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49节

  “父亲,如今朝堂上的局势并不明朗。”

  他的声音中带着些许无奈,似乎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下注去“赌”。

  “如今,太子的位置虽然已经定了下来,是“公子柱”,但我觉着王上对于太子并不满意。”

  陈肃沉默着说道:“我觉着,王上更满意的是已经故去了的“长子”。”

  是的,昭襄王嬴稷在赢柱之前还有一个长子,那才是真正的嫡长子,而嬴稷也十分满意那个长子,毕竟那个孩子自小就十分聪慧。

  但问题是,那个孩子.

  死了。

  陈昭耸了耸肩膀轻松的说道:“可是他已经死了不是么?”

  “活着的人永远赢不了死人,但死人永远无法争得过活人,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得不到任何东西了。”

  他的手握紧麒麟玉,脑海中的思路逐渐的变得清晰起来:“王上如今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太子”赢柱,但.”

  陈昭说到这里,嘴角带着一抹笑容,他的眉宇中挑起来些许兴奋的神色:“但谁说,我要将赌注放在太子赢柱的身上呢?”

  他眨了眨眼看着陈肃,像是转移了话题一样的说道:“你听说过其余六国的君主曾经对王上的什么特质表示嫉妒么?”

  陈肃微微一怔,而后略微委婉的说道:“长寿?”

  是的,长寿。

  这是其余六国国君觉着嬴稷唯一的优点了,当然了他们的原话没有这么的委婉,原话是:“那个狗贼怎么这么能活?”

  陈昭点头:“你要知道,王上的身体是十分健康的,甚至比我都要健康的多。”

  这一点陈昭确实是很无奈,他与嬴稷其实算是同一代人,或者说根本没有比嬴稷大上几岁,可嬴稷如今甚至还能够骑马射箭、身体素质好的要命,但是他的身体却已经开始衰退了。

  从嬴稷日常处理的事务不仅没有减少,甚至还增多了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而陈昭每日所处理的事务中,有一部分是他的儿子陈肃代替的。

  陈肃看着自己的父亲,轻声说道:“您的意思是?”

  陈昭点头:“照我看来,太子一直不得志,整日花天酒地,恐怕身体早已经是被酒色掏空了,他的寿数不一定有咱们这位王上长久。”

  “就算能够勉强熬到那个时候,恐怕也如同燃尽了灯油的油灯一样,没有几年的光景。”

  “陈氏不害怕蛰伏,害怕的是付出了一切之后,选错了人。”

  他嘿嘿一笑,有些当年调皮的样子了:“所以,我们为何不选择太子的儿子呢?”

  陈昭的眸色中带着深沉和严肃,他看着面前真正严肃的陈肃说道:“若是陈氏能够赌对,那么这对于陈氏来说便是一个天大的好事,这意味着未来至少几十年内,陈氏再次站稳了脚步。”

  “而且”

  陈昭声音幽深的说道:“而且,依照如今天下的局势,秦国只怕很快就能够一统了。”

  “不是在太子的儿子手里,就是在太子的孙子手中!”

  听着陈昭的判断,陈肃略微有些惊讶的睁圆了眼睛,他看着陈昭说道:“父亲,应当不会吧?”

  “我觉着,最早也是在太子的玄孙手中才能够实现这一前景。”

  “您为何觉着在太子之孙手中就能实现呢?”

  陈昭微微摇头,若是正常来讲,陈肃的判断是没有错误的,毕竟一统六国是需要时间的,但陈肃还是太年轻,所以他没有看到隐藏在这平静的天下大势下面的东西。

  “肃儿,看任何事情都不能够只看表面。”

  “一统最重要的条件,不是国力的强盛与否,更不是时间,若是这两者的话,前面孝公鼎盛时期怎么没有一统?”

  “当年的春秋几位霸主,尤其是晋国怎么没有一统呢?”

  他看着陈肃说道:“最重要的,是民心。”

  “在这长达数百年的频繁战争中,受到最多苦难的,最想要战争结束的,也是底层那些普通的黔首,他们或许没有什么文化,不懂的诗经的美妙,但他们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希望和平的人。”

  “前面的时间中,他们还愿意为了国君,为了贵族,为了士而战,现如今他们只想要战争停止了。”

  “天下之人,已经无法忍耐一个继续纷乱的天下了。”

  “这种情绪会在未来的三十年内逐渐达到高峰。”

  “届时,天下人厌战情绪达到顶峰的时候,便是一统最好的时机!秦国若是错过这个机会,就只能看着别人一统了。”

  

  陈肃低着头,内心思索着父亲所说的话,片刻后幽幽的叹了口气:“父亲您说的对。”

  “人们已经无法忍耐继续持续的战争了。”

  他抬起头看着陈昭说道:“那父亲,您决定下注的是哪一位公子?”

  陈昭眯着眼睛,嘿嘿一笑说道:“哪一位公子?”

  “是一位被“流放”到赵国为质子的公子,那位公子并不受到如今太子的喜爱,但也称不上是厌恶。”

  他打了个哈欠说道:“挑选那位公子,既不会令王上太过于紧张,也不会导致最后陈氏竹篮打水一场空。”

  陈肃微微挑眉:“您是说,公子异人?”

