但这个长子出生了之后就意味着他是“嫡长子”了,因为子楚已然下定了决心。
他并不是喜爱赵姬,更不是喜爱这个还没有展露出来智慧的“孩子”。
而是子楚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的未来也受到“楚系”的干涉,在回到秦国的这一段时间内,他虽然得到了楚系以及吕不韦的帮助,但楚系对他的干涉同样很多。
或许是怀疑他受到陈氏的影响太多,所以楚系的那些臣子一直在给子楚灌输着陈氏的“坏话”,似乎觉着只要他们一直坚持的说陈氏的怀疑,子楚就会被其影响一样。
这着实可笑。
昭襄王四十六年,子楚给远在邯郸城的陈鲈寄去了一封信,告诉自己的老师自己为长子取名为“政”,政通人和的政,朝政的政,他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有这方面的天赋。
而在信件的最后,他还询问了陈鲈的意见,询问陈鲈这个名字是否合适。
而陈鲈并不想过多的干涉自己弟子的生活,于是便没有提出什么意见。
嬴政的名字,便这般的确定下来了。
昭襄王四十六年的年尾,韩王再一次的上书,希望能够像侍邦周一样侍奉秦国,秦王照旧没有回复。
这个时候的嬴稷其实已经生出了野心。
他想要一统六国,他不想接受任何国家的的“投降”,因为他不想保留任何的“王室”,整个天下应当只有秦国一个国家才对,其他的国家都应该被伐山破庙!
天下唯有大秦!
这个想法在嬴稷的心中不断的升腾,他开始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一直身为大秦“前进障碍”的韩赵魏三个国家。
大秦想要一统,最重要的是将这三个身为“屏障”的国家给覆灭。
但如何覆灭才能够不消耗巨大的国力,且不让其他的国家心生警惕呢?
这是一个问题。
嬴稷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于是将这个“麻烦”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以及两个孙子。
他想通过这件事情解决很多自己的烦恼。
比如扶持哪一位孙子为下一任的太子,比如韩赵魏三国的烦恼。
在陈昭的影响下,嬴稷越来越喜欢“养生”了,他想要活的更加长远一些.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活得久所带来的好处。
陈府
陈肃与陈昭下棋,面前的棋盘上黑白两子纵横交错,陈昭一边下一边说道:“你觉着,子楚应当如何做,才能够达成王上心中的要求?”
当嬴稷将这些事情交给公子子楚以及公子之后,陈昭就迅速意识到了嬴稷想要做的事情。
“韩赵魏三个国家,选择哪个更好?”
陈肃一边下棋,一边沉吟,他觉着自己的“智慧”以及“一心二用”的能力都是被自己的父亲锻炼出来的。
“赵。”
过了片刻,他的心头得到了一个答案,于是他不假思索的说出了自己内心最好的答案。
“哦?”
陈昭微微一笑,脸上带着笑意,他放下手中的棋子,斩断陈肃所执白棋而成大龙的“气”,十分淡然的询问:“你为何选择赵国?”
陈肃在边角补上一子,方才被斩杀的大龙好似再次活了过来一样。
“王上不会喜欢一个只喜欢挑“弱角色”处理的人成为下下一任秦王的,他只喜欢强者,而强者则是敢于向强者挥刀的人。”
“韩赵魏三国中,唯有赵国最为强盛。”
陈昭挑眉道:“但王上同样不喜欢以卵击石之人,公子子楚手中的势力还达不到令赵国大乱的地步,不是么?”
陈肃嘿嘿一笑:“父亲又在考校我了。”
“赵国此时的情况乃是外强中干,廉颇、蔺相如、以及在边疆的“李牧”都与新的赵王不合,或者说是与赵王身边的“宠臣”不合。”
他眯着眼睛说道:“若能够以“离间”之计将这四人之间的关系打混,便可以“细微”之势而挑动整个赵国的波动,像是一座房子,他的地基被抽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