  是的,公子异人。

  昭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1年)诞生于咸阳城,但因为并不受到太子的喜爱,所以在赵国提出想要交换“质子”的时候,不管是太子还是嬴稷都没有丝毫犹豫的同意了。

  当然了,在这件事情上,嬴异人或许是真的会感谢自己的父亲和大父的。

  因为他也想要去赵国。

  他明确的知道,自己这种不受到宠爱的孩子,想要博得一番成就,甚至是成为秦王的话,就必须是有足够耀眼的成绩,在咸阳城他什么都做不到的。

  但前往赵国,他至少有一线机会。

  这位公子自昭襄王三十年六岁的时候前往赵国为质子,如今已经有足足六年的时间了。

  一个六岁的孩子在异国他乡,虽然赵国因为畏惧秦国的国力不敢对这个孩子虐待,但他过得也绝对不会是什么好日子。

  陈昭相信,唯有这样的孩子才能够真正的成为“王”。

  他看着陈肃说道:“且,等到公子异人回来的时候,他就与王上有了共同的经历“在赵国为质子”。”

  陈昭笑着:“这便是他最大的依仗。”

  “王上不是会被感情左右的人,但往往这种人才会被细微的“怀念”给影响到。”

  陈肃点头:“父亲说得对,但问题是,如今公子异人远在邯郸,我们该如何才能够下注?”

  陈昭微微一笑:“你的三爷爷不是正在邯郸城么?”

  是的,陈安还活着,而且在邯郸城还活的风生水起.

  这是陈氏如今辈分最高的长辈了。

  他已然七十三岁了。

  昭襄王三十六年的秋天很快来临。

  赵国国内的饥荒、蝗灾、旱灾越发的严重了,又因为之前连年的战争导致粮食的缺乏,赵国国内的普通黔首几乎要饿死了。

  于是,昭襄王三十六年的秋天,信平君廉颇做了一个决定。

  他向赵王请战,征韩。

  他要用韩的粮食,来养活赵国的黔首们。

  在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蔺相如跑到了廉颇的家中询问他为何要这样,因为想要用韩的粮食养活赵国的黔首,那就必须对韩见城屠城,这样才能掠夺足够的粮食。

  这会让廉颇的声名彻底败坏。

  而这位高高在上的、本应该不在乎黔首的贵族却第一次对一直瞧不上的“黔首”出身的国相露出微笑。

  他的答案很简单。

  “先王以恩待我,我必不负先王所托。”

第169章 像是一个轮回【一更,求订阅】

  廉颇的回答让蔺相如没有办法反驳,他只能默默地接受了廉颇所做的决定。

  于是,公元前269年,以秦国纪年的昭襄王三十六年,赵国发动了一场名为“护国”的战争。

  这一场战争的名字在后世中有很多争执,后世一部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赵国并没有受到威胁,怎么可以说这一场“侵略战争”是护国战争呢?

  但也有一部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信平君廉颇在国内看不到希望,所以想要借助外力而获得粮食,让赵国的国人活下去。

  然而,赵国的国人活了下来,就意味着韩的国人要牺牲很多。

  昭襄王三十六年的秋天和冬天和以往的、以后的季节都不一样,他不是黄色的、也不是银装素裹的,他是血色的对于韩的国人来说。

  历史中关于这一年的记载很简单,有个两不同的版本。

  以秦国纪年为主导的、商传所编著的秦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昭襄王三十六年,信平君请战伐韩,是时克无不胜,然则信平君不仁,遇城屠城,见人斩人,所降无辜黔首者数十万,尽斩。时人称之“刽子手”,天下贤才斥之不仁。”

  而不以某个国家为主导的新秦书中则是如此记载:“战国二六九年,信平君伐韩,屠城,所到之地,血流成河。”

  但不管是哪一个版本,都标注了“屠城”这个事情,且不是一座城池,而是“遇城屠城”,即便是投降了的,也杀。

  这一场战争持续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韩人们几乎被迫反击了半年的光阴,他们知道如果自己不坚定的话,或许就要死在这一场屠杀中了。

  在这一年的冬天,信平君廉颇即将打到韩都城的时候,韩王向秦王发出了求救书,希望秦王能够看在韩敬献九鼎之一的份上,救一救即将覆灭的韩国。

  这一次,嬴稷没有拒绝。

  昭襄王三十七年冬,秦国武安君白起率兵前往韩,帮助韩抵御赵国的进攻。

  赵国本身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覆灭韩,而是为了获得粮食,所以在秦国派兵的时候,他就撤退了,并且与秦国求和,将所攻占的所有城池都还给了韩。

  韩王为了表示对秦王嬴稷的感激,所以将挨着秦国的几座城池送予了秦国为礼。

  秦国本来停滞了的版图,再次开始了扩张。

  这一次,是被动的。

  而在赵都城邯郸。

  陈安像是一个退休了的、没事情做的老头子一样,学着自己二哥的样子,在村子里开辟出来了一大片土地,每日就是种种地,看看书,不问世事。

  赵王已经派遣了好几次的使者前来,请求陈安出仕,但陈安都以自己是庄子的学生,学的便是庄子的“逍遥”之意,不愿意当官为理由给拒绝了。

  并且还十分委婉的说道,自己已经七十三岁了,不知道哪一年就会逝去,若是此时答应赵王的邀请为所谓的“右相”,害怕刚上任就.

  若是那样的话,对赵国不好。

  赵王听了陈安的述说之后,也是心里打鼓,他最开始没有想到这里,如今想到了倒也是觉着好像说的有道理.

  于是,赵王不再骚扰陈安了。

  陈鲈打着哈欠伸着懒腰走进了这院子里,看着自己父亲躺在椅子上的样子有些无奈。

  “父亲,您整日这般懒散,倒也不怕百年之后大父指责您。”

  陈安瞥了一眼没安好心的陈鲈,冷笑一声:“我爹?”

  “我爹还能不能看见我还是另外一回事呢,更何况就算看见了又能够怎么样?”

  他一副“我都死了你还能拿我怎么样的表情”横了陈鲈一眼:“说罢,你小子来这干什么,你平日里若是无事绝对不来找我,如今来找我一定是有事。”

首节上一节149/559下一节尾节目